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兩個人很好,一個人也沒什麼好怕的! 我真的非常開心,終於看到有人寫瞭這麼一本關於單身如何過得舒服自在的書,這完全是我所支持也倡導的人生態度。事實上,我至今一直都過著「單身」生活,有伴侶同住,配偶欄仍是空白,不急著成為婚姻裏的一份子,非常滿意現在的生活。
我認為每個人,不管身邊有沒有對象,都要擁有「獨立個體」的心理狀態,不管在生理或生活上,不管是財務或時間上,都有能力自主和自處。可以不依戀、也不強迫地依附在另一個個體上:一個人逛街也能樂在其中;一個人吃飯也會講究情趣;一個人生活也不會失去秩序;有自己的運動習慣和喜歡的休閑活動;有一群信任且彼此支持的朋友;有份高成就感且願意熱情投入的工作,能獨立做決定,自信做選擇。很清楚自己的界限,不被其他人事物剝奪自己的權利,這一輩子纔算擁有真正的自在與自由。
當一個人單身時有能力過得還不錯,纔有條件進入兩個人的快樂。這樣你纔能確定自己想進入婚姻與另一個人生活,不是因為害怕寂寞;不是因為生活無趣或有經濟壓力;不是年紀到瞭、被親友催得煩瞭,纔想趕快結束單身身分,而是因為你有能力帶給另一個人快樂,也有自信在婚姻傢庭中保有自己原有的自主自處和自由自在。
當一個人單身時有能力過得還不錯,纔能麵對未來可能齣現的各種單身生活。像是各自工作忙碌的僞單身生活;遠距戀愛、遠距傢庭(因工作分隔兩地)的生活;離婚後的單身或單親生活;老年後可能麵臨孩子單飛的空巢生活或伴侶過世的獨居生活……,如果一個人沒有過日子的能力,突然麵臨這些變動,將是生活上很大的壓力打擊,令人難以適應。
關於單身時該怎麼思考、選擇、理財以及各種單身的生活方式,這本書都麵麵俱到的討論瞭,完全能給單身的人一份最佳的參考資料,看瞭這本書,你會開始忙著享受單身生活。
小時候我被社會洗腦長大一定要結婚生子,身為女人一定要「有條件」嫁得齣去,要當個好女孩,三從四德、溫良恭儉讓,最好不要有太多奇怪的想法,否則太難相處就算嫁瞭也會被休妻趕齣傢門等等。為瞭嫁得齣去,我壓抑自己的個性,隻想成為一個彆人會喜歡的對象,好像「沒人要」是多麼可憐的下場!也難怪許多人被嚇得,時間一到隻好隨便找個人將就。
青春期的我很想談戀愛,努力裝乖討好還是沒人要。現在想來倒是慶幸,自己當時連將就的機會都沒有,纔不得不開始思考單身的好,也有心理準備單身到老。
長大後經曆瞭一些,更明白人生不是隻有結婚生子一條路,那隻是人生中一個選項和一種生活方式,不見得適閤所有人,也不一定能帶來絕對的幸福快樂。
我更希望每個人能好好探索自己、瞭解自己,能不被外界影響做齣最好的選擇,過最好的生活。
(貴婦奈奈/心理諮商師)
序
◆單身又怎樣,我單身,我驕傲 舊有社會中,大齡單身彷彿是一種公害,每逢佳節就苦惱著如何閃躲多事親戚,往往腳一踏進門,座位上的嬸婆就忙著開始數落,把適婚年齡的單身子女大肆批評一番:「幾歲瞭?有對象瞭嗎?嫁人瞭嗎?多大年紀怎麼還不婚呢?」
有的連單身子女的父母都不放過,連帶念一頓:「孩子都這麼大,怎麼不趕快找個對象呢?做父母的不著急嗎?」彷彿「不婚」兩字,犯瞭全天下最惡毒的罪,株連九族。
隻是,婚姻豈是兒戲,時代也不像過去如此保守,婚姻的好,單身的壞,那能三姑六婆隻字片語說得清。正因資訊過於流通,打開電視就是離婚鬧自殺,翻開雜誌報導名人上摩鐵會小三被抓,每十分鍾就有一對怨偶離婚,傳統的七年之癢,現在縮短成五年,加上這些推坑的人,哪個不是私下在抱怨自己被婚姻綁架,被孩子束縛。
或許看多瞭、聽多瞭,男人女人也不需要依靠另外一半纔能生活,與其急忙把靈魂賣給另外一個傢庭,不如好好的打造自己想要的人生。單身,真的是一種狀態,不是不婚,沒有對象而已,而且也沒有急著相親找另外一半。
過瞭三十,明白相愛沒有那麼簡單;過瞭三十五,知道轟轟烈烈的愛情並不是人生的必需品。過瞭想婚的年紀,沒有另外一半並不會活不下去,單身有單身的好,至少什麼都可以自己做決定。
一個人想上餐廳就約幾個姊妹喝下午茶;一個人想看電影就買瞭電影票吃爆米花;一個人想齣國就訂瞭機票去遠方散散心。
是阿!一個人能做的事情太多,所謂的孤單也隻是在看見路上成雙對影時的落寞,或著愛情電影裏男女主角愛的死去活來時,眼眶止不住的淚水,平時都還是好好吃飯、認真工作、努力生活著。
想想,這樣的生活哪裏有不好?不管有沒有另外一半,到死不都是一個人?與其讓下半輩子在婚姻的牢籠過著不幸福的生活,不如保有最後一張底牌;與其期盼兩個人生活,不如擁有一個人可以好好活下去本事。
或許有一天,真的有一天,突然遇見另外一個適閤跟自己生活的人,那時候就放下瞭一個人的執著,學著兩個人的生活。因為是自己選的,所以也更能承擔相愛的風險。
單身,不是公害,而是期待。把自己過好,也纔能帶給身邊的人幸福,所以「我單身,我驕傲」,不要害怕去詮釋新時代單身該有的態度,當你活齣自我,就沒有人能否定你生存的價值。
(雪兒 CHER/療癒係旅人作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