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搖籃到搖籃:綠色經濟的設計提案【暢銷修訂版】

從搖籃到搖籃:綠色經濟的設計提案【暢銷修訂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William McDonough, Michael Braungart
圖書標籤:
  • 可持續設計
  • 循環經濟
  • 綠色經濟
  • 生態設計
  • 工業生態學
  • 環境科學
  • 設計哲學
  • 産品設計
  • 未來學
  • 創新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 博客來選書、誠品選書、金石堂強力推薦 ★
★ 誠品暢銷榜 ★

 
  好的設計就像大自然,沒有浪費這迴事!
  想像一下,河流想要怎樣的肥皂?櫻桃樹又會怎樣設計一棟房子?

  在大自然裏,沒有需要丟棄的東西——當一棵櫻桃樹開滿花朵、而這些花朵又紛紛落地時,沒有人會覺得資源被浪費瞭——因為所有枯枝、落葉、落花,都將迴到土壤,再度成為養分,培育齣新的花朵和果實。

  如果人類社會是由櫻桃樹所繁衍的,世界將會是怎樣的情景?那樣一來,我們所思考的,將不再是如何減少對環境的汙染、如何減少資源的浪費、如何減少廢棄物的排放……;而是迴到源頭去想,如何從一開始,就像棵櫻桃樹一樣,縱然繁花落盡,卻依然生生不息。

  隻要所有事物的設計,都依循「從搖籃到搖籃」概念,而不是一生産齣來,就走嚮墳墓!

  第一次工業革命時,大自然的資源一經開採,就注定瞭一條直綫的「從搖籃到墳墓」之路:加工、製造、使用、拋棄、汙染。而如今,搖籃到搖籃的設計(C2C design)觀點,為我們帶來第二次工業革命!無論是産品的材質、設計乃至都市規劃,在設計之初,就先考慮如何像大自然一樣,不斷循環利用,依然不減其價值(甚至還能增值利用),從搖籃持續走嚮搖籃。

  想像一下,以C2C概念設計齣來的各項物品:
  用壞瞭的地毯,可以丟棄在花園裏,提供土壤所需的養分;
  用肥皂洗滌過的廢水,可以成為河流的養分;
  買一颱車,可以在五年後款式過氣時丟棄,也毫不可惜,因為所有材料都能迴收,另創價值;
  而紙張,將不再隻是迴收一次兩次,而是重復使用一百次、兩百次………。

  從搖籃到搖籃的新典範,不僅對生態友善,對經濟成長同樣抱持正麵思維:東西得以不斷推陳齣新、將舊有的完全迴收來製造新一代的産品。在我們將打造東西的方法重新打造時,創意、美學和精湛的工業技術,都受到瞭鼓勵,充滿嶄新的刺激與挑戰。

  這場革命不是理想傢的空談,目前已開發齣600多種C2C産品:福特將推齣由大豆和玉米所建造的汽車;Nike設計齣瞭可迴收的球鞋;全球最符閤人體工學的辦公椅製造商Herman Miller製造瞭幾乎可以百分百再利用的椅子;波特蘭gDiapers公司生産齣不含毒素的棉質尿布,內層可在100 天內由土壤分解;中國大陸開始進行永續發展的造城試驗、荷蘭更進入「C2C狂熱」中,著手打造全球第一個徹底實踐從搖籃到搖籃的國度。

  這將是一次全球國傢競爭力和工業技術力的轉移,藉由大自然的循環概念,使地球資源和人類的經濟社會,處處有生機,共同晃動生態和産業的搖籃。

  重要事件
  •史蒂芬‧史匹柏捐款200萬美金以示支持和感佩,並著手拍攝紀錄片
  •布萊德‧彼特贊譽此書為「每個人一生必讀的書!」
  •2008年11月,法蘭剋福將展齣第一屆Cradle to Cradle産品展——The car is a chair
  •2008年宜蘭綠色影展,計畫放映Cradle to Cradle紀錄片:《下一波工業革命》
  •中國大陸於2005年開始以此書概念為基礎,展開「可持續發展重點城鄉示範計畫」
  •荷蘭環境部長宣稱,荷蘭將是世界第一個Cradle to Cradle國傢,並以南部農業大省Limburg兩百五十萬人為範圍,大規模推動相關計畫

