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之後:為什麼有人會這麼殘酷、好人要受苦?帶你重啓幕府鎖國下的勇氣與救贖

沉默之後:為什麼有人會這麼殘酷、好人要受苦?帶你重啓幕府鎖國下的勇氣與救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社會心理學
  • 人性
  • 苦難
  • 勇氣
  • 救贖
  • 曆史
  • 幕府時代
  • 日本曆史
  • 反思
  • 自我成長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天主為什麼對這苦難沉默?」
日本大文豪遠藤周作在曠世钜著《沉默》中不禁問道。
天主,果真沉默嗎?
這段旅行讓本書作者許書寜得到瞭答案。

  十五至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西方船艦齣現在東方海上,
  中國、朝鮮、日本等國政府麵對極大壓力,
  各國不約而同以「海禁鎖國」因應這巨大的挑戰。
  日本德川幕府更是驅逐外國傳教士,當時
  基督徒若不棄教,便是酷刑緻死,所有基督徒都在這段屈辱的曆史中沉默瞭。

  日本大文豪遠藤周對這段曆史有感而發,寫下曠世钜著《沉默》,
  所有感觸就是從一幅「踏繪」開始。
  踏繪,就是官府命令基督徒踩踏繪有十字架或耶穌聖母的畫像。
  遠藤周作的好奇心被引發,一路探索這段曆史:天主真的對苦難沉默嗎?
  禁教之後,有外國傳教士和日本本國基督徒被害,最為知名的就是長崎二十六聖人,當中竟然有三個是小孩子。他們慷慨就義處,現在有壯觀的紀念碑。

  一六一四年一月二十四日,德川傢康頒布「禁教令」,正式禁止傳佈「邪宗」基督信仰,並下令驅逐所有外國傳教士以及有影響力的基督徒,不準他們踏上日本的土地。
   
  當時,一群外國傳教士懷抱著殉道的決心,選擇留下。他們分彆是二十七位耶穌會士、七位方濟會士、七位道明會士、一位奧斯定會士、以及五位教區神父。這群人白天隱藏在信眾傢中,晚上則僞裝成農民,暗中走訪各傢,施行聖事,照顧無依無靠者。《沉默》書中的耶穌會士剋裏斯多費雷拉(Cristóvão Ferreira),正是偷偷留下的外國傳教士之一。
   
  起初,隻有棄教者被要求踩踏刻有十字架或耶穌瑪利亞的聖像畫,好證實其棄教的決心;後來則漸漸演變為全民例行公事。每年正月,所有百姓均須前往地方單位,輪流踩踏「踏繪」,以證實自己不屬邪宗的清白身分。
   
  殘酷的製度在鎖國時期的日本持續瞭兩百多年,惡名甚至藉著荷蘭商船遠達歐洲。文學名著《格列佛遊記》就曾經描述,當格列佛遭遇船難漂流至日本時,懇求皇帝讓他免受那個「踩踏十字架」的儀式。
   
  遠藤周作在長崎邂逅瞭一幅鑲在木框內的銅闆「踏繪」,
  被留在上麵的黑色足跡深深吸引。奇怪的是
  他覺得自己「和這些懦弱的傢夥很像」。

  遠藤周作閱讀瞭大量相關書籍。涉獵越深,卻越令他感到不滿。
  因為,被記錄成文字而留下的,隻有自始至終秉持信念的模範殉道者;
  至於那些被迫踩上踏繪、從此背負「背叛者」汙名的弱者,
  卻像從未活過一般,被掩沒在曆史的灰燼中。
  他們不僅在信仰史上無影無蹤,也被日本的官方曆史棄之如敝屣,絕口不提。
   
  極為匱乏的史料與斷簡殘篇,反而刺激瞭小說傢遠藤周作的想像力。他選齣四位被曆史拋棄的棄教者,繼續深入研究。其中兩名踩瞭踏繪的司鐸,來自葡萄牙與義大利的耶穌會傳教士:剋裏斯多費雷拉與若瑟佳蘭(Giuseppe Chiara),日後被遠藤周作寫入《沉默》書中的費雷拉與洛特裏哥。
   
  這些弱者後來怎麼瞭?
  他們真的被(曆史和天主)拋棄瞭嗎?

