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行為法原理(二版)

侵權行為法原理(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侵權行為法
  • 民法學
  • 法學
  • 侵權責任
  • 法理學
  • 二版
  • 教材
  • 學術
  • 理論
  • 賠償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自侵權行為法的功能與製度設計開始,討論侵權責任的成立要件與法律效果,最後歸納侵權行為法的特色與未來發展趨勢。本書參酌德國、法國、日本、英國及美國之法律文獻,並參考歐洲侵權行為法原則(PECL)及共同參考架構草案(DCFR)之規定與案例,期使讀者瞭解現代侵權行為法的發展趨勢。
  
  本書內容豐富、精彩,體係完整,是至今國內最為完整的侵權行為法書籍,絕對值得一讀。不論對初學者、實務工作者或學術研究者,均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好的,下麵為您提供一本關於比較法學的圖書簡介,該書名為《比較法學方法論與實踐》。 --- 《比較法學方法論與實踐》 內容提要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跨國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法律的疆界正在被不斷地重塑。傳統的法律研究往往局限於單一法域的內部考察,然而,麵對日益復雜的國際商事爭議、人權保障的普適性要求以及不同法域在應對現代社會挑戰時展現齣的差異與共性,比較法學已成為現代法學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石。《比較法學方法論與實踐》一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係統、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比較法學研究框架與操作指南。 本書的核心目標在於彌閤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鴻溝,它不僅探討瞭比較法學的曆史演進、理論基礎和主要學派觀點,更將筆觸深入到具體的研究方法和應用領域,力求讓讀者掌握如何科學、有效地展開跨法域的比較研究。 全書結構嚴謹,分為“理論基礎”、“方法論篇”、“實踐應用”三大闆塊,共十八章。 第一部分:理論基礎——比較法學的脈絡與定位 本部分追溯瞭比較法學的起源,從早期的法律“博物誌”式記錄,到19世紀薩維尼所代錶的“曆史法學派”對法律民族性根源的探究,再到20世紀初歐洲大陸對法律統一化的努力。重點闡述瞭比較法在現代法律理論中的功能定位——它不僅僅是法律知識的匯集,更是促進法學反思、檢驗法律理念普適性的關鍵工具。 我們詳細分析瞭比較法研究中的兩大核心理論睏境:功能主義與形式主義的張力。功能主義強調不同法律製度為解決相同社會問題所采用的殊途同歸,主張透過現象看本質;而形式主義則更關注法律規則、概念體係乃至裁判文書的文本差異。本書主張,成功的比較研究必須在二者之間找到動態的平衡點,既要理解法律背後的社會語境,也要尊重特定法律體係的內在邏輯。 此外,本部分對法律傢族(Legal Families)的劃分進行瞭批判性考察。傳統上將世界法律體係劃分為大陸法係、英美法係、社會主義法係等,本書指齣這些宏大分類的局限性,並引入瞭基於製度基因和法律文化的更精細化的區隔,例如對北歐法係、伊斯蘭法係以及東亞儒傢影響下的法律傳統進行深入剖析,強調比較法研究應超越二元對立的思維定式。 第二部分:方法論篇——工具箱的構建與應用 方法論是本書的重中之重。我們認為,沒有嚴謹的方法論指導,比較研究極易陷入“錶麵相似性陷阱”或“文化相對主義偏見”。本部分係統介紹瞭五種核心的比較研究方法: 1. 宏觀比較法(Macro-Comparison):側重於對整個法律體係或主要法域進行結構性、曆史性的對比分析,例如對比英美法係與大陸法係在司法審查和成文法傳統上的根本差異。 2. 微觀比較法(Micro-Comparison):聚焦於特定法律規則、概念或製度的具體條款對比。本書提供瞭從文本翻譯到概念等值化的詳細操作步驟,強調“法律術語的翻譯風險”,例如如何處理德語的 Rechtsstaat、法語的 État de droit 與英語的 Rule of Law 之間的細微差彆。 3. 混閤模式比較(Hybrid Model Comparison):用於分析新興的混閤法域,如共同法與成文法交織的地區,或跨國性製度(如歐盟法)的生成機製。 4. 曆史比較法(Historical Comparison):追蹤某一法律概念在不同法域的曆史演變路徑,探究其在不同曆史階段的社會功能。 5. 社會學比較法(Sociological Comparison):結閤法律社會學的方法,考察法律的“紙麵規則”與“實際運作”之間的差距,通過實證數據對比不同社會環境下法律實踐的差異。 書中特彆設立瞭一章,專門探討比較研究的倫理邊界,包括如何避免“法律帝國主義”的傾嚮,確保研究過程中的文化敏感性和學術公正性。 第三部分:實踐應用——跨域法律問題的解決 理論和方法最終要落實到實踐中。《比較法學方法論與實踐》的後半部分,通過大量案例研究,展示瞭比較法學在當代法律實踐中的重要作用。 案例涵蓋瞭多個前沿領域: 閤同法與跨境交易:分析不同法域對“善意原則”、“情勢變更”的理解差異,以及國際商事準則(如PICC)的整閤效果。 知識産權保護:比較美國判例法在專利侵權認定上的自由裁量權與歐洲大陸法係在著作權歸屬上的嚴格限定,探討國際條約下協調機製的有效性。 憲法性權利保障:通過對比歐洲人權法院、美洲人權委員會以及特定國傢憲法法院在“比例原則”運用上的細微差彆,反思普適人權標準的可實現性。 環境治理與氣候訴訟:比較美國在環境影響評估(EIA)上的聯邦製挑戰與歐盟在跨國環境責任認定上的協作模式。 本書強調,比較法研究的終極目標並非是簡單地宣告“哪種製度更優越”,而是通過深入理解差異,為本國法律製度的改革提供參照係,為國際立法與司法裁判提供整閤性的視野。 適閤讀者 本書適閤法學本科生、研究生、青年法學研究人員,以及從事國際法律實務、政策製定和跨國法律谘詢的專業人士。對於希望拓展國際視野、提升法律分析深度的所有法學工作者而言,本書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兼具理論深度與實踐指導價值的工具書。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聰富


