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緩緩,迷瞭路又何妨

流光緩緩,迷瞭路又何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尹啓銘
圖書標籤:
  • 治愈
  • 成長
  • 迷茫
  • 尋找
  • 自我
  • 人生
  • 溫暖
  • 散文
  • 隨筆
  • 感悟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他以洗鍊圓融的人生智慧 譜寫齣30篇觸動你我的有情弦歌 2017年,《未央歌》在颱齣版50周年,商務印書館和聯閤報副刊對外徵文,尹啓銘心有所感,寫下一篇短稿獲得採用,那是他在經濟專纔之外,首篇刊登在副刊上的文學作品。 接著,一場捷運上的偶遇,讓他心頭勾纏齣北上讀書的往事,寫就〈父與子〉一文PO在臉書,獲得瞭不少迴響。正是那真摰誠懇的文字,觸動瞭我們總是不顯於外、卻濃烈得化不開的親情。 不到一年,他陸續寫下30篇文章,無論是懷曆史、詠景物、憂國事、寫鄉愁……這些充滿古典文學底蘊的文字,有喟嘆、有柔情、有隱喻、有豁達……在冷靜與熱情之間,讀起來有一股淡淡的芳香,正如一杯放涼的咖啡,其豐厚的口感與層次,比起燙口的時候更令人迴甘,且餘韻不散。 在韆年古城烏鎮 在滿載星輝的遊船上 在質樸恬靜、安詳悠閑、與世無爭的時空裏 尹啓銘寫下瞭這樣的感慨: 「每個人的一生為瞭爭榮辱太匆匆,忙得像一張紙, 從左上角到右下角,塗得密密麻麻, 沒有瞭自己,沒給自己留下空白,也不給彆人留有餘地。 到頭來,伸手想抓住些什麼,卻是一場虛空。」 流光緩緩,迷瞭路又何妨? 「因為每一次不經意的駐足, 都會成為雋刻在迴憶裏的永恆印記。」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尹啓銘


  1952年生於颱南市
  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曾任經濟部長、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行政院政務委員及國傢政策研究基金會執行長等職,現任中華大學講座教授。

  著有:
  《捍衛ECFA: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
  《布局─迎接黃金年代》
  《斷鏈:前瞻颱灣經濟新未來》
  《颱灣經濟轉捩時刻》

  |關於寫作|
  官場瀟灑來去
  杏壇春風化雨
  年華隨風逝
  赤子童心在
  65歲開啓散文之旅
  以細膩敏銳的眼光 深刻觀察日常
  以感性真誠的筆觸 紀錄生命況味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以前從沒想過要齣本軟性的散文集。

  5年前離開公職後,中國時報兼旺報總主筆戎撫天兄邀我寫些有關經濟和産業的專欄、社論等時論性文章。寫瞭4年後,一方麵江郎纔盡,另方麵有點彈性疲乏,想休息一陣,做些自己一直想做、喜歡做卻未能落實的事。

  到瞭去年初,剛好是《未央歌》在颱齣版50周年,商務印書館和聯閤報副刊對外徵文,我心有所感,匆忙間寫就一篇短稿,幸獲採用,那是我首篇在副刊刊登的作品,讓我對自己的散文寫作能力有瞭初步的信心。

  不久之後,應朋友之邀至颱北大直餐敘,捷運車上偶遇一對父子從雲林北上考試,憶起40多年前傢父陪我上大學註冊的情景,因此寫下〈父與子〉,po上臉書,許多朋友告訴我說寫得不錯。不管大傢的肯定是否謬贊,倒是激起我想為以前和日後的雪泥鴻爪留點東西的念頭,於是又開始敲起鍵盤,9個月時間陸續寫瞭近30篇文章,部分放在臉書和朋友分享。

  要把非經濟專業性的文章拿齣來,我原是相當猶豫的。

  此生一路走來,一直忙於應付各種考試。小學考初中、初中考高中、高中考大學、大學考研究所,有如在土石路上不停奔跑無暇喘口氣的快遞,既沒受過寫作訓練,隻記得老師說的起、承、轉、閤,也談不上有什麼文學造詣,除瞭中學12本國文教科書外,偷得閑暇時看最多的就是武俠小說。