  這也是本書作者許書寜的關注點。特彆珍貴的是
  她帶領我們去親身目擊這些人物的「最後」,他們的人生,最後是怎麼度過的?
  他們的遺骨埋葬在哪兒?
  許書寜帶我們去看瞭隱藏在日本佛寺的基督徒遺跡、遠藤周作文學博物館、虐殺基督徒的雲仙地獄,東京一條名為切支丹的路,這條路因為搶救費雷拉行動而留名。
 
  許書寜帶著我們,一起探索《沉默》這個故事的背景,拜訪現在長崎的相關地點,觀看關於殉道者與棄教者的各種場所與遺跡,一起思索深刻的信仰問題──迴盪在她心中、也曾摺磨遠藤周作那個沉痛的問題:
   
  「天主為什麼對這苦難沉默?」
  天主,果真沉默嗎?
  這段旅行纍積齣瞭她的答案。

名人推薦

  狄剛   天主教榮休總主教
  張曉風       詩人散文傢
  柯誌淑   《宇宙光》編輯
  林思川神父     朝聖導師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許書寜


  愛畫畫,愛作夢的北港孩子,天主教的基督徒。

  先後畢業於輔仁大學大傳係廣告組及大阪總閤設計專門學校繪本科。

  作品曾獲關西美術文化展讀賣電視奬、STAEDTLER舉辦筆繪CD-R設計比賽入選,也曾入選青林文化「安徒生童話插畫創作奬」、及2005及2006年度颱灣兒童文學精華集、「第六屆貓頭鷹愛傢手繪書比賽二奬」、入圍第三十四屆金鼎奬「兒童及少年圖書奬」、入選新聞局第三十三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圖畫書類)、入選國傢圖書館舉辦「颱灣齣版TOP1—2012年度代錶性圖書」等奬項。

  當過空服員、主持過兒童廣播節目、也曾在大阪與倫敦的STARBUCKS調製咖啡。喜歡一個人旅行與嘗試新鮮的生活,造訪過二十幾個國傢。每換一個新環境,畫風也會自然改變,相當有趣。

  目前定居於大阪,從事文圖創作、設計與翻譯工作。

  歡迎光臨書寜的部落格:shuninghsu.wordpress.com/

  代錶著作包括:《耶路撒冷朝聖日記》、《亞西西的小窮人》、《古比歐的大野狼》、《愛蓋章的國王》、《書寜的幸福書》文‧圖

  譯著包括:《原子彈掉下來的那一天》(上智齣版)、《艾瑪的大麻煩》(國語日報齣版,翻譯並繪圖)、《穿越書本去旅行》、《阿ㄇㄧㄚˋ!》、(以下均為大是文化齣版)《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是什麼?》《大前研一不愛上學》、《三浦綾子:新約告訴我的故事》《我知道如何去愛》、《好運術》……等。

圖書目錄

推薦序

〈0 與《沉默》的相遇〉
〈1 黃昏的十六番館〉
〈2 沙勿略的種子〉
〈3 風起雲湧〉
〈4 通往長崎的道路〉
〈5 踩上踏繪的弱者〉
〈6 費雷拉的故事〉
〈7 「拯救費雷拉」的兩批人〉
〈8 西勝寺的夕照〉
〈9 吉次郎的悲歌〉
〈10 費雷拉的「在那之後」〉
〈11 聖牌事件與長助阿春〉
〈12 黑暗中的曙光〉
〈13 沉默的答案〉
〈14 《沉默》的舞颱〉
〈旅途的終點  遠藤周作文學館〉
〈遠藤周作相關年譜〉
〈參考書目〉

圖書序言

推薦序

書寜的溫度
《宇宙光》編輯/柯誌淑


  認識書寜,得從她的插畫說起

  二○一三年盛夏,作傢張曉風老師看瞭書寜的某本繪本,很喜歡其中一幅插畫,希望能用這張插圖做成卡片,寫寫私人郵件,於是讓我設法連絡齣版社,取得作者授權。

  一接到老師指派的任務,立馬寫信給齣版社,原以為很快就能連絡上作者,誰知電郵環遊世界去避暑,顯然「樂不思淑」。無奈,隻好轉嚮《天主教周報》副總編輯薑捷求救,問問她認不認識該齣版社編輯,可否代為轉達。電郵纔寄,電話就來:「書寜我認識啊,而且她現在剛好在颱灣……」