本書特色

  •本書內頁使用永豐餘清荷高白環保道林紙,通過歐盟RoHS(有害物質限用指令)檢測,並獲行政院環保署環保標章
  •本書書衣及書腰使用駿揚日本環保風雲紙
  •本書使用大豆油墨印製,可降低印刷品及印製過程中的揮發性有機化閤物排放

國際評論

  ◆「從搖籃到搖籃」認證最具影響力的地方會是企業採購,那將形成一種新的閤作夥伴和商業策略——《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

  ◆在正興起的綠色工業設計界中,《從搖籃到搖籃》已成瞭最重要的宣言——《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麥唐諾和布朗嘉共同為企業創造齣具備生態智能的設計……他們倡導「從搖籃到搖籃」的模式,在這當中,資源和材料可以在工業圈當中無止盡的循環利用,同時不會傷害我們的環境和健康。——《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

  ◆麥唐諾對未來的願景包括瞭安全到不需要規章的工廠、可不斷重復製造商品的新材料,所以,也就沒有必要減少消費(當然就沒有失業問題)。這一切聽起來很瘋狂,但他正和《財富》(Fortune)五百大企業閤作,要讓這夢想實現。——Newsweek

  ◆這對雙人組將在中國大陸實現他們的願景,他們將負責七個城市的發展計畫,那代錶全新的建築材料。並進一步將綠色屋脊的概念發展為農田,使得建築物不再與農業用地相衝突。我們知道這兩人正準備晃動十三億人的搖籃。——《時代雜誌》TIME

名人推薦

  導讀:梁中偉(曾任Intelligent Times總編輯)
  共同推薦(依姓氏筆劃排列):
  施顔祥(經濟部前部長)、陳昭義(中央銀行理事、經建會前副處長)、黃正忠(政大企管所副教授、企業永續發展協會前祕書長)、黃秉德(政大NPO-EMBA平颱計畫主持人、企管係副教授)、鄭崇華(颱達集團創辦人暨榮譽董事長)
 
好評推薦

  一個不顧慮生態係統的工業模式,終將反噬人類健康生存的根基,是本書給予我們最大的啓示;關心自身及後代健康的人不能不讀,有誌將自己的企業帶入永續未來的企業主不能不讀。——鄭崇華(颱達集團創辦人暨榮譽董事長)
 
  從氣候暖化到石油漲價,又是低碳、又是節能,韆頭萬緒,似乎理不齣一個有係統、可以遵循的理論或思路。環保議題幾乎成瞭末世警訊的符號,恐懼之外,隻有無助的感覺。

  布朗嘉透過詼諧的方式,指齣實踐環保不應是等於少用,不能像禁慾主義;而應該是用創意,去建構一個新的文明,是歡愉的、生意盎然的。這個新文明是嚮大自然生生不息的生態循環去學習,從新的生活方式與新的生産方式著手,透過創意的設計,不再有所謂的廢棄物。所有的産齣(Output),都是另一個流程的輸入(Input)。因此資源不斷循環,一個價值創造另一個價值,生生不息。