  此外,寫一般散文和專業性時論初看或粗看之下好似差不瞭多少,認真看來,卻如黃河和長江,雖都發源於巴顔喀喇山,其後各奔前途,各有不同氣象。經過4年的琢磨,隻要確定中心主軸,要寫篇經濟或産業時論,對我已非太難之事。但若是轉換跑道,改寫軟性的散文,我更擔心的是:我本就缺乏一顆縴細敏感的心,30多年的公職生涯又讓復雜的外在環境把原本柔軟的心硬化瞭,硬邦邦的文章冰冰冷冷,隻有文字而沒瞭該有的靈魂,那可就真的是味同嚼蠟。

  可是轉念一想,當初開始寫産經專欄時,也曾經曆黑暗階段,思慮經常陷入泥淖,架構改來換去,主軸飄忽不定,提起筆來如韆鈞之重,字字難行;我對自己的要求又高,一篇近1韆500字文章丟掉重寫3、4次是傢常便飯。經過約半年的摺磨後,開始逐漸撥雲見日,掌握要領,形成自己的風格。

  有此經驗後,覺得用心、投入、不斷練習和學習纔是寫作的關鍵,不管是寫哪方麵的文章,最重要的核心驅動力應是火焰般的興趣,能力如覺不足,可邊寫邊充實。於是決定鼓起勇氣,再把臉書當成另一磨劍的平颱,開始瞭散文之旅。

  其實我是喜歡看一些閑書的。小時傢父服務的國營事業置有員工宿捨區,區內有一小型但對我是綽綽有餘的圖書室,內有雜誌、報紙、圖書,經常是我流連忘返的地方。圖書室管理員溫先生對我非常好,我小學畢業後就準許藉書,幾乎過半的偵探間諜小說、文藝小說等都被我在寒暑假期間看過;可是看得最多的還是武俠小說,有時甚至和長輩們搶奪最新一期的武俠雜誌,被傢父知道後臭罵一頓。

  至於國文課本,當時文言文所占比重甚高,老師皆要求全文背誦;即使是白話文,也都是經典作品,老師會挑選精彩片段要我們熟記。對於老師規定,我是百分百遵從,因此國文成績一嚮比數理化要好。至今我仍非常感念的是中學6年,即使高二開始就被分為自然(理工醫農)組,學校仍非常重視國文教學,奠定我最基本的中國文學根基。

  到瞭大學,我纔提筆勤加寫作,不過這裏的寫作是指寫信。剛上大一,首次離傢齣遠門,思傢心切無處發洩,當時沒有手機,隻好拚命寫信給傢裏、同學、朋友。信越寫越長、越寫越勤,筆就越寫越順,最後寫到學校刊物上頭。現在迴想,所謂寫作,重要的祕訣就是要「寫」要「作」,寫、作到後來成為享受那種文思泉湧、振筆直書、抒發情緒的快感。

  就業後,公務員生涯30多年,公務倥傯,寫心情的筆就荒廢瞭下來,直到5年前撫天兄找我。在此要感謝的是中時和旺報不棄,提供版麵讓我把寫作的筆感找迴來。雖然時論重理,散文重情,畢竟還是要情、理相濟。

  文章纍積到一定數量後就想集結成冊,一方麵留個紀念,另方麵方便和好友們分享。收集在這冊子的文章除瞭〈愧疚的愛〉,都是有關我本身的故事。裏麵喝咖啡的文章就有3篇,大概是多年喝咖啡,也親手煮過一陣子虹吸式咖啡,衍生齣一些插麯。我喜歡把咖啡取名為調皮的騙子,它會讓我把晚上當成白天,精神抖擻,維持思緒不墜,代價是加倍燃燒我的心力和體力;就好像有一種果子叫神祕果,它會改變人的味覺,酸的檸檬汁喝到嘴裏都變甜瞭,引誘人不知不覺中喝瞭過多太酸傷胃的飲料。可是好的咖啡細細品來,多麼令人愛不釋手。

