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腦殘科學2:空虛寂寞覺得冷會傳染嗎?為什麼人看到可愛的東西就想捏?慢跑女孩的馬尾為什麼總是左右擺盪?生活中,處處都是泛科學!

不腦殘科學2:空虛寂寞覺得冷會傳染嗎?為什麼人看到可愛的東西就想捏?慢跑女孩的馬尾為什麼總是左右擺盪?生活中,處處都是泛科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科普
  • 趣味科學
  • 心理學
  • 行為科學
  • 大眾科學
  • 冷知識
  • 生活科學
  • 科學普及
  • 奇問妙答
  • 腦洞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粉絲突破37萬!颱灣最具影響力的科普網站熱門專欄結集!

  生活中,處處都是泛科學!

  ●空虛寂寞覺得冷會傳染嗎?
  ●為什麼人看到可愛的東西就想捏?
  ●慢跑女孩的馬尾為什麼總是左右擺盪?
  ●為什麼和胖子一起吃飯會讓你胃口大開?
  ●為什麼我們看不到自己寫的錯字?
  ●要用多少小孩的尖叫,纔能供應一座城市的電力?
  ●為什麼蚊子喜歡叮穿深色衣服的人?
  ●支持的候選人輸瞭,你有多難過?

  科學不是教科書上冷冰冰的知識,而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本書即從科學的角度探索科技、健康、飲食、心理、動物和人際關係等各種不同層麵的趣味知識,內容包羅萬象,幫助你打破都市傳說、終結網路流言。而在思考這些奇奇怪怪的問題之餘,不但能滿足你的好奇心,同時也將拓展你的視野,帶領你發現一個嶄新的世界。

  那些話題沸騰的新聞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真相?如果你的腦中也有著「十萬個為什麼」正等待解惑,打開這本書就對瞭!

名人推薦

  【臨床心理師】林希陶、【科普作傢‧青蛙巫婆】張東君、【中正大學通識中心教授】黃俊儒、【科學冷知識Youtuber】啾啾鞋、【師大物理係助理教授】劉辰岫、【北一女生物老師】潘彥宏、【數感實驗室創辦人】賴以威 絕妙推薦!●依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PanSci泛科學


  PanSci 泛科學是颱灣最大的科學網站及社群,2011年成立以來,PanSci 泛科學持續邀請颱灣科學研究者、教育者、愛好者、以及每一個受科學影響的現代人,共同暢談科學、將高深龐雜的科學發展,以輕鬆有趣的方式,重新放迴公共討論中,一起理性思考各種議題中的科學麵嚮,緻力於提供最適閤討論科學的場閤,不管綫上與綫下。

  我們認為科學應該麵嚮大眾,也要能迴應大眾的問題,因為遇到問題、提齣問題就是最大的樂趣。「科學太重要瞭,不能隻交給科學傢」,因為就算不是專業科學傢,也都該對科學有發聲權。另一方麵,「科學傢太重要瞭,不能隻留給科學」,我們需要更多科學傢願意將專業轉譯為大傢有興趣的知識。歡迎你一起加入!

  PanSci泛科學:pansci.asia
  PanSci科學新聞網:www.facebook.com/PanSci
 

圖書目錄

要用多少小孩的尖叫,纔能供應一座城市的電力?――科技篇
01‧「尿」可以用來發電嗎?
02‧為什麼飛機墜機後,黑盒子這麼重要?
03‧要用多少小孩的尖叫,纔能供應一座城市的電力?
04‧體感溫度跟氣溫哪一個比較準?
05‧在網路神遊的習慣與睡眠有關?
06‧紅綠燈的秒數是如何被決定的?
07‧地震的發生可以被預測嗎?
08‧美觀的産品會讓人更有品牌忠誠度嗎?
09‧為什麼催淚彈會使人淚流滿麵?
 
空虛寂寞覺得冷會傳染嗎?――人際篇
10‧和胖子一起吃飯會讓你胃口大開?
11‧空虛寂寞覺得冷會傳染嗎?
12‧人偏好指責他人,勝過稱贊他人?
13‧分享特彆的經驗容易被冷落?
14‧你安慰彆人的方法正確嗎?
15‧獨樂樂還是眾樂樂比較快樂?
16‧小說,是最好的讀心術?
17‧「分享」會使我們的感受更強烈?
18‧在團體中會讓你看起來更有吸引力?
 
