日本平麵設計美學:關鍵人事物、超譯過去與未來的理念與案例

日本平麵設計美學:關鍵人事物、超譯過去與未來的理念與案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平麵設計
  • 日本設計
  • 美學
  • 設計史
  • 視覺文化
  • 設計理念
  • 案例分析
  • 現代設計
  • 藝術設計
  • 文化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簡潔而不簡單──超譯過去與未來
  戰後四十年│巔峰十年│Wabi-Sabi│日本元素根源│21世紀案例解析
  最簡明的日本平麵設計史


  16位大師+近百案例+大事記+關鍵字
  大師係譜∣日係美學∣綫上分享∣流變統整∣最新案例

  龜倉雄策、橫尾忠則、田中一光、葛西薰、原研哉……
  戰後40年、巔峰十年到21世紀的16位代錶人物
  特彆收錄─日本前11大平麵設計學校名單、戰後設計復興運動大事年錶

  ∎設計之國的演化三部麯∎
  本書收錄日本平麵設計橫跨五十年曆史的關鍵發展脈絡:自戰後四十年(1950~1989),及巔峰十年(1990~2000),曆經泡沫經濟後,整體精神轉嚮的曆史脈絡。其中開闢新局的設計師,如戰後第一、二、三代大師,乃至巔峰十年的五大傢,全視野認識當代設計係譜。並從此探索,以近百案例,企圖探尋日本獨步全球的設計之「魂」、設計本體為何?何謂日式極簡、日本本色?日係設計美學的養分齣處?日本設計師如何奮起與擴大組織影響力?設計教育的核心理念與設計手法的遞變傳承?企圖理齣發人深省的啓發之見與靈感。

  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百廢待舉,仿製品大量齣口,1953至1954年間,世界市場掀起對於日本産品的抵製浪潮,日本政府就此事諮詢聯閤國,被告以「日本需要獨創」。而後自1980年代初,日本已經成為世界最重要的設計大國之一。日本現代平麵設計從模仿到創新的道路也隨之進入一個嶄新的轉捩點:「從強調東西方的調和性,轉嚮強調民族文化藝術的自我性。」奠定瞭日本平麵設計的未來發展,始終保持獨創風格的基礎。

  日本作為一個海島型國傢,80%的國土為山林所覆蓋,為應對長期內戰和飢餓而孕育的手藝和智慧,能被創作者繼承,進而與設計理念相結閤,一直延續至今。日本在民族、語言及文化上都有高度的統一性,長期以來誕生齣眾多諸如「不說為妙」、「眉目傳情」等詞語。毋庸深入說明也可明白, 即意味著更為觀念性的錶現是可能的,這也是日式極簡設計特點的文化基礎之一。

  進入1990年代之後,1990年代初,日本「泡沫經濟」徹底破滅,引發一連串社會問題。平麵設計師們開始思考平麵設計的社會責任,並對一些社會問題作齣迴應,希望以此影響民眾觀念,為經濟復甦進行積極的探索。這一時期的日本現代平麵設計師,更關注「設計的本體」。自「怎麼設計」至「怎麼傳達」,這是一個從注重「設計技法」到注重「人文精神」的過渡過程,從而意識到設計與社會的連結,藉由數位科技的興起,再創全新詮釋。

  │探索日式美學精神│
  侘寂wabi-sabi:

  在每個日本人心中,都存在一種追求「本真」和「純淨」生活的美學觀念。比起將特定資訊通過視覺形式傳遞給觀眾這種直接明瞭的手段,以寂為基礎的日式平麵設計,更看重通過聯想性的畫麵,去引導觀眾用「心」領悟其內涵。

  浮世繪、大和繪:
  「浮世」,即「現世」,是指當時人們所處的社會環境,浮世繪就是描繪世間風情的畫作。日本的現代平麵設計,在學習西方的同時融會瞭大量的日本傳統文化元素,風格既國際化又有獨特的日本風味。繪畫藝術的影響尤為深遠,甚至突破瞭國土的界限,進入當時占據設計藝術領域主導地位的西方世界,掀起瞭一場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

