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成為基礎設施、數據成為生產資料、運算成為公共服務。
阿里雲、YunOS創始人王堅,用「在線」的思維,告訴讀者
「互聯網x數據x運算」如何改變商業新未來!
★馬雲、郭台銘、蔡明介專文推薦★
★2016簡中版《在線》,獲《南方都市報》評選為2016年度10大好書
「這是一位中國互聯網工作者作出的獨特、深刻、具有前瞻性的思考。它的價值遠超出了互聯網經濟的範圍。」「在評價這本書時,我們決定拋開王堅的身分不管:不管他過去幹過什麼,也不管他現在在幹什麼,只看他的書傳遞的是怎樣的觀念。」
★2017繁體中文增修版、BEING ONLINE.net同時上線
王堅,阿里集團內人稱「博士」,身為心理學博士,同時也是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20年的學習積累,8年的實踐經驗,4年的沉澱寫作,寫下他最前瞻的思維與觀點,分享因在線而重構的商業世界觀察。
◆BEING ONLINE「在線」是什麼? 「今天可能連插頭都找不到的地方,手機也能連線上網。」當離線與在線界線愈來愈模糊、萬物互聯,隨時隨地都在線,「在線」猶如一隻能量無限又看不見的推手,改變著我們的商業本質與經濟未來。
◆認識在線時代,先搞懂這三個關鍵字: 互聯網(互通互連)成了基礎建設,也是創新平台
互聯網是目前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它大大擴展了傳統的時空界限。所有互聯網公司都變成了傳統的互聯網公司,一個新的創新周期開始了。
數據(交換分享)成了生產資料,也是自然資源
數據不是搜集起來的,就像石油一樣是慢慢沉澱下來的,是人類自身活動留下的財富,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地通過自身活動產生自然資源。
運算(公共服務)成了公共服務,也是能源動力
運算是新的公共服務,成為國家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創造力是人類最稀缺的資源,同時也是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
◆為何「大數據」叫錯了、不是「物聯網」、沒有「私有雲」? 大數據會讓人誤解,以為「大」很重要。我寧可偏執一回:大不重要,在線才重要。如果一定要講「大」,那麼變大的就是數據流動的時間和空間,因而數據的價值也變大了。
大家所說的物聯網,實際上就是未來世界裡你能想到的東西都會被連到互聯網上,我更願意把這個叫作「萬物互聯網」。
雲端運算就是公共服務。私有雲是不存在的,只是個假議題。本質上來說,私有雲就是數據不流通,只在自己內部迴圈,卻忘了數據流動天生就該服務於全社會的需求。
◆邁入在線時代,從摩爾定律到「在線定律」: 定律1.每一個位元都要在互聯網上
→萬物最終透過位元連接在一起。
定律2.每一個位元都可以在互聯網上流動
→一旦數據能夠流動,其價值將呈幾何級數增長。
定律3.位元所代表的每個對象都是在互聯網上可運算的
→運算是在線世界的天然屬性。
在線世界是一個沒有被開墾的世界,我們可以做的事情還有很多,而唯一的限制就是我們的想像力。
為何「數據成為世界新財富」、還有哪些「萬物互聯網上的新物種」?更多阿里雲的創建幕後與趨勢觀點,請翻閱本書……
本書特色 作者為阿里集團首席技術主席,擁有技術實踐經驗,從不同的高度與角度分享因在線而重構的商業世界觀察。
馬雲、郭台銘、蔡明介等企業大老專文推薦。
提供最前瞻性的思維與觀點,探討「互聯網×運算×數據」三者聚變的「運算經濟」新未來。
名人推薦(依筆畫順序排列) 王可言(台灣金融科技公司創辦人、董事長)
田溯寧(寬帶資本董事長)
李強(前浙江省省長)
施崇棠(華碩電腦董事長)
秦朔(人文財經觀察家、中國商業文明研究中心主任)