  多麼可愛的周摺!一陣欣喜,隨即緻電、去信,很快就收到書寜的迴音,信中不但寄上原圖,又附上另幅插圖,貼心可人一如電話中的爽朗明快。

  就這樣,短短兩個月時間,從一通電話開始,經過數封電郵、幾次碰麵,竟意外發展齣另一段作者與編輯的美麗情緣。每當迴想這段緣起,總要感謝上帝奇妙帶領,當然,更要謝謝無意間當瞭紅娘的曉風老師。

  總愛形容她是一個很有溫度的人

  第一次聽我這麼形容,書寜一雙晶亮大眼眨呀眨的,微微揚起的嘴角明顯透齣一絲好奇與興味。

  那是一種直覺,初識當時就生發的感覺,一開始也說不上來為什麼,但隨著時日遞移,透過她一本本作品、一篇篇文章,以及與她的一次次接觸,越發確定用「溫度」來形容,實在遠比「溫暖」來得更豐富──因為溫度有好多層次,溫暖卻隻有一個刻度。

  書寜的溫度,透過閱讀,總能教人即使身處最無望的悲傷,也能從她的眼光看見從上而來的曙光;即使日子磕磕碰碰狀況不斷,也能從中體會另類幸福與成長;即使腳踏群山攻頂人生最高峰,也能學會一步一腳印該有的謙卑與並非一切理所應當。

  我所認識的書寜,生命基調始終如一,而且簡單,那就是──愛,與尊重。

  而尊重,書寜給我的印象尤其深刻,特彆是觸及日本禁教鎖國時代的「潛伏基督徒」。

  跨越時代的心疼與傾聽

  一直以來,隻知道日本是福音的硬土,直到透過書寜撰寫遠藤周作與《沉默》的係列專文,纔知道基督信仰在日本原來也曾有過輝煌,以及一段不忍迴顧的信仰黑暗史。隨著書寜的腳步與思維,進進齣齣遠藤周作的生命探索之旅,赫然發現,相較於世人備極崇敬的偉烈殉道者,那些無以計數從曆史洪流中消失的潛伏基督徒,其實更是生命底層汩汩脈動的人生縮影。

  何謂強者?何謂弱者?我們何嘗不都在不同的事上軟弱呢?誠實麵對軟弱,聽見心靈深處的微聲,就是對上帝所造獨一無二的傑作──人,就隻是人,而不是強者,或弱者──最大的尊重。

  「我或許會因為他們因著曆史因素離開基督信仰而感到悲傷,卻不會因為將他們寫成基督徒就感到心安。」書寜在電郵中寫下的這段話,讓我對她的溫度又有瞭新的認識,那就是在麵對史實的尊重中,同時顯齣溫柔接納真相的堅持。

  天涯若比鄰的時代新解

  在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讓書寜的生命總是充滿正嚮能量。遠藤周作與《沉默》或許沉重,透過書寜的文字與畫麵,淡淡哀傷中,總能看見烏雲之上仍有湛湛青天。

  或許,「天涯若比鄰」可以再做時代新解,那就是當我們未能親臨另一個時空,就讓作者帶我們再同走一遭吧!

  PS. 這篇推薦序,寫來其實有點忐忑,畢竟認識書寜不過纔三年兩個月又十二天。收到書寜邀稿信的第一個反應,真的差點沒從椅子上跌下來:

  「我?您真是太抬舉我也嚇壞我瞭!寫推薦序的都是大人物呢!我名不見經傳的,不閤適吧!」

  「哈哈哈,誌淑的反應太可愛瞭,妳是宇宙光的好朋友呀!好朋友寫序不是很適閤嗎?」

  書寜的迴答更可愛。

  是啊,想想,這不就是我所認識、隨事隨在的書寜嗎?好朋友,可不見得都得靠時間纍積纔算得上數呢!

  親愛的,我的生平第一篇推薦序,就獻給妳啦!

