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美學2:幽玄:薄明之森

日本美學2:幽玄:薄明之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大西剋禮
圖書標籤:
  • 日本美學
  • 幽玄
  • 薄明
  • 侘寂
  • 禪意
  • 藝術史
  • 文化研究
  • 哲學
  • 美學
  • 日本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美如真理,在隱蔽下無限延展
  幽玄[ゆうげん]
  影響日本當代設計者的陰翳美學

  ■若人生中追求「光」,首先要認真凝視眼前名為「影」的苦難現實。──安藤忠雄
  ■幽玄是人類得到光明後遺失的美的領域。──深澤直人


  時間進入中世,在日本歌人的領略下,佛法、老莊、日本的神道被揉閤齣一種獨特的美學──幽玄。幽是隱微,玄是奧妙的黑,幽玄原指枯淡之心的深邃境地,諸行無常的人生真義。

  美從捕捉當下的物哀,走入不生不滅的幽玄。形而上的幽玄,在一首首和歌中發展齣豐富的美學意涵,隱蔽、枯寂、妖艷、寫意,最後調和成一種在陰暗中追求的美感,攏之在內,時空無限,內在充實,代錶意象之一是鞦天氤氳的薄明山林。

  引進陰影,而不是光。大和民族從陰翳中發現美,又為瞭美的目的利用陰翳。枯山水、日式庭園、和室、壁龕……昏暗美感的空間中進駐瞭永恆的閑寂,靜謐、悠遠的幽玄餘情,成為西方人眼中的「東方的神秘」。

  物哀之後,幽玄在有限中探求無限,再開啓瞭日後懾服西方的侘寂美學。現代美學傢大西剋禮旁徵博引,將「物哀、幽玄、寂」定調為日本美學三大關鍵詞。本係列爬梳三大美學的起源、概念,及不同領域的解讀或應用,內容橫越文學、曆史、心理學、哲學,是讀者掌握日本美學的獨傢著作。

  ■「最古老的事物,都會轉變成最前衛的事物。」──杉本博司
  ■「現今不論是建築與城市,人類與語言,都逐漸充斥著半透明的元素,我們在其中可以感受它的新鮮和可能性,而這概念的擴張造就瞭我們每一天的努力,或許我們之後的大半思惟也都寄託在其中。」──原研哉

本書特色

  ◎日本美學三大關鍵詞:物哀、幽玄、寂。不懂這三個詞,就不可能瞭解日本。
  ◎無印良品的白、三宅一生的皺摺、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杉本博司的《海景》……日本建築、攝影、産品設計的原點,啓發當代設計者的美學哲思。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大西剋禮 Yoshinori Ohnishi(1888-1959)


  日本美學傢、東京帝國大學(東京大學前身)名譽教授

  東京帝國大學哲學係畢,1930年代開始於東京帝國大學擔任美學教職,1950年退休後埋首於美學研究與翻譯。譯有康德的《判斷力批判》,著有《〈判斷力批判〉的研究》(1932)、《現象學派的美學》(1938)、《幽玄與物哀》(1940)、《風雅論:寂的研究》(1941)、《萬葉集的自然感情》(1944)、《美意識論史》(1950)等,為日本學院派美學的確立者暨代錶人物。

譯者簡介

王嚮遠(1962—)


  著作傢、翻譯傢。現任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著有《王嚮遠著作集》(全10捲)、《王嚮遠教授學術論文選集》(全10捲)及各種單行本著作二十餘種,已齣版譯作二十餘冊計三百六十餘萬字。
 

圖書目錄

【導讀】 「從神秘崇高到餘韻深遠」
──淡江大學日本語文學係副教授 蔡佩青 專文導讀

一 孕育幽玄美學的日本歌道與歌學
二 風吹白浪起──幽玄的形式與美學價值
三 餘情纏繞的歌風──中世歌學中的幽玄
四 僧人與能樂師的幽玄──正徹、心敬、世阿彌、禪竹的幽玄概念
五 幽玄和有心──藝術的主題與藝術的形式
六 論東西方的藝術形式定義
七 幽玄如何成為日本民族的美學焦點
八 幽玄概念的美學分析


 

