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雲:王鼎鈞迴憶錄四部麯之一

昨天的雲:王鼎鈞迴憶錄四部麯之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鼎鈞
圖書標籤:
  • 迴憶錄
  • 自傳
  • 王鼎鈞
  • 文學
  • 曆史
  • 文化
  • 個人經曆
  • 時代變遷
  • 舊金山
  • 華裔作傢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當代經典散文名傢 王鼎鈞將畢生記憶熔鑄、鍛造為百萬言的迴憶錄四部麯 ★重新編排校訂、首部麯以素雅文字梳整童年往事 我不是在寫曆史,曆史如雲,我隻是抬頭看過;曆史如雷,我隻是掩耳聽過;曆史如霞,我一直思量「落霞孤鶩齊飛」何以成韆古名句。……一本迴憶錄是一片昨天的雲,使片雲再現,就是這本書的情義所在。──王鼎鈞 離傢這等事,該有儀式, 例如手持放大鏡,匍匐在地, 一寸一寸看。 這是部迴憶錄,也是一部近代史詩。一段接一段的故事,有如精采有趣的章迴小說。從民國初年到一九七八年,曆經抗日戰爭與國共內戰的烽火年代,在颱灣見證瞭颱灣文學、報業、廣播、電視的發展,以及白色恐怖。 《昨天的雲》是當代散文名傢王鼎鈞以素雅的文字,拈起悠遠的童年記憶。蘭陵王氏望族宅門內的遺人遺事,鄉裏名人的流風軼聞;因戰爭失學與逃亡,以及因此意外獲緻的文學啓濛,乃至投身遊擊抗戰的經曆。在傢國興衰顛沛的曆史中,纏繞著王鼎鈞個人成長的苦悶,也由此種下他往後數十載流離天涯的開端。 ★多項得奬紀錄: 第十八屆國傢文藝奬 曆史嘉年華曆史書寫者緻敬奬 在場主義㪚文奬(與許知遠閤得) 新浪網年度好書 廣州南方都市報年度好書 光明日報光明好書榜 北京新京報年度好書 人民日報年度好書 華語傳媒大奨提名第一名 入選深圳各媒體閤辦十大好書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王鼎鈞


  1925年生,山東省臨沂縣人。抗戰末期棄學從軍,1949年來颱,曾任中廣公司編審、製作組長、專門委員,中國文化學院講師,中國電視公司編審組長,幼獅文化公司期刊部代理總編輯,《中國時報》主筆,「人間」副刊主編,美國西東大學雙語教程中心華文主編。目前旅居美國。

  曾獲金鼎奬,颱北中國文藝協會文藝評論奬章,中山文化基金會文藝奬,中國時報文學奬散文推薦奬,吳魯芹散文奬。1999年《開放的人生》榮獲文建會及聯閤副刊評選為「颱灣文學經典三十」。2001年,獲北美華文作傢協會「傑齣華人會員」奬牌。

  著有散文「人生三書」《開放的人生》、《人生試金石》、《我們現代人》;《碎琉璃》、《山裏山外》、《左心房漩渦》、《小而美散文》。小說《單身溫度》。論著「作文四書」《靈感》、《文學種籽》、《作文七巧》、《作文十九問》等。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小序

  我聽說作傢的第一本書是寫他自己,最後一本書也是寫他自己。
  「第一本書」指自傳式的小說,「最後一本書」指作傢的迴憶錄。
  我曾經想寫「第一本書」,始終沒寫齣來。現在,我想寫「最後一本書」瞭。

  *

  從前乾隆皇帝站在黃鶴樓上,望江心帆船往來,問左右「船上裝的是甚麼東西」,一臣子迴奏:「隻有兩樣東西,一樣是名,一樣是利。」

  這個有名的答案並不周全,船上載運的東西乃是四種,除瞭名利以外,還有一樣是情、一樣是義。
  乾隆皇帝雄纔大略,希望天下英雄入我彀中而以名利為餌,對世人之爭名攘利當然樂見樂聞,所以那個臣子的答案是做官的標準答案,不是做人的標準答案。

  倘若隻有名利,這「最後一本書」就不必寫瞭,至少我不必寫。
  我嚮不熱中歌頌名利,雖然在我舉目所及之處也曾齣現雍正乾隆。
 
  *

  競逐名利是嚮前看,戀念情義是嚮後看。
  人,從情義中過來,嚮名利中走去。有些人再迴情義,有些人掉頭不顧。
  這是一本嚮後看的書。所謂情義,內容廣泛,支持幫助是情義,安慰勉勵也是情義。潛移默化是情義,棒喝告誡也是情義。嘉言懿行是情義,趣事軼話也是情義。

  這「最後一本書」為生平所見的情義立傳,是對情義的迴報。無情無義也塗抹幾筆,烘雲托月。
  
  *

  我並不是寫曆史。曆史如江河,我的書隻是江河外側的池泊。
  不錯,池泊和江河之間有支流相通,水量互相調節。
  一位曆史學者說,「曆史是個小姑娘,任人打扮。」這也沒甚麼,小姑娘盡管穿衣戴帽,而齣水當風,體態宛然。
  也許,曆史是一架鋼琴,任人彈奏樂麯。因此纔有書,纔有第一本書和最後一本書。
  我不是在寫曆史,曆史如雲,我隻是抬頭看過;曆史如雷,我隻是掩耳聽過;曆史如霞,我一直思量「落霞孤鶩齊飛」何以成為韆古名句。

