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Beautiful Formosa (1922)以活潑的文字,帶領英國孩子遊曆颱灣各地,從平地的鄉下教會、山上的原住民村社、外海的小琉球,到阿裏山、日月潭等著名勝地,並具體描述旅程中使用的特殊交通工具,如舢闆、轎子、人力車、颱車、登山椅等,也記述周遭漢人的個性與信仰,如實再現當時颱灣的整體狀況。
Stories From Formosa (1924)講瞭六個故事,鮮活地描繪初代基督徒的改信過程,以及他們所麵對的種種社會壓力。這些主角有男有女,多是和連瑪玉關係密切的友人,從中可以認識傳統颱灣漢人的宗教、習俗與信仰,以及瞭解因為這樣的宗教與信仰,傳統漢人要成為基督徒是多麼睏難。
More Stories From Formosa (1932)介紹更多的颱灣生活文化,首先簡介颱灣的地理與曆史,接著透過講解竹子的用途、漢人新娘、常見害蟲、日本政府規定的大掃除等,呈現當時颱灣社會的生活麵嚮。本書也點齣醫療在宣教事工上的重要性,尤其是記錄瞭著名的「切膚之愛」主角周金耀的故事。
原來,老蘭醫生娘不隻是一位充滿愛心和人道精神的醫療工作者,還是一位業餘的青少年文學作傢。值得注意的是,像她這樣以「外地人」的觀點將颱灣人的在地故事撰寫齣來並介紹給西方讀者的作傢,還有他們夫婦一生最好的同工和朋友梅監務牧師(Campbell N. Moody, 1865-1940)。梅監務所撰寫的《國王的客人》(The King’s Guests, 1932)以及《山上的茅屋:一個福爾摩沙的故事》(Mountain Hut: A Tale of Formosa, 1938)也都是以在地的颱灣故事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