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師是恐怖分子

我的老師是恐怖分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許通元
圖書標籤:
  • 恐怖主義
  • 青少年
  • 成長
  • 衝突
  • 戰爭
  • 教育
  • 中東
  • 敘利亞
  • 迴憶錄
  • 社會問題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九篇短篇小說,詭譎奇幻,愛慾與死亡並存,為不屬於正典的異端發聲! 「小說藉落後衰敗而又撲朔迷離的奇幻神話傳說,細緻鋪陳負麵頹靡的異質情慾,發掘當代被自由主義資本主義所棄絕和打壓的他者、邊緣人和被貼上負麵標簽的恐怖分子,叩問和反思繁華與頹敗的共生鏡像關係,讓我們看到陽光背麵的微陰處,不時閃現親密動人的浮光掠影,而在敘事時間的前後推移、斷裂延遲、重復差異下,小說中一幅幅斑駁漫漶的畫麵,顯得捉摸不定,有待考證。這是許通元這部小說文字的迷人之處。」--張光達 本書特色 詭譎奇幻的故事,頹靡不羈的文字,充滿感官意象與非理性的況味, 溢齣同誌正典的酷兒情慾,在愛慾與死亡之間不斷湧動, ──許通元的小說,讓我們重新看見陽光背麵的微陰處。 書籍推薦人 馬華文學評論傢張光達專序推薦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許通元


  現任南方大學學院圖書館館長、馬華文學館主任、《蕉風》執行編輯、通識教育學士課程的「電影、文化與文學」及「經典導讀」講師、《南方大學學報》編委及柔佛州作協聯委會主席。

  著有小說集《雙鎮記》(2005)。2011年在颱北秀威齣版極短篇小說集《埋葬山蛭》及散文集《等待鸚鵡螺》。2014年齣版詩集《養死一瓶乳酸菌》。2018年齣版短篇小說集《我的老師是恐怖分子》及散文集《舌挑新山:許通元飲食散文集》。編著有《有誌一同:馬華同誌小說選》(2007)、閤編著《新加坡華文文學五十年》(2015)、《魯迅在東南亞》(2017)等。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逃亡、鬼魅敘事、倒退的時間 ――序許通元小說《我的老師是恐怖分子》

張光達


  許通元的短篇小說集《我的老師是恐怖分子》,內收小說九篇,取瞭個趣怪的名字作為書名,同時它也是書中第一篇小說的名字。整體上來看,這些小說具有詭譎奇幻的故事,頹靡不羈的文字,愛慾與死亡、感官意象與非理性的況味、古怪乖張的人物關係充斥全書。在種種古怪乖張的人際關係與人物生活情感底下,其中尤以溢齣同誌正典(homonormativity)的酷兒情慾最引人注目(或側目)。
  
  近年來酷兒研究從空間(衣櫃、身體、地理、疆界)轉嚮時間的麵嚮, 對酷兒與同誌研究的學者來說,同誌運動的批判性與政治性,已被新自由主義所強調幸福傢庭和同性婚姻的單一論述所收編,主流同誌都在提倡陽光正麵的生活價值,其他處在陰影底下、具有負麵的生活情感與情慾感受被同誌自身所排斥棄絕。在最近這一波酷兒研究的時間轉嚮中,學者們強調一種酷兒的「負麵」的時間觀,即酷兒時間的斷裂、倒退、落後,與恥辱情感的連結。(Judith Halberstam, Heather Love, Lee Edelman,丁乃非,劉人鵬)對這些學者來說,對抗新自由主義應許未來的強迫性欲望,拒絕主流正典所宣揚的幸福感的同化政治,酷兒或同誌論述必須突破這個同誌正典的形象,建構另類想像,擁抱負麵性的情感和情慾,直抵死亡驅力本身。在許通元的小說裏,我們看到,在全球化資本主義所主導的進步綫性時間觀的世界,還徘徊著許多異質存在,如小說中的提到的迷信、神話、傳說、宗教儀式、恐怖分子、非世俗的情慾和情感結構。許通元如何通過這些「負麵」價值,被正典話語視為落後封建,或不符閤進步時間觀念的生活情慾感受,賦予異質主體能動性,為這些異端存在發聲,讓追求正典同誌的現代世界與現實生活,顯得鬼影幢幢、迷離荒誕。小說藉落後衰敗而又撲朔迷離的奇幻神話傳說,細緻鋪陳負麵頹靡的異質情慾,發掘當代被自由主義資本主義所棄絕和打壓的他者、邊緣人和被貼上負麵標簽的恐怖分子,叩問和反思繁華與頹敗的共生鏡像關係,讓我們看到陽光背麵的微陰處,不時閃現親密動人的浮光掠影,而在敘事時間的前後推移、斷裂延遲、重復差異下,小說中一幅幅斑駁漫漶的畫麵,顯得捉摸不定,有待考證。這是許通元這部小說文字的迷人之處。
  
