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度的勇敢:塵燃女孩的900天告白

15度的勇敢:塵燃女孩的900天告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成長
  • 自傳
  • 青春
  • 勇氣
  • 情感
  • 治愈
  • 勵誌
  • 真實
  • 900天
  • 告白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連同傷疤一起愛」的勇敢女孩。
「如果以後我滿身的疤痕,不再漂亮瞭,你還會愛我嗎?」
我問相戀6年的男友。
「讓我們一起習慣。」男友的迴答很平靜、很自然,像是思考過瞭一樣。
我打從心裏微笑瞭……

  八仙塵燃受害者,最字字血淚的椎心自剖。
 
  八仙塵燃,改變瞭24歲、曾是空姐的她。
  全身燒燙傷麵積高達58%,兩度病危。
  但她卻說:「接受皮膚會留下傷痕,是我唯一的讓步。」
  她是「連同傷疤一起愛」的勇敢女孩。

  八仙塵燃的驚天一爆,猶如戰爭虐境,更碎裂瞭許多人的青春與夢想。
  全身燒燙傷高達58%,從死神手中逃脫的陳寜,在送達醫院,置放尿管那一刻開始,她的身體不再屬於她。
  傢人一口一口餵飯,如廁在床上進行……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她,退化為一個比幼稚園還不如的孩子。
  「換藥」、「焦痂切開」、「清創」及「植皮」等手術,她從陌生到熟悉。當止痛藥都失效,她僅存的武器,是無盡的深呼吸及忍耐,但齣院後的復建,更是人間牢籠,疤痕增生像頭永遠吃不飽的野獸,爬滿全身。日與夜,排山倒海的熱癢、刺痛……

  這些,如果都像巨浪一樣,將她一再往地獄裏推,那麼,讓她一直掙紮求生的是:
  媽媽:「一輩子不結婚也無所謂,永遠在傢當女兒……」
  爸爸:「我們會一直陪著妳走……」
  男友:「讓我們一起習慣傷疤……」
  住院時,妹妹無悔照顧她兩個半月。

  在經曆翻天覆地的人生巨變後,因為曾經幾乎失去所有,如今的她,更容易看見幸福,她也相信,自己會愈來愈喜歡自己,連同身上的傷疤一起愛。

名人推薦

  ◎曾元生(三軍總醫院燒傷中心主任)、黃少華(宏碁共同創辦人及前董事長)、舒靜嫻(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藍於洺(TVBS主播、生活組記者)專文撰序。侯友宜(新北市副市長)、徐語珞(陽光基金會諮商心理師)、鄭靜宜(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係副教授兼品牌與時尚經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主任)動人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何其榮幸,我能有機會為陳寜這本書寫下隻字片語。齣院之後,與病患偶爾碰麵瞭,病患會對我們說聲謝謝,但其實我往往學到更多,就像這本書讓我有機會窺見在轉身走齣病房之後,迴盪在門內,屬於病患的心思。」──曾元生(三軍總醫院燒傷中心主任)

  ◎「陳寜,這位長相甜美的小天使,把自己從受傷到目前整個艱辛的醫療經過、和心路曆程,娓娓道來。她寫齣瞭絕不是原來她想要發生在她身上的事。
  在她細膩的筆觸下,你的心會跟著一段段的描述,糾結在一起,也會讓人跟著她的醫療過程,讓心痛的眼淚充滿你的眼睛……」──黃少華(宏碁共同創辦人及前董事長)

  ◎「讀陳寜的書稿,我數度熱淚盈眶。身體的疼痛禁錮、換藥時的痛徹心扉(如同被韆刀萬剮啊)、整個醫療過程的煎熬、看到自己傷後皮膚的驚恐厭惡,還有那被形容必須全力對抗的疤痕怪獸,以及復健的艱辛與挫摺。
  字字句句,細膩又沉重,讀來曆曆在目,我也隨之傷著、痛著。所幸,陳寜有傢人、男友和朋友們密密編織的支持網,她被愛的力量牢牢地托著,而她也不負眾望地開始思考『如何把傢人帶離充滿淚水與摺磨的生活』,以及『慢慢地把自己變迴一個快樂的人』!」──舒靜嫻(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在醫療的過程中,那絕對是痛苦,而且非常煎熬的,但陳寜,她走過來瞭,且走齣來瞭,甚至活得更精采。今天能看到陳寜用文字,迴顧這段恐怖,但卻充滿勵誌的過程,我覺得相當欣慰。這本書,我希望能推薦給更多人,因為當你在最低潮的時候,你可以從這本書,找到人生的希望和目標。」──藍於洺(TVBS主播、生活組記者)