  日本漫畫:
  日本漫畫真正邁嚮産業化,可以追溯到二戰後期。從1950年代開始逐漸成為日本的主要齣版物,演化至今,憑藉著多樣豐富的題材和品類,異軍突起的創新精神,企業化的經營模式,將這股創意風潮逐漸擴展到全世界,現在隻要談起漫畫,大部分的人都會想到日本。

本書特色

  ◎大師係譜─從設計之父龜倉雄策、無印良品之父田中一光、日本的安迪•沃荷──橫尾忠則、杉浦康平、葛西薰到原研哉,迅速掌握各大師風格與生平。

  ◎曆史流變─日本近代設計發展史,自戰後四十年曆經泡沫經濟,而後邁入九○年代平麵設計巔峰時期,政府政策與設計師自發性的組織活動,發揚設計精神。

  ◎美學分析─日本侘寂Wabi-Sabi美學、茶道、傳統繪畫浮世繪和漫畫等,瞭解日本美學意在言外、「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意境。

  ◎特彆收錄─日本前11大平麵設計學校、戰後設計復興運動大事年錶

  ◎綫上分享─廣村正彰、大黑大悟、高榖廉等 6 位綫上設計師,分享設計與美學理念。

  ◎最新案例─34 包裝+15 品牌+22 書封海報+17 LOGO,近百精彩案例

著者信息

編者簡介    

SendPoints


  成立於2006年,專注於藝術設計類圖書和雜誌齣版,內容涉及文化藝術、平麵設計、服裝設計、産品設計、展覽設計、室內設計、建築設計等領域。

  SendPoints已經齣版圖書兩百多種和BranD雜誌四十多期,涉及英文、日文、西班牙文、中文簡體、中文繁體等多個語種,銷售網路覆蓋歐洲、美洲、亞洲,包括英國、德國、法國、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印度、新加坡、中國等國傢或地區。

  SendPoints以「讓生命得到發展」為宗旨,以「團結、有愛、高效、冒險」為口號,作為設計文化的推動者,願意開啓一個創意與交流的視窗,嚮全球設計師傳播最新的創意作品,為全球設計師帶來無限的靈感和驚喜,讓世界充滿靈感!
 

圖書目錄

‧前言──日本的平麵設計
 
‧戰後四十年──1950-1989
龜倉雄策
早川良雄
增田正
永井一正
田中一光
五十嵐威暢
福田繁雄
橫尾忠則
佐藤晃一
杉浦康平
淺葉剋己
 
‧巔峰十年──1990-2000
齋藤誠
葛西薰
戶田正壽
鬆永真
原研哉
 
‧日式美學基礎
侘寂wabi-sabi
傳統繪畫
漫畫
 
‧21 世紀案例
産品包裝
品牌形象
海報書封
商標設計
 
‧設計師索引

圖書序言

前言

日本的平麵設計

廣村正彰(Masaaki Hiromura)設計總監/Hiromura Design Office


  廣村正彰生於1954年日本愛知縣,1977年進入田中一光工作室,1988年創立自己的工作室 Hiromura Design Office。曾獲奬項包括:JAGDA新人奬、第9屆紐約 ADC 國際年度展覽銀奬、CS設計奬裝飾類金奬、SDA鑽石奬、第15屆CS設計奬商標類金奬、2008年KU/KAN奬和Mainichi設計奬、第44屆SDA大奬、2010年JCD大奬和Good Design Award金奬,2012至2014年均榮獲SDA大奬。

  【始於製造的日本設計】
  日本傳統文化中對於縱橫綫條和簡單幾何圖形的喜愛,是日本二戰的平麵設計師對歐洲的構成主義有濃厚興趣的原因。

  現在,日本的平麵設計正試圖從長期的經濟低迷造就的低榖中走齣來。稍微將話題追溯至 1950年代,結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經濟復興,日本的平麵設計開始瞭較大的動作。告彆此前那種一邊做著繪畫等副業一邊進行設計的時代,以龜倉雄策和早川良雄等當時代錶日本的設計師為首,成立瞭平麵設計團體「日本宣傳美術會(日宣美)」。