書寜是《沉默》的好導讀
  
狄剛 天主教榮休總主教

  
  (一)
  
  書寜又要齣書瞭!我越來越相信,上主給書寜此生特彆的使命就是「寫作」。上主給人什麼使命,必定也給她完成這使命的恩寵。
  
  她生在一個愛閱讀的傢庭。父母及她們三姊妹都異常喜歡閱讀。書寜她還有個繪畫的天份,常為自己的書插畫。她的先生是日本人。這兩個傢庭她都愛,兩傢傢人也都很愛她。她愛旅行,常往來日本與颱灣之間。她受洗進教後,又喜歡上朝聖。巴勒斯坦地耶穌生死復生升天的聖地,她去過不隻一次。這次齣版《沉默之後》,她的寫作也許可以說:她的寫作已經跨齣原生故鄉的領域,進入廣闊的世界,透過世界性的天主教會,進入人類曆史、文化、宗教的大山大海、真真實實的場景中瞭,本書就是一個很好的見證。
  
  (二)
  
  遠藤周作最受好評也最受爭議的兩部代錶作,就是《沉默》與《深河》。遠藤生前曾再三叮嚀要把這兩本書放入他的棺材內。而書寜告訴我們,她第一次接觸這兩本書,是在二00七年,她剛剛領受瞭聖洗那一年。她誠實地明言:「這兩部作品給我的第一印象不佳,更好說是味如嚼蠟。」縱然作傢精練的文字能吸引她逐步繼續翻閱,「但是書中好似存在著某種看不見的阻礙」,使她不得其門而入。那次閱讀的經驗「相當不舒服」,但是「印象深刻」。不過,書寜很虛心地告訴我們,她不怪罪遠藤,而認為她是初入教會,信仰還未有該有的深度,未瞭解作者畢生內化信仰後形成的晚期作品。因此,她將這兩本書束之高閣,使它們隱身書櫥深處,被靜靜地塵封瞭。
  
  (三)
  
  四年之後,書寜有事去長崎,隻帶瞭《聖經》與《沉默》,但已記不得為什麼帶《沉默》,或許是書中故事主要發生在長崎吧。在長崎一周的旅程中,書寜說:「我在本書陪伴下,緩緩走入故事,也走入故事真實的場景中,在藍得刺眼的天空與美得教人落淚的大海,書裏書外的交疊更讓我恍如夢中。這一迴,《沉默》毫不保留地敞開大門,將我擁入那滿佈哀愁的字裏行間。」
  
  旅程中的某天午後,書寜在空無一人的本和內天主堂後山上,讀完瞭《沉默》。她說:「我在深沉的寜靜中,獨處閱讀。我一心追逐著遠藤先生的文字,不知道自己在山上究竟待瞭多少時間。但是第一次不佳的印象並沒有離開我,在我心不發一語地等候。直到四年後,我對它有瞭認識。」書寜告訴我們:「那迴的長崎之旅,可以說是我與《沉默》的相遇,更是認識遠藤周作的開端。不僅如此,堪稱『基督徒故鄉』的長崎也成瞭我心目中最美麗的土地之一。藉著《沉默》,我開啓瞭一段沒有終結的『尋根之旅』,深入,再深入。
  
  (四)
  
  書寜告訴我們:公元一六一二年,德川幕府發布(基督徒禁教令),要求人民每年一次到公所報到,排隊踐踏十字架或耶穌及聖母的畫像,證明自己「非邪教」(非基督徒身分)。開始時,官方使用傳教士留下的紙本聖像畫以供人民唾汙踩踏,後來鑄造銅闆浮雕。《沉默》的故事就從一幅古老的「踏繪」開始。
  
  其實,故事早在四百多年前開始。藉著這一幅踏繪,震撼瞭小說傢遠藤周作的創作慾;藉著他的一支筆,使那些被掩埋曆史塵埃深處的人事物,再度現身,而産生瞭這部作品。
  
  公元一八五八年,江戶幕府與美國簽訂瞭「日美修好通商條約」,結束瞭長達兩百多年的日本鎖國政策,迫害教會的政策也在錶麵上告一段落。一八六五年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是已在長崎南山手區建築瞭日本現存最古老的「大浦天主堂」。南山手區也成瞭外國僑民集散的住宅區。距天主堂不遠處,有一座老洋房,是初期外人居住的房捨,現名「十六番館」,成瞭陳列展示長崎觀光物産、有關基督徒以及與外僑貿易的紀念館。遠藤第一次去長崎十,他四十一歲,在這裏他發現瞭一個銅闆的「踏繪」。
  
  (五)
  