  ◎陳寜的堅強令人心疼,也令人感佩,一如她在instagram上的書寫:「2015年,變瞭調的夏天,我將永遠記得,但絕不受睏。I will be back!」
《迷途之森的低語》 在被遺忘的“緘默森林”深處,古老的樹木遮天蔽日,陽光隻能透過斑駁的葉隙灑下碎金般的微光。這裏流傳著關於“迴音石”的傳說——一塊據說能映照齣世間所有未說齣口的秘密的巨石。 故事的主人公,一個名叫艾拉的年輕製圖師,背負著傢族世代相傳的使命:繪製齣森林中那些不斷變幻的路徑。她的父親,一位傑齣的探險傢,在十年前的最後一次探險中神秘失蹤,隻留下一張殘破的地圖和一句晦澀的遺言:“追隨星辰的軌跡,而非地麵的腳印。” 艾拉的旅途始於一個寜靜的邊陲小鎮“溪語村”。這裏的生活節奏緩慢而規律,村民們世代相傳著對森林的敬畏與恐懼。他們相信森林是有生命的,它的低語中隱藏著吞噬一切的危險。但艾拉不信邪,她更相信邏輯和她手中的羅盤。 然而,森林的規則與她想象的截然不同。她發現,她所繪製的地圖,在她繪製完成後不久,就會自動失效。河流改道,山丘隆起,標記好的參照物仿佛被無形的手挪動瞭位置。她的製圖技術遇到瞭前所未有的挑戰,仿佛她麵對的不是一個固定的空間,而是一場永恒的動態博弈。 在深入森林的過程中,艾拉遇到瞭一位神秘的隱士,名叫卡洛斯。他身披靛青色的鬥篷,眼神深邃如夜空。卡洛斯聲稱自己是森林的“觀察者”,他能聽懂樹木的“呼吸”。他警告艾拉,她所尋找的並非物理上的齣口,而是時間上的錯位。 卡洛斯嚮艾拉展示瞭一種古老的計時方法,不是通過日晷,而是通過觀察一種隻在特定時刻盛開的“月影花”。這種花隻在當夜空中的某個特定星座與地麵上的某塊石頭對齊時纔會綻放,持續時間不過幾秒鍾,花瓣的顔色變化預示著森林下一步的“行動”。 艾拉的旅程不再是簡單的地理測繪,而是一場關於時間與空間的哲學探索。她開始學習卡洛斯的觀察方法,摒棄依賴精確的經緯度,轉而依靠環境的細微變化——風的溫度,苔蘚的濕度,以及空氣中彌漫的某種金屬氣味。 她發現,森林深處隱藏著一個由古代文明遺留下來的復雜機械結構,這個結構似乎是控製森林變幻的“心跳”。這個結構需要特定的“鑰匙”纔能啓動,而鑰匙的碎片被隱藏在森林中三個極度危險的節點:迷霧沼澤、寂靜峽榖和迴音石所在地。 在迷霧沼澤,艾拉必須學會“行走於靜默之中”。沼澤的迷霧會放大任何聲音,任何微小的腳步聲都會引來潛伏在泥濘下的巨型食腐生物。艾拉必須完全抑製自己的呼吸和心跳,依靠皮膚感知空氣中壓力的變化來辨彆安全路徑。在這裏,她找到瞭一枚刻有螺鏇圖案的銅製碎片。 寂靜峽榖的挑戰則在於“辨彆虛無”。峽榖中不存在任何迴聲,聲音被吸入虛空。但艾拉發現,雖然聲音消失瞭,但光綫卻被扭麯瞭。她必須在沒有任何聽覺參考的情況下,通過觀察遠方光綫在岩壁上投射齣的扭麯影子,來判斷山體的真實結構,避免落入深不見底的裂隙。她獲得瞭第二塊碎片,它是一塊打磨光滑的黑曜石。 最終,艾拉到達瞭傳說中的“迴音石”。這塊巨石並非映照齣秘密,而是像一個巨大的共振腔,能將進入其中的任何“意念”放大並投射齣去。當艾拉靠近時,她聽到瞭無數雜亂的、未完成的對話、未達成的誓言和被壓抑的渴望。她意識到,她的父親並非失蹤,而是被睏在瞭時間流的夾縫中,他的最後信息是通過意念傳遞,被森林吸收瞭。 利用前兩塊碎片,艾拉激活瞭迴音石的“聚焦”功能。她將自己的強烈思念——尋找父親的決心——作為輸入信號。迴音石沒有直接迴答,而是投射齣一幅景象:她父親曾試圖利用森林的機械結構來穩定某個時間點,以阻止一場即將到來的災難,但失敗瞭。 艾拉明白瞭,她需要第三塊碎片來完成修復。卡洛斯齣現,他揭示瞭自己的身份:他其實是這個古代文明最後的守護者之一,負責確保這個時間穩定裝置不被濫用。他手中的最後一塊碎片——一塊閃爍著微弱藍光的晶體——是修復裝置的核心。 在最終的修復過程中,艾拉必須在“過去的迴響”和“未來的預警”之間做齣選擇。她發現,裝置的設計者設置瞭一個“悖論鎖”:隻有當製圖者能接受地圖永遠不可能完全精準時,纔能完成最後的校準。 艾拉最終選擇放棄對“確定性”的執著,她接受瞭變化是永恒的真理。她將卡洛斯的晶體放入凹槽,裝置啓動,整個森林陷入瞭一片短暫而絕對的寂靜。 當寂靜散去,迷霧褪去,森林的輪廓穩定瞭下來。她找到瞭父親留下的最後痕跡——一個在時間穩定後重現的、清晰的營地。他成功地將那場災難推遲瞭足夠長的時間,但也耗盡瞭自己所有的力量。他留給艾拉的,不是一張地圖,而是一本記錄著“如何與不可知共存”的哲學手稿。 艾拉最終走齣瞭緘默森林,她帶走的不是徵服的榮耀,而是對世界深刻的理解:真正的勇敢,不在於繪製齣世界的全部邊界,而在於擁有在無限的未知中繼續前行的勇氣。森林依舊存在,但它不再是敵人,而是一個永恒的、不斷變化的朋友。艾拉手中的羅盤不再指嚮北方,而是指嚮下一個等待她去探索的,不斷重塑的“現在”。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寜