為什麼我們看不到自己的錯字?――冷知識篇
19‧慢跑女孩的馬尾為什麼總是左右擺盪?
20‧為什麼人在恐懼時會瞪大雙眼?
21‧為什麼我們看不到自己寫的錯字?
22‧透過指紋可以判斷性彆嗎?
23‧為什麼閏年多瞭二月二十九日?
24‧吃不完的藥可以直接丟垃圾桶嗎?
25‧為什麼切洋蔥會讓人流眼淚?
26‧為什麼頁頁相疊的電話簿怎麼樣都拉不開?
27‧都敏俊要怎樣纔能安全地跟韆頌伊接吻?
28‧煮熟的湯圓為什麼會浮起來?
29‧人為什麼能記住這麼多張臉?
 
為什麼人看到可愛的東西就想捏?――心理篇
30‧為什麼我們總是相信專傢的話?
31‧為什麼被罵後總會想反擊?
32‧支持的候選人輸瞭,你有多難過?
33‧自我感覺是被他人塑造齣來的?
34‧危險的駕駛行為與同理心有關?
35‧童年受創容易導緻憂鬱?
36‧為什麼人看到可愛的東西就想捏?
37‧悲傷的樂麯讓人聽瞭更悲傷?
38‧正嚮心理學能幫助你跨齣舒適圈?
 
為什麼皮膚會越抓越癢?――健康篇
39‧男性的「那話兒」平均有多長?
40‧充足的睡眠會讓人更「性」福嗎?
41‧睡眠品質會影響情侶的感情?
42‧失智癥的發生與睡姿有關嗎?
43‧雙胞胎容易一起感冒嗎?
44‧如何舒緩耳鳴的癥狀?
45‧自古以來,人們如何對抗擾人的「痣瘡」?
46‧為什麼有的人會暈車?
47‧為什麼皮膚會越抓越癢?
48‧吃藥不能配柚子嗎?
49‧氣喘比較容易在深夜發作?
50‧健身能加強我們的記憶力?
51‧持續運動能提升腦力?
52‧到郊外走走會讓人心情變好?
 
豐盛的早餐可以改善肥胖問題?――飲食篇
53‧睡不飽會讓人更想吃垃圾食物?
54‧吃糖會變笨嗎?
55‧豐盛的早餐可以改善肥胖問題?
56‧含糖飲料喝多瞭,容易讓女生性早熟?
57‧攝取反式脂肪容易讓人暴怒?
58‧攝取高縴食物讓人不易過敏?
59‧精神不濟時容易亂買高熱量食物?
 
毛小孩如何激發人類的愛?――動物篇
60‧大貓熊一直是吃素的嗎?
61‧猩猩為什麼要吃土?
62‧為什麼蚊子喜歡叮穿深色衣服的人?
63‧毛小孩如何激發人類的愛?
64‧貓薄荷為什麼會讓貓咪為之瘋狂?
65‧煮熟的龍蝦為什麼會由藍變橘?
66‧怎麼利用蚊蟲的習性來消滅病媒蚊?
67‧貓咪比較喜歡有室友的環境嗎?
68‧如何從毛色來猜齣貓咪的性彆?
 

圖書序言

推薦序

讓你很有哏且不腦殘 【科普作傢‧青蛙巫婆】張東君


  「腦殘」是個在現代社會上用來講彆人時,可能會導緻惹禍上身的名詞。但即便你並沒有這樣的意思,但光是為瞭增加自己聊天時的哏,或是在食衣住行的日常生活中,想要過得更開心、高興、健康、安全,那麼把這本《不腦殘科學2》擺在手邊,也是非常實在的一件事。因為它是由許多不同專業的作者共同寫齣來的一部,貼近生活、匡正都市傳說網路謠言的實用科普書。何況每篇文章之後都還有附參考論文的齣處,讓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延伸閱讀或檢證,更是貼心極瞭。

  所謂在食衣住行中的健康安全,包括個人的與環境的。舉例來說,傢裏可能有許多沒吃完的藥。那是可以混在廚餘垃圾中丟掉,還是應該要綁在垃圾袋中丟掉呢?答案是都不可以。那其實得像廢電池丟去電池迴收區一樣的,拿去藥品迴收區處理。因為不論量的多少,現在已經有些抗生素或其他的藥物隨著垃圾掩埋滲入地下水再流入河川中,不但有可能在不太久的將來對生態係帶來危害,也可能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影響。雖說自己造業自己當,但是人類造業地球當,可就不對啦。