馬雲(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
郭台銘(鴻海集團董事長)
曾鳴(阿里巴巴集團總參謀長)
虞鋒(云鋒基金聯合創始人、主席)
劉克振(研華科技董事長)
蔡明介(聯發科技司董事長暨執行長)
蔡崇信(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
闌夕(逐鹿網創始人、自媒體人)
羅仁權(台大電機系何宜慈講座暨終身特聘教授)
★重磅推薦 假如,10年前我們就有了博士,今天阿里的技術可能會很不一樣。――馬雲(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
博士將互聯網定義為基礎設施,將數據定義為世界的新財富,將運算視為一種公共服務,這對企業的經營者來說尤其有吸引力。――郭台銘(鴻海集團董事長)
博士與我,一從雲端運算,一從半導體,看到一樣的未來,算是殊途同歸。――蔡明介(聯發科技公司董事長暨執行長)
馬雲和王堅,都是我喜歡的聊天對象。跟馬雲聊天的收穫是「原來可以這樣看問題」,跟王堅聊天的收穫是「未來可能真的會這樣」。――李強(前浙江省省長)
王堅的核心思想是什麼呢?在線。不理解在線,就沒有真懂互聯網。――秦朔(人文財經觀察家、中國商業文明研究中心主任)
王博士提出的這些進化的觀點──以在線為基礎、運算產生價值、互聯網當作媒介,這些概念也為人類世界產生波瀾。――羅仁權(台大電機系何宜慈講座暨終身特聘教授)
王博士已經成為阿里巴巴基礎技術平台的先行者和實踐家。他在書中不僅以自己獨特的經歷現身說法,對於未來更做出了大膽預測。我相信無論你從事何種行業,這一定是一本讓你腦洞大開的精彩著作。――蔡崇信(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
遠在40 萬年前,北京周口店的猿人接受了火,火為他們帶來了溫暖和光明。一個黑暗的洞穴,只要有了火,就成了光明之地。這個世界被畫分為「光明」和「黑暗」,光明是生存的根本,黑暗是恐懼的源頭。20世紀80 年代在非洲的發現,把原始人類使用並控制火的時間提前到了西元前142 萬年。光明驅散了黑暗,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光明的世界。
從20 世紀50 年代開始,模擬技術出現,數位電腦開始代替類比電腦,我們從電氣時代逐漸走到了數位時代,電腦重塑了社會的架構與價值。今天我們寫的每一個字是數位的,看的每一本書是數位的,拍的每一張照也是數位的。數位化的視野,成了深藏在現代人基因裡的生存本能。數位吞噬了模擬,如今我們所處的是一個數位的世界。
今天,互聯網繼續飛速發展,大數據、雲端運算、行動網路、人工智慧、可穿戴設備、機器人、虛擬實境、物聯網、興趣圖譜、社交體系等各種新詞出現在各種媒體、討論會或展會上。互聯網時代的每一天,都好像有全新的科技創意誕生。科技,猶如失控的野馬群,在鋼筋水泥的森林裡狂奔,氣勢洶洶,難辨方向,影響著每一個人。
在我看來,紛繁複雜的背後,有一隻能量無限而又看不見的手在驅動,那就是我們熟悉而又陌生的「在線」—今天我們這個時代的關鍵字。我每天都會遇到不同的創業者,做為一個依然在一線感受科技變化的實踐者,我一直在思考這些變化背後的本源力量。要理解互聯網的變化軌跡,唯一方法是弄清背後的規律。「在線」這個所有人既熟悉又陌生的詞語,既是常識,也是我一系列想法的核心。這讓我有了想談談「在線」這個被忽視了的常識的衝動。常識的含義是,長久的經典,真正的基礎。
在線,是新世界的常識,觀察它、審視它、思考它,有助於消除頭腦中的衝動與迷茫。
2008 年以來,我在阿里巴巴的工作給了我一個很好的框架,讓我得以用在線的思路去梳理這些困惑、錯位和糾結。我會很真誠地分享自己的理解與心得,和大家一起,用一種新的思路來重新認識我們生活的世界,這個正在被重構的離線世界,正在變成一個在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