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在咖啡店:YABOO姊妹交換日記

我們都在咖啡店:YABOO姊妹交換日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蔡婷如Tina
圖書標籤:
  • 咖啡店
  • 日記
  • 姐妹
  • 生活
  • 情感
  • 成長
  • YABOO
  • 青春
  • 治愈
  • 日常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歡迎來到颱北最受歡迎的靈感聖地! YABOO鴉埠姊妹最療癒創業笑淚之作! 孤獨的城市旅人, 一輩子都在尋尋覓覓, 一間永遠存在的咖啡館。 都會裏的咖啡館, 靜默不語,為需要撫慰的靈魂啊 端上溫暖與咖啡香。 要開一間永遠存在的咖啡館, 裏頭有咖啡、有溫暖、有人情、有故事、有愛, 無論人們來來去去,姊妹倆永遠都在。 ——Tina、Emily 二○○九年的夏日,一切就這樣開始瞭! 看上店麵、承租、裝修、開業,獲得瞭老爸的肯定,遇見瞭幾位令人難忘的客人,邂逅瞭兩隻可愛的貓咪,扭轉赤字再開貳號店,她們吵過架、冷過戰,老闆娘甚至還各自帶頭蹺班! 她們說好:「要開一間永遠存在的咖啡館,裏頭有咖啡、有溫暖、有人情、有故事,有愛。無論人們來來去去,姊妹倆永遠都在。」 她們都在,貓兒都在,故事也都在。《我們都在咖啡店:YABOO鴉埠姊妹交換日記》藉由兩姊妹不同的視角分述同一事件的酸甜苦辣,滿載瞭創業開店的歡笑與血淚。夢想或許就如咖啡配甜點,築夢的過程很苦也很甜。不過說好永遠都在,再頹廢也要堅持,再脆弱也不退縮。生命或許不會太陽光,但是隻要愛都在,溫情都在,咖啡館都在,我們就都在! 名人推薦 ★劉冠吟(小日子雜誌發行人) 陳念萱(作傢) Frank Yang(維堤咖啡學院創辦人) 蔡瑞南、黃素貞(父母) 動人專文盛贊 ★王森(參差咖啡創始人) 林友寒(德國建築師&建築係教授) 許悔之(詩人) 王聰威(小說傢) 駱以軍(作傢) 鄭順聰(作傢) 厭世少年(樂團) 燃燒熊熊咖啡魂推薦 YABOO鴉埠咖啡粉絲.戒不掉暖心留言 ★「它的咖啡精神像是英國Triumph摩托車,有浪漫自由的巡弋,有紳士般的沉穩,也有賽事中專注的優異錶現。」——Frank Yang ★「YABOO,紀錄著許多人的過去及現在,包括我的快樂、傷悲與成長。迎著未來,即使有風雨,它也會守候在原地,給一份溫暖!」——Ariel wu ★「喜歡在YABOO點彆處沒有的『隨便我』,那是一種味蕾的信任又充滿著驚喜感,如同讓人放鬆又安心的店裏每位客人都甘心讓自在穿梭的豹頭、虎麵的乍現稍稍打斷行進中的工作或聊天,享受片刻的歲月靜好,相信此書讀來一定也如同YABOO充滿溫暖故事與驚喜。」——王怡心 ★「迷茫的城市裏,有一股溫暖的氣息。不論天晴陰雨,每個人都能在這間咖啡館裏找到一片溫馨和安寜。」——Shanchien Lee ★「我們,在這拍婚紗。」——Mia Shih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Emily眼中的)蔡婷如 Tina


  Tina是一個性情中人,對於純真的夢想深信不移,堅信隻要努力必能一步步趨近夢想,絲毫沒有在變成大人的過程中,讓自己的靈魂變得無助疲乏。

  或許有時候我真的覺得她很瘋,可是她的瘋完全啓發瞭我。

(Tina眼中的)蔡詩敏 Emily

  Emily是一個很矛盾的人,雖然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矛盾之所在,但Emily的個性就像她的烘豆,鮮明但平衡。Emily外錶看起來精明乾練,工作能力堪比雅典娜女戰士,但其實她的內心非常柔軟善良,說話的確毒辣犀利,但更是一個為瞭想保護彆人而寜願自己多擔當一點的人。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推薦序

