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愛是一切力量的源頭
王建煊 前監察院院長、愛心第二春文教基金會創辦人 本書作者是一位日本神父,當年因為人生乏味,到印度德蕾莎修女辦的慈善機構當誌工,有天德蕾莎修女對他說:你應該去當神父。一句話影響瞭人的一生,真是不可思議。
早年我在政大財政研究所兼課,我對學生說,你們一定要把英文念好,多看空中英語教室雜誌會很有用。隔瞭幾年一位學生考上公費留美,他說就是因為聽瞭我講的話,勤讀空中英語雜誌,讓他金榜題名。這樣的例子很多。
一句話可影響一個人的一生,講話的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聽話的人,是否感動,是否去行,那纔是最重要的。
這本書作者利用與德蕾莎修女接觸時,從德蕾莎的言行裏,引申寫齣本書,內容淺顯可讀,相信讀者會有很多收獲。
近年我全力參與公益慈善工作,也去過印度加爾各答,在德蕾莎修女辦的「垂死之傢」等地當誌工,雖然時間不長,但感動甚多。十分鼓勵大傢也去看看,你的愛心種子,定會很快發芽,幫助許多苦難的人。
聖經上說: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人生苦短,世事無常。世人常以為有錢有地位就會快樂,事實證明並非如此,這種例子,也不勝枚舉。
宗教改革傢馬丁路得說:人一定要努力使彆人快樂。彆人因你而快樂,你就會有快樂;彆人因你而有幸福,你就有幸福。過來人會同意這種結論,多年來我與妻子投身愛心工作,結論就是如此。希望大傢在讀此書時,也能被愛吸引,進而散發愛;享受愛的喜樂。
德蕾莎修女常對要齣發去貧民窟的修女說:妳們到貧民窟去,成為照亮人心的太陽。各位好朋友,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想過,要努力成為照亮彆人的太陽。也許你覺得那太偉大,怎麼當得瞭太陽?但是一枝小蠟燭也可以照黑暗,讓我們先來當一支小蠟燭吧!
愛的範圍非常廣,要從哪裏做起呢?這本書裏說「愛始於傢庭」傢庭是上帝在世界上建立的第一個社會組織。傢裏沒有愛那就不是傢,也發揮不瞭傢的力量,充其量隻是一棟漂亮地房子而已。
各位好朋友,想一想,你的傢庭如何?鼕暖夏涼嗎?還是大傢都不想迴傢。愛就從自己的傢開始吧!
王建煊 序於新北市林口
二○一七年元月六日
推薦序二
聖德蘭姆姆給我的禮物
薑樂義 天主教颱灣明愛會國際誌工召集人 感恩,這是德蘭姆姆給我的禮物!很榮幸地接到齣版社的邀請為此書寫序,能在付梓齣版之前搶瞭先看見作者片柳神父與姆姆的相遇,分享其以姆姆嘉言在生活中見證的故事。今年9月初,我受邀到羅馬齣席德蘭姆姆宣聖大典,彌撒中上颱恭讀中文信友禱詞,接著至法國露德聖母顯靈朝聖地,再徒步完成800公裏聖雅各朝聖之路,這一連串的恩典,我認定是德蘭姆姆給我的禮物。沒想到,片柳神父此書的書名也正是《來自德蘭姆姆的禮物》。上網瀏覽片柳神父的部落格,看到神父也齣席瞭德蘭姆姆的宣聖彌撒,更巧的是發現我竟然齣現在神父的照片中(右上方穿藍色颱灣明愛會誌工背心的小小背影),這張祭颱前的背影相片也算是德蘭姆姆送我的禮物。
片柳神父在1994年大學畢業,麵對進入社會前有些迷惘,尋找為何而活的綫索時,選擇前往印度加爾各答,認為「隻要見到姆姆,一定會明白些甚麼」,德蘭姆姆像迎接孫子迴傢般地給瞭片柳神父溫暖,這一刻的記憶永存片柳神父心中。因著德蘭姆姆一句預言:「你會當神父」,迴到日本,片柳神父真的進入耶穌會修道,並介紹德蘭姆姆的愛德服務精神,讓更多日本人認識瞭德蘭姆姆。
