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封丹寓言集:一百則動物與人的智慧故事

拉封丹寓言集:一百則動物與人的智慧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Jean de La Fontaine
圖書標籤:
  • 寓言
  • 童話
  • 經典
  • 法國文學
  • 拉封丹
  • 動物故事
  • 智慧
  • 教育
  • 兒童文學
  • 故事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拉封丹寓言》被譽為世界三大寓言之一,本書精選一百則最著名的拉封丹寓言故事。
  ★每篇寓言後皆附「智慧小啓發」,為讀者提供思考方嚮。
  ★譯者撰寫專文「導讀」,可對本書有更深層的理解與體會。


  寓言故事的篇幅雖然簡短,卻能隱喻深刻的道理。由十七世紀法國著名詩人拉封丹創作的《拉封丹寓言集》,承繼瞭古老寓言的智慧,善於以動物喻人,勇於抨擊社會的不公不義與人性醜態。拉封丹的文筆優美,將大眾熟悉的寓言故事改寫得具有文學性,又富含道德啓發,可說是化陳舊為新穎,將寓言推嚮新的藝術高度。本書收錄一百篇最精采有趣的拉封丹寓言,搭配生動圖片,讓人輕鬆進入浩瀚廣博的寓言世界!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


  一六二一年齣生於法國中部香檳省的蒂埃利堡(Château-Thierry),法國古典主義的代錶詩人之一。從小就對自然、動物擁有濃厚興趣,曾修習過神學、法律,並短暫擔任過律師,後來以詩作聞名於世。他為人和善、風度翩翩,因而交遊廣闊,拉封丹的一生雖然並不富裕,卻受到眾多貴族及朋友相助,讓他能夠無憂無慮地創作、揮灑纔華。其代錶作品尚有《故事詩》(Contes et nouvelles en vers)。

譯者簡介

陳如翎


  國立颱灣大學中國文學係學士。喜歡在文字的世界打滾。譯有《馬拉拉的上學路》、《海蒂的逃離旅程》、《太陽蛋》、《帶著月亮去散步》、《永遠的媽媽,永遠的爸爸》、《失憶的爺爺》等三十餘本圖畫書,以及《格林童話精選集》、《貝侯童話集》、《木偶奇遇記》、《絨毛兔,是真的!》、《拉封丹寓言集》等經典兒少文學。譯著有十餘本曾獲選「好書大傢讀」、「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等國內幾項重要繪本評選活動。

圖書目錄

「兒童故事河」總序
發行人的話
譯者導讀
1.蚱蜢和螞蟻
2.小偷和驢子
3.指控狐狸的狼
4.獅子和驢子去打獵
5.假扮成牧羊人的狼
6.天鵝和廚師
7.榖倉裏的黃鼠狼
8.牧羊人和大海
9.驢子和小狗
10.男人和木頭神像
11.野兔的耳朵
12.老太婆和她的僕人
13.馱聖物的驢子
14.野兔和竹雞
15.獅子去打仗
16.老人與驢子
17.驢子和他的主人
18.蠟燭
19.牧羊人和他的羊群
20.烏龜和兩隻鴨子
21.兩隻驢子
22.牧羊人和狗
23.兩隻騾子
24.母牛、母山羊和母綿羊
25.兩隻老鼠、狐狸和蛋
26.男人和倒影
27.百頭龍和百尾龍
28.死神和樵夫
29.大黃蜂和蜜蜂
30.橡樹和蘆葦
31.老鼠會議
32.兩頭公牛和青蛙
33.蝙蝠和兩隻黃鼠狼
34.被箭射傷的鳥
35.獅子和蚊子
36.馱海綿的驢子
37.鴿子和螞蟻
38.公雞和狐狸
39.被人打敗的獅子
40.夜鶯和燕子
41.駱駝和漂流的樹枝
42.狼、山羊和小羊
43.遺世獨立的老鼠
44.狡猾的狐狸
45.猴子
46.狐狸、蒼蠅和刺蝟
47.老鷹和喜鵲
48.獅子和獵人
49.狐狸、猴子和動物們
50.太陽和青蛙
51.鄉下人和毒蛇
52.陷入泥坑的車夫
53.鷺鷥
54.蛇頭和蛇尾
55.狗和主人的晚餐
56.小醜和魚
57.老鼠和牡蠣
58.傢豬、山羊和綿羊
59.老鼠和大象
60.驢子和狗
61.教育
62.兩隻狗和死驢
63.猴子和豹
64.橡子和南瓜
65.賣智慧的傻子
66.牡蠣和訴訟人
67.狼和瘦狗
68.適可而止
69.貓和狐狸
70.猴子和貓
71.蜘蛛和燕子
72.耳朵被剪掉的狗
73.母獅和熊
74.老鼠和貓頭鷹
75.貓和兩隻麻雀
76.兩隻山羊
77.老貓和年輕的老鼠
78.生病的雄鹿
79.狗貓之爭
80.狼和狐狸
81.龍蝦和她的女兒
82.農夫和他的兒子們
83.披著獅皮的驢子
84.森林和樵夫
85.狐狸、狼和馬
86.狐狸和火雞
87.布囊
88.樵夫和墨丘利
89.獅子和猴子
90.牧羊人和獅子
91.馬和狼
92.老鷹和貓頭鷹
93.守財奴和猴子
94.禿鷹和鴿子
95.鹿和葡萄藤
96.陶壺和鐵壺
97.熊和兩個朋友
98.獅子、狼和狐狸
99.老鼠和黃鼠狼的戰爭
100.得到瘟疫的動物們
拉封丹大事年錶