  上麵這篇文章雖然是被歸類在冷知識篇,但我覺得它被歸錯地方,實在應該要去〔健康篇〕。書中依序分彆為〔動物篇〕、〔科技篇〕、〔健康篇〕、〔人際篇〕、〔飲食篇〕、〔心理篇〕、以及我最喜歡的〔冷知識篇〕。這不是說我不喜歡動物,而是人總是要不停的追求新知,找尋新哏啊!何況冷知識真的光聽篇名就很引人入勝。例如〈慢跑女孩的馬尾為何左右擺盪?〉、〈都敏俊該如何安全地吻上韆頌伊?〉(我必須承認我沒有看韓劇,除瞭這好像是個走嚮跟E T 截然不同的跟外星人交往故事之外),雖然乍看之下除瞭滿足好奇心之外好像沒有什麼用處,但是在我看來,好奇心就是判斷人和動物聰不聰明的基準啊。而且好的冷知識研究,還有機會獲得搞笑諾貝爾奬,非常的有趣。各位朋友,即使周圍的人都覺得你的問題很蠢研究主題很可笑,也不要理他們。做自己想做的事就對瞭!(依據現在的許多規矩,要注意這得是不妨礙善良風俗、無礙健康的喔!)

  繼續講到〔冷知識篇〕中對我來說極為重要的一篇。那就是〈為什麼我們看不到自己寫的錯字?〉。話說我兩年前齣瞭一本名為《是誰把驢子變斑馬》的繪本,在書的最後把書中齣現的所有動物通通做瞭圖文介紹。但是一直到要進印刷廠前一天,編輯熊熊想起故事背景在中東,有非常多的迴教徒,要我們把書中不該齣現的豬通通找齣來刪掉時,我們纔發現在動物簡介中漏掉瞭榮登書名的主角驢子和斑馬。可見得大腦真的很聰明,「腦補」真的會發生。

  這本書真的很好玩、很有趣,就等你帶迴傢,看完以後,蓋彆人!
 

圖書試讀

空虛寂寞覺得冷會傳染嗎?
文/吳京

 
一九四八年時,美國國立心髒研究所與波士頓大學閤作,在波士頓近郊的夫拉明罕(Framingham)小鎮招募瞭五二○九位男女居民參與實驗,長期追蹤他們的身心狀況。這個實驗原本預計執行二十年,但當年參與者的第二代及第三代也願意擔任受測對象,於是實驗延續至今。「吸菸會提高心髒病風險」、「高血壓者易中風」……等等被我們視為一般常識的觀念,都是從這個實驗取得科學驗證。
 
夫拉明罕的受測者每二至四年進行一次的身體檢查,並填寫一長串的問捲,包含一些用以評估內心沮喪和寂寞程度的問題,這也成為芝加哥大學心理係 Cacioppo教授採納研究用的數據。
 
另一個被研究團隊採用的資料來源,是來自行政專捲。為瞭方便通知每位受測者前來做身體檢查及問捲,行政人員留下瞭受測者相關聯絡人的資料,包含傢人及密友,而這些人往往也是受測群組的一員。因此,研究團隊得以掌握受測者們彼此間的親疏關係,繪製齣夫拉明罕居民的人際網絡。
 
此研究指齣,寂寞的人往往處於社交網絡的末梢,隻有寥寥可數的親友,甚至與這些少數親友保持連係也辦不到。此外,以寂寞的人為中心,在其社交網絡外圍第一圈的親朋好友,感到寂寞的比例也會提高,往外兩圈的人其次,往外三圈的人再其次,直到第四圈的人纔沒什麼影響。這種擴散方式好比傳染散播過程(contagious process),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寂寞會傳染給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第三圈)。這個現象在朋友之間比在傢人間更明顯,女生的感染力也比男生要來得強。
 
不僅空虛寂寞會傳染,其實「覺得冷」也會傳染。英國薩塞剋斯大學認知神經及精神科學傢 Harrison 等人錄製瞭十段片長三分鍾的影片,展現演員們感受到的冷暖。其中八段影片分由男女演員將其左或右手浸入裝有冰或熱水的透明水盆中,為瞭讓他人能感受到溫度的變化,冰水盆內漂著冰塊,而熱水盆的水是由熱水壺倒齣,還冒著煙。另二段影片中,演員的手擺在水盆前沒有浸下去,作為控製組。
 
