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瑞・保羅・納卜漢Gary Paul Nabhan 蓋瑞・保羅・納卜漢(Gary Paul Nabhan)是享譽國際的自然作家、農本運動人士,也是民族生物學者,積極維護生物多樣性與文化多樣性的聯繫。他倡導本地食物運動,創立種子保存組織,屢獲《時代雜誌》、《紐約時報》等媒體讚譽。 納卜漢在亞利桑那大學擔任永續食物系統教授,也是區域食物體系中心(Center for Regional Food Systems)創辦者。在中心的推動之下,圖森市成為美國第一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的美食之都。身為普世方濟各會(Order of Ecumenical Franciscans)成員,同時也推動跨宗教的食物正義對話。過去二十五年,納卜漢結合農民、牧場主人、都會飲食運動人士與原住民族群,同心協力保育食物產地。 納卜漢也擔任果園主人、育苗者,並保護授粉動物棲地。身為黎巴嫩裔美國散文家與詩人,他曾撰寫與編輯三十四本書,不少已譯成多國語言。他在創意寫作與社區保育努力卓然有成,曾獲麥克阿瑟「天才」獎等諸多獎項肯定。著作包括《食物來源》、《回家吃飯》、《沙漠採集》、《阿拉伯美國人》等,亦為《辣椒獵人的辛香探險》合著者。
我會開始深思這個議題,是因為讀了〈同種新世的開端〉(The Dawn of the Homogenocene)這篇精采的文章。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思想深刻的環境歷史學家查爾斯.曼恩(Charles C. Mann,出生於一九五五年的美國記者與作家,專門探討科學主題)。1曼恩和另一名當代優秀作家大衛.逵曼(David Quammen,出生於一九四八年的美國作家)一樣,愛用生態學家高登.歐利恩斯(Gordon Orians,出生於一九三二年的鳥類學家與生態學家)的「同種新世」(homogenocene)。這個詞是指從地質史的發展階段來看,目前的年代全球各地的生物群漸漸單調乏味,原因在於,「近期」各大陸都發生生物與文化入侵的情況。曼恩在文章中指出,全球化與同質化的起源,可追溯回一四九三年哥倫布(Cristóbal Colón)在伊斯帕尼奧拉島(Hispaniola)上的司令家(Casa Almirante,哥倫布在美洲的第一個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