圖書序言

導讀

 「從神秘崇高到餘韻深遠念」

淡江大學日本語文學係副教授/蔡佩青


  如果說物哀是日本中古散文裏的一種氛圍,那麼幽玄可謂是日本中世韻文的精神。我在這裏所說的韻文,概括瞭和歌和能劇。能劇是戲麯,能劇大傢世阿彌所謂的幽玄之美指的當然是戲麯中的舞、樂、聲的融閤,甚至包含瞭舞颱空間與演齣步調等所有呈現。但能劇跟許多中國戲麯一樣,屬於說唱的藝術,並且故事內容多改編自古典文學作品,其中自然引用瞭許多和歌韻文。又或者我們可以說,由於世阿彌在《花鏡》中強調「幽玄風姿第一」的藝術理論太過知名,因此提到幽玄就叫人先想到能劇。

  但是,大西剋禮在本書中,並非闡述能劇之幽玄,而是以探究幽玄的定義為齣發點,試圖釐清幽玄概念與美學價值之間的關係。他在和歌評論中尋找幽玄的身影,從和歌理論中定位幽玄的概念。

  幽玄一詞源發於中國,錶達的是老莊思想中幽深、玄妙的境界。而傳入日本後,被擴大解釋為美的極緻,具有高度藝術性價值的一種概念。進入中世時期,日本歌道大傢們用它來評論和歌時,又將其縮小為僅錶達和歌情境裏的餘韻,雖然仍視幽玄為詠歌技巧的一種高明境界,但卻不一定能在所謂的藝術價值上獲得最高的評價。

  當然,在日本中世諸多的和歌理論中,幽玄不隻是評論和歌情境的贊詞,也是一種文風(日文稱為「風體」),因此,達到幽玄情境的和歌,也就是幽玄體的和歌,有人稱之為「高情體」,也有人稱之為「餘情體」。而無論中世歌學理論中用甚麼樣的詞匯來錶現這樣的文風或情境,大西剋禮如何有係統地整理並分析幽玄的美學概念,我不得不承認,它並不是那麼地好懂。

  舉例來說,大西剋禮在本日本美學係列的《日本美學1:物哀──櫻花落下後》中提到平安末期和歌詩人西行的「心なき身にもあはれは知られけり鴫立つ沢の鞦の夕暮」,說這首和歌裏所描述的「哀(あはれ)」,是心中那股對事物的感慨之情昇華到人生悲苦的境界,是物哀的美學涵義的第四階段。但是,大西剋禮在此似乎故意略掉瞭藤原俊成對這首和歌的評價。這首和歌收錄在西行晚年時自撰的《禦裳濯河歌閤》中,他挑選瞭七十二首自己的和歌,分成左右兩方各三十六首,虛擬左方作者名為山傢客人,右方作者為野徑亭主,他將這和歌的書麵競賽交給當時日本歌壇的權威藤原俊成,評比左右雙方和歌的優劣。其中,這首水鳥離澤之歌列於右方,被評為「心幽玄に姿およびがたし」。也就是說,和歌的情境幽玄,和歌的樣式難以追及。

  究竟,這首和歌,是物哀的一種體現,還是幽玄的境界呢?大西剋禮用同一首和歌來解釋物哀與幽玄,這說明瞭兩者之間其實有交會之處。水鳥飛起,劃破瞭寂靜的鞦暮,驚動瞭西行該已瞭悟的心,那是「哀」。而這一連串的畫麵,我們可以想像,鏡頭從西行模糊的背影慢慢聚焦、拉近,忽地,響起水鳥拍動翅膀掀起漣漪的聲音,西行的肩膀微微地顫動一下,然後,鏡頭漸遠,停格在最開始的遠景,似乎還聽得見逐漸遠去的風聲。這三十一個文字組成的,不隻是作者心情的呈現,還有視覺與聽覺從靜到動的畫麵,這就是「幽玄」。

  換句話說,作者內心的「哀」透過「幽玄」境界的和歌而得以呈現,哀與幽玄是內(心境)與外(情境)的關係。這麼看來,大西剋禮曾將幽玄與哀編入同一本《幽玄與哀》(1939年)中的理由也顯而易見瞭。

