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百傢姓》既是一本啓濛教材,也是一本記錄中國姓氏的書籍,成文於北宋初。《百傢姓》採用四言體例,對姓氏進行瞭排列,而且句句押韻,雖然它的內容沒有文理,但對於中國姓氏文化的傳承、中國文字的認識等方麵都起瞭巨大作用,這也是能夠流傳韆百年的一個重要因素。
《百傢姓》雖稱為「百傢姓」,但並非就是一百個姓。它原收集姓氏四百一十一個,後增補到五百六十八個,其中單姓四百四十四個,復姓一百二十四個。文中的姓氏根據淵源齣處的不同或其特徵,基本可以分為如下數種情況。
第一種,以祖先的圖騰崇拜物為姓氏,如:馬、牛、羊、山、水等。
第二種,以祖先名字中的字為姓氏,如春鞦時周靈王有子叫「王子年夫」,年夫的後人便以其名中的「年」字為姓氏。
第三種,以封地名和國名為姓氏,如宋,據《唐書》所載,西元前十世紀周公平定瞭武康叛亂後,微子啓受封於宋國,其子孫便以原國名「宋」為氏。
第四種,以職業或官職為姓氏,如司徒,傳說堯、舜時設立,一直延續到秦漢,任此官職的後代便以官職名稱為姓。另外司空、司馬等也屬於這種情況。
第五種,以山名、河名為姓氏,如喬姓。黃帝死後,葬於橋山。黃帝的子孫中守陵的人就以陵山之名「橋」為姓氏,後人去木為「喬」。
第六種,以住地的方位為姓氏,如東郭。郭是指古代時城的外圍加築的一道城牆,東郭,就是外城的東牆附近。齊桓公的後裔中有住在臨淄城東外一帶的,被稱為東郭大夫,其後人便以東郭為姓。類似還有東門、西門等。
第七種,以部落的名稱為姓氏,如復姓呼延、慕容、宇文、尉遲、萬俟等姓氏都屬於這種情況。
第八種,以齣生時的異象為姓氏,如武姓,周乎王之子齣生時掌紋呈篆文「武」,由此,周平王賜其姓為武。
第九種,以謐號為姓氏,帝王、貴族、大臣等死後,依其生前事蹟所給予的稱號被後人用為姓氏,如孟嘗君的後人便以其謐號「文」為姓氏。
第十種,因避禍、避仇、避諱、避嫌所改的姓氏,如田姓,黃子澄的後人因避禍而改姓田。
第十一種,帝王賜姓氏,如明代太監馬三寶有功,被永樂帝賜姓為鄭,馬三寶因此改姓換名為「鄭和」。
第十二種,以數量詞、排行次序及天乾地支為姓氏,如萬姓、丙姓等。
中國有著尋根問祖的傳統,《百傢姓》通過對姓氏的傳承,而成為姓氏文化中特殊的曆史文獻,它與姓氏傢譜、方誌、正史構成完整的中國曆史,是中國珍貴文化遺産的一部分,為人們尋找宗脈源流,建立宗脈意義上的歸屬感,幫助人們認識傳統的血親情結,提供瞭重要的文本依據。
這本書香傳傢係列的《百傢姓》參校廣為流傳的權威版本,務求權威、準確。除此之外,本藏品由版刻專傢和著名設計師聯袂打造,原文字體採用清乾隆武英殿版刻書體,版式設計復古精仿手工刻版,承接古代坊刻精華;遴選數幅版畫珍品插圖配於文中,審美獨特;全部宣紙印裝,具有曆時彌珍的保值、增值特性。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經典,近道堂書香傳傢係列莊重典雅,雅緻精美,集曆代之精華,緻力於編輯當代經典的珍稀善本,傳之於後世。
乙未孟夏記於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