  「日宣美」每年公開招募設計作品,並進行展覽。自「日宣美展」開始,日本各地的專業人士和業餘愛好者開始以新時代職業「設計師」為目標,競相展示自己的作品。田中一光、永井一正、橫尾忠則等,日後支撐日本當代平麵設計的設計師均是從這個「日宣美」中誕生的。1954 年,繼承瞭包豪斯設計思想的桑澤洋子於東京成立「桑澤設計研究所」,開始在日本推廣歐洲現代設計教育體係。

  當時,日本所學習的設計主要為歐美風格。例如德國包浩斯、俄羅斯構成主義等。

  雖然後來與美國的商業設計進行瞭融閤,但也不可忽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産生的日本現代設計。那就是龜倉雄策、河野鷹思、名取洋之助、土門拳等人參加的「日本工房」。「日本工房」在全球發行彰顯日本國威的雜誌《NIPPON》,其由優質的照片以及大膽的佈局所構成。直接影響瞭日後日本平麵設計的發展方嚮──簡單又不失豐富性的明快設計。與武士道精神相通的設計思想猶如地下水脈一樣繼承至現代。

  如果進一步追溯日本的設計,可以聯係到從江戶時代初期起就一脈相連的「琳派」。本阿彌光悅和俵屋宗達等人聯閤創造齣眾多優秀的工藝品,之後的尾形光琳、酒井抱一等人緊接其後。雖說是工藝品,但卻極具設計性。這些人可以說在當時就已經承擔著現代所謂的藝術總監的職責。

  「簡潔而不簡單」是日本設計的特點。兼收並蓄多種知識、吸收各種力量以促使自身的錶現是重要的手段。

  日本作為一個海島型國傢,80%的國土為山林所覆蓋,為應對長期內戰和飢餓而孕育的手藝和智慧被創作者所繼承,進而與設計理念相結閤,一直延續至今。

  【現代日本平麵設計】
  1960年,世界設計大會於東京舉行,這使日本的設計意識成為確確實實的存在。之後又分彆在1964年舉辦東京奧運會、1970年舉辦大阪萬博會。

  1990年,日本的平麵設計迎來巔峰。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在一片廢墟中重新開始建設,並在1960年代實現經濟的高速發展,一直持續到1980年代初期。在這期間日本平麵設計依託經濟的強勁獲得瞭極大的發展,加上印刷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在設計的錶現手法上也有多樣化的呈現(在日本這種百花齊放的現象被稱為「加拉巴哥化」現象),其中更是以齋藤誠、戶田正壽、井上嗣也等的海報設計為代錶,極力避免繁復的說明性文字和多餘的重復,展現瞭極具衝擊性的視覺。

  日本作為一個相對單一民族的國傢,在語言、文化上都有高度的統一性。在這種環境之下,長期以來日本都透齣互相理解的國民性,甚至誕生齣眾多諸如「不說為妙」「眉目傳情」等詞語。毋庸深入說明也可明白, 即意味著更為觀念性的錶現是可能的,這也是日式極簡設計特點的文化基礎之一。

  進入1990年代之後,日本經濟進入大蕭條時期,但在這之後因為成熟的市場環境和意識,平麵設計也一直在艱難中不斷發展壯大,並越來越被國際社會所認可。

  2003年,世界平麵設計大會於名古屋舉行,整個會議主要由原研哉、佐藤卓、福島治和我等人為中心組織推進,並確定這一屆會議主題為「資訊的美──VISUALOG」。

  這個主題的確定是考慮瞭並非將平麵設計作為單純的錶麵設計,而是通過呈現資訊的「本質」,從而可以體會事物的本性部分這一點。日本的平麵設計現正處於蓄勢待發的狀態,長期艱苦而又迷茫的道路絕非是無用的,那是為麵嚮新時代綻放所作的準備。並非1990年「加拉巴哥」設計,而是始終從溫和而輕柔的錶現當中誕生齣形象清晰的新型平麵設計。從歐洲傳來的現代設計思維方式在日本已經産生瞭變化,融入瞭日本的傳統文化精神,從而呈現齣強烈的日式平麵設計風格。日本的設計師終於可以滿懷自信地說,起源在於日本。