  現職
  颱灣大學傅斯年紀念講座教授、法律學院特聘教授、蔡萬纔法學講座教授
  颱灣大學科際整閤法律研究所閤聘教授
  颱灣大學醫學院醫學教育暨生醫倫理學科閤聘教授
  陽明醫學大學醫學係公共衛生暨醫學人文學科兼任教授

  經曆
  執業律師
  颱灣大學法律學院副院長
  颱灣大學學生事務長

  學曆
  美國紐約大學法學博士
  美國哈佛大學法學碩士
  國立颱灣大學法學碩士
  國立颱灣大學法學學士

圖書目錄


凡 例

Chapter 1 緒 論
第一節 侵權行為法基本概念/1
第一項 基本觀念/1
第二項 製度功能/2
第三項 歸責原則的發展與損害填補體係/11
第二節 侵權責任的規範模式:比較法的考察/19
第一項 法國法/19
第二項 德國法/23
第三項 英國法/26
第四項 歐洲侵權行為法原則、共同參考架構草案/30
第三節 我國法的規範模式:保護客體的類型化/33
第一項 權利與利益的區分/33
第二項 侵權責任的三個獨立類型/35
第四節 侵權行為法體係與責任構成要件/38
第一項 侵權行為法體係/38
第二項 民法 第184條的構成要件/40

Chapter 2 加害行為
第一節 行為:作為與不作為/43
第一項 作為與不作為的意義/43
第二項 不作為之侵權責任/44
第三項 作為義務之發生/46
第二節 加害行為作為責任判斷的基礎/50
第一項 老鼠毒藥案/50
第二項 門前階梯積雪滑倒案/51
第三項 交通事故案/51
第四項 冥紙燒船案/52
第五項 肩難産案/53

Chapter 3 權利之侵害
第一節 概 說/55
第一項 權利的意義/55
第二項 權利與利益的區辨:以營業權或營業利益為例/59
第二節 人格權/63
第一項 生命權/65
第二項 身體權、健康權/65
第三項 自由權/71
第四項 姓名權/82
第五項 肖像權/86
第六項 名譽權/91
第七項 信用權/97
第八項 隱私權/99
第九項 其他人格法益/108
第三節 身分權/110
第一項 意義與法製變遷/110
第二項 身分法益的內涵/111
第四節 物 權/114
第一項 所有權/114
第二項 其他物權與準物權/119
第三項 占 有/120
第五節 債 權/123
第一項 學說爭議/124
第二項 典型案例分析/125

Chapter 4 純粹經濟上損失
第一節 契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分界/137
第一項 經濟上損失的類型/137
第二項 金錢上損害/143
第二節 純粹經濟上損失的典型案例/146
第一項 挖斷電纜緻電力中斷/146
第二項 過失不實錶示/148
第三項 動産商品自傷/151
第三節 純粹經濟上損失的法律睏局與突破/164
第一項 德國法的睏境與突破/164
第二項 我國法的睏境與突破/179
第三項 結 語/197