  他在五年前已經看過幾次「踏繪」,但是,他在重病接受第三次手術前,由一位他已經記不得其名的陌生訪客,得到瞭一個「踏繪」,是紙版的,這幅「踏繪」的基督臉上,還留著踩踏者腳底黑色油脂痕跡,讓他深切感受到踩踏者內心難以名狀的痛苦,透露齣寫作此世的中心思想與感受。
  
  他開始關心那一批「踏繪者」。那一批人是「既無勇氣殉道,又無法真正捨棄信仰的『軟弱者』。這一批人既受迫害者鄙視,又終身背負著自己軟弱的遺憾。遠藤提齣瞭他的三個疑問:倘若我自己生活在同一時代,是否會伸齣腳來去踩?當時會有什麼樣的心情?這一群都是些什麼樣的人?遠藤說他逐漸意識到,唯有藉著文學的力量,纔能喚醒那些被政治與曆史因素埋沒在沉默灰燼中的弱者們,讓他們有機會重新活起來,站立、行走,並發齣足以被聽見的聲音。」
  
  遠藤的三個疑問是對今天的你我所提齣的。願意不願意,我們都必須麵對人生不停地在生命各種領域中提齣的考驗和挑戰。基督的麵容也在這些時空際遇中展現,我們要決定踩或不踩。我們流血捨命的機會不多,但仍然是決定我們跟天主的關係「如何」。
  
  主!請堅強我的信仰,  
  請加熱我對禰的孝愛,  
  請讓我常確知我的軟弱,  
  我全心、全靈、全力信靠禰!

圖書試讀

通往長崎的道路
 
一五九六年十月,西班牙商船「斐理伯號」慘遭颶風襲擊,被迫擱淺於日本土佐岸邊,也就是今天的四國高知縣一帶。
 
當時,船身已有多處龜裂,海水由四麵八方滲入,眼看就要下沉。船員氣急敗壞地劃著小艇,搶救囤積於船艙內的貴重貨品。海岸頓時成瞭炫目的「金銀島」,一望無際的白沙上散亂著綾羅綢緞、刺綉毛氈、閃耀著珍珠光澤的蠶絲、罕見的南洋香料、貴重的鬆脂蜜蠟、精美的玻璃陶瓷器皿、槍砲彈藥、以及尚未加工的銅鐵……叫樸實的土佐村民看得眼花撩亂,蔚為奇觀。
 
麵對「自己送上門」的財富,日本官員無不動心,堅持沒收所有商品。船長當然不願意,雙方於是僵持不下。最後,某位船員沉不住氣,攤開世界地圖大聲威脅:
 
「這裏,這裏,還有這裏,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而日本呢,就隻是這麼一個小點而已。每到一個新的土地,我國的國王總會先派遣神父修士們前去傳佈基督信仰。如果當地人友善對待,我們也會與之保持良好的友誼。相反地,如果他們遭人欺負……國王可會派遣大軍,一舉殲滅!」
 
那番狂妄的恐嚇傳到當權者豐臣秀吉的耳中,令他怒不可抑。因為,「斐理伯號」雖是商船,卻也的確搭載瞭兩名方濟會士與不少武器。秀吉遂於一五九六年十二月八日,下令逮捕京都大阪地區以方濟會士為主的基督徒。
 
逮捕名單上的基督徒共有二十四名。其中包括以伯多祿神父為首的六名方濟會小兄弟與三名耶穌會士,其餘則多半是在醫院與修道院工作的在俗方濟會成員。首先,他們被押至京都人來人往的大道「一條通」的戾橋附近,當眾削去耳垂,然後被兩個兩個反綁上牛車,在繁華的京都與大阪地區遊行示眾。

在那之後,豐臣秀吉為瞭殺雞儆猴,命官兵一路押解眾人,徒步前往基督徒人口最多的長崎受死。從京都到長崎,是將近一韆公裏的漫漫長路;當時正值隆鼕,狂風暴雪讓人寸步難行,他們卻因自己能仿效耶穌走上苦路而喜樂非常。素以口纔聞名的耶穌會士三木保祿一路宣講福音,直至十字架上的最後一刻。途中,兩名沿路跟隨照料的基督徒自願加入,最終殉道人數遂成瞭二十六名。
 
值得一提的是,殉道者的行列中有三名男孩,分彆為信仰做瞭可敬的見證: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