圖書序言

譯者導讀

  以動物世界諷喻人世的寓言


  寓言乃指以簡單的篇幅蘊含深刻的道理,是一種發展已久的文學體裁,其源流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元前的古希臘、古羅馬以及古印度。最為人熟知的《伊索寓言》擁有豐富的內容和寓意,反映著社會的倫理道德和價值觀念,《伊索寓言》是西方童話的搖籃,影響瞭後世無數童書創作,尤其是十七世紀法國詩人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 1621-1695)所創作的《拉封丹寓言集》。

  拉封丹費時三十年創作《拉封丹寓言集》十二捲,總計二百四十二篇。他的寓言非自創,而是改編自《伊索寓言集》、古羅馬寓言傢費德魯斯(Phaedrus, 約西元一世紀)的寓言以及古印度的《五捲書》。在前人創作的基礎上,拉封丹以他優雅的文筆,將大眾熟悉的寓言故事改寫成充滿音韻的詩篇,同時融匯十七世紀法國的封建背景,勇於抨擊社會上的不公不義與人性醜態,可說是化陳舊為新穎,將寓言推嚮新的文學高度。

  自由自在的人生哲學

  拉封丹是法國古典主義的代錶詩人之一,也是個享樂主義者。他於一六二一年齣生在法國中部香檳省的蒂埃利堡(Château-Thierry),一個距離巴黎七十多公裏遠的小城鎮,他的父親是森林與水澤的管理員,在當地擁有一定的聲望。從小,拉封丹就時常跟隨父親到樹林間散步,因此他對自然、對動物都擁有濃厚興趣。不過由於他對生活總抱持輕鬆自在的態度,在學業上倒是沒什麼傑齣的錶現,更絲毫沒有顯露齣他未來的種種纔情。二十歲時,他到巴黎的神學院修習神學,不過隻上瞭一年學就放棄瞭;後來改學法律,雖曾獲得巴黎最高法院律師的頭銜,卻從來沒有齣庭辯護過。

  拉封丹在二十六歲時結婚,妻子是當時纔十五歲的瑪麗(Marie Héricart),這樁婚姻並非建立於兩人的情感之上,而是由於拉封丹的父親認為他總是成天無所事事、不務正業,便盼望能藉由傢庭讓拉封丹走迴「正途」。可惜,雖然瑪麗貌美又聰慧,卻和拉封丹話不投機,導緻拉封丹更想逃離傢庭。在妻子眼中,拉封丹是個愛做夢的人,有時甚至會將自己的傢室拋諸腦後,兩人的婚姻形同虛設。

  拉封丹的父親過世後留下瞭債務,雖然他不大在乎傢庭,但為瞭維係傢産,他隻好承襲父親的工作,在這段不長的期間內,他所做的事情也隻是在林間漫步、享受溪水的沐浴而已。也許是因為內心隱含的詩人性格,拉封丹的人生從不汲汲營營,年輕時的他總是依循著自己的想法過活,像隻自由自在飛翔的鳥兒,不受任何人或價值觀拘束。

  流轉於貴族世界的詩人

  雖然以詩作聞名於後世,但拉封丹的文學創作是從劇作開始,他曾改編古羅馬劇作傢泰倫提烏斯(Terentius)的作品,完成瞭喜劇《宦官》(L’Eunuque)並且齣版,雖然沒有受到太多注意,但他對文學的喜愛並沒有因此而熄滅。相反地,拉封丹偶然讀到法國宮廷詩人馬萊布(Malherbe)的作品,喚醒瞭內心對於詩的熱情,他的靈魂終於因詩而得以完整。

  一六五八年,拉封丹在友人的引薦之下認識瞭當時的財政大臣富凱(Nicolas Fouquet),拉封丹將詩作〈阿多尼斯〉(Adonis)獻給富凱,並成為他傢中的食客,打進瞭巴黎的上流社會。在富凱的庇護和經濟支援之下,拉封丹終於能潛心寫詩,真正釋放他的天賦。即使在富凱遭到監禁之後,拉封丹仍幸運地得到其他貴族的援助,就這樣,拉封丹接下來的一生都專心投注於寫作上。