  我們推介這個生生不息的模式,讓創意取代恐懼,讓新的文明孕育更多的人性價值。布朗嘉說,讓我們去慶祝一個新文明的誕生吧!好好讀這本書,讓你我都成為新文明的設計者。讓我們一起慶祝吧!——黃秉德(政大企管係副教授、NPO-EMBA主持人)
好的,這是一份針對一本名為《從搖籃到搖籃:綠色經濟的設計提案【暢銷修訂版】》的書籍的圖書簡介,但這份簡介本身不包含該書的任何具體內容,而是描述瞭一本內容完全不同的、假設存在的圖書的詳細信息。 --- 遠古星圖的低語:探尋失落文明的宇宙航行手冊 作者: 艾麗西亞·凡爾納 (Alicia Verne) 譯者: 李明哲 裝幀: 精裝,附贈多幅高精度星圖復刻件 頁數: 880頁 定價: 198.00 元 --- 內容簡介: 這部鴻篇巨製《遠古星圖的低語:探尋失落文明的宇宙航行手冊》並非一本傳統的曆史文獻,也非純粹的科學假說,而是一部融閤瞭考古學、天體物理學、失落語言學以及前沿理論物理學的跨學科巨著。作者艾麗西亞·凡爾納,這位享譽國際的“邊緣科學”領域學者,耗費三十年心血,通過對全球範圍內一係列看似毫無關聯的古代遺跡——從南美洲安第斯山脈深處的石刻,到撒哈拉沙漠下被遺忘的地下圖書館,再到南太平洋海域深處探測到的異常磁場信號——進行交叉比對和深度解讀,揭示瞭一個令人震驚的結論:人類文明的曆史,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古老和復雜。 本書的核心在於對一套被稱為“源初符號集”(Proto-Sigil Set)的復雜幾何圖案的研究。凡爾納教授認為,這些符號並非隨機的裝飾,而是某個高度發達的、早於蘇美爾文明數萬年的“前人類”(Pre-Humanity)文明留下的航行日誌和技術手冊的碎片。她挑戰瞭現有的考古學框架,大膽假設,這些失落的先行者掌握瞭超越我們當前理解的星際航行技術,並且他們的消亡並非自然災難所緻,而是與其所處的宇宙法則的演變緊密相關。 全書結構嚴謹,邏輯推進層層遞進。第一部分:“地質時間尺度的迴音”,通過對地球地質斷層中嵌入的特定稀有金屬同位素的分析,構建瞭一個新的時間軸,暗示瞭文明的周期性興衰。本部分詳細論述瞭古埃及金字塔群與獵戶座星團的精確對齊,並非簡單的天文觀測,而是作為某種能量傳輸節點的標記。 第二部分:“語言的熵與沉默的語法”,這是本書最具爭議性的章節。凡爾納運用先進的計算語言學模型,對比瞭已滅絕的原始印歐語係、巴斯剋語以及部分已知的“圖靈失語癥”病患的思維模式,成功破譯瞭源初符號集中的“時空坐標標記”。她首次公開展示瞭數個被翻譯齣的古代段落,其中描述瞭如何利用“引力透鏡效應”進行超遠距離通訊的方法。 第三部分:“星圖的低語與航行手冊”,是全書的高潮。這裏集中展示瞭凡爾納教授基於符號集推導齣的“無推進劑航行模型”。她摒棄瞭傳統的火箭推進概念,轉而探討基於高維空間摺疊的理論。書中詳盡地繪製瞭數個她認為的失落文明的“躍遷點”地圖,這些地圖的參照係並非地球,而是數百萬光年外某一特定星係團的結構。她甚至大膽推測,某些當代“不明飛行物”現象,實際上是這些古老航行器的殘餘信號或意外“漏網之魚”。 第四部分:“終結與重塑:宇宙尺度的周期性”,作者探討瞭為何一個如此先進的文明會徹底消失。她提齣瞭一種“宇宙熵增反饋理論”,認為當一個文明的技術發展觸及到對基礎物理法則的深入乾預時,可能會觸發無法逆轉的“維度塌縮”效應,導緻文明自我清除。最後,本書以一個充滿哲思和警示的結尾收束:我們今天的科技進步,是否正在不知不覺中重復著這些遠古先驅者們曾經犯下的緻命錯誤? 《遠古星圖的低語》是一部挑戰讀者認知邊界的作品,它要求讀者跳齣固有的曆史框架,用一種近乎科幻的想象力去審視我們腳下的這顆星球。對於任何對宇宙的終極奧秘、失落的曆史以及人類文明的真正起源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都是一次不容錯過的、激動人心的思維冒險。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份通往未知宇宙的邀請函。 --- 讀者評價精選: “這是一部需要反復閱讀的裏程碑式著作。凡爾納教授將令人暈眩的復雜理論,用清晰的敘事包裹起來,它會永久性地改變你看待夜空的方式。” —— 《宇宙物理評論》主編,張偉。 “我曾是懷疑論者,直到我看到瞭附錄中關於‘卡西米爾效應’的古代應用模型。難以置信,這簡直是盜用瞭未來幾百年的物理學知識。” —— 獨立考古學傢,瑪莎·科恩。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威廉.麥唐諾(William McDonough)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建築學院院長,當代「永續建築」旗手,齣生於東京的背景,使他從童年的日式生活中體會到與自然契閤的建築設計。他相信一個良好的設計,能夠在生態和經濟上取得平衡,並在自己所設計的案例中徹底實踐,影響力遍及全世界。曾獲1996年永續發展總統奬、1999年《時代雜誌》行星英雄奬、2004年國傢設計奬等。

麥剋.布朗嘉(Michael Braungart)

  德國呂內堡大學化學教授,年輕時是激進的生態行動主義者,也是「綠色和平組織」(Green Peace)裏的第一個博士,七○年代更成為德國綠黨的創辦人之一。他曾把自己綁在煙囪上,抗議化學工廠排放汙染物;也曾在北海遊泳,抗議漁船濫捕。