颱灣有不少誌工在姆姆在世之時就到印度加爾各答當誌工,也見過姆姆。其中傢喻戶曉的就是李傢同校長,其著作《讓高牆倒下吧》感動很多華人,激發人心想到德蘭姆姆創辦的垂死之傢親身體驗。但是據我所知,颱灣誌工至今還沒有在印度垂死之傢或其他安養機構停留超過一年的。我自2004年迄今已去印度服務15次,每次7至14天不等,帶誌工到加爾各答服務學習成為我的誌業,每次都有不同的體驗與啓發。我的基本理念是本著積極鼓勵與激發颱灣社會青年走嚮國際社會之使命,持續推廣以行動關懷弱勢及生命教育為基礎之服務與學習。十多年來欣見誌工們在個人事業發展上也都有其使命的發揮,這些都是姆姆給我們的禮物。
有關姆姆嘉言坊間已有很多書齣版,網路上也多所流傳,大傢常用來分享、激勵,這就是德蘭姆姆帶給世人的禮物。而此書特彆之處,是引用姆姆嘉言配上「把笑臉散播到全世界」的藝術傢RIE的漫畫,再加上片柳神父的「在印度一年從德蘭姆姆那兒所領受的點點恩惠」生活經驗與觀察省思,可說是一本激勵人生與生命教育的書。書中的每一篇都可以獨立閱讀,即使隻是讀其中一篇,讓德蘭姆姆的嘉言進入心中,在日常生活中去實踐,即能産生正嚮力量,激勵自己勇於愛人,甚至帶動周遭的人。
我喜歡姆姆嘉言:「心懷大愛做小事」,它最能代錶德蘭姆姆及其修會的精神;我也喜歡引用<滄海一滴>這章的一段話:「我們所做的事,不過是滄海一滴。但是,一旦停止去做,大海就會少瞭這一滴。」我第一次去加爾各答迴來後,開始大量蒐集、閱讀關於德蘭姆姆的言行專書及影片,曾在一部日本採訪姆姆的影片中,看到姆姆親口說這段話,對我而言很受用,提醒我不要因善小而不為。隻要有機會受邀到各學校、團體分享誌工經驗,我就常常播放德蘭姆姆親口說這段話的影片片段。相信一滴善意的「愛」水滴入大海,一定能使那茫茫的、冷漠的人海有所不同。
<為愛而苦>一章中:「我的心中,充滿痛苦。我從不知道,原來愛會讓人遭受痛苦。」分享的是一般文章較少去延伸的省思。在德蘭姆姆的書信中,她曾赤裸裸地錶白無法感受到天主的痛苦經曆,那種愛是讓人受苦的察覺。如果有一份愛,愛得愈深,卻沒有被感受到,沒有得到迴應,受的苦也就愈大。片柳神父對此的闡釋是:活在愛內,是一種忍受著付齣的愛得不到迴應,仍要繼續活下去。剋服瞭睏難,活齣愛的德蘭姆姆,跨越瞭因愛而生的痛。她相信,就算無法明確地感受到,但天主必定是愛著我的。因為有這樣的確信,纔讓姆姆跨越深切痛苦的陰暗。片柳神父說:如果愛是無論何時都能實實在在感受得到的,人們就不需要相信愛瞭。正是因為愛有時根本完全感受不到,纔需要相信愛。就算得不到迴應,卻依然相信對方,並持續地、不斷地獻齣自己的所有,這樣的愛和祈禱沒兩樣。片柳神父期許與相信的是:我們付齣的愛,帶著祈禱一般的心意,持續獻上愛情,有一天一定會傳達到對方心裏,發生奇蹟。
片柳神父說他在加爾各答一年的誌工生活是活齣美好,是到加爾各答尋開心的,我們每一位讀者可以學習把自己開放齣來,透過書中德蘭姆姆鼓勵人心、燃起心火的話語,接受德蘭姆姆給的禮物,讓我們藉著閱讀與祈禱,一起朝嚮美麗人生齣發吧!
推薦序三
珍貴的愛裝在單純的心內
潘春旭 文藻外語大學吳甦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這不是一本讓人取暖,停留感動的書。這是一本得靜下心,暫時把慣常邏輯關成靜音,不預設立場纔能汲取養分的書。片柳的23篇短文,取材個人修道生涯的整體反省,核心摘自德蘭姆姆(德蕾莎姆姆)的話。姆姆的話,使得當年這位日本男子選擇瞭聖職。這話,不是道理,不是陳腔濫調,它帶人洗心革麵。簡單的話,纍積瞭60年在加爾各答洗淨窮人身體的不簡單行動。
讀這本書,你要讓自己置身加爾各答垂死之傢,跟著去追隨姆姆的腳步。這裏,若你想瞭解姆姆怎樣去愛窮人,並感受她怎樣相信自己也跟窮人一樣都為天主所愛,你需把社會慣有的條件交換心態暫放一邊。用稅吏走入聖殿連抬頭都不敢的安靜,給自己一個啓迪開悟的機會。問,我怎樣纔能進入沒有恐懼的真愛。
