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這本書是誰寫的? 羅伯特‧歐布萊恩(Robert C. O’Brien ,1918-1973),本名羅伯特‧萊斯利‧康禮(Robert Leslie Conly)美國著名的作傢兼記者。一九一八年生於紐約布魯剋林,於羅切斯特大學取得英語碩士學位後,先後在《美國新聞週刊》、《國傢地理》等重要報章雜誌擔任編輯和記者,於一九七三年逝世。
一九六○年中期,四十五歲時歐布萊恩因罹患青光眼,在無法開車的情況下,他搬至公司附近居住,因此有瞭額外的時間從事寫作。第一部小說《銀冠》,描寫一個撿到一頂銀色皇冠的女孩,突然間失去瞭她的傢人,為瞭尋求幫助,她孤單地踏上一場艱辛的旅程。雖然在部分劇情鋪陳上略顯拖延,且結局的描寫不夠完整,但寫作風格在危險與暴力的氛圍中已流露齣他創作的潛力。第二部小說《實驗鼠的祕密基地》獲得紐伯瑞文學奬,而第三部小說則於他五十五歲逝世前幾近完成,他的太太及女兒根據他的筆記完成最後幾章,在一九七五年以羅伯特‧歐布萊恩的筆名齣版。
歐布萊恩的作傢生涯雖然短暫,但其作品備受矚目與贊賞。或許是因為《國傢地理》雜誌並不鼓勵職員在工作外以個人名義寫作,他極少對外公開個人資訊,即或《實驗鼠的祕密基地》贏得瞭兒童文學界極為重要的奬項──紐伯瑞文學奬,歐布萊恩也隻請他的編輯代替他參加頒奬典禮。
歐布萊恩的作品在奇幻與現實的情境結閤中,構築齣一個可信度極高的世界,盡管逝世近四十年仍能捕獲現代讀者的想像力並引發讀者對自然、文明與生命的省思。而歐布萊恩的兒童文學作品中,以《實驗鼠的祕密基地》最為著名,於齣版後獲得許多文學奬項,如一九七二年紐伯瑞文學奬金牌奬、一九七二年美國圖書館協會傑齣書籍、一九七二年路易斯.卡洛書架奬、一九七三年美國馬剋吐溫圖書奬、一九七四年西北太平洋青少年精選圖書奬、一九七八年美國麻薩諸塞州童書奬等。並於一九八二年改編成動畫電影「尼姆的祕密」。
導讀
窺探人鼠之間:實驗鼠的祕密基地 在人類發展史上,與老鼠的糾葛始終佔有曆史一席:中世紀的歐洲,黑死病的流行使老鼠成為人人得而誅之的共同敵人;在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倉鼠卻又是英國小孩最常豢養的可愛寵物(此風延續至今);而在現代醫學的發展上,人類對於疾病的突破,也多虧無數老鼠慷慨捐軀。人類與老鼠長久以來既相厭又相依的矛盾關係,好似那想壓抑卻又不斷復返的記憶,隻能不斷書寫人鼠關係。
《實驗鼠的祕密基地》書中的角色組閤和重要情節插麯,讀來有種似曾相識的熟悉,好似英國版《小兔彼得》故事的美國篇續集,兔子老鼠雖然易角,但書中也說兔鼠同源,原本即是一傢親。在英國作傢波特小姐的筆下,兔太太傢比起她那神氣活現的兄長班傑明父子,寡母獨自拉拔四兒的生活並不容易,僅靠賣點煙草勉強維係;偏偏獨子彼得又不爭氣,在麥先生的菜園闖禍連連;小命雖保,但裏子麵子盡失,更傷及元氣。波特小姐的童書輕薄卻精悍,短短數語便犀利直點存在英國社會的階級差異。而故事轉到美國作傢歐布萊恩的筆下,《實驗鼠的祕密基地》少瞭些拐彎抹角的刻薄,取而代之的是美國文化特有──或者說戰後美國童書格外強調的圓滿、溫馨。君不見書中的傅太太一傢有難,先夫拜把兄弟二話不說、全員盡齣、一路助挺到底;好個江湖道義、美國人情。
再從此書的創作背景言之,此書初版於一九七一年,七○年代是美國生物基因工程研究領域屢有突破的輝煌時期,為當代後人類時代的到來奠定基礎。生物基因工程的發展,對人類有哪些影響?本書可視為歐布萊恩於七○年代對於生物基因工程研究前景的勾勒想像。書中原本作為人類實驗客體的老鼠,從暗中觀聽人類舉止的模仿中,竟發展齣等同人類的智慧,因此計畫脫離人類宰製、創造國度;並有鑑人類墮入資本主義消費文化所産生的積弊,極力避免重蹈人類文明發展的覆轍。這群老鼠在未經實驗之前,原本受製於人類,是人類的屬民,但經過實驗改造,搖身/昇成為具有思想與行動能力的鼠國主體,此一從屬民到鼠民的立國工程是否得成,故事結尾沒有提供明確答案,但透過看似美好卻充滿烏托邦色彩的描寫,預示瞭他們的未來。
國立中興大學外文係專任副教授 劉鳳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