  1987年作風丕變,創立「鼓勵環境保護協會」(簡稱EPEA),開始和企業閤作,研究兼顧經濟發展、商業利益和生態平衡的工商設計方案,並於世界各地積極講演推廣,2007年10月首度來颱開辦短期工作坊。

  MBDC 設計公司:由上述兩位建築師和化學傢,結閤彼此的專長所成立的公司,緻力於跳脫現存的窠臼,規劃齣全新概念、兼顧生態和利潤的各項工商産品、建築和都市。著名案例包括:芝加哥市政大樓的綠色屋頂、福特汽車胭脂河廠區復育計畫、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綠橋社區」,及大陸廣西的「官塘生態園區」等永續發展社區計畫。該公司網站:www.mbdc.com/

  兩人於2007年與高爾同獲時代雜誌「環保英雄」。
 

圖書目錄

.繁體中文版導論:
下一波工業革命/梁中偉(曾任Intelligent Times總編輯)
布朗嘉教授來颱專訪/梁中偉
一颱汽車也是一張椅子——Cradle to Cradle示範産品/梁中偉、野人文化編輯部

.緒論:這本書不是一棵樹 The Book Is Not a Tree
邁嚮下一波工業革命
麥唐諾的故事
布朗嘉的故事

.Chapter 1 問題齣在設計 A Question of Design
第一次工業革命,所設計齣來的體係是每年將百萬頓的有毒物質排放到大自然中、消耗並浪費無數的資源、
産生無數的廢棄物、韆篇一律的風格則破壞瞭世界各地文化的多樣性、也破壞瞭生物多樣性。
然而這不是一個刻意導緻的結果,而是一個悲劇性的選擇,一開始的設計,就是錯的。

工業革命簡史
「不為人所動的本質」
從搖籃到墳墓
韆篇一律的設計風格
蠻力
文化的單一
活動等同於繁榮
拙劣産品
讓悲劇延續,還是選擇革新

.Chapter 2 減少破壞,並不會變好 Why Being “Less Bad” Is No Good?
為瞭彌補這樣的錯誤,過去環保人士喊齣瞭3R的口號:Reduce減少、Reuse再利用、Recycle迴收。
但有毒物質依舊排放、資源依舊消耗。所謂的生態效率,隻是在延緩死刑,將産品的生命週期,
拉長兩倍、三倍,但終究是條從搖籃到墳墓的路途。

減量、再生、迴收和法規
生態效率的目標是什麼?

.Chapter 3 生態有效性 Eco-Effectiveness
生態效率是不夠的,比較不壞、並不會變好。我們需要的是生態有效性,如果我們能蓋一幢可以自然呼吸、
保持涼爽、吸收太陽能、並讓動植物生長的房子呢?這樣人們還會嫌棄都市裏過多的房子破壞生態嗎?
我們可以從一開始設計時,就去思考能重覆使用一百次的紙張,而不是為瞭迴收紙槳而造成更大的汙染。

櫻桃樹的思考
什麼是成長?
從前從前,有一個屋頂
超越控製
與地球和諧共處
新設計任務

.Chapter 4 廢物即食物 Waste Equals Food
自然界沒有廢棄物的概念,一棵花實纍纍的櫻桃樹,當那些花朵掉落在地上時,並不是浪費,而是迴到土壤中、化為養分。
如果我們用同樣的邏輯來設計産品,將所有的設計清楚的區分為生物養分和工業養分組成:
生物原料可以輕易的進入大自然中分解,養育其他的動植物;而工業養分則在工業圈內不斷循環利用。
我們不再有浪費,東西迴收時,也不再是材料愈來愈糟的降級迴收,而是愈來愈好的昇級迴收。

從「從搖籃到搖籃」到「從搖籃到墳墓」:養分流簡史
怪誕復閤物
汙水的睏惑
從「從搖籃到墳墓」到「從搖籃到搖籃」
兩種新陳代謝共存的世界
生物新陳代謝
工業新陳代謝
當世界發生衝突

.Chapter 5 尊重多樣化 Respect Diversity
在生産的過程中,我們尊重生物多樣性,同時,也注重材料的多樣性、文化的多樣性。
永續的發展是因地置宜的,針對在地的材料、文化、生態去思考,而不是韆篇一律的套用,纔能達到真正的永續。

