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芝加哥大學社會學博士。研究領域包括都市發展與政治經濟、設計與消費的社會學研究。1987年與羅根(John Logan)合著出版《都市財富》(Urban Fortunes: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Place)是莫洛奇的知名著作之一,提出「都市是一部成長機器」(city as a growth machine)此一深具影響力的觀點,說明進入工業生產獲利持續下降的時代,地主、地方政客、房地產業者、資本家、媒體與金融人士形成「成長聯盟」,如何將都市轉變為獲利的根源。近年莫洛奇開創「東西」的研究,聚焦在由各種行動者合作產出的人工製品,探討產品設計師在技術、規範、大眾品味與公司利益交織的框架之中如何設計產品,由此解釋何謂「生產」的社會意義,更透過各式各樣的東西說明社會的結構與文化的力量是如何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
在差不多同一時間、某個既定的地理區域,所有這些要素以某種方式匯聚在一起。這個地理區域的作用不只是容器,也是產生出某一特殊產品的熔爐。邁阿密向來不生產烤吐司機,但全盛時期的北卡羅萊納的艾利山(Mt. Airy, North Carolina)則是「公認的世界烤吐司機之都」。烤吐司機在美國和英國家家必備,在義大利卻乏人問津。就誕生時機來說,如果某個要素(像是果醬),在比方說十九世紀中葉時是存在的,但是等到另一個要素(比方說電源插座)到位時卻消失了,那可是行不通的。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其他產品。如果一件洋裝的邊飾在設計師離開後才送到,雖只晚了片刻,洋裝就做不出來了。電腦程式片段不巧漏失,新軟體便會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