圖書試讀

日式美學基礎-繪畫:日本傳統繪畫及現代漫畫
 
日本的現代平麵設計,在學習西方的同時融會瞭大量的日本傳統文化元素,風格既國際化又有獨特的日本風味。這些傳統文化因素當中,繪畫藝術的影響尤為深遠,甚至突破瞭國土的界限,在世紀之交,進入當時占據設計藝術領域主導地位的西方世界,掀起瞭一場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
 
時間往前推移至19世紀中期,歐洲從日本進口茶葉,由於日本茶葉的包裝紙上印有浮世繪版畫圖案,以此為契機,這種藝術風格開始席捲歐洲大陸,影響瞭當時包括梵榖、馬奈、羅特列剋等印象派畫傢,後來更在當時的歐洲社會颳起瞭和風熱潮,即「日本主義」。
 
根據史實記載,日本以觀賞為目的的繪畫最初衍生自中國唐朝(這個時期的日本繪畫亦被稱作「唐繪」),因此風格上並沒有明顯的和式特徵。
 
自894年(平安時代)起,日本廢除瞭遣唐使製度,象徵日本自中國唐朝文化的束縛中逐漸脫離,大和繪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瞭。
 
18世紀的江戶時代,在德川幕府的統治下,日本國內政治穩定,經濟得到長足進步,城市商業的版圖愈漸深化,市民階級文化活動變得豐富多彩,描繪社會風情的浮世繪便應運而生,彩色版畫的齣現以及批量製作的低廉成本更將其推嚮巔峰。
 
日本傳統繪畫,主要是指大和繪和浮世繪。
 
事實上,日本傳統繪畫並不隻局限於大和繪與浮世繪。「日本畫」一詞大緻齣現在明治維新時期,指一切使用傳統日本繪畫技法、材料、慣例,具有日本風格的繪畫作品,是一個相對「西洋畫」的概念。其中也包括瞭京都圓山四條等立足傳統,兼用西法的畫派作品,這一派彆的發展和傳承更著重於藝術領域,故此不贅述。
 
平麵設計中的「日本本色」為何物呢?
 
藤田雅臣(Masaomi Fujita)| 設計總監 | tegusu |
 
並非單純地理解為象徵「和」的東西就等於日式。或許繼承瞭傳統之美又被賦予瞭現代意義的感性和積極吸收其他國傢設計中的優良成分、符閤日本人獨有錶現手法的柔軟性,纔正是現代的「日本本色」。
 
追溯時代,據說誕生於400年前的「琳派」奠定瞭日本設計的根基。

用户评价

评分

天呐,我真的太愛這本書瞭!從拿到它那天起,就迫不及待地翻開瞭。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那種簡潔卻又充滿力量的日式美學撲麵而來。閱讀過程中,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充滿創意與靈感的殿堂。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娓娓道來,將日本平麵設計的曆史脈絡、關鍵人物的貢獻以及那些看似尋常卻蘊含深意的設計理念,都一一呈現在我眼前。我特彆喜歡關於“間”的闡釋,那是一種留白的美學,一種呼吸的空間,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書中的案例分析也做得非常到位,每一個案例都像是精心挑選的寶石,閃耀著獨特的日本設計光芒。我不僅僅是看,更多的是在思考,在感受。我開始重新審視周圍的設計,發現原來很多習以為常的東西,背後都有著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設計哲學。這本書真的讓我受益匪淺,也徹底顛覆瞭我對平麵設計的認知。我仿佛打開瞭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充滿瞭驚喜和發現。已經迫不及待地想把這本書分享給我的朋友們,讓他們也一起感受這份美好的設計之旅!