  1991年齣生,今年26歲。八仙塵燃事件的傷者,也曾經擔任新加坡酷航空服員。

  受傷當時,燒傷麵積高達58%,住院71天,兩度病危。十分熱愛書寫的緣故,所以透過文字紀錄,真實還原兩年半以來,自受傷、治療到對抗攣縮疤痕等復健的經曆,及展開「第二人生」的心路曆程。

  目前已經重返職場一年,並在宏碁集團下的寵物新創事業,擔任颱灣區行銷兼行政人員。

  目前大陸正夯的「15度美女經濟」,述說的是網紅或網路美女比一般人擅長打扮,沒有明星般的遙不可及,僅比一般人漂亮個15度(一點點)而已,但經由她們所代言的商品影響力十足,因為大眾認為:自己「也有可能」成為15度美女。

  而對我來說,書寫《15度的勇敢──塵燃女孩的900天告白》,並非試圖加深大眾對於無常的恐懼,而是傳達「愛要及時」及「把握當下」是生命中多麼重要的兩件事情。

  我是因為碰上瞭塵燃意外事件,纔不得不勇敢那麼「一點點」而已,而每一個人皆充滿著連你也不知道的韌性。從現在起,除瞭讓好事豐富,也請允許壞事美妙你的人生!生命的課既然鍾聲響起,那就姑且相信自己足夠勇敢和智慧,慢速地去經驗,去遇見未來那個靈魂更為寬敞的自己。

  E-mail> honeyooo412@yahoo.com.tw
  Facebook >  www.facebook.com/april.chen.7545

圖書目錄

009【推薦序一】一個不喊疼的女孩/曾元生(三軍總醫院燒傷中心主任)
013【推薦序二】謝謝妳,陳寜!/黃少華(宏碁共同創辦人及前董事長)
019【推薦序三】化傷痕為璀璨的祝福/舒靜嫻(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022【推薦序四】那晚,是個不平靜的夜晚/藍於洺(TVBS主播、生活組記者)
025【自序】燒燙傷是慢性病,也是最為寂寞的傷

第一章 噩夢
032變調的樂園
047煉獄
056未知的旅行
067加護病房
073無盡的愛,我的看護團
087可以不要嗎?
093我說我真的不能再吃瞭
099過一天算一天
108我不敢去看它
116天神與天使
127撕裂的摺磨
135我要迴傢瞭

第二章  接受它 
146陽光基金會
156黃泉路上沒有芳蹤
162比泡一碗麵還快-攣縮
172你在看我嗎?
179給我安份一點
186妳很勇敢,卻不性感
194黑腿幫
201新北市政府

第三章 弱勢迴歸 
212懷念的藍天
221逞強的香港
227測謊機
238弱勢迴歸
247八仙夥伴生活營
253經曆過風浪的二十六歲女人
261我也想「早日康復」
269我很幸運

277【後記一】爸媽的告白:傢不成傢的歲月
283【後記二】傷友的告白:我們墜落,然後重生

圖書序言

推薦序

謝謝妳,陳寜!
黃少華(宏碁共同創辦人及前董事長)


  有一句話,大傢應該都耳熟能詳,那是「你永遠不知道『明天』或『死亡』哪一個先到」,但我相信沒有多少人會花時間思考這個問題,及其背後的涵義。其實,不要說明天,下一分鍾,甚至下一秒鍾,將發生什麼事,大傢都不知道。

  塵燃/塵爆這名詞,我們並不陌生,但大部分都發生在工業環境中的倉庫或生産環境中,誰也沒想過,這些彩色(玉米)粉末,在各式各樣,讓大傢很快樂的活動,如彩虹路跑(color run),或color party中被廣泛使用時,居然有這麼大的風險。

  當天,在八仙其實同時集結瞭四個平時不太可能湊在一起的危險因素:大量粉塵、相較之下封閉的環境、超高熱源,以及超強風扇。於是,就在大傢無知,又不經意之下,造成瞭一場大災難。

  當天晚上,整個颱灣都被嚇到瞭(應該全世界都是)。那時,所有的颱灣人都透過媒體的報導,關注這整個事件。而突然間大量且嚴重的燒燙傷患者湧入醫院,不隻是是颱灣北部,連中部、南部的醫院也都加入救援行列。

  當塵燃發生後,宏碁曾對外宣布,當這些年輕的傷者復原到某一種程度,可以齣來工作時,如有符閤宏碁需求的人材,且是他們個人有興趣的工作,我們將優先錄用。於是,從前年年底開始,陸續有兩位傷者來宏碁上班,一位是正職生/陳寜(在宏碁的波寶寵物物聯網公司擔任市場行銷),也是本書的作者。另外一位是交大碩士班的陸生/莊楚君,她擔任工讀。兩位都很優秀,而身為公司的領導,我也找瞭她們來聊聊,瞭解她們在工作環境上,有沒有什麼我們可以協助的地方。

  她們兩位都是全身百分之六十至七十的燒燙傷,而事發當時,她們的臉上都戴著多功能頭巾及護目鏡,所以都滿幸運,臉部的燒燙傷沒有很嚴重。加上後來她們的四肢及手腕都穿著肉色的壓力衣,外麵再穿上平日的衣服,所以從外錶看起來,她們真的和一般人沒有太大的差彆。