片柳傳達的理念,就是德蘭姆姆的理念:「在天主眼中,你是最重要的人。」天主是看不見的,人怎樣體會天主前的他是重要的?姆姆會溫柔的握住每一雙手,用發自心裏的微笑看著對方,讓被看的人感受你是獨一的。她讓自己做天主的導體,讓愛從天主流嚮她,再流嚮那位渴求關懷的身體、心裏、靈魂。
片柳沒有把「愛」美化,說成奇蹟,他指齣一個祈禱的睏境。德蘭姆姆在自己的祈禱裏,長達幾十年感受不到天主的愛。沒有感受到愛不代錶愛不存在,她學習耶穌的信心。黑暗中沒有天主的安慰,耶穌經驗過,在山園祈禱,釘在十字上時。就像耶穌做的一樣,德蘭姆姆也說:「父啊!照你所願意的吧!」(榖,14:36)姆姆從痛苦裏體會,天主隱藏自己,是為讓她變得跟窮人一樣,經驗窮人的絕望,捨棄。經驗徹底的捨棄,又不放棄對天主信心,纔能體會自己真是天主眼中最重要的人。當人是成功的、被愛的,怎能體會天主的愛?他愛的是成功、控製和擁有。姆姆明白,天主要她倒空自己,不依賴物質、名聲,甚至祂的安慰,用單薄的身體,貧窮的修會,親手去觸摸、撫慰、洗淨她們所遇到的每一個窮人。當垂死者感受人性尊嚴,放鬆地離世時,姆姆感受亡者的感激、平安、尊嚴,也感受瞭天主堅實厚重的愛。
姆姆傳達一個清楚訊息,給修女、誌工、包括片柳,「珍貴的愛裝在單純的心內。」單純,指不分彆優劣、窮富。指依靠天主,不靠錢財和盤算。天主傾注全力創造每一個人、每一朵花、每一棵草,給瞭長得漂亮的生命力。是復雜、不單純,造瞭巴彆塔想扮演天主角色的人,讓愛的能力消失。原本的獨一性被化約成瞭一緻性,社會贊頌靈活、成功、權位,貶抑魯頓、貧窮、弱勢。人為控製、人工美貌剔除瞭生命原本的美善。真愛消失,功利當道。
姆姆很早就明白,物質,優渥物質腐蝕瞭愛,讓愛流動去分享是用單純的心,最起碼的物質就夠瞭。她創建的仁愛修女會,修女隻有一張床,一雙涼鞋。愛,是用你的臨在,到窮人傢打掃房間,幫臥床病人洗澡。愛,是用你溫暖眼神去看受藐視低自尊者的雙眼。不住豪華宅院,在白牆斑駁的鐵床上,一雙溫柔的手,洗淨瞭身體,換上乾淨衣服,從微笑的注視裏,感覺全世界裏,「我是最幸福的人」。
跟著片柳的書,學習耶穌,學習德蘭姆姆,用單純的信心,去麵對生活中的痛苦。讓天主的愛,從我內流嚮痛苦中的人。用一個微笑,用一個握手,讓渴望去愛人的天主從我進到對方身上。因而,我自己跟彆人,都感受是天主眼中最重要的人。
前言 初次和德蕾莎姆姆相遇,是在我二十三歲那年。
那時的我,對人生的路該如何走充滿迷惘,正在尋找為何而活的綫索。「隻要見到姆姆,一定會明白些什麼的」──我懷抱著這樣的想法,踏上前往加爾各答的旅程。德蘭姆姆就像迎接迴傢的孫子一般,溫暖地迎接瞭背著背包,不請自來的我。當時的喜悅,直到現在依然記憶猶新。說是我的人生中最高興的一瞬間亦不為過。
見過姆姆的人,總會異口同聲地說:「我正是這世界上德蕾莎姆姆最愛的人」。說來奇妙,就連隻和姆姆會麵五分鍾的人也這樣說。我也確實有同樣的感受。究竟是為什麼?
「雖然來訪的人很多,但對我而言,每個當下在我眼前的人,就是我的一切。」姆姆說。無論對方是誰,姆姆把每個當下站在她眼前的人,視為全世界最愛的對象。因此,前來會見姆姆的人有「我正是這世界上德蕾莎姆姆最愛的人」的感覺,想來也是理所當然的。以幾乎是全然交託的愛情,將對方溫暖地擁入懷中的人──那就是德蕾莎姆姆。
為姆姆的品德人格所吸引的我,就此留在加爾各答,以誌工身分開始工作。而這本書,正是那將近一年的時間裏,我從德蕾莎姆姆那兒所領受的點點恩惠,紮紮實實的飽滿記錄。
這本書,由德蕾莎姆姆的嘉言、藝術傢RIE的畫,以及我的散文所構成。無論從哪一頁開始讀都可以。讀瞭之後,如果有某個字句在你心裏産生迴響,那就是此時此刻德蘭姆姆想對你說的話。把這些話仔仔細細地收妥在心底,你也可以試著對德蕾莎姆姆說說話。我衷心祈禱,大傢能藉著這本書與德蘭姆姆相遇,感受到「我正是全世界德蘭姆姆最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