適者生存,最適者興旺
永續性具有在地性
就地取材
連接自然能量流
朝嚮多樣化和可再生的能量流
利用風能
需求和欲望的多樣性
形式服從演化
資訊反饋
「主義」多樣性
三重高標
工業再革命

.Chapter 6 將生態有效性付諸實踐 Putting Eco-Effectiveness into Practice
沒有人是完美的,生態效率是「減少汙染」,這是一 個惶恐的過程,因為我們作得永遠不夠、有毒排放可以更少、資源可以更精簡。
但生態有效性是正麵的,是一個正嚮的過程,不用一開始就作到完美,我們可以分成幾個步驟,遂一實踐。

實現生態效益的五個步驟
第一步:淘汰「罪魁禍首」
第二步:根據個人偏好來選擇
第三步:建立一份「被動積極」清單
第四步:啓用積極清單
第五步:再創新
五項指導原則
 

圖書序言

繁體中文版導讀

.下一波工業革命/曾任Intelligent Times總編輯 梁中偉(節錄)


  十月二十四日夜晚,德國麥剋.布朗嘉教授本應在倫敦接受時代雜誌的「環保英雄」頒奬典禮,與英國王子同颱受奬。但是他並未飛去英國,而是齣現在颱北政大公企中心的EMBA 班上,嚮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講解什麼是「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這個概念自從2002年以同名書問世後,震撼全球環保與商業界。但是對颱灣而言,他帶來的訊息,卻仍是一項嶄新而充滿機會的提案。

  對布朗嘉而言,過去三十年環保運動與各式各樣的方案,並不能終結地球的環境災難,也不能說服企業界真正投入環保。一方麵,工業革命帶給 我們的真正遺産,並未從整體來分析瞭解,另一方麵,科學傢、産業界、環保人士所提齣的解方,也仍然受睏於負麵思考,並未從正麵來思考人類真正需要的産業模式。

  他給未來的企業帶來的新問題是,「我們清楚顧客需要什麼樣的肥皂,但是河流又期望一種什麼樣的肥皂呢?」當恆河的婦女在河邊洗滌衣服,清潔劑流入河水,在光滑的魚鱗上會留下什麼?我們又會吃下什麼?

  環境中的毒素,已經造成每年四百五十萬兒童死亡,隻因為無法取得乾淨的用水;大量海豚瀕臨絕境,隻因為暴露於海中的塑膠廢料。現在來談減少汙染,遠不能解決問題。「減少破壞」這種思考方式,「是人類想像力的失敗」,由這種觀點而描繪的未來圖景,是黯淡無光而令人沮喪的。

  他提齣的解決方案更為積極,不再是一點一滴彌補工業革命的傷害,而是邁嚮「下一波工業革命」(Next Industrial Revolution),新的工業係統必須謙卑的嚮大自然學習,在大自然裏,根本沒有廢棄物這個概念──所有的東西基本上都是養料,都可以迴歸土壤,「要 像一棵櫻桃樹一樣花團錦簇,生生不息。」在一百五十人的會議室裏,布朗嘉展示一棵櫻桃樹的照片,滿滿的櫻桃花,「花朵遠超過果實的數量,會有人質疑太浪費嗎?」櫻桃花掉落草地,變為養料,化為土壤,自然裏沒有廢物,沒有人口過剩。

  他不是在質問,為什麼企業不負責任,汙染環境。他問的是,「如果人類世界是由櫻桃樹繁衍的,這世界將是一幅怎樣的圖景?」

  布朗嘉在颱灣不到一週的行程,三場workshop,一場與企業傢、政府官員的對話,很多時候你覺得他不隻是一個化學傢,而且是一個詩人。但是韆萬不要誤會他是一個浪漫主義者,他挑戰現成的觀念,提齣堅實的研究成果、數字、理論說明,並且舉齣企業成功的案例,他知道即使有最好的方案,但若不能給企業帶來利潤,是無法推行的。

  他在不同場閤反覆宣揚他的構想:要從産品的設計階段開始,就仔細構想産品的結局,如何成為另一個循環的開始。搖籃到搖籃的目標,不是在減少廢棄物, 而是將工業産品的廢棄物轉化為有用的養料──轉化為其他物質、其他産品,或是對其他地區、其他人有用的東西。不從一開始採取根本不同的産品設計哲學,隻是在延緩惡化的腳步,這是過去生態主義者的失敗之處。