研究團隊找瞭三十六位受測者觀看這些影片,同時測量受測者的手溫及心跳。研究結果得齣,受測者觀看影片時隻有手溫會變化,對心跳無影響。不過,對手溫的影響也隻有發生在觀看冰水影片時,下降約0.2 ℃。研究團隊猜測,這是因為冰水影片有冰塊在水上漂,所展現的視覺效果較強;反之,熱水影片隻有在片頭處倒入熱水,因此受測者看瞭無感。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真的太有意思瞭!作者的腦洞開得比我的還要大,那些問題,我平時雖然也閃過念頭,但絕對想不到會有人專門去研究,而且還用科學來解釋。尤其是“空虛寂寞覺得冷會傳染嗎?”這個,我簡直太有共鳴瞭!每次看到朋友在朋友圈發“今天冷到不想齣門”,我都會莫名其妙地覺得好像真的有點冷,這到底是怎麼迴事?會不會是情緒感染,然後影響到我們的體感?作者有沒有可能提到一些關於群體情緒、共情反應的研究,然後把它跟生理上的寒冷感聯係起來?再來,“為什麼人看到可愛的東西就想捏?”這個問題,簡直是我的日常寫照!我看到萌寵影片,就會忍不住想伸手去“捏”一下屏幕,雖然知道是假的,但那種衝動真的很難控製。是不是跟大腦裏的奬賞機製有關?看見可愛的事物能激活大腦的某些區域,然後産生一種想要互動的衝動,而“捏”可能是這種衝動最原始、最直接的錶現?我很好奇作者會怎麼解析這個“捏捏樂”的科學原理。最後,“慢跑女孩的馬尾為什麼總是左右擺盪?”這個,聽起來有點逗,但認真一想,很有道理。是不是因為身體的重心轉移,或者跟跑步時的慣性有關?作者有沒有可能用一些力學原理來解釋?比如,馬尾辮的長度、重量,還有甩動的頻率,是不是都遵循著某種物理規律?我真的太期待這本書能從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生活細節中,挖掘齣有趣的科學知識。

评分

拿到這本書,第一眼就被書名吸引住瞭。《不腦殘科學2:空虛寂寞覺得冷會傳染嗎?為什麼人看到可愛的東西就想捏?慢跑女孩的馬尾為什麼總是左右擺盪?生活中,處處都是泛科學!》這個書名簡直太有畫麵感瞭,而且提齣的問題都是我生活中曾經閃過念頭的,但又覺得好像沒有必要去深究的。比如“空虛寂寞覺得冷會傳染嗎?”,聽起來就像是在說,一群人在一起孤單,然後突然就覺得大傢都冷瞭,這是一種集體情緒效應嗎?還是說,當人感到孤獨時,身體的某些機能會發生變化,更容易感受到寒冷?作者會不會從社會連接、心理狀態對生理感受的影響來解釋?還有“為什麼人看到可愛的東西就想捏?”這個問題,我每次看到寶寶,或者小動物,都會有這種強烈的衝動,感覺像是要把它們融化一樣,但又不敢真的下手,害怕弄疼它們。作者會不會從進化心理學或者神經科學的角度來分析,解釋這種“捏捏衝動”是不是一種保護欲的體現,或者是大腦在識彆到“可愛”信息時産生的一種積極反饋?至於“慢跑女孩的馬尾為什麼總是左右擺盪?”,這個問題聽起來非常具體,但又充滿瞭科學的趣味。我猜作者可能會從物理學的角度,比如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或者空氣阻力來解釋。是不是跟身體的運動軌跡、重心變化,以及馬尾本身的柔韌性有關?這本書的核心在於“生活中,處處都是泛科學!”,這讓我感覺,學習科學不再是枯燥的課本知識,而是可以從我們身邊隨處可見的現象中學到。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讓我重新審視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發現其中蘊含的科學之美。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真的太接地氣瞭!《不腦殘科學2:空虛寂寞覺得冷會傳染嗎?為什麼人看到可愛的東西就想捏?慢跑女孩的馬尾為什麼總是左右擺盪?生活中,處處都是泛科學!》每一個問題都像是在問我心裏的OS,太真實瞭!“空虛寂寞覺得冷會傳染嗎?”這個,我常常覺得,一個人宅在傢裏,感覺全身冰冰冷冷的,然後一旦跟朋友齣去玩,聊聊天,活動一下,好像體感溫度就迴升瞭。這真的有科學依據嗎?會不會跟情緒、心理狀態影響身體的血液循環有關?還是說,當我們身處人群中,會因為周圍人的體溫而感受到溫暖?我很好奇作者會從哪些角度來解讀。再來,“為什麼人看到可愛的東西就想捏?”簡直就是我的寫照!我看到小嬰兒的手,小貓咪的臉,就忍不住想用力捏一下,但又馬上剋製住,怕弄傷它們。是不是因為可愛的事物會激活我們大腦的某個特定區域,然後産生一種想要“擁有”或者“互動”的衝動,而“捏”是最直接的一種錶達方式?作者有沒有可能引用一些腦科學的研究成果?最後,“慢跑女孩的馬尾為什麼總是左右擺盪?”這個問題,雖然聽起來有點無厘頭,但很有趣!我想,這肯定跟運動時的物理規律有關。是不是因為身體在前進和擺動的時候,會給馬尾帶來一個側嚮的力,然後導緻它左右晃動?或者說,是空氣動力學在起作用?我非常期待作者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這些生活中的小疑問,變成一個個引人入勝的科學故事。這本書的理念“生活中,處處都是泛科學!”更是讓我覺得,學習科學變得輕鬆有趣,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學科。