安頓身心的城市角落
劉冠吟(小日子雜誌發行人)


  接到寫序的邀請時,我的腦海中閃過我與鴉埠的「人生跑馬燈」。大概七年前,我約瞭朋友到鴉埠,跟大傢宣布我要去鴻海工作;大概四年前,我約瞭一群好友到鴉埠,跟大傢分享我的小日子計畫;大約兩年前,我的好友失去至親,我們一群人聚在鴉埠,我還記得大傢圍在店裏那麵紅色的牆,聽他談著傢人的離去,跨過他含著淚水的雙眼,背後坐著一對看起來剛交往的情侶,傷痛與甜蜜,安安靜靜地並存在鴉埠。

  小日子啓動以後,我跟Tina及Emily的交往就更深瞭。姊姊Tina幫我們寫瞭不少稿,也是我們44期《創作的空間 夢想的生活》的封麵人物;妹妹Emily是我們店裏咖啡豆的閤作烘豆師,也是我們第54期《當城市睡著瞭 我們還醒著》的封麵人物。然後因為她倆太受歡迎,去年小日子又找瞭她們閤體發功,幫我們做瞭一場創業講座,以及幫我們的廣告客戶拍啤酒廣告。

  寫到這裏,讀者可能會以為我是個沒朋友的人,所以纔一直找自己僅存的朋友來幫忙,纔不是啦,Tina跟Emily就是一對神奇的姊妹,讓人忍不住跟她們糾纏,就像我前述的,不知為何,我總是喜歡在鴉埠宣布人生大事。鴉埠是一個不張揚但很有存在感的地方,每次進去都讓我覺得「在這邊做什麼好像都可以」,碰到什麼煩心的事,就找Tina或Emily去陽颱抽根菸吧,人生似乎也沒那麼睏難瞭。

  有一次我到店裏,Tina問我:「最近還好嗎?」我隨口說著最近比較難睡覺,然後頸肩僵硬,晚上她傳訊息給我,告訴我她覺得規律運動真的很重要(那封訊息很長,所以我下略一韆字),在她的苦口婆心之下,我重拾瞭荒廢多年的運動習慣,一直維持到現在。Tina是這樣一個人,把每個人細細地放在心上。辦創業講座那天來瞭很多抱著咖啡夢的年輕人來看姊妹倆,我以為姊妹會多多行銷鴉埠,結果Emily當頭就澆瞭一大盆冷水,告訴大傢開咖啡館有多難活,事前準備的工作有多重要。Emily是這樣一個人,虛僞客套的東西她完全做作不來。

  大傢常說咖啡館就是一個城市最美的風景,我說鴉埠就是颱北的縮影,Tina跟Emily就是颱北女生的典型,兼容並蓄,什麼都有可能,有時覺得很有力,有時覺得很療癒。

推薦序

永康街的溫馨角落
YABOO啊不!的少女驚嘆號
陳念萱(作傢)


  木屐、夾腳拖、布鞋、球鞋、短靴或平底鞋,哪一雙適閤走路?

  步行,是一座城市最友善與性感的麵貌。慢悠悠地踱步,無思無想無慮,眼睛好整以暇地瀏覽,觀看周遭生活圈的業態變化,細細地感受著城市經濟的律動。同樣的角落,摺騰幾年換瞭十幾種商傢,忽然,一陣敲打過後,安定瞭下來,起死迴生般地活瞭三、五年,像奇蹟。其實,這門生意並不起眼,起初亦未被看好,卻在不知覺間,融入瞭鄰裏,形成一道風景。

  那天,有點熱,我穿著一路敲響路麵的木屐,喀喇喀喇地拖曳,沿著新生南路轉進金華街再鑽進永康街巷弄裏。由於木屐無法走得太快,我的眼睛有餘裕探看門麵嶄新的小店。木屐無法長途跋涉,很快便需要坐下來,找藉口喝一杯。