  所以我第一次和她們見麵,我的直覺是「看起來還好」。不過,我記得陳寜提到她每天早上上班的前半個鍾頭,必須先把十根手指指頭上的關節,一節節地拗一拗,否則手指頭會僵硬得無法打電腦。其他的,她們就都低調得沒再說些什麼。

  但是,我仍然忍不住思考,我究竟還可以幫助她們什麼呢?於是,我先安排帶楚君去見瞭我的好友,也是颱灣的第一位女性整形外科醫師林靜蕓。當時,我對林醫師和楚君說,因為有關病人隱私,所以我先到診間外去等,但她們兩位都說沒關係,我可以留下。

  當楚君將她手上的壓力衣拿下後,我整個人真的是嚇住,也嚇呆瞭。我所看到的整隻手已經體無完膚,沒有一處是平的,都是高高低低的丘陵地。而皮膚的顔色是一塊塊的黑色、白色、粉紅色、褐色與藕紫色,而且還有壟起來,一條黑色、長半公分、高半公分的痂疤,看起來就像一條黑色、粗大的蟹腳附著在皮膚上(它們讓我認識瞭蟹足腫)。我整顆心,當場都糾結在一起。

  這一幕,對我的心靈,就像投下一顆震撼彈。之前,我們在媒體上所讀到百分之多少的燒燙傷,或深幾度的燒燙傷,那些數字讓我們感受到的是,喔,很嚴重,加上媒體也不能刊登燒燙傷的照片,所以,其實說真的,我們很難真切感受。

  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見到最真實的畫麵。而我在當時所看到的狀態,已經是事發過瞭一年半,那已經是她們大幅改善後的模樣,但卻讓我驚嚇得說不齣話來。後來楚君把她之前的一些照片傳給我看,真的是張張慘不忍睹。

  颱灣的高醫療水準,加上快速緊急動員人力,以及醫護人員有耐心、毅力,及愛心的照顧,救迴瞭不少人。而受難者的傢屬、親友們的長期照護,也讓這起不幸事件的死亡率降到不可思議的低,最後僅有十五人因燒燙傷過重,或者因為細菌感染,導緻多重器官衰竭,年紀輕輕就不幸往生。

  然而留下來的倖存者,有人截肢,有人智力受損,或變成相當嚴重的殘障者。而每位受難者的復原,都是一場緩慢、艱辛的過程和戰爭。

  很有經驗的林靜蕓醫師在看瞭楚君的皮膚後,認為恐怕還得經過四、五年,楚君的皮膚纔有機會迴復得稍微像樣(而所謂的像樣,隻是讓皮膚稍微迴到穩定狀態──成熟、柔軟、膚色稍微正常,但疤痕仍會如影隨形。有些燒燙傷較嚴重的人,連排汗功能都是無法迴復的)。

  這種復原和復健的過程,是非常緩慢的。痛苦、煎熬、孤單、恐懼、歉疚(聽說每一位傷友第一眼看到父母或傢人時,第一個想錶達的念頭,就是對不起)、想逃避(想自殺)……這些,是每一位受難者周而復始的過程和經曆。而很多傷友在最早的幾個月,被包成像木乃伊般躺在病床上,他們動彈不得,完全失去生活的自理能力,甚至退化到如嬰兒一般。有一些傷者還因為氣切,而無法言語……這些痛苦,沒有人可以代替他們承受,甚至連聽到彆人對他們說加油時,都會認為是冷嘲熱諷……這些,我們都很難體會。

  陳寜,這位長相甜美的小天使,把自己從受傷到現在整個艱辛的醫療經過、和心路曆程,娓娓道來。她寫齣瞭絕不是原來她想要發生在她身上的事。

  在她細膩的筆觸下,你的心會跟著一段段的描述,糾結在一起,也會讓人跟著她的醫療過程,讓心痛的眼淚充滿你的眼睛。

  她的文筆相當順暢,會讓你不由自主地一直看下去。你也會跟著她所錶達的心境,一起痛苦(這些痛楚,連我們看的人都那麼心痛,更何況是她的傢人,她本身呀!)幸好在我們跟著快痛到喘不過氣時,陳寜又會用一種自我調侃的錶達方式,讓你産生對未來的希望,並對未來有所期待。她真的像個魔法師。

  是的,這些受難者身體上的康復,要靠醫護人員,我們幫不瞭任何忙,而他們心理創傷的復原,大部分也要依賴專業的人員和機構(譬如醫院、傷友團體,或陽光基金會等)。我們能幫的非常有限,有時一不小心,還會幫瞭倒忙(例如太過關切或太過憐憫……因為,很多時候,他們隻想被當成正常人看待)。

  我想,宏碁當時所承諾的,是想幫助這些不幸的受難者,有機會盡速地迴到人生的跑道,拾迴自己的信心和人生,而這或許也是我們唯一能做的地方。很高興看到她們兩位來宏碁上班,也很高興看到她們非常亮麗地發揮所長。宏碁也會遵守承諾,將繼續媒閤其他的塵燃受難者。畢竟,當信心拾迴,且重建瞭,他們的新人生也纔能再重新開展。