评分

讀完這本書,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通透和啓發。作者以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將日本平麵設計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進行瞭一次“超譯”。這種“超譯”不僅僅是簡單的翻譯,更是對設計理念的深度挖掘和全新解讀。我喜歡作者在書中對那些“關鍵人事物”的獨到見解,他不僅僅是羅列事實,更是深入分析瞭他們對日本設計發展所産生的深遠影響。書中的案例分析也做得非常齣色,每一個案例都像是一次深入的訪談,讓我看到瞭設計師的思考過程和創作靈感。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書中提齣的那些關於未來設計的暢想,他並沒有停留在已有的框架內,而是大膽地提齣瞭許多具有前瞻性的觀點。這讓我意識到,設計是不斷變化的,它需要與時俱進,需要擁抱新的技術和新的可能性。這本書讓我對日本平麵設計有瞭更全麵、更深入的認識,也讓我對設計本身有瞭更深刻的思考。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閱讀一本關於設計的書,更是在進行一次關於文化、關於創新、關於未來的深度對話。

评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遠不止於設計層麵。它更像是一次精神的洗禮,讓我對“美”有瞭全新的理解。作者在書中構建瞭一個宏大的敘事框架,將日本平麵設計的演進與日本的社會文化變遷緊密結閤,形成瞭一個有機而完整的圖景。我特彆著迷於書中對“物哀”和“幽玄”等日本傳統美學概念的引入,這些概念在平麵設計中得到瞭生動而創新的體現。它讓我看到,設計不僅僅是視覺的呈現,更是一種情感的傳遞,一種文化的迴響。書中的案例,無論是經典的還是現代的,都充滿瞭故事性,讓我感受到設計師的智慧和匠心。我從中學習到的不僅僅是設計技巧,更是如何去思考,如何去錶達。作者的文字功底也非常紮實,用詞精準而富有感染力,讀來讓人欲罷不能。我仿佛跟隨作者一起,在時間的河流中逆流而上,去追溯日本平麵設計的源頭,又隨之進入未來,去展望它的無限可能。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每一個優秀的設計背後,都蘊含著一個民族的文化精髓和時代精神。

评分

這本書就像是一本關於“看見”的指南。在讀它之前,我以為我瞭解日本設計,但這本書讓我發現,我之前所見的,不過是冰山一角。作者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深入日本平麵設計的腹地,去探尋那些隱藏在作品背後的靈魂。書中對那些被譽為“關鍵人物”的設計師的描繪,栩栩如生,仿佛他們就在我眼前創作。我喜歡作者用一種非常人性化的視角去解讀他們的設計曆程,以及他們如何將個人的情感和哲學融入到作品中。特彆是關於“職人精神”的探討,讓我感受到瞭日本設計師對每一個細節的極緻追求,那種嚴謹和專注,著實令人敬佩。書中的案例選擇也非常有代錶性,每一個都講述瞭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讓我看到瞭設計是如何解決問題,如何與人溝通,以及如何影響社會的。我開始嘗試用更批判的眼光去審視那些優秀的設計,去思考它們為什麼能夠打動人心。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是實踐的啓示。它讓我明白,好的設計不是憑空産生的,而是源於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世界的深刻洞察。

评分

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瞭解到這本書的,當時就被這個書名吸引瞭。讀完之後,我隻能說,這本書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不僅僅是一本介紹日本平麵設計史的書,更像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作者非常巧妙地將日本平麵設計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串聯起來,通過對關鍵人物和重要事件的深入剖析,展現瞭日本設計是如何在時代浪潮中不斷演進,並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的。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侘寂”美學的解讀,那種對不完美、無常和簡樸的追求,在現代設計中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同時,作者也大膽地暢想瞭日本平麵設計的未來走嚮,結閤瞭科技發展和文化傳承,提齣瞭許多發人深省的觀點。這本書的邏輯非常清晰,層層遞進,讓我能夠循序漸進地理解復雜的概念。而且,語言也非常接地氣,讀起來毫無壓力。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學習設計知識,更是在進行一次文化和哲學層麵的探索。這本書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瞭“少即是多”的智慧,也激發瞭我對生活和工作中更多細節的關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