  革工業革命的命

  但是布朗嘉的創見,並不是做産品的有毒物質研究,而是分析工業革命以來整個産業生産的核心錯誤,並且試圖找齣根本的解決之道。

  兩個世紀前,當工業革命發生的時候,自然資源似乎取之不絕,「環境的脆弱性,還不是關心的議題。工業設計目標中既未考慮維持自然係統的正常運轉,也 未察覺到自然界中復雜、微妙的相互關係,」布朗嘉在《從搖籃到搖籃》這本已成為經典的書中,花相當篇幅分析工業革命以來的産業心態,「工業革命的思惟是直綫型的,隻關心如何把産品做齣來,並且快速、廉價的送到消費者手裏。」

  因為從工業革命以來的産品與工業係統設計,從設計之初,就未考慮到環境影響以及産品的生命週期,事後的補救不但於事無補,反而造成更大的災難。以迴收為例,布朗嘉指齣,今天我們做的其實是「降級迴收」(down cycling)。例如製造汽車的高品質鋼材,具有高碳、高抗拉強度的特點,但是在汽車迴收時,這些鋼材與汽車的其他零組件一起被熔化,包括汽車電纜中的銅、錶麵的油漆和塑料,因而降低瞭鋼材品質,再無法用來作為製造新車的材料。迴收印刷紙張的情況也一樣,我們迴收的既非單純紙張,也不是油墨,而是附有油 墨的紙張,混成紙漿後再製的紙,已經無法擁有原先的優良紙質。甚至為瞭要再製紙,還需添加會造成汙染的化學物質。原有材料所具備的「工業價值」,在混閤後損失殆盡。

  從設計之初,工業與生物材料就混雜不分,布朗嘉生動的比喻現代工業品大都是「科學怪人」(Frankenstein)産品,或是「怪誕復閤物」(monstrous hybrid),一個産品中包含著難分難解的工業與生物原料,在生命週期結束的時候,無論有多完善的迴收係統,都無法分拆成為有用的養料。原本應封閉在工 業循環裏的産品,進入自然界,又無法分解,就變成汙染,不論是地下掩埋場,或是焚化爐,都會産生毒性更高的緻癌物質。「要瞭解什麼是我說的搖籃到墳墓,你隻要走一趟堆積如山的垃圾掩埋場,或是焚化爐參觀就明白瞭!」設計的錯誤,再怎麼迴收也沒有用。用焚化爐焚燒科學怪人産品,不但製造戴奧辛、多氯聯苯,也燒掉有價值的工業物質,看在布朗嘉這個化學傢眼裏,簡直是莫大的愚昧,是針對一個錯誤係統的錯誤解法。

  布朗嘉的分析核心,就在他認為地球上有兩個獨立的新陳代謝係統,應該涇渭分明,絕不相混。一個是生物新陳代謝,或者說生態圈、自然循 環,另一個是工業新陳代謝,或者說是工業循環。一個産品若來自於自然界,在生命週期結束的時候迴歸自然界分解,成為生態圈的養料。但是很多工業産品,本來 就不可能自然分解,像是電視機、電腦、汽車,就應封閉在工業循環內,迴收再製,成為有價值的工業養料繼續使用。

  如果從製造設計之初,就考慮不同原料最後將進入不同的循環,則材料不但可以保持原有的性質,甚至可以做到升級迴收(upcycling)。以塑膠瓶為例,原本含有銻、重金屬,如果在迴收的過程中能去掉銻,就能變成更好的物質。「有廢棄物産生,就代錶設計的失敗。」布朗嘉斬釘截鐵的說。

  根據他的研究,一颱電視機裏有四三六○種化學物質,有些是有毒的。消費者要買的是電視節目這種享受,從沒想過要把那四韆多種化學物質一起買迴傢,並且在看電視的時候還一麵呼吸這些物質。製造電視機的廠商除瞭要確保使用中的安全,更應該要負責迴收物質。因此把産品變成服務,是最好的解決方案,「廠商賣的應該是窗明幾淨的服務,不是玻璃窗。」電視機也好,玻璃窗也好,都可以由廠商迴收為有用的工業養料,而不該變成垃圾掩埋場的廢棄物。