  周間非假日的白天,有院落的YABOO Café招牌引起好奇,便走瞭進去。一對長得不太像的姊妹招呼著,店麵有點冷清,妹妹負責飲料,姊姊在狹窄的小廚房裏張羅輕食。因為人少,我們開始瞎聊。妹妹學心理學,咖啡是愛好,姊姊在水果報報導裝修設計,開店是為瞭支持妹妹的夢想,剛好媽媽喜歡做糕餅,於是,經常有鄰居來外帶點心。

  幾度進齣過後,終於忍不住好奇鑽進私密小廚房,纔發現食材驚人地優,難怪吃著舒服。看到特等初榨橄欖油與紅酒醋,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驚呼:「妳也太奢侈瞭!」姊姊說:「要給客人吃的,當然要用最好的食材啊!」

  咖啡店裝修屬於姊姊的範疇,烘焙咖啡豆,成為妹妹進軍專業咖啡圈的裏程碑。姊姊一邊裝修一邊採訪撰稿,相輔相成地有瞭經營店麵的心得,妹妹則拿到瞭烘焙師認證,開始上網開賣自傢烘焙豆,距離我堅持要買妹妹不好意思賣的咖啡豆,僅僅半年。用我的天生狗鼻子,知道妹妹的豆子遠勝許多名傢,從非賣到熱門商品,持續近八年,我獲得瞭萬年不變的永恆初賣價,感謝狗鼻子識貨。

  八年前,剛畢業的妹妹在咖啡館打工,老闆落跑,十個月沒拿到薪水,卻因此引起全傢人憤慨而全體投入支持妹妹,既然愛就來開一傢屬於自己的店。妹妹的口頭禪是:「啊?不!!!」姊姊拍闆店名就叫「YABOO鴉埠」,兩人邊爭執邊互助,邊吵架邊和好,磨閤瞭八年,仍在進行著磨閤,總是等到媽媽齣現宣告:「我纔是老闆!」纔搞定瞭鐵三角關係。

  這段時間,咖啡館總會齣現自己求職自己排班的員工,利潤不高的小店,吸引瞭各路文青,有唱歌的有寫歌的有搞劇場的,帥哥一大把,花式炫技拿鐵與任選特調,成為熟客們互動的暗號。當然,店裏也會齣現怪叔叔與酷Aunty,自稱行傢來踢館的亦隨著名氣升高而增多,就像宮本武藏的不勝其擾,其實亦證明瞭其武藝的進階。

  也因此,各路作傢、明星亦默默地成為小店常客。溫暖而注重個人隱私,不需要明示地,維係著彼此關係。姊姊常說,內嚮而酷酷的妹妹,專注在自己的烘焙裏;經營店麵的社交,成為姊姊的工作,而剛好做過記者的經驗,讓她遊刃有餘地應付瞭店裏進進齣齣的三教九流。

  八年,讓羞澀的少女式理想,成為專業,妹妹的YABOO亦玩成瞭永康街的響亮招牌,同時,姊姊也從抱著烹飪書到隨手製作頂級糕點,讓霸占法式可麗露不透露配方的媽媽,不得不颳目相看,悄悄地詢問竅門。

  食材好、甜點與輕食製作用心,當然是咖啡館的主力,但一傢人的溫馨俏皮,恐怕纔是不分假日都高朋滿座的真正原因。

  服務貼心,把客人當傢人,讓小店延伸為左鄰右捨的交誼廳、書房,甚至起居室,就連流浪貓也不肯走,賴著賴著,被養成瞭貴族架勢的跩貓,常客們的療癒係帶,這應該是咖啡館或茶館,特有的溫馨氣質吧!

推薦序

也許同為咖啡人
Frank Yang(維堤咖啡學院創辦人)


  從事咖啡代理教學工作十八年瞭,從一個二十四歲剛退伍的年輕人,跌跌撞撞走至今日。從畢業時的青澀到中年男子的堅毅,從滿腦夢想的文青到斤斤計較著庫存與現金流的精算師。看著鏡子裏的我,麵對的是個不認識自已的自已。但就像所有人走入社會麵對的蛻變一樣,個中滋味不足為外人道,所有的成長軌跡也就逐漸被自已所淡忘,拋在腦後,直到我拾起這本書。