  最近我問陳寜,她覺得如何。她對我說,她滿有自信能繼續麵對往後任何復健過程中所産生的痛苦,這些都再也不會難倒她。此外,她也更瞭解什麼是「活在當下」及其意義。不過,最近睏擾她的是,當自己的信心恢復瞭,對人生也充滿瞭更多的期待,甚至比沒發生八仙塵燃前,還期待更多。但是體力與體能卻還沒完全迴復,所以她隻好不斷對自己說:「彆急,彆急。慢慢來,慢慢來。」

  之前,我的人生信念是「豐富彆人的生命」,這是我的誌業,所以,我以為我能幫助陳寜和楚君等類似的人,或者其他我周遭的人,讓他們在人生旅程上,能更有所發揮,更充分地展現自我。但是我發現,我錯瞭。當我和陳寜、楚君接觸時,是反過來的,是她們在教我,什麼是「活在當下」,什麼是「把握現在」。尤其是陳寜的書,她用她的生命故事,來幫助我們成長,而更可貴的是,陳寜是如何打敗睏難,一步步地重新再站起來。所以,是她們在「豐富我的生命」,以及「豐富看她這本書的人的生命」。所以,我要代錶所有讀者嚮她說:

  陳寜,謝謝妳!
  陳寜,甜美的小天使,祝福妳!
  也祝福所有其他傷友,及傷友的親人們!

自序

燒燙傷是慢性病,也是最為寂寞的傷

  未曾想過有這麼一天,應該是說未曾想過「真的」有這麼一刻,能夠擁有一本令人有感覺,並且完全屬於自己的故事。

  二○一五年六月二十七日晚上八點半,颱灣這一夜非常不平靜,新北市八仙樂園一道火光爆炸劃破瞭夜空,也燒齣瞭全球最大的燒燙傷事件,造成共四百九十九人全身遭受平均百分之四十四、輕重不一的燒傷,重癥燒燙傷患甚至超過兩百人的曆史紀錄。我遭逢不幸,成為那四百九十九位傷者的其中之一。這場意外改變很多人的命運,也徹底改變瞭我的人生。

  許多人曾問我會不會後悔去參加活動,會不會想著要是那天沒去就好瞭,但我細細地想過,好奇心強大且喜愛嘗試新鮮事物的我,好像是註定會去八仙的。我想是老天選擇瞭我,想要我以不平凡的姿態活下去,但為什麼偏偏是以這種形式呢?

  燒燙傷是慢性病,也是最為寂寞的傷。

  原本曾經翱翔天際的空服員人生,最後竟掉入地獄的第十八層。在經曆瞭九次清創手術、一次植皮手術,住瞭七十一天的醫院後,終於能齣院返傢。但卻萬萬沒想到,齣院以後纔是正式進入人間牢籠的開始。

  疤痕像頭吃不飽的野獸,爬滿全身,攣縮最可怕的是二十四小時不曾停工。我在皮膚變形與不變形,要愛與不愛自己之間數度迷路。

  那年最愛的夾腳拖,也化作為我腳上的疤痕,成為血淚交織的印記。

  二○一六年八月,待我努力復健瞭一年,成功爬迴瞭原本的工作崗位──在種種身體條件都還不甚舒適的情形下,我真的算是用爬的迴去。

  待許多心中的不確定感一一剋服,穩定工作一個半月,心存著滿滿的感恩,想著:「就是這樣子!自那一夜發生,這遙遠的三百多天,我終於證明瞭自己的能耐及能力並未失去。我要積極的工作,不帶著傷者的姿態迴歸正軌,直到完全復原。」結果卻傳齣公司即將結束營運的消息,硬生生在我美麗的畫麵中劃下一道裂痕。接下來會怎麼樣?我該怎麼辦?我茫然無知。

  某一晚,當我坐在床上洗護,已經不知道是我思考自己下一步何去何從的第幾天時,突然一個畫麵悄悄地走進我的腦裏。

  我反覆的思考著這件事情的可能性,忽然覺得這個想像好像不如從前般地天馬行空瞭。這一次,我不喝止自己,反而有一種興奮的感覺,想要完成它。所以我把一些不確定感撥開,慢慢的,把這個從小的妄想拉齣來。

  此時,我突然迴頭,便瞥到瞭牆上的橘色紙張,那是我幾年前自己半娛樂性擬齣的「人生五十個願望」,清單上的第十四項:「寫一本書」,突然從紙上愈漸明顯,真的可以嗎?

  於是,我就走到這裏瞭。真的可以,親愛的,妳有故事瞭。

圖書試讀

第一章 噩夢
 
變調的樂園
 
Day1
 
我沒有忘記爸媽臉上的錶情,是心疼地緩緩打量這個被包成木乃伊的女兒。
 
人生中的每一天,如果能夠平平安安地迴傢,舒舒服服地躺上床,然後睡去,便是一種福氣。
 
那一天是我人生中最漫長的一天,感覺比過往任何一個恐怖、緊張的時刻,都還長上百倍,令我不禁懷疑上帝是不是悄悄地把當日的速度調慢瞭。
 
二○一五年六月二十七日,是一個格外晴朗的日子,那一天的陽光特彆耀眼。我起瞭個大早,把自己好好的妝點一番,橘色短版露腰上衣、雪白短褲、墨鏡、草包、夾腳拖,這就是個年輕的夏天嘛!盡管已經齣社會兩年瞭,我與一群好姊妹們還是會在夏天時例行性的去玩水,釋放日常壓力。因為在學校認識的朋友在一起,就是最純淨的開心。
 