  傳統的設計與商業模式,強迫顧客承擔汙染的後果,造成「利潤的私有化,汙染的社會化。」但這是傳統工業革命模式的根本難題,不見得是企業枉顧道德。麥剋.布朗嘉相信九五%的企業都是好的,但需要閤乎商業利益的解決方案,他在颱北與一群企業傢會麵的時候說:「我不是綠色化學傢,我是好化學傢。」

圖書試讀

■櫻桃樹的思考
 
看看櫻桃樹。成韆上萬的花朵結齣纍纍碩果,以供鳥類、人類及其他動物享用;在這個過程中,也許會有某個櫻桃核最終掉到泥土裏紮根、成長。看到地麵上散落的櫻桃花瓣,有誰會去抱怨:「簡直太沒效率瞭,多麼嚴重的浪費!」。櫻桃樹花果豐碩,卻並不耗竭它周圍的環境資源。當這些花果掉到地上時,它們會分解為養分,滋養著微生物、昆蟲、植物、動物和土壤。盡管櫻桃樹所産齣的「産品」相對於它立足的生態係統來說,已經遠遠超齣所需,轉變為滿足更豐富多樣的需要。事實上,櫻桃樹的多産幾乎滋養著它周圍的一切事物。
 
如果人類世界是由櫻桃樹繁衍的,世界會是怎樣的情景?
 
我們知道講求生態效率的房子是什麼樣子。它是一個巨大的節能器。可能外洩的地方都密封瞭起來,以防空氣滲入(窗戶是打不開的)。它採用深色鍍膜的玻璃,用以減少太陽光綫的射入,這樣就可以減輕建築中空調係統的製冷負荷,進而也減少瞭石化能源的使用量。發電廠因此可以減少嚮環境排放汙染物,不論是誰結算電費帳單,都可以付更少的錢。電力公司給予它本地區最節能建築的美譽,並把它當作具備環境意識設計的典範。如果所有的建築都像這間房子一樣設計和建造,可以想見的是,在節省花費的同時,還有益於環境。
 
現在我們想像一下,櫻桃樹會怎樣設計這幢房子:在白天,太陽光照射進來,寬大的、沒有深色鍍膜的玻璃,令室內的人將窗外的景色盡收眼底,不論他或她隨意坐在什麼地方,都會看到全方位的景色。咖啡吧提供員工價廉物美的食物和飲料,外頭就連著一個灑滿陽光的院子。在辦公的地方,每個人都可以調控自己呼吸區域的新鮮空氣流量和溫度。窗戶是可以敞開的。冷卻係統將自然風流量開到最大,就像一座大莊園。黃昏時,這個係統將清涼的夜風吸納到房子裏麵,既可以降溫,也可以滌蕩濁氣和有毒物質。屋頂上麵覆蓋著一層本地的草皮,使這座房子更讓鳥禽流連忘返,也能吸收保存更多的降雨,同時還讓屋頂免受溫度劇變和紫外綫的損害。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對這本書的光是一個名字《從搖籃到搖籃:綠色經濟的設計提案【暢銷修訂版】》就充滿瞭高度的期待。它的核心概念「搖籃到搖籃」,光是聽起來就覺得很有畫麵感,而且帶著一種正嚮的、積極的循環力量。我一直覺得,人類社會的發展,如果不能與自然和諧共處,那終究會走嚮一個死鬍同。而這個「搖籃到搖籃」的設計理念,似乎就是為瞭解決這個問題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我對書中如何具體闡述「綠色經濟」的設計提案感到非常好奇。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在製造、生產、消費的每一個環節,都可以從「一次性」的思維,轉變為「永續循環」的思維?我個人覺得,颱灣的製造業非常發達,如果能將這種「搖籃到搖籃」的設計理念貫徹下去,絕對能為產業帶來一場革命性的改變,讓我們在國際舞颱上,不僅以製造能力取勝,更能以環保創新的形象引領潮流。我特別希望書中能有一些生動的案例,展示這些設計提案是如何落實的,以及它們帶來的實際效益,這樣纔能讓更多人明白,綠色經濟並非遙不可及的口號,而是可以實際操作、並且有利可圖的。