评分

光是看到《不腦殘科學2:空虛寂寞覺得冷會傳染嗎?為什麼人看到可愛的東西就想捏?慢跑女孩的馬尾為什麼總是左右擺盪?生活中,處處都是泛科學!》的書名,我就知道我一定會喜歡它。作者顯然是一個非常懂得觀察生活的人,而且是用一種非常有趣、科學的方式來解讀。我常常思考,為什麼人們看到可愛的東西會産生一種想要“捏”一下的衝動?這是一種本能嗎?還是說,這跟我們對可愛事物的認知和大腦的反應有關?作者會不會從心理學或者神經科學的角度來分析,解釋這種“捏捏樂”背後的科學原理?會不會說到,這種衝動其實是一種保護欲的錶達,或者是一種情感的釋放?還有,“空虛寂寞覺得冷會傳染嗎?”這個問題,聽起來就像是我們在鼕天,一群人聚在一起抱怨天冷,然後大傢就會覺得好像真的更冷瞭。這到底是一種心理暗示,還是說,真的存在某種“情緒的溫度”?作者會不會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解釋群體情緒如何影響我們的生理感受?或者,有沒有可能從生物學的角度,解釋當人感到孤獨時,身體的某些激素水平會發生變化,從而影響體溫的感知?而“慢跑女孩的馬尾為什麼總是左右擺盪?”,這個問題,雖然看似簡單,但背後一定隱藏著有趣的物理原理。我想,作者可能會從牛頓運動定律,或者流體動力學來解釋。是不是因為身體的運動,讓馬尾受到瞭力的作用,然後産生瞭擺動?或者說,是空氣的阻力在起作用?我真的很期待這本書能夠用輕鬆有趣的方式,將這些我們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現象,用科學的語言一一揭示齣來。這本書的“生活中,處處都是泛科學!”這個核心理念,讓我覺得學習科學不再是枯燥的任務,而是一種探索生活的樂趣。

评分

這本書名真的超吸引人的!《不腦殘科學2:空虛寂寞覺得冷會傳染嗎?為什麼人看到可愛的東西就想捏?慢跑女孩的馬尾為什麼總是左右擺盪?生活中,處處都是泛科學!》光是看書名就覺得作者一定很有趣,而且觀察生活細微之處的功力一流。我平常就喜歡觀察身邊發生的事情,然後好奇“為什麼會這樣?”。像是“空虛寂寞覺得冷會傳染嗎?”這句話,聽起來就很像我們在群聊裏大傢抱怨冷的時候,旁邊的人也會跟著打冷顫,這到底是一種心理安慰還是真的有科學依據?作者是不是會從社會心理學或生理學的角度來解釋?還有,“為什麼人看到可愛的東西就想捏?”這個問題,我每次看到小貓小狗、嬰兒,手指頭就癢癢的,真的超想用力捏一下,但又怕弄傷它們。這背後的心理機製到底是什麼?是攻擊性反應的轉化,還是某種本能的錶達?書裏會不會提到一些腦科學的研究?而“慢跑女孩的馬尾為什麼總是左右擺盪?”這個,乍聽之下好像是個很無聊的問題,但仔細想想,確實很有道理。每次看到慢跑的人,那個馬尾的律動感很明顯。作者會不會從物理學、空氣動力學,甚至是生物力學的角度來分析?是不是跟跑步的頻率、身體的擺動幅度有關?感覺作者把這些生活中的小疑惑都挖齣來,然後用科學的方式一一解答,就像在幫我們這些“生活觀察傢”解惑一樣。而且“生活中,處處都是泛科學!”這句話,更是點明瞭本書的核心,就是要告訴我們,科學並不遙遠,它就在我們身邊,隱藏在各種日常現象背後。我真的很期待這本書能帶給我滿滿的驚喜和恍然大悟的時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