記得那天早上要齣門前,走進爸媽的房間,做例行性的報備。因為爸爸診所上早班的關係,所以隻有媽媽一人在房間裏麵對著電腦做事。
 
我刻意的在她身後的全身鏡前來迴打著圈、觀賞著自己,一邊輕描淡寫的說:「我要去八仙玩水喔~」
 
媽媽挑起一邊的眉毛,然後迴頭說:「妳不是那個來瞭,還玩水?」
 
我不疾不徐地應答:「唉唷……我也不知道它會來啊,已經最後幾天瞭!而且晚上有一個活動,票已經買瞭,不能不去。」
 
「喔,好啦,不要玩太晚。」老媽一嚮比較好說話,所以我會特意避開問東問西的老爸,狡猾地挑她獨處的時間,快速交代行程。
 
「你們,準備~嗨起來瞭嗎?」
 
那天我們八人結伴同行,四個是就讀基隆女中的好朋友,另外四個是各自帶來的朋友。「好開心」是我對那個白天的記憶,就像人生中大大小小的齣遊片段一樣,沒有任何異狀,也沒有在預告些什麼。
 
老實說,我大概將近十年沒去八仙樂園玩瞭吧。心中盤算著早上玩水,下午四點半入場,參加彩虹派對。我們吃瞭熱狗、薯條及碳水化閤物飲料塞飽自己後,便兌換門票,每人各領瞭幾包彩粉入場。
 
彩粉的顔色很漂亮,我們先看著彆人拿粉互撒,再打開自己的粉,往天空、往好友的白T上砸。事實上,這個動作當下滿足瞭我曾經想報名「Color Run彩虹路跑」,卻因為錯過時間而未報名成功的缺憾。「不過就是這樣子嘛~」又蒐集到瞭一個新紀錄的感覺很好。

用户评价

评分

《15度的勇敢:塵燃女孩的900天告白》這個書名,像是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門,充滿瞭引人入勝的魔力。我尤其鍾情於“15度”這個數字。它給我一種微妙的、不那麼完美的卻因此更加真實的感覺。它不像90度那樣規整,也不像0度那樣平淡,而是帶著一種恰到好處的傾斜,似乎在暗示著一種不隨波逐流,一種獨特的視角和堅持。這15度的勇敢,可能不是聲嘶力竭的呐喊,而是在沉默中積蓄力量,在不被看好的環境中默默綻放。而“塵燃”,這個詞,更是充滿瞭生命力和宿命感。它讓我想象到一個女孩,可能在經曆瞭被塵埃覆蓋的艱難歲月後,內心的火焰並沒有熄滅,反而愈燃愈烈,等待著爆發的時刻。“900天”,這個漫長的數字,賦予瞭故事一種沉澱和厚度。這900天,一定是充滿瞭故事,充滿瞭情感的起伏,充滿瞭堅持與放棄的糾結,最終纔成就瞭那場“告白”。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展現齣女孩在這900天裏,如何一點點地積蓄勇氣,如何剋服內心的障礙,如何用那份帶著15度傾斜的獨特方式,去錶達自己內心深處最真摯的情感。它可能是一段關於暗戀的堅持,可能是一次對夢想的執著,也可能是一種對自我的最終接納。

评分

這本書的名字,簡直像一首藏著秘密的詩。我喜歡“15度”這個數字,它帶著一種微妙的、不確定卻又充滿動感的意味。不像90度那樣直挺挺地代錶著權威或者筆直,也不像0度那樣平淡無奇,15度,它有一種含蓄的力量,仿佛是在暗示著一種不屈從,一種獨特的站立姿勢。而“塵燃”,這個詞本身就帶著一種宿命感和火焰的溫度。我猜想,這個女孩可能經曆過一些被塵埃覆蓋的睏境,然而,即便是被遮蔽,她內心的熱情卻從未熄滅,反而像被點燃的塵埃,帶著一股不容忽視的、熾熱的生命力。接下來的“900天”,這個時間跨度,讓我感受到瞭一種堅持的力量。900天,不是短暫的一瞬,也不是隨意的幾個月,而是一個足以改變很多事情的漫長時光。在這900天裏,她究竟經曆瞭什麼?她的“告白”又是如何在那段歲月裏悄然孕育,最終衝破束縛,綻放光芒的?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帶我走進一個女孩的內心世界,看她在時間的洪流中,如何堅守,如何成長,如何用那份帶著15度傾斜的勇氣,去擁抱屬於她的璀璨。我想要看到一個真實而有力量的女性形象,她的情感,她的掙紮,她的爆發,都能夠讓我産生共鳴,甚至從她身上汲取一些麵對生活的能量。

评分

初次翻開《15度的勇敢:塵燃女孩的900天告白》,我的心就被書名中的“15度”和“900天”牢牢吸引住瞭。這仿佛是一種不完美卻充滿決心的傾斜,一種漫長而又執著的等待。故事究竟藏著怎樣的秘密,又會編織齣怎樣一段關於“塵燃”女孩的心路曆程?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在閱讀之前,我腦海中浮現齣的畫麵,是一位在生活中默默承受著某些挑戰,卻依然懷揣著炙熱情感的少女。這“15度”或許象徵著她不曾完全站直的腰闆,亦或是她看待世界的獨特視角,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倔強。而那“900天”,則是一個沉甸甸的時間刻度,足以讓一顆心曆經繁華與蕭瑟,讓一段情在時光的打磨下,顯露齣它最真實的質地。我對“告白”二字更是充滿瞭好奇。這究竟是麵嚮一個人,還是一份對生活,對夢想,甚至對自己的宣誓?在那個被時間標注的漫長周期裏,女孩的勇氣是如何一點點積攢,又在怎樣的契機下,化為那一句,或許是顫抖,或許是堅定,卻無可辯駁的告白?我期待的,是一個不落俗套的故事,一個能夠觸動我內心深處柔軟地帶的敘述。我希望它能讓我看到,即便是帶著些許“傾斜”,帶著歲月的痕跡,也能夠擁有一份足以燎原的勇氣。

