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魔日記》是關於羅森堡日記的故事,詳述它失而復得的過程,還有日記中那些慘無人道的內容,讓我們得以好好深入了解納粹大屠殺的主謀之一。」——《巴諾書店部落格》(Barnes and Noble Reads)
「《惡魔日記》的內容生動精湛。它融合了偵探故事與歷史書籍的風格,在敘事過程中還原了羅森堡的真實原貌⋯⋯把他描述成一個深具影響力的人物,雖然他的思想如此貧乏空洞,但如果沒有他,納粹主義將會變成全無思想⋯⋯這是一本非常吸引人的讀物。」——羅傑•摩爾豪斯(Roger Moorehouse),《刺殺希特勒》(Killing Hitler)、《戰火中的柏林》(Berlin at War)與《惡魔同盟》(The Devil's Alliance)等書籍的作者。
「羅森堡是第三帝國領導階層中最高深難測的成員之一,但維特曼與金尼卻能在這本引人入勝的書中幫刻畫出極度清晰的形像。羅森堡的日記曾經幾乎佚失於歷史之中,如今《惡魔日記》一書為那些日記內容提供了戲劇性的詮釋。任何對於納粹德國歷史人物有興趣的人都會喜歡這本書。」——傑克•艾爾—海伊(Jack El-Hai),《戈林和他的精神科醫師》(The Nazi and the Psychiatrist)的作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羅伯.維特曼(Robert Wittman)
擔任FBI探員達二十年之久,並成立了聯邦調查局所屬藝術犯罪調查隊(Art Crime Team),曾被喻為現實世界的印第安納.瓊斯。退休後,他創立了一家國際藝術品保全公司Robert Wittman, Inc.。著作:《追緝國家寶藏》(Priceless: How I Went Undercover to Rescue the World’s Stolen Treasures)。
大衛.金尼(David Kinney)
2005年普立茲新聞獎得主,為《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撰文。著作:The Dylanologists、The Big One。
坎普納曾經與希特勒及納粹黨鬥爭了將近二十年,最後四年的較量舞台,是紐倫堡這個曾被希特勒的自大與盟軍的炸彈給摧毀的城市。他曾為了求生存而努力奮鬥,也曾為了他身處的世界大戰貢獻一己之力,而這戰鬥不懈的人生既是他的個人故事,也是那時代許多人的共同際遇。一九三○年代初期,坎普納還只是柏林市的一名年輕警政官員,他極力主張德國政府應該以叛國罪逮捕希特勒與其追隨者,以免他們毀了威瑪共和國,藉此才能夠阻止他們執行納粹黨的恐怖計畫。一九三三年,納粹取得執政權才沒幾天,坎普納這個猶太裔的自由派納粹政敵就被免去官職。一九三五年,他被短暫拘禁並遭蓋世太保偵訊,此後他逃往義大利再到法國,最後落腳美國,在那裡繼續他與納粹之間的鬥爭。他手握大量德國政府的內部文件,並控制著一個線民網絡,因此能幫美國司法部把在美國境內替納粹進行宣傳的人給定罪,而且他提供納粹情報的對象包括戰爭部、神祕的戰略情報局,以及胡佛(J. Edgar Hoover)局長麾下的聯邦調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