Chapter 5 故意或過失
第一節 故 意/199
第二節 過 失/200
第一項 過失的概念/200
第二項 注意義務的意義/202
第三項 注意義務之存在:注意義務的來源/210
第四項 注意義務的範圍/224
第五項 注意義務之違反/226
第六項 醫療事故的過失判定/240
第七項 責任能力/252

Chapter 6 違法性
第一節 意 義/257
第一項 法國法/257
第二項 德國法/259
第三項 日本法/262
第四項 歐洲侵權行為法原則/264
第五項 我國法/266
第二節 違法性與過失概念/267
第一項 學說爭論/267
第二項 區彆標準/269
第三節 違法性的判斷/272
第一項 概 說/272
第二項 侵害肖像權的違法性/273
第三項 侵害名譽權的違法性/279
第四項 侵害隱私權的違法性/287
第五項 環境汙染侵害的違法性/290
第四節 違法性阻卻事由/299
第一項 一般阻卻違法事由/299
第二項 醫療事故的阻卻違法事由:告知後同意法則/304
第三項 運動競賽的阻卻違法事由:自甘冒險理論/314

Chapter 7 因果關係
第一節 概 說/321
第二節 因果關係的分類與結構/322
第一項 責任成立的因果關係與責任範圍的因果關係/322
第二項 事實上因果關係與法律上因果關係/323
第三節 事實上因果關係:條件關係/325
第一項 條件關係理論/325
第二項 多數因果關係/329
第三項 條件關係的判斷:案例分析/337
第四項 條件關係的修正/339
第五項 條件關係的舉證:疫學的因果關係/353
第四節 法律上因果關係:因果關係相當性/357
第一項 序 說/357
第二項 相當因果關係說/359
第三項 閤理可預見說/363
第四項 因果關係相當性的判斷:案例分析/365
第五項 法規目的論/380
第五節 責任範圍的因果關係/384

Chapter 8 違反善良風俗
第一節 民法 第184條 第1項後段的規範功能/385
第二節 構成要件/386
第一項 背於善良風俗/386
第二項 故 意/391
第三節 本條項的功能實現/393

Chapter 9 違反保護他人之法律
第一節 規範功能/395
第二節 「保護他人之法律」/397
第一項 「保護他人之法律」的意義/397
第二項 「保護他人之法律」的判斷/398
第三項 實務案例/399
第三節 成立要件/402
第一項 法律所欲保護之人/402
第二項 法律所欲防止之損害/403
第三項 因果關係成立/404
第四節 民法 第184條 第2項推定的「過失」/406
第五節 過失推定之排除/408
第一項 美國法/408
第二項 我國法/410

Chapter 10 損害與損害賠償
第一節 損害的意義/413
第一項 差額說/413
第二項 具體損害說/415
第三項 損害概念的檢討/416
第二節 損害賠償的範圍/419
第一項 所受損害與所失利益/419
第二項 實際損害/421
第三項 損害數額計算之時點/424
第三節 損害賠償的方法/424
第一項 物之損害賠償/425
第二項 人身侵害之損害賠償/439
第四節 懲罰性賠償/470
第一項 概 說/470
第二項 懲罰性賠償金的功能/472
第三項 課與懲罰性賠償金的不法行為/478
第四項 懲罰性賠償金的量定因素/481
第五項 我國法的懲罰性賠償金製度/485
第五節 其他救濟方法:損害預防請求權/493
第一項 一般性的損害預防請求權/493
第二項 預防費用請求權/493

Chapter 11 損害賠償的調整與連帶責任
第一節 過失相抵/495
第一項 序 說/495
第二項 與有過失的意義/496
第三項 過失相抵的法理基礎/500
第四項 過失相抵原則的適用/504
第五項 被害人承擔與有過失的範圍/515
第六項 過失相抵原則的類推適用/526
第二節 損益相抵與讓與請求權/534
第一項 損益相抵/534
第二項 讓與請求權/547
第三節 連帶責任/551
第一項 連帶債務的意義/551
第二項 侵權連帶責任的發生原因/553
第三項 連帶責任的法律效果/554
第四項 連帶債務的類推適用/565
第五項 不真正連帶債務/568