  同書名的小說〈我的老師是恐怖分子〉,作為小說集的開捲之作,以長度及內容的復雜度而言,〈我的老師是恐怖分子〉無疑是許通元這部小說集的主力作品。故事中的敘述者決定為自己安排一次逃亡,從新山城市齣走,卻巧遇上瞭分彆五年的大學友人「你」,在「你」的盛情邀約下,敘述者跟隨「你」 坐上瞭北上東海岸彭亨州的巴士,在巴士旅途中,展開瞭一段親密兼曖昧的對話與欲望互動。過後抵達彭亨州,在當地導遊的帶領下,跋涉彭亨河和戈鬆山,遊山玩水。敘述者的思緒和感觸,頻頻迴首大學生活的舊情往事,透過與「你」的對話和迴憶,昔日的同窗也是眼前的嚮導薩風、大學老師也是今日流亡印尼的恐怖分子阿查哈裏,這些人物的舊日大學生活往事、人際互動、難忘舊情,逐一浮現。小說籠罩於兩個強烈對比的敘事聲音,一方麵當下此刻的敘述者與「你」的對話互動,無論是直截瞭當,談笑風生,諷刺幽默,或拐彎抹角,充滿瞭曖昧的意趣和欲望想像;而另一方麵,作為敘述對象的「你」,則對敘述者頻頻迴首話當年的人事細節,顯得興趣缺缺,錶現齣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無論是在巴士旅程上或是在山水跋涉中,有意避開敘述者的追問,或對敘述者所發錶的論見不置可否,讓小說的敘事情節的來龍去脈,顯得片斷、模糊、似是而非,沒有定論,或有待考證。而在兩人你唱我彈欲言又止的對話交鋒中,唯獨對「天纔型」的大學老師阿查哈裏成為恐怖分子一事,兩人的談話偶有交集,敘述者把此事件歸咎於政府高等教育學府的行政偏差,留不住人纔,薩風也提供瞭一些阿查哈裏追隨印尼迴教祈禱團的原因,在迴教祈禱團首領阿布峇卡的「誤導」之下,相信迴教國貧窮是因為受到西方霸權及非迴教徒的影響,甚至還把馬共牽扯上迴教國,但「你」對這個復製國傢主流話語或官方說法的版本根本不買帳,頻頻打斷敘述者與薩風的說辭,並對薩風所敘說的另一個彭亨州曆史故事―馬來民族英雄督•巴哈曼保衛國土對抗英國統治者的愛國事蹟不以為然。
  
  小說的高潮在第十三和第十五節,第十三節兩人在溪水中玩水,「你」 對敘述者做齣裸泳的性挑逗之後,留下敘述者一人浸在水中,正在享受森林蟲鳴鳥叫水流聲之際,阿查哈裏驟然現身。多年不見的老師兼恐怖分子的齣現, 令浸在水中的敘述者頓感恐慌,哈哈大笑的阿查哈裏說明他並無惡意,僅要求敘述者償還欠他的一個人情,要求他把一枝金蝴蝶型鑰匙送去居住在馬六甲野新的父親傢。過後在第十四節敘述者告知「你」這段奇遇,「你」嘲笑敘述者在繪聲繪影,在印尼西爪哇島活動的阿查哈裏不可能齣現在此,當敘述者掏齣褲袋裏的金鑰匙來當作證物,它卻變成瞭一把普通的鑰匙。第十五節敘述者肚痛上廁所,阿查哈裏再度齣現敘述者眼前,生氣敘述者把金鑰匙一事告知他人,並希望敘述者這次可以保守秘密,在阿查哈裏的念念有詞下,他手中的鑰匙恢復蝴蝶型,還拍動著翅膀,變迴之前金光閃閃的原狀,然後他的人在黑暗中消失不見。聽到聲音跑來的「你」看到敘述者裸露下體,遂激起兩人的情慾火花,一觸即發。第十六節敘述者隔天醒來,「你」已不告而彆,僅留下一張去吉隆坡和馬六甲的車票。小說第十七節也是最後一節,敘述者來到馬六甲野新的阿查哈裏故居,把金鑰匙交給瞭他的父親鬍仙,得知他們傢受到警察、記者、陌生人的不斷糾纏,阿查哈裏的老婆因承受不住盤問壓力而去世瞭。離去的敘述者身上隻留下山中帶迴來的一隻無聲的、普通的馬陸。
  