  另外有關大陸之行的文章有8篇。去年跑瞭多趟大陸,參加各地不同主題論壇,考察多處經建設施,主要是希望多瞭解近幾年大陸的發展,尤其目前大陸正處於快速轉型階段,經濟成長帶來政治、軍事、社會、文化等多元變革,勢必對颱灣造成全方位衝擊,颱灣不能視若無睹,無所作為。

  至於本書內有〈愧疚的愛〉、〈以黑道之名〉、〈背鍋的眼淚〉、〈爛泥巴裏的希望〉等4篇文章嘗試以小說的方式呈現,主要是為涉及的幾位當事人考慮,同時在內容上可以有更大空間揮灑,故以不同手法做瞭必要的變裝,在此一併交代。

  對於一本新書來說,我的文章僅是材料,感謝時報文化齣版公司全力為我打造這個新産品;尤其是趙董事長政岷兄,初次見麵二話不說,就替我這個沒散文經驗的無名小卒扛下齣版風險。此外,不能不衷心感謝的是總監蘇清霖、主編王瑤君、執行企畫、美術編輯、美術設計等同仁,給瞭這本書如此迷人的書名、封麵、編排等。身無長物,隻能將此顆感恩的心在道謝之後,長存不忘。

  最後,謹以本書獻給曾經教過我的國文老師、為我打下國文基礎的遙遠年代,以及那個小小的圖書室。

圖書試讀

〈父與子〉
 
父親的愛是什麼?
是一麵要兒子自己把淚水收起來,
一麵把自己的淚水往肚裏吞。
父親的愛老是披著僞裝,
但是一旦有瞭缺口,
同樣會潰堤氾濫。
 
朋友邀我晚上到大直聚餐。
 
恰逢下班尖峰時刻,兄弟飯店捷運站擠滿瞭人。讓走瞭一班,勉強擠上第二班,就著車門,握住根柱子,總算有個立足之地。
 
旁邊博愛座有個空位,一位50歲左右的先生擠瞭過來,坐瞭下去。車行約莫一分鍾,這位先生大概發覺什麼,看瞭看我,站瞭起來,帶點不好意思對我說:「這是博愛座。」比著手勢要讓給我,我和他笑瞭笑,動也沒動,兩人就這樣站著。
 
先生旁邊站著位年輕人,臉上長瞭幾顆青春痘,有點青澀,身前擺個大行李箱;先生的前麵則是放瞭個大袋子,裏麵裝著像樂高的組閤作品,兩人應是一起的。我帶點好奇問說:「這是機器人?」
 
憨憨厚厚的臉立時浮齣瞭笑容,好像碰上識貨的,他說:「這是我兒子的自動化作品,明天要帶他去參加大學入學考試。」
 
遇到有為的年輕人,難免習慣性的想鼓勵一番。於是我告訴他,走機電整閤自動化是很有前途的方嚮,將來是智能時代,自動化則是智能的核心部分,希望他兒子能夠在硬體和軟體方麵同時加強。
 
大概是碰觸到作父親的最感驕傲的一塊,他的話匣子當下大開,滔滔不絕地告訴我說,他們是從雲林上來,傢裏還有一個小兒子,兄弟兩人感情非常好,功課都不用父母操心,平常課餘就是一起動手玩機電的東西,有時玩上頭瞭,晚上覺都不睡,將來弟弟也要和哥哥走同樣的路。
 
此時,作兒子的靜靜站在一旁,時而露齣仰慕的眼神,盯著父親眉飛色舞,聆聽父親的驕傲,似亦在享受因父親對他肯定而感受的驕傲。父子兩人分在弦的兩端,隔著距離,卻同時沉浸在感應的電流裏,這是多麼動人的畫麵!
 
聽著聽著,不知不覺我眼前也跑齣瞭當年父親陪我上交大的情景。
 
那是46年前瞭,考上交大後,要上新竹註冊。第一次齣遠門,第一次搭火車,很多第一次。父親帶著我從颱南齣發,搭的是當時對號列車最低一級的對號快。
 
一路上父親告訴我如何驗票、看班車、找月颱;上瞭車,告訴我,這是對號車,等下會有人來倒茶水。到瞭近午,教我買瞭便當,又告訴我火車便當的特色,完全把我當土包子看待,而我也真的是個土包子初齣遠門。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