  閱讀的過程中,我的錶情有說不齣的戲劇性,時而捧腹大笑,時而異常平靜;時而眉頭深鎖,時而眼眶泛紅。作者幽默的筆觸就像是聽朋友談天說地一般,聽著姊妹倆人,用著各自的敘事角度,描繪兩人從開立咖啡館起,到這六年多來在店裏所共同遇到的人事物。字裏行間,麵對數不清的挑戰與睏難,練就齣對人生的豁達與正麵的體悟。姊姊有著直來直往與深刻細膩的觀察力,妹妹有著浪漫冒險與堅毅敏銳的心。在描述店裏的店貓與怪異的客人中,打趣、嘲諷的背後處處可見姊妹倆的善良、溫柔與對人生的省思。開店前後,傢人的矛盾與衝突下,勾勒齣蔡爸蔡媽與姊妹倆密不可分的親情。尤其提到瞞著父親開業後一個月,蔡媽巧思帶著蔡爸走進店裏,父親訝異之餘不但沒有責難,反而關心女兒的狀況,讓姊妹倆至今迴想仍感動不已。

  閤起書稿的那一剎那,想起自已的一切,從如何創業,傢人的支持,一路上遇到的人事物等。也許同為咖啡人,感受格外強烈。閉上雙眼,滿心感謝YABOO咖啡兩位美麗的老闆娘Tina與Emily,讓我有機會停下腳步,重新探索自已與自已熱愛的工作。

推薦序

栽進咖啡界的寶貝女兒
蔡瑞南、黃素貞(父母)


  縱然我們兩老(其實我老太太不老)近來諸事匯集,但是我們傢老二老三新書付梓在即,拜託我們寫序文,寶貝女兒都開口瞭,怎能說不!

  就所知,幫人寫序文一定要知其人也要知其書,還好,此書兩作者是我們的女兒,女莫若父(母),而光是看書的目錄,不用讀我們也略知一二內容。

  閑言且過,就開始幫女兒寫的書說說有關我們這兩個寶貝女兒的事(還有一個大寶當醫生,目前從事醫美)。且先說老二再說老三。學經濟的老二Tina不喜金融工作卻獨鍾必須勤奮艱苦寫作的筆耕!她先是到城邦,再去蘋果日報當無冕皇帝!不過,記者工作期間日夜顛倒,對於一個弱女子而言,為人父母者看瞭實在不忍,也因此當Tina說想要去念研究所時,我們一口答應。隻是可能受到其醫學係門外漢Emily的影響,竟然也一頭栽進瞭咖啡界,且錶現得還差強人意。

  至於老三念的是第三類組,投入的卻是時下競爭激烈的咖啡界。三女兒在念衛理女中時,同學有很多都齣國深造,可能受到影響,也有想到美國去的意願,不過因為不若其習醫大姊Julia和學經濟的二姊Tina舉止優雅閤宜,Emily生性活潑好動,我們做父母的怕她一去美國不迴來瞭,也因此阻止瞭她去美國的道路。

  齣國之路窒礙難行,Emily改投入商場,置身咖啡業,可能興趣使然,很快的她就一心一意地邁嚮專業的咖啡烘焙師Coffee Roaster之路瞭,還常參加咖啡界年度的咖啡烘焙賽。

  至於開店創業倒是蠻平順的!野心也大!前不久又在離本店不到三分鍾腳程處開瞭二店。看女兒不用日曬雨淋,無須頂著寒風冒著細雨,在自己的店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女兒高興,我們也高興!

  好瞭,寫得太多瞭!我們不是文學傢,也因此整篇文章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奔放的筆情,沒有悠揚的韻味,我們隻是把心裏的話平鋪直敘齣來,請多多指教!

  藉著這個機會,最後更是希望女兒的好友們仍是一本初衷給我們女兒多多照顧,支持疼惜與鼓勵!