  以上是這篇小說的故事梗概,當然實際上小說所鋪陳的故事細節要比這復雜許多。作為貫串小說兩位主要角色敘述者與「你」的重要人物阿查哈裏,眾人口中的迴教祈禱團成員的恐怖分子,他來去無風,在黑暗中齣沒,也在黑暗中隱沒,能夠把一把普通的鑰匙變成拍動翅膀的金鑰匙,他究竟是人是鬼,是基本教義派的恐怖分子,還是替天行道的英雄?他對敘述者的恐慌作齣安撫, 他把敘述者視為馬來西亞國族的一分子,無疑是對國傢政權種族政策的當頭一棒。故事的結尾也頗費人猜疑,在一夜激情過後,「你」不告而彆的離去,留下的車票,種種蛛絲馬跡,彷彿在暗示「你」也參與其中,一切都是設計好的,然而之前與敘述者的互動對話,又似乎「你」其實並不知情,也有可能是「你」故布疑陣,擾人耳目。敘述者與「你」一段曖昧遊移的情愫,欲望想像,似有若無,因此與阿哈查裏的恐怖分子身份,其可疑詭譎的神齣鬼沒,亦真亦假的存在,可資對照。兩者同樣令人無從確認,孰真孰假,種種綫索模棱兩可,留給讀者一道謎團,自行體會。

  徘徊在過往的迴憶,山水的迷夜裏,麵對這個撲朔迷離的故事和結局,固足以引人入勝,興味盎然。但我以為〈我的老師是恐怖分子〉彆有懷抱,許通元小說的魔幻寫實色彩,似真似幻,書寫馬來西亞本土現實素材,經營奇幻傳說的鬼魅(歌德?)敘事,在他之前的兩本小說集《雙鎮記》和《埋葬山蛭》 已有精彩的錶現和佳績。相對之下,許通元這篇小說的野心更大,企圖另闢蹊徑,突破舊有的創作方式,除瞭神話傳說的魔幻色彩,還調動瞭人文地理、曆史記憶、飲食文學、旅遊文學、鬼話、同性情慾諸多次文類的元素,堪稱琳瑯滿目、彆顯洞天。對馬華小說的在地書寫或馬來西亞華語語係感興趣的讀者, 大可緣此追溯這篇小說中的地方誌、本土飲食、各族群的多元文化、揉雜的華語,而有所比附。政府的偏差政策、種族主義、貧富不均、基本教義派、宗教極端分子、殘暴野蠻的恐怖分子、國傢機器對人民的箝製、欲望與死亡驅力、懸念……等題旨,在許通元這篇小說角色的對話與迴憶裏,欲言又止,不說還休,總是幽幽浮沉於他的字裏行間,成為百難紓解的負擔。政治現實的無從紓解,未來也看不到齣路,與國傢主流話語所宣稱的未來發展大藍圖,及追求進步綫性時間承諾幸福生活的××宏願,實在相去甚遠。前方既看不到任何齣路,當下此刻也充滿瞭重重懸念,小說的敘事時間因此頻頻倒退後顧,經由當事人事前事後的心路曆程與生活感受,來再現或重述創傷的原初場景,藉以指認一段生命創痕或精神逃亡的曆史緣由。但如同後結構主義詩學指齣的,任何的重述或再現記憶的努力,終究是片斷的、散裂的、吉光片羽的、無法完整被呈現的。麵對時間的傷痕,曆史(精神)的裂變,發生的已經發生,未來惘然待解,我們看到無論是小說中的敘事語言或故事情節,從來不是完整連貫、黑白分明的,就連小說所欲召喚的那個原初場景,也模糊莫辨,處處充滿瞭裂變、斑駁、幽邃詭異的細節和痕跡。
  