Chapter 12 侵權責任的主體:法人責任
第一節 法人的侵權責任/575
第二節 民法 第28條及 第188條的適用限製與調整/576
第一項 民法 第28條的法人責任/576
第二項 民法 第188條的僱用人責任/579
第三節 法人本身的侵權責任/581
第一項 法人的團體意思/581
第二項 日本法上的法人企業責任/582
第三項 德國法上的企業組織過失責任/584
第四節 我國法人企業責任的建立/587
第一項 法人的自己侵權責任/587
第二項 法人侵權責任體係/592

Chapter 13 結 論
第一節 侵權行為法的基本理論/595
第一項 功能與製度設計/595
第二項 一般化或類型化/596
第三項 概念與實踐/597
第二節 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600
第一項 侵權責任的主體/600
第二項 加害行為/601
第三項 權利或利益的侵害/601
第四項 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603
第五項 違反保護他人之法律/604
第六項 故意或過失/605
第七項 違法性/605
第八項 因果關係/606
第九項 損 害/607
第三節 侵權責任的法律效果/608
第一項 損害賠償原則/608
第二項 損害賠償的調整/609
第三項 連帶責任/610
第四節 侵權行為法的未來/611
第一項 侵權行為法與社會變遷/611
第二項 侵權行為法與社會文化/612
第三項 侵權行為法與比較法/613
第四項 法院判決的突破與發展/613

索 引/615

圖書序言


  
  三月天,應該是春暖花開的時節。今年特彆冷,三月底,仍是寒風多雨。昨日,在冷風飄雨中,送走當年留學美國的指導教授Frank Upham先生。隨後,校讀本書,在看完最後一句文字時,感覺一切都放下瞭,放下瞭多少歲月。
  
  將近二十年來,多數的研究工作時間,耗盡於書寫侵權行為法的論文,本書代錶著某一個階段的總結。內心決定,往後的日子,將潛心於契約法的寫作。於是,在完成本書的那一刻,感覺就像一位老友即將離去,揮手而彆。而自己,亦將行走於另一條孤獨的路徑,人煙稀少,荒漠四野,卻不再迴頭。感覺上,心裏有些放鬆,也有些不捨、遲疑與空寂,似乎走在時間走廊的某一個定點,纔一迴頭,還沒來得及看清楚走過的景象,就必須再度前行。過去,顯得多麼遙遠。將來,則感到躊躇,舉足行走,行走於何處?

  記於2016年3月26日

  本書自侵權行為法的功能與製度設計開始,詳細討論侵權行為的成立要件與法律效果,最後歸納侵權行為法的特色與未來發展趨勢。本書將本人過去多年來關於侵權行為法的相關論文,重新整理補充,以求體係的完整及概念的妥當理解與應用。侵權行為法的法條規定甚少,與契約法係由許多「規則」所形成不同,相關法律規定係由許多概念所構成,如權利或利益、過失、違法性、因果關係及損害等。因此侵權行為法的本質,屬於判例法的法律體係,有賴於裁判者對於法律概念進行解讀,體察社會實情,進行法益權衡,作成價值選擇。
  
  本書建構侵權行為法的基礎理論,參酌各傢學說與實務判決,期待有益於讀者瞭解侵權行為法的本質內涵。本書內容,除整理國內學說與實務見解外,並自比較法的角度,參酌德國、法國、日本、英國及美國等國之法律文獻,進行討論。此外,為求侵權行為法之現代化,本書並參考歐洲侵權行為法原則(PETL)及共同參考架構草案(DCFR)的規定及案例,期使讀者瞭解現代侵權行為法的發展趨勢。書中所述理論與案例,甚多涉及價值判斷與選擇,如有不妥之處,尚待讀者指正。
  
  本書完稿之際,承濛颱大法研所郭峻瑀、劉韻容及賴信堯研究生協助整理註釋及索引,在此一併錶示感謝。

陳聰富
2017年3月24日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排版設計真的讓人眼前一亮,采用雙色印刷,重點內容用不同的顔色標注,非常清晰易讀。而且,書中的圖錶運用得恰到好處,將復雜的法律關係可視化,讓人更容易理解。我之前讀過幾本民法總則的書,都覺得內容過於枯燥,讀瞭幾頁就想睡覺。但這本書卻讓我欲罷不能,忍不住一口氣讀完。作者的文筆非常流暢,語言簡潔明瞭,沒有過多的修飾,但卻能準確地錶達法律概念。更重要的是,作者對於民法總則的解讀,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結閤瞭大量的實踐案例,讓讀者能夠看到法律是如何在現實生活中應用的。例如,在講解“債權轉移”時,作者舉瞭一個房屋買賣的例子,詳細地分析瞭債權人、債務人、買受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讓我對這個概念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不過,這本書的篇幅相對較短,對於一些重要的法律問題,討論可能不夠全麵,希望後續版本可以增加一些內容。總的來說,這本書是一本非常優秀的民法總則入門書,適閤所有對法律感興趣的讀者。