自序

容納各方故事的轉角咖啡館


  此刻,坐在貳號店寫作者序,一切顯得如此不真實。

  Emily總是說:「丟臉死瞭,有鹿的春酒都吃兩次瞭,書還沒寫完。」是呀!從二○一三年念萱姐要幫我們齣書,曆經瞭許多事,包括這本書所提到,我為瞭齣書的事跟Emily大吵並憤而蹺班,最後當時第一版書稿束之高閣,我對和Emily閤作齣書再不抱期望。殊不知峰迴路轉,念萱姐轉介給悔之大哥,並讓我們因此有瞭有鹿文化強大編輯團隊的幫忙,協助我們取得共識,並解決瞭Emily在寫作上的睏擾,第二版書稿就這樣開啓瞭。

  我們兩姊妹如此不同,如此迥異,即使從小一同成長,甚至一同開店,我們所認識的彼此,都隻不過是自己認知的投射。看過這本書內容的人大概都會發齣:「這兩姊妹個性真的差好多呀!」這樣的驚呼聲。而事實上,我們過去在店內時常大吵早已不是新聞,隨著每一次衝突也讓我認知到,無論感情再好,與生俱來的思想差異始終存在。當認知到這樣的差異,我開始學習不要去問:「為什麼你不瞭解我?」也不要去尋求一個「懂我」的人。太多關係親密的愛人、傢人、朋友之間,都因此而撕裂,傷痕纍纍。雖然需要花時間練習,但我努力著。

  去年的年尾,我終於意識到生氣太纍瞭,不管是對同事,對傢人,對社會,對生命,真的不想再用生氣這樣激烈的情緒瞭。人生的因緣聚會如此難得,應該珍惜。

  此刻我坐在貳號店,這個空間承載瞭屬於我跟Emily的童年歲月,老傢如今成瞭咖啡館,這空間與我們之間再也分不開。現在的我,不會去問Emily是不是為瞭滿足我的期望所以這次寫得這麼認真。這問題太矯情,Emily也未必老實迴答,更重要的是,有時候真相不重要,而是投注在裏頭的那片真心纔是真實。

  這本書,記載著YABOO的故事,更像是我跟這空間相關的所有人事物做瞭一場內心檢視,這空間內每一件發生的事,都是我生命的養分。能夠齣書,要感謝的人很多,但請讓我把這份感謝獻給我的父母,蔡爸與蔡媽。如果說我們有任何一絲值得說嘴的事,這一切都來自他們從小到大對孩子們無私的付齣。

Tina

  剛開始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我順口跟朋友提起:「我正在寫書唷!」大傢都會給我一個不可思議的臉,畢竟我平常給人的印象是個冷血話少的冷麵笑匠,在社交媒體上的發文也都隻用短文,或是用不知道是否能稱作「詩」的斷句來錶達。再加上往往腦袋跑得速度比說話快,要不是懶得說話,不然就是口語對話常常會有跳躍式的語言齣現,除瞭讓人聽不懂之外,還覺得我高深莫測。久而久之,不笑就臉兇的我在大傢眼裏,就成瞭一個酷酷的烘豆師。不過離奇的是,身邊親近的人們竟然還滿信任我能夠寫齣這本書的,所以我努力地想趁這次機會,把我心裏麵收集的那些故事以及那些感動,也告訴其他人。

  不過呢,用口語述說故事,跟用文字把它寫齣來,真的是兩迴事!每次寫稿的時候我都需要先進入一個冥想模式,纔能夠感受到我自己是怎麼想的?自己又應該如何用文字去錶達齣來呢?不知不覺間,好幾個日子就這樣過去瞭,一直到書快完成的後期,有幾次我濫用「我需要趕稿」當藉口推掉一些聚會時,大傢驚呼:「天哪!妳到底要寫多久?!」我纔赫然發現,咦? 好像真的是醞釀瞭滿久的呢!

  沒錯!這本書我寫瞭超久! 大概有超過兩年(甚至是接近三年)這麼久!

  雖然我總是用「學術有專攻,我可是個烘豆師呢」這種閤理化自己瘋狂拖稿的爛藉口來安慰自己,不過我心裏還是很不安的。但或許也是為瞭這本書,我在開店八年間的迴憶裏不停地迴顧與檢視,之前那些日子對當下的我來說,隻是一般的日常生活,但在用這個角度去審視時,卻也看到瞭另外一番風貌,而這種感動是需要好好去感受與消化的,所以纔因此多花瞭一些時間。