  *

  或以為大人物纔寫迴憶錄。但人物如果太「大」,反而沒法留下許多自述,中國現代史上兩位最大的人物連個遺囑也沒有準備妥當。
  或以為隻有小人物纔可以從心所欲寫迴憶錄,其實真正的「小」人物沒有聲音,蒼生默默,餘欲無言。
  所謂大人物,小人物,是兩個不同的角度,左手做的、右手不知道,颱下看見的颱上看不見,兩者需要互補。大人物的傳記是給小人物看的,小人物的傳記是給大人物看的。這世界的缺憾之一是,小人物不寫迴憶錄,即使寫瞭,大人物也不看。
 
  *
 
  有人說,他的一生是史詩。
  有人說,他的一生是一部長篇小說。
  有人說,他的一生是一部連續劇。
  我以為都不是。人的一生隻能是一部迴憶錄,是長長的散文。
  詩,劇,小說,都有形式問題,都要求你把人生照著它們的樣子削足適履。
 而迴憶錄不預設規格,不預謀效果。
 迴憶錄是一種平淡的文章,「由絢爛歸於平淡」。詩,劇,小說,都豈容你平淡?
  
  *

  西諺有雲:「退休的人說實話。」
  退休的人退齣名利的競技場,退齣是非漩渦,他說話不必再存心和人傢交換甚麼或是間接為自己爭取甚麼。有些機構為退休的人安排一場退休演講,可以聽到許多真心話。

  古代的帝王「詢於芻蕘」,嚮打柴割草的人問長問短,正因為這些人沒有政治目的,肯說實話。
  所以迴憶錄要退休以後過若乾年纔寫,這時他已沒資格參加說謊俱樂部。
  迴憶錄的無上要件是真實,個人主觀上的真實。這是一所獨傢博物館,有些東西與人「不得不同,不敢苟同」,或是與人「不得不異,不敢立異」。孔子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豈捨諸。」
 
  *

  「今天的雲抄襲昨天的雲」,詩人瘂弦的名句。白雲蒼狗,變幻無常而有常,否則如何能下「蒼狗」二字?
  人間事韆變萬幻,今非昔比,仔細觀察體會,所變者大抵是服裝道具布景,例如元寶改支票、刀劍換槍彈而已,用抵抗刀劍的辦法抵抗子彈當然不行,但是,何等人為何等事在何等情況下流血拚命,卻是古今如一。

  人到瞭寫迴憶錄的時候,大緻掌握瞭人類行為的規律,人生中已沒有祕密也沒有奇蹟,幻想退位,激動消失,看雲仍是雲,「今天的雲抄襲昨天的雲」。

  一本迴憶錄是一片昨天的雲,使片雲再現,就是這本書的情義所在。
  這「最後一本書」不是兩三百頁能夠寫完的,它將若斷若續,飄去飄來。
 

圖書試讀

戰爭的教訓
 
我不記得在宿遷住瞭多久。宿遷宿遷,到底幾宿而後遷?
 
隻記得進瞭宿遷教會之後倒地便睡,足足睡瞭兩天,偶然起來喝點水。
 
這兩天,簡直是神仙瞭,不用再支持自己的體重,不再抵抗地心引力,由頸部到腳趾的肌肉關節都放瞭假,這幾尺乾淨土,就是大同世界、人間天上。難怪俗語說:「好吃不過餃子,舒服不過倒著。」想那莊稼漢在一天胼手胝足之後,突然躺下來慶祝釋放,纔發明瞭那兩句格言吧。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如今轉瞭個彎兒,讓我知道。
 
這是頭兩天。
 
母親最愛〈馬太福音〉,說〈馬太福音〉是四福音裏的壓捲之作。
 
她對我說:「來,你是住在神的傢裏,要天天讀一段︽聖經︾。」她教我讀〈馬太福音〉第五章:
 
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瞭味,怎能叫他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是丟在外麵,被人踐踏瞭。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鬥底下,是放在燈颱上,就照亮一傢的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的好行為。
 
忽然,警報,空襲警報中的預備警報,日本飛機要來。
 
那時,小地方發布空襲警報是派人沿街敲鑼,大地方如宿遷城,是由臂力強健的人搖一個類似轆轤的東西,「轆轤」轉動達到某一速度,發齣電來,警報器就嗚嗚的響起來。
 
除瞭入耳驚心的警報器,還有觸目驚心的警報球,一個球代錶預備警報,兩個球代錶緊急警報,三個球代錶解除警報。
 
聽見預備警報響,我跑到大門外嚮天空張望,沒看見球,隻見大人怒氣沖沖把我拖進去。
 
教會有許多人口,大傢慌忙進瞭教堂,他們是把這個高大寬敞的建築當作防空洞瞭。可是防空洞應該在地下。「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大教堂的目標太暴露太突齣瞭。城造在山上不一定就好。
 
躲警報的人進瞭教堂就跪下禱告。禱告完瞭,敵人的飛機並沒有來,空襲警報也沒有響。大傢再禱告。天空依然很安靜,有些人就迴傢去瞭。
 
大教堂講壇後麵有一個夾層,頗似戲院的後颱,有梯子可以爬高。我沒迴傢,偷偷的往上爬,從玻璃窗看見瞭屋頂。想不到,大教堂的屋頂是洋鐵皮鋪成的,他們用整個屋頂漆瞭一麵美國國旗,日光直射之下很鮮艷。距離太近瞭,幾乎蓋到我臉上,花花綠綠,令我眩暈。
 
這麵國旗想必是給日本飛機的轟炸員看的,他一定看得見。城還是可以造在山上。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