评分

僅僅是書名《15度的勇敢:塵燃女孩的900天告白》,就已經在我腦海裏勾勒齣瞭一幅充滿畫麵感的故事場景。那個“15度”的傾斜,不是跌倒,也不是完全的站立,它傳遞齣一種不完美中的堅韌,一種帶著自我認知的微調。我聯想到,也許是麵對世界時,她總會有一個微妙的角度,不隨波逐流,保持著自己獨特的觀察和感受。而“塵燃”,這個詞語組閤,實在是太有力量瞭。仿佛是塵埃中的星星之火,在經曆漫長的黑暗和寂靜之後,終於找到瞭機會,爆發齣耀眼的光芒。這光芒,我猜測,就是那份“告白”的勇氣。900天,一個具體的、可感的漫長時段。這900天,絕不是平淡無奇的流逝,而是一個女孩內心世界經曆翻天覆地的變化,情感暗流湧動,意誌不斷被磨礪的周期。我迫切想知道,在這900天的時光裏,是什麼樣的經曆,什麼樣的情感,什麼樣的睏境,讓她在第900天的時候,終於鼓足瞭那份“15度的勇敢”,說齣瞭那句“告白”。它可能是一段青澀的初戀,可能是一次對夢想的執著追求,也可能是對自我價值的最終肯定。這本書,在我看來,講述的絕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故事,而是一段關於成長、關於堅持、關於突破自我的心路曆程。

评分

當我在書店的貨架上看到《15度的勇敢:塵燃女孩的900天告白》時,我的目光就被這個名字牢牢吸引住瞭。它沒有使用那些過於直白或煽情的詞匯,卻像一個充滿詩意和哲思的謎語,讓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揭開它的麵紗。“15度”這個角度,在我看來,是一種非常特彆的設定。它不是筆直的90度,代錶著完美和穩定,也不是平坦的0度,顯得波瀾不驚。這15度的傾斜,更像是一種不屈從,一種獨特的視角,一種帶著些許不完美卻又異常堅韌的姿態。它暗示著,即便麵對世界的挑戰,她也選擇瞭一種不被輕易定義的方式去存在。而“塵燃”,這個詞,本身就充滿瞭動態感和生命力。仿佛是潛藏在塵埃中的火種,在經曆漫長的等待和積蓄後,終於找到瞭燃燒的時機,釋放齣驚人的能量。“900天”,這個具體的時間跨度,則為這段“塵燃”的經曆賦予瞭時間的重量和故事的深度。這900天,絕非簡單的日子堆砌,而是女孩內心世界經曆的百轉韆迴,是情感的暗湧,是意誌的錘煉,是成長的足跡。我迫切地想知道,在這漫長的900天裏,她究竟經曆瞭什麼,是什麼樣的力量,讓她在最後終於擁有瞭那份“15度的勇敢”,去完成那一場意義非凡的“告白”。

评分

當我看到《15度的勇敢:塵燃女孩的900天告白》這個書名時,我的好奇心瞬間被點燃瞭。它不同於那些一眼就能望穿的故事,而是充滿瞭意象和懸念。“15度”這個角度,給我一種非常特彆的感覺。它不像90度那樣代錶著絕對的穩定,也不像0度那樣顯得波瀾不驚,而是帶著一種微妙的、不那麼完美卻充滿生命力的傾斜。我想象,這15度的勇敢,可能是女孩麵對生活中的挑戰時,不曾完全低頭,而是帶著一種不屈的姿態,稍稍傾斜著身子,去迎接風雨。它是一種含蓄的力量,一種在不完美中尋找堅韌的方式。而“塵燃”,這個詞,簡直就是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在塵埃中孕育,在積蓄力量後爆發。它暗示著一個女孩,即便經曆瞭被埋沒、被忽視的艱難,內心的熱情和生命力卻從未熄滅,反而愈發旺盛。“900天”,這個具體的數字,為整個故事增添瞭一種時間上的厚重感和故事的完整性。在這漫長的900天裏,女孩究竟經曆瞭什麼?是什麼樣的情感糾葛,什麼樣的成長曆程,讓她最終能夠鼓足那份“15度的勇敢”,去完成那句意義深遠的“告白”?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帶我走進一個女孩的心靈世界,看她在時間的洪流中,如何積蓄勇氣,如何衝破束縛,如何用她獨特而真摯的方式,去錶達最真實的自己。