评分

這本《民法總則》的解讀,我讀瞭快一個月瞭,不得不說,對於一個非法律係背景,但經常需要接觸相關法規的工程師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以往遇到閤同糾紛,或是需要審查商業條款時,總是感覺像在霧裏看花,各種條文堆砌在一起,不知從何下手。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在於,它不是單純地羅列條文,而是將復雜的法律概念,用非常生活化的例子來解釋,讓人很容易理解。例如,它在講解“意思錶示”時,舉瞭一個朋友之間口頭承諾幫忙買東西的例子,一下子就點醒瞭我,原來我們日常生活中看似隨意的行為,在法律上也是有約束力的。而且,作者對於不同學說的爭議,也都有清晰的呈現,不會強行灌輸某種觀點,而是鼓勵讀者自己去思考,這對於培養法律思維非常有幫助。唯一覺得稍微可惜的是,書中的案例多集中在傳統民事領域,對於新興的網絡交易、知識産權等方麵的討論略顯不足,希望後續版本可以加強這方麵的補充。總而言之,這本書對於想要瞭解民法總則,但又不想啃硬骨頭的讀者來說,絕對是入門首選。

评分

我必須承認,我買這本書的初衷,是為瞭應付公司內部的法律知識考試。但讀完之後,我發現它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考試輔導書,更是一本能夠真正提升法律素養的工具書。作者對於民法總則的講解,非常注重邏輯性和係統性,他將民法總則的各個部分,有機地聯係在一起,形成瞭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例如,他將“權利”與“義務”緊密地結閤起來,強調權利和義務是相互依存的,隻有在履行義務的前提下,纔能享有權利。這種思維方式,對於我理解法律的本質,非常有幫助。而且,作者對於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也進行瞭詳細的區分,例如“所有權”與“占有權”、“物權”與“債權”等等,讓我對這些概念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這本書的缺點可能在於,它對於一些前沿性的法律問題,討論不夠深入,但對於基礎知識的講解,已經足夠齣色。我打算將這本書推薦給我的同事,相信它也能幫助他們提升法律素養。

评分

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將民法總則的學習,與颱灣的實際案例相結閤。以往讀法律書籍,總感覺那些案例離我們太遙遠,很難産生共鳴。但這本書卻不同,它引用瞭許多颱灣法院的判決,讓讀者能夠看到法律是如何在颱灣社會中應用的。例如,在講解“不當得利”時,作者引用瞭一個關於鄰居之間互相幫助的案例,詳細地分析瞭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關係,讓我對這個概念有瞭更直觀的理解。而且,作者對於颱灣的法律製度,也進行瞭詳細的介紹,例如民法、民事訴訟法、公司法等等,讓讀者能夠對颱灣的法律體係有一個全麵的瞭解。這本書的不足之處在於,它對於大陸的法律製度,介紹得比較少,但對於颱灣讀者來說,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本非常適閤颱灣讀者的民法總則入門書,它能夠幫助讀者瞭解颱灣的法律製度,提升法律素養。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法律感興趣的颱灣讀者。

评分

說實話,我原本對這類“原理”性質的法律書籍抱持著很大的懷疑,總覺得會過於抽象,難以應用。但讀完這本後,我徹底改變瞭看法。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獨特,他沒有像傳統法學著作那樣,堆砌大量的學術術語,而是用一種敘事的方式,將民法總則的邏輯脈絡娓娓道來。他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律師,在嚮你解釋一個復雜的案件,你會發現,原本看似高深莫測的法律條文,其實背後隱藏著非常樸素的邏輯和價值判斷。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對於“善意”原則的闡述,他通過一係列的案例,展現瞭善意在民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運用善意原則來平衡不同當事人的利益。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法律教科書,更是一本關於人性和社會倫理的思考。當然,這本書也並非完美無缺,對於一些細節性的問題,討論可能不夠深入,但瑕不掩瑜,它仍然是瞭解民法總則,提升法律素養的絕佳選擇。我打算再買一本送給我的錶弟,他正在準備律師考試,相信這本書也能對他有所幫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