  迴到和歌競比,俊成對左方和歌的評價是「ことばあさきに似て心ことに深し(和歌的錶現不怎麼樣,不過作者的心情特彆深刻)」。看起來,右方的水鳥離澤之歌應該要獲勝,但很可惜地,幽玄並沒有打贏這場內心戰。這告訴我們,幽玄是一種饒富哲學性的概念,在日本歌學中具有某種程度的藝術價值,但卻不一定是絕對的極緻美。

  幽玄用在能劇理論時也是如此,世阿彌說幽玄美的最佳例子是十二、三歲的少年不戴能麵的那種美麗柔和的姿態。大傢都知道,能麵可以說是能劇中最重要的道具,如果說不戴能麵纔是幽玄,那麼能麵的作用又在哪裏?說得俗氣一點,幽玄像是世阿彌打齣的一種能劇品牌。

  美學傢大西剋禮可不管幽玄是中世歌學理論上的流行用語,還是能劇派彆中的知名品牌,他秉持一貫的作風,仔仔細細地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幽玄的涵義。被某種事物掩蔽、朦朧、靜寂、深遠、充實性、神秘性、非閤理的。這些全蘊含在幽玄之中。最後,他下瞭一個結論,幽玄是衍生於崇高(Das Erhabene)的一種特殊的美的範疇。

  在美學概念中,Erhabene這個德文單字被解釋為麵對偉大的事物時所産生的敬畏之情的體現。雖然聽起來與日本中世和歌詩人偏好歌詠的「寂靜鞦暮」或「凋枯蘆荻」有很大的差距,但我想,他要錶達的是幽玄的深奧與神秘,是含括瞭接近超自然的神聖境界。再迴到西行的水鳥離澤之歌,西行研究學傢西澤美仁教授對水鳥展翅掀起漣漪之聲做瞭如下的解釋:「彷彿神祇降臨般的如雷巨響」(《西行:魂之旅路》角川文藝齣版,2010年)。這麼看來,大西剋禮將幽玄定位在崇高之美的範疇之內,的確符閤日本中世和歌的幽玄境界。

 

圖書試讀

〈八  幽玄概念的美學分析〉
 
在上述三觀點中,我想先綜閤第一和第二種觀點來探討幽玄概念。第一種,在對「幽玄」概念做一般性解釋時,我們從字義可以推測得知,幽玄是某種形態的掩藏或遮蔽,亦即不顯露、不明確,收攏於某物的內部,這些都是構成幽玄最重要的元素。正如正徹的「薄雲蔽月」、「霧照楓山」所示,幽玄是當下麵對對象的直接知覺被微薄遮蔽的狀態。
 
由此,自然衍生齣第二種意義,也就是微暗、朦朧、薄明。不理解此趣旨的人,自然會以為「晴空萬裏是美」。而「幽玄」以上的諸多性質,就美學上的情感效果而言,具有其特殊意涵。但是,幽玄並不等於對於那些被隱蔽的、黑暗的事物的恐懼或不安,不如說,它是站在與露骨的、直接的、尖銳的事物相對立的一方,具有一種溫柔、委婉,與和緩。同時,此處的幽玄還被添加瞭一種雲霧彌漫的朦朧姿態,如定傢在宮川歌閤的判詞中所說的「事物之心幽然」,帶有一種不追根究柢的大氣、優雅。
 
幽玄的第三種意義,與以上緊密相關,是指一般的「幽玄」概念中含有伴隨著微暗、隱蔽的寂靜。而應照這種意義的幽玄美學情感,正如鴨長明所說,像是麵對著無色、無聲的鞦日斜陽,會令人不由自主地潸然淚下;或是,如俊成評為幽玄的和歌所述「時雨寂寞蘆草屋」那樣的心情,或是望嚮水鳥飛離的鞦日沼澤時,所産生的「物哀」之感。
 
接著,幽玄的第四種意義是深遠。當然這一點與前麵的論述有關,但在一般的幽玄概念中,這種深遠感不單是時間上的、空間上的距離,還帶有一種特殊的精神性意涵,所以有時候幽玄會藏有深刻難解的思想(如「佛法幽玄」)。這一點,就美學意義而言,可以認為等同於歌論中屢屢談及的「心深」,或者定傢所謂的「有心」,或者可以說正是正徹、心敬等歌學大師特彆強調的幽玄的代錶性意涵。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