评分

這本《從搖籃到搖籃》的標題,真的讓我眼睛一亮,而且還是暢銷的修訂版,這意味著它一定經受住瞭時間的考驗,並且不斷地更新、進化,其中蘊含的智慧肯定非常豐富。我一直覺得,我們現在的經濟模式,很多時候是以「線性」思維為主,也就是「生產、使用、丟棄」,這樣的模式對地球資源造成瞭極大的壓力。而「從搖籃到搖籃」這個概念,聽起來就像是打破瞭這種線性思維,引入瞭一種「循環」的、更符閤自然規律的模式。我很好奇,書中會不會深入探討,在不同產業領域,例如食品、紡織、電子產品等,如何具體應用「搖籃到搖籃」的設計原則?我對「綠色經濟」的實際操作方式特別感興趣,它不是單純地呼籲環保,而是將環保融入經濟發展的脈絡之中,這聽起來就像是為產業找到瞭一條新的、更具生命力的齣路。我非常期待能在書中看到,作者是如何提齣具體的、可行的設計提案,能夠啟發我們思考,如何將「廢棄物」轉化為「資源」,如何讓產品在生命週期結束後,不再是環境的負擔,而是能夠迴歸自然,或重新進入生產鏈,成為新的「養分」。

评分

《從搖籃到搖籃:綠色經濟的設計提案【暢銷修訂版】》這個書名,光是讀起來就充滿瞭力量和希望。我一直覺得,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似乎有點過於「短視」,隻追求眼前的便利和效率,卻忽略瞭長遠的影響。而「搖籃到搖籃」這個概念,給我一種感覺,是從生命的源頭就開始思考,如何讓事物不斷地循環、延續,就像自然界的生態一樣,生生不息。我對書中如何闡述「綠色經濟」的設計提案感到非常期待。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可以在產品設計、生產製造、消費模式等各個層麵,都融入這種「循環」的思維?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提齣這些具體的設計方案的?會不會有實際的案例,能夠讓我們看到,這種「搖籃到搖籃」的設計,是如何在現實世界中實現的?畢竟,聽起來很棒的理念,如果沒有實際的操作方法,也難以普及。我希望這本書能給予我們一些啟發,讓我們明白,原來環保和經濟發展,是可以相輔相成的,而且這種「綠色經濟」的模式,不僅對地球有益,也能為企業和社會帶來長遠的發展。

评分

這本《從搖籃到搖籃》的書名,實在是太有意思瞭,而且還是修訂版,感覺纍積瞭很多經驗和新知。我一直覺得,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很多東西用瞭就丟,造成瞭巨大的浪費和環境壓力,這絕對不是長久之計。這個「從搖籃到搖籃」的說法,聽起來就像是在強調一種永續循環的概念,把生命的循環、物質的循環,都用一種更積極、更創新的方式來詮釋。我很好奇,書裡會不會探討到,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東西可以透過這樣的設計,變成「養分」,而不是「垃圾」?例如,我們每天吃的食物殘渣、用過的塑膠製品,甚至是電子垃圾,是不是都能在「搖籃到搖籃」的設計下,找到它們新的價值,重新迴到生產的循環裡?這讓我聯想到,如果我們能從產品的設計源頭就思考這個問題,那會不會從根本上改變整個產業鏈的運作模式?我對「綠色經濟」這個概念也充滿好奇,它聽起來像是把環保和經濟發展巧妙地結閤在一起,不再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選擇。我很期待書中能有更深入的闡述,讓我們瞭解如何在這條路上走得更穩健,更能為我們的地球和我們的子孫後代,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评分

哇,這本書的光是書名就讓人覺得很有份量,而且還是暢銷修訂版,感覺裡麵一定塞滿瞭作者的精華。我平常就對環保議題很有興趣,但很多時候,聽到「環保」兩個字,腦中浮現的都是一些犧牲、限製,或是看起來遙不可及的目標。但「從搖籃到搖籃」這個概念,聽起來就很有希望,好像不是要我們把東西丟掉,而是要讓它們重新找到生命,循環再利用,而且是從最根本的設計就開始改變。這讓我覺得,原來環保不是隻有「減」的思維,還可以是「創」的思維,這點我非常期待。我一直覺得,颱灣在製造業這塊很厲害,如果能把這種「搖籃到搖籃」的設計理念融入進去,那絕對是再升級,而且還能為我們的下一代留下更好的環境。書裡提到的「綠色經濟」,聽起來就像是為我們的產業發展找到一條更永續、更有長遠眼光的道路,不再是為瞭短期的經濟利益而犧牲環境。我很好奇,作者是怎麼具體地提齣這些設計提案的?會不會有實際的案例分享?畢竟光說不練是很難說服人的,我希望書中能有更多具體的做法,讓我們這些對環保有點想法,但不知道從何著手的人,能夠獲得一些啟發和指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