  搬至巴黎後的拉封丹越來越不願受到傢庭束縛,隻要一有機會他就想逃離傢中。他為人和善、風度翩翩,因而交遊廣闊,與許多著名雅士成為好友,包括劇作傢拉辛(Jean Racine) 、莫裏哀(Molière)以及詩人布瓦洛(Nicolas Boileau-Despréaux),他們都是當時巴黎的傑齣文人。

  拉封丹的一生雖然不富裕,卻是相當幸運,即使他不受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喜愛,但在眾多貴族的庇護以及朋友的相助之下,他能衣食無缺,無憂無慮地創作,馳騁他的纔華。拉封丹在一六九五年因病過世後,法國詩人牟剋瓦(François de Maucroix)曾如此迴憶拉封丹:「他擁有我從未見過的最真誠且率直的靈魂,他不曾背信忘義。我相信他這一輩子沒有說過謊言。」可見拉封丹高貴、真摯的性格與豐采。

  拉封丹曾說:「多元就是我的座右銘。」他在創作上的確實踐瞭這句座右銘,他的詩作題材廣泛,尤以《故事詩》(Contes et nouvelles en vers)和《拉封丹寓言集》聞名於後世。《故事詩》的靈感來自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以及拉伯雷(François Rabelais)等人的作品,優美的文字充分展現瞭他的纔情,也受到巴黎文人的推崇。一六六五年,拉封丹齣版瞭《故事詩》第一冊,推齣當時相當受到歡迎,也讓拉封丹首度嘗到成功和名聲的滋味。不過《故事詩》描寫瞭不少淫穢場麵,也有人批評這部作品傷害風俗、違背道德觀念,使得他晚年獲許進入法蘭西學術院的時間受到推延。

圖書試讀

1.蚱蜢和螞蟻
  
蚱蜢快樂地唱著歌,度過瞭整個夏天。鼕天發齣瞭第一聲呼嘯時,她纔發覺自己傢徒四壁,沒有肉、沒有麵包,一點存糧都沒有!於是,蚱蜢隻好到鄰居的螞蟻傢乞討,想嚮螞蟻藉一些麥子,讓她至少有東西可吃,直到下一個季節來臨。
  
「我會付錢給你,」蚱蜢說:「我以蚱蜢的信用保證,等到明年收獲的時候,我會付你雙倍的錢。」
  
螞蟻是個吝嗇的傢夥,不喜歡藉人東西,這的確是她該改進的缺點。
  
「你整個夏天都在做什麼?」螞蟻問,對蚱蜢藉糧的作為感到不齒。
  
「請你聽我說,我從早到晚對著每個路過者高歌呢!」
  
「唱歌!這很好呀!那麼很簡單,蚱蜢夫人,妳現在必須要跳舞瞭!」
 
2.小偷和驢子
  
兩個小偷得到瞭一頭驢子,卻引發他們的爭吵,是要把驢子賣掉呢?還是不賣呢?結果他們一言不和,大打齣手。在這兩位彪形大漢打得正激烈時,另外一個小偷剛好經過,聰明地把他們的驢子騎走瞭。
  
可以把這頭驢子視為某些可憐的地區,或是屈服於強權的國傢;而這些小偷則好比某些強國──例如奧地利、土耳其、匈牙利,輕易地掠奪和侵占瞭他國(我舉瞭三個國傢的例子,而不是兩個,好充分錶達這種情況)。這些勢力在戰爭時全都迅速崛起,但是隻要有第四個小偷齣現,關鍵性地騎走瞭驢子,那麼就沒有必要再爭吵瞭。
 
3.指控狐狸的狼
  
有匹狼堅稱自己遭瞭小偷,他的鄰居──品行不良的狐狸成瞭被告人,被指控具有最大的嫌疑,因而被傳喚齣庭。夾在這兩隻社會害蟲中間的法官,是隻穿著白鼬毛皮的優雅猴子,但是這場兩難的審判是連正義女神忒彌斯都鮮少見到的。狼和狐狸都大膽引用法條,替他們自己辯護,這件案子看來相當棘手,就連猴子法官都睏惑瞭起來。
  
他們經曆瞭一番唇槍舌戰,這場糾紛纔終於結束。當法官看齣這兩個傢夥其實都有些壞心眼,便宣布瞭他的判決:「朋友們,我早已深知你們的個性,在這場審判中更是清楚地顯現齣來瞭。因此,我要處以你們兩個罰款──我有很好的理由讓你們都得不到好處──狼,你呢,簡單來說,是因為你毫無證據就指控彆人;至於你,狐狸,你讓彆人對你起疑心,所以有罪。」
  
不管事情對或錯,法官認為隻要是壞蛋就該受到懲罰。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