  如同小說敘述者所體認到的,精神鬥爭之可怕決不亞於任何一種戰爭,精神逃亡之痛苦,也決不亞於任何一位戰爭難民所負荷的。安排逃亡的敘述者, 因此恰可與逃亡印尼的迴祈團恐怖分子阿查哈裏形成對照。前者的精神逃亡起因是個人的情慾創傷,後者的身體流放則是不見容於國傢政體。在逃亡的旅途中,兩者都同樣藉助於一種倒退斷裂的時間觀,即欲望/情慾/身體的頹廢流連的時間,與非俗世的倫理教義時間,提齣對國傢所服膺的現代性時間霸權, 及承諾幸福傢庭虛假意識的質疑和批判。由此來看,在都市文明無法容身的兩造,執意在原始的山林間,梭巡傷痕纍纍的原初場景,無論是個人非正典的情慾認同,或恐怖分子神齣鬼沒令人驚悚的幽暗身影,既為汙名又鬼魅般的存在,兩者的異質性詭奇地交織在一起,又在時間的斷裂縫隙間交錯而過,形成瞭文本性/政治性的辯證結構,在這一點上,小說敘事暗含著對俗世綫性時間進步觀的批判,對國傢主流話語的虛假承諾的決裂和背棄。一嚮被國傢主流話語所貶抑的非正典欲望,以及恐怖分子非俗世的倫理認同,反倒成為對國傢身份認同最基進的質疑。
  
  〈我的老師是恐怖分子〉中敘述者的精神逃亡與阿查哈裏的去國流亡, 因此可資對比。但要如何進一步錶白敘述者的精神逃亡,敘說這一段欲語還休的精神創傷,成為許通元此篇小說的最大挑戰。在書寫的層次上,許通元細緻鋪陳敘述者與「你」的情感交流與情慾想像,也在山林中的最後一夜讓兩位角色得償夙願,成功解決這個原初的「匱缺」(lack)。但如同我們在上文提過的,無論如何調動記憶,重啓迴憶,終究隻說明瞭那創傷、那原初場景、那倒退的時間的無法再現。作為敘事遺漏或斷裂的部分,那無法完整再現的再現,因此必須不斷以補遺或增補的麵貌重復述說。在下一篇小說〈傳說也跟著逃亡〉,小說作者兼敘述者因此調動更多的傳說神話,編織更多的逃亡理由,最終讓傳說也跟著敘述(者)共同逃亡。〈傳說也跟著逃亡〉,就是類似的嘗試,許通元在這篇小說中盡情發揮他說故事的本事,調動瞭印度支那(東南亞)的傳說和神話作為敘事的象徵資本,小說的形式設計堪稱有趣,每一節以一則傳說與一個理由交替齣現,全篇共四則傳說與四個理由。傳說的部分揉雜瞭從印度支那到東南亞的曆史、神話故事、民間傳說,構成古王國的逃亡史(敘述與敘述者再次塌陷於倒退的時間),麯摺動人;而理由的部分則交代敘述者的精神逃亡,重復/重述瞭〈我的老師是恐怖分子〉中敘述者的精神逃亡的緣起,有意思的是,整個「B理由」一節幾乎重復瞭〈我的老師是恐怖分子〉第一節全部的文字,隻在一些句子作齣稍微的更動,「C理由」一節也是如此,重復瞭〈我的老師是恐怖分子〉中的一些段落。重復的文字和段落,齣現在〈我的老師是恐怖分子〉與〈傳說也跟著逃亡〉兩篇小說裏,換言之,兩篇可形成互文,延展對話和思考的空間和時間,而後者更像是前一篇小說的增補,一個敘述者有兩個(或多個)錶述,前者的精神逃亡以齣沒原始山林的恐怖分子為參照,後者的精神逃亡以區域古國的逃亡曆史傳說為參照。兩者有所重復,但在重復的文字中有形式的差異,在重復的欲望中有情慾想像的差異, 重復構成差異,重復也再現差異。因此這不是一個還原曆史救贖記憶的故事,而是一則曆史斷裂時間倒退的故事。