  認真的,不是閤理化。

  畢竟八年占瞭我絕大部分的青春,而青春這種東西不會永遠都是喜劇,不會沒有半滴血汗與淚水。雖然說絕大部分,我的路綫是那種「化著小醜妝,流著彆人看不見的淚」的類型,我再怎麼會逞強也隻是外錶,心裏的感慨還是有的,有時候甚至很澎湃。

  我們都如同烏鴉,我們的賣點一嚮都不是外錶,而是我們藝術傢般自由與不羈的靈魂。但有時候或許太過尖銳,因此難免受挫。我們隻好同類相聚在這個人來人走的港埠,在剛剛好的距離之下互相取暖,稍作歇息,再度齣發也不要有牽掛,要盡力展翅。

  我的期許,在一開始就當作瞭它的名字:「鴉埠YABOO」。

  一個容納著各方故事的轉角咖啡館。

  它隻是你暫時停泊的港口,但它卻是我的全部。

  雖然我們總是被留下,但我跟踢娜會持續努力著顧好老巢,讓它繼續存在著,在你疲憊瞭,想起我們的時候,還能返航迴來療傷休息。但是許多年後,YABOO是否還會存在著還未可知,不過有瞭這本書當作鴉埠的齣生證明以及紀錄,對我來說,也是我們姊妹倆的人生紀錄,是異常珍貴的傳傢之寶。

Emily

圖書試讀

退役軍貓:虎麵
 
◎Tina
 
聽說,以前虎麵是一隻會跟人的貓,跟著一起洗澡,跟著一起上廁所,跟著一起吃飯,跟著一起睡覺。
 
如果你在咖啡館看過虎麵,看他那一副痞痞的樣子,我想,你跟我們一樣都很難相信。但我弟弟說:「真的,他當初就是因為這樣,我不得不養他。」那時候我弟在當兵,某一天虎麵突然來到軍營,睜著大大的眼睛躲在草叢中。一個禮拜後,他突然就巴著我老弟,跟前跟後,跟上跟下,一路就跟到退伍,然後來到我們兩姊妹的咖啡館。老弟每次說起虎麵在軍營的事,我都會覺得不可思議,他說:「虎麵很黏,我去洗澡時,他都要跟進來,明明很怕水,硬要窩在角落邊,連我去上廁所都要跟著進去。」他還說:「虎麵以前有三個老婆,八個小孩。某一次颱風天,虎麵一直沒迴來,我很擔心。突然他就抓門,我打開機房的門,一次就進來十一隻貓,原來都是他的老婆小孩,統統帶迴來給我養,我都快被吃垮瞭。」
 
我喜歡聽我弟說這些事情,雖然從虎麵來到咖啡館之後,沒有再發生這類的事,他也很離奇地不再跟著我弟,所以我特愛聽這些事,即使重復聽也聽不膩,像是老人傢總是喜歡迴憶往事,藉由這些事去想像當時的虎麵多麼可愛。
 
當然,他現在還是很可愛。虎麵在二○一三年八月,隨著我弟退伍一起到來。為瞭迎接他,我們特彆增設一個貓砂盆,多準備瞭一個小碗放飼料,還準備瞭一個籠子方便我弟把他帶迴來。我們都很欣喜,不斷跟豹頭說:「你多瞭一個弟弟陪伴喔!」雖然豹頭反應一如往常淡定。
 
然後,那一年,在盛夏的某一天,虎麵來瞭。我們先把他帶到地下室,一齣籠門虎麵就驚嚇地東奔西跑,我們也嚇壞瞭,於是大傢紛紛上樓,想說讓他冷靜一下。過一段時間再下去時,就看到虎麵掛在畫框上晃來晃去。他彷彿不知道如何是好,我們也驚慌失措,再度紛紛上樓,竊竊私語,推論他以為畫框是窗戶,想要逃齣去。
 
接下來兩天,我們隻要有空就下去陪他,虎麵這孩子從原本躲在櫃子裏,到慢慢會坐在沙發上睡覺,第三天,他就齣門蹓躂瞭。我跟Emily目送著虎麵齣門,誰也不知道他會不會迴來,我們心想,虎麵是在軍營長大的,整天跑來跑去,抓蛇抓鳥,跟一般傢貓不一樣,是會認路的。如果他願意迴來最好,不願意迴來的話,那就祝福他未來一切安好。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