评分

當我第一眼看到《15度的勇敢:塵燃女孩的900天告白》這個書名時,我就知道,我即將要閱讀的,不會是一個普通的故事。書名中的“15度”,對我來說,是一種非常特彆的象徵。它不是180度的坦蕩,也不是0度的麻木,它是一種微妙的傾斜,一種帶著不完美卻又異常堅韌的姿態。我想象,這15度,或許是她在麵對生活的不公時,不曾完全彎腰,而是帶著一絲倔強,稍稍傾斜著身子,去迎接挑戰。它是一種不隨波逐流的勇氣,一種在逆境中依然保持自己棱角的堅持。而“塵燃”,這個詞,更是充滿瞭詩意和力量。它仿佛在訴說著一個女孩,即便身處被塵埃掩埋的境地,內心的熱情也從未熄滅,反而像被點燃的火種,等待著噴薄而齣的時刻。“900天”,這個具體的時間跨度,則為整個故事賦予瞭一種史詩般的質感。在這漫長的900天裏,她究竟經曆瞭多少次的嘗試、多少次的失敗、多少次的自我懷疑,纔最終擁有瞭那份“15度的勇敢”,去完成那句意義非凡的“告白”?我期待的,是一個關於成長、關於堅持、關於生命力爆發的動人故事,它能讓我看到,即使帶著些許的“傾斜”,生命依然可以閃耀齣最耀眼的光芒。

评分

《15度的勇敢:塵燃女孩的900天告白》這個書名,第一眼就勾起瞭我的全部興趣。它不像那些直白的標題,而是充滿瞭意象和懸念。“15度”這個角度,給我一種微妙的、不尋常的感覺。它不是最穩定、最正統的角度,卻可能蘊藏著最獨特、最深刻的風景。我甚至在想,這15度會不會是她麵對生活、麵對情感時的一種隱喻?是那種不完美卻又恰到好處的姿態,是帶著一絲倔強和自我保護,卻又不失溫柔的傾斜。而“塵燃”,這個詞更是充滿瞭力量和詩意。它暗示著一種從平凡、甚至被埋沒的起點,爆發齣熊熊烈火的過程。是不是說,這位女孩原本並不顯眼,但內心深處卻燃燒著巨大的能量,等待著被點燃的時刻?“900天”這個數字,則是一個漫長而具體的時限,它賦予瞭整個故事一種史詩般的質感。在這900天裏,一定發生瞭很多故事,沉澱瞭很多情感,經曆瞭無數次的嘗試與失敗,最終纔有瞭那場“告白”。我好奇的是,這900天究竟是怎樣被填滿的?是暗戀的苦澀,是追求的艱辛,是內心的掙紮,還是成長的蛻變?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女孩在漫長的時間裏,如何積蓄力量,如何用那份不落俗套的勇氣,去錶達最真實的自己。我期待看到一個充滿生命力,一個能在平凡中閃耀的女性形象,她的故事,也許能點燃我心中同樣沉睡的勇氣。

评分

《15度的勇敢:塵燃女孩的900天告白》這個書名,簡直就是一首關於堅持和蛻變的敘事詩。我尤其被“15度的勇敢”這個說法所吸引。它不同於那種氣勢磅礴、直衝雲霄的勇氣,而是帶著一種內斂、一種不那麼圓滿卻更加真實的姿態。這15度,也許是她麵對生活中的不如意時,不曾完全低頭,而是帶著一絲倔強,稍稍傾斜著身子,繼續前行。它是一種微妙的力量,是一種在不完美中尋找完美的智慧。而“塵燃”,這個詞,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種畫麵:在漫長而黑暗的塵埃之下,蘊藏著熊熊的烈火,等待著一個契機,爆發齣驚人的能量。“900天”,這個數字,則為整個故事增添瞭一層厚重的儀式感。900天,這是一個足夠讓一個人經曆無數次心路曆程的時間長度。在這漫長的日子裏,她是如何一點點積蓄力量,又是如何在那份“塵燃”的激情驅使下,最終走嚮那場“告白”的?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齣女孩在這一過程中所經曆的掙紮、痛苦、堅持,以及最終獲得的成長。這不僅僅是一場簡單的告白,更是她對自我、對生活、對愛的一種深刻的宣示,是一種不畏睏難,勇於錶達的生命態度。

评分

《15度的勇敢:塵燃女孩的900天告白》這個書名,簡直就像一首充滿畫麵感和情感張力的現代詩。我一下子就被“15度”這個角度所吸引。它不是那種直挺挺的、不容置疑的90度,也不是那種平鋪直敘的0度,它帶著一種微妙的、不那麼完美的卻因此更加真實的傾斜。這15度,在我看來,可能象徵著一種不隨波逐流的態度,一種在復雜世界裏保持自我棱角的方式,甚至是一種帶著些許脆弱卻又異常堅韌的勇氣。而“塵燃”,這個詞,更是極具想象力。它讓我聯想到,在被現實的塵埃所掩蓋之下,內心深處卻燃燒著一團熾熱的火焰,等待著一個契機,爆發齣驚人的能量。“900天”,這個數字,則為整個故事增添瞭一種時間的厚度和沉澱感。900天,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一個足夠讓一個人經曆無數次心路曆程,讓情感在時光的打磨下顯露齣最真實質地的漫長周期。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探尋,在這900天的時光裏,這位“塵燃女孩”是如何積蓄那份“15度的勇敢”的?是什麼樣的經曆,什麼樣的情感,什麼樣的睏境,最終促使她走到瞭那一場“告白”的時刻?我期待看到一個充滿生命力,一個在平凡中閃耀著獨特光芒的女性形象,她的故事,或許能夠點燃我心中同樣渴望的勇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