  另外兩篇書寫同性情慾的小說〈懸吊半空的男人〉與〈身上藏隱一股鬼氣〉,也值得注意。〈懸吊半空的男人〉的敘述者與「你」在現實生活中的互動(吃飯、看電影、打掃屋子、共乘機車、洗澡),兩人之間親密對話的情慾試探,到小說結束時在浴室裏的情慾纏綿,敘述者的情慾認同或想像,似乎再度重復(或上演)瞭〈我的老師是恐怖分子〉的敘事結構,差彆在於這一篇的欲望場景發生在當下此刻的現實俗世生活中,在情感結構上缺少瞭一層可資參差對照的嚮度。不同的是,〈身上藏隱一股鬼氣〉再嚮酷兒倒退的時間觀藉鏡,寫「你」在多年以後仍對敘述者的情意/情慾念念不忘,衰弱身軀猶死守著敘述者一件多年前的短褲,如信物般的守護著。此作看似黑色幽默,實則更能道齣靈肉、神魔或人鬼間的情慾糾纏。「你」對敘述者的禁色之愛/慾,驚世駭俗之餘,讀來仍然令人心有戚戚。這裏的關鍵不在於「你」欲望敘述者的不夠耽溺,而在於「你」欲望敘述者的過分耽溺、至死不悔。當最純粹的愛慾成為一種最敗壞的人性蠱惑,最負麵的情感結構形成一種最幸福的終生執念, 欲望與身體無孔不入的相互滲透和侵蝕,直抵死亡驅力本身,莫此為甚。一種倒退落後的心理時間,與恥辱情感相連結,其中對欲望/墮落的耽溺與追求, 是如此的魅惑感人,也是如此的動魄驚心。

  上述提及的幾篇小說,是這部小說集的佳構,也最能見齣許通元書寫相關題材的創意纔情。在結束這篇序文之前,我倒有另一種看法,許通元作為一個有心的小說傢,當然不必隨俗高唱酷兒/酷異口號,但在思考新世紀的酷兒情慾或種種的異質情慾時,若能時時嚮酷兒的倒退負麵的時間觀藉鏡,注入情天慾海的裂縫與創痕微陰處,而能賦予這塊土地上的人情事故更復雜的、更異質多聲的麵貌和意義,應是他未來創作的目標。
 
          完稿於二○一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圖書試讀

節選自〈我的老師是恐怖分子〉

(…前略…)

戈鬆紮營基地的山洞下,一群馬來友族正在燒烤垂釣獲得的巴汀河魚,營煙裊裊。我們在不遠的木屋卸下行李,望著他們不亦樂乎,在嬉戲爭奪已經烤好的焦魚。薩風從行囊中取齣竹筒飯,配牛肉鬆、番茄與醃黃瓜紅蘿蔔當午餐。他鏇開水龍頭,讓汙黃的水流淌成白淨的水後,裝滿水壺,置放煤氣爐上煮。你正閑著拍打飛撲而來的黑斑蚊,抹血跡於石頭上。

我故意詢問薩風知曉阿查哈裏的事件時,他點頭說當然知道。我探問阿查哈裏選擇這條路的原因時,你馬上打斷這個話題。

薩風看瞭我一眼,繼續說:「聽說他跟隨來自印尼迴祈團的首領阿布峇卡,在烏魯地蘭的法官祿瑪諾宗教學校開辦的課程。迴祈團是東南亞的賓拉登網絡。他們視阿富汗等迴教國為典範,自小就灌輸孩童迴教聖戰、塔利邦戰士等精神。中學畢業後,他們將前往巴基斯坦與塔利邦相關的人群相處。所以,他們迴到馬來西亞後,産生瞭將馬來西亞、印尼等恢復成似阿富汗的迴教國觀念。似阿查哈裏、旺敏等受過高等教育的工大講師,自小沒受過嚴格的迴教基本教育,在阿布峇卡領袖的誤導之下,很快就進入狀況。」

「你幾時成為這方麵的專傢瞭?」你故意打斷薩風的話。

「有學者認為這群受過高等教育者最容易被迴教戰士的理想主義影響。

他們相信迴教國貧窮是因為深受西方霸權及非迴教徒的影響。馬來西亞成功在九一一事件及峇厘島爆炸案發生前,偵破逮捕他們,是因為之前有瞭馬共深遠的曆史影響。」

「果真是專傢,馬共也搬齣來瞭。薩風,水沸騰瞭,快去泡白咖啡吧!」

你故意大聲嚷。

「為何打斷他精彩的言論?」

「肚子餓瞭不能叫,給香蕉,還不要,你說好笑不好笑。」

「好笑個死人頭!」你發齣的語調確實逗笑。

薩風在我們填飽肚子,休憩時間繼續說:「阿查哈裏曾赴菲律賓南部參加軍事訓練長達兩個月。在那裏,聽說是開始與羅曼阿戈紀學習製作炸彈。這導緻他完全改變對人生的信仰。」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