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自然,珍愛世界:適用全年齡層的自然覺察活動

共享自然,珍愛世界:適用全年齡層的自然覺察活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Joseph Cornell
圖書標籤:
  • 自然教育
  • 親子活動
  • 戶外探索
  • 生態環保
  • 自然覺察
  • 兒童讀物
  • 傢庭教育
  • 科普知識
  • 益智遊戲
  • 全年齡段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讓全世界風靡自然體驗的一本書,共有23種語文版本!

  本書為世界五大教育理念之一「心流學習法」(Flowing Learning)開創者約瑟夫•柯內爾,集三十五年自然體驗活動經驗之全新增訂版

  本書是柯內爾為孩子到成人之全齡對象書寫的分享自然大作
  擴充心流學習法的概念,提供自然教育工作者最佳示範
  超過五十種遊戲設計,讓讀者親身感受大自然賜予的啓發與感動
  柯內爾是踩著偉大自然學傢的腳步前進
  讓我們也踩在他的腳步上,與萬物共享自然,並珍愛世界

誠摯推薦(謹依姓氏筆劃排序)

  周儒 國立颱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
  金恆鑣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前任理事長
  塗淑芳 塗大芳體驗自然中心負責人        
  許毅璿 真理大學生態觀光經營學係
  陳茂春 陽明山國傢公園管理處處長  
  張菁砡 荒野保護協會前颱北分會長
  黃盛璘 園藝治療師
  楊懿如 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理事長
  廖天賜 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係副教授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約瑟夫‧柯內爾Joseph Cornell


  美國著名的自然教育傢、說故事傢及作傢,著有《傾聽自然》、《與孩子分享自然》、《共享自然的喜悅》、《探索大地之心》、《學做自然的孩子:國傢公園之父繆爾如何觀察自然》、《來自天地的感動》等一係列推廣戶外學習的體驗自然書籍(皆張老師文化齣版),是他一生所秉持的自然教育理念與實踐的精華。他希望每個人都敞開心靈接近自然,從樂趣中體驗自然所帶來的啓發,學會如何深刻地體驗自然,珍愛上帝所創造的萬物。

  柯內爾是世界知名的「全球分享自然協會」(Sharing Nature Worldwide)的創辦人及會長,這是全球最廣受尊崇的自然覺察活動團體之一。

譯者簡介

達娃(本名黃小萍)


  曾任荒野保護協會副秘書長。長期擔任口譯及筆譯工作,譯有《 手斧男孩》、《鬆林少年的追尋》、《追蹤師的足跡》、《無量之網》、《失靈的大地》、《薩滿之路》、《哺乳動物圖鑑》、《精微圈》等三十餘冊書籍。2007年譯完《追蹤師的足跡》後,隨即赴美前往「追蹤師學校」學習,並且成為靈境追尋保護者。2012年與同樣師承追蹤師學校的夫婿在颱灣創辦瞭「七世代自然生活學校」,透過各種原始技能的教學及靈境追尋,協助人們重拾與大地的連結。(詳見www.7generationsoutdoor.omei.net)
 

圖書目錄

推薦序一  未來屬於熟悉自然的人  李察‧洛夫
推薦序二  一場環境教育的激進改革  塔馬拉剋‧宋
推薦序三  不但精彩,更見深度  金恆鑣
推薦序四  讓自然活動好玩的秘方  塗淑芳

第1章 緣起

第一部:心流學習法
第2章 用心學習
心流學習法
第3章 心流學習法的藝術
第4章  自然覺察的四步驟
心流學習法帶來的喜悅

第二部:自然活動
選擇適時適地的活動
第5章 階段一:喚醒熱情
認識彼此、鼻子遊戲、野生動物大會串、打造一棵樹、自然曆程、貓頭鷹與烏鴉、蝙蝠抓飛蛾、弱肉強食、生命金字塔、雪橇犬、動物部位、動物提示、接力猜動物、挪亞方舟、猜瞭快跑!
第6章 階段二:培養專注
我很好奇、聽聲音、看顔色、我能看見、多靠近?、聲音地圖、僞裝步道、動物,動物!、微觀之旅、看一眼,再找一個來、沉睡的守財奴、路上的守夜人
第7章 階段三:直接經驗
採訪大自然、像約翰.繆爾一樣地觀察自然、照相機、呼叫鳥、神秘動物、遇見一棵樹、毛毛蟲濛眼走路、探索大地之心、直行詩、觀察日落、濛眼活動、定點濛眼探索、濛眼探索、引導式觀想、觀想樹
第8章 階段四:分享啓發
獨特時光、自然反思、摺疊詩、結伴靜走、美景當前、森林配方、給自己的一封信、說故事分享感動、空中之鳥

附錄A  遊戲清單
附錄B  尋找適當的遊戲
附錄C  神秘動物圖片
附錄D:〈空中之鳥〉樂譜
附錄E:「鼻子遊戲」與「猜瞭快跑」的動物提示
 

圖書序言

推薦序

不但精彩,更見深度
金恆鑣〈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前任理事長,為國內知名生態學傢,翻譯引介多本自然生態重要著作)


  自然教育是對生命的感受力!

  當今全世界最受敬重的自然教育傢之一,約瑟夫・柯內爾將畢生努力成果的菁華整理成《共享自然,珍愛世界》一書,不啻是讀者的福音!在本書內,柯內爾將四十五年來推動自然教育的成功經驗與心得加以重新構思與整理,不但收録瞭最受孩童(包括青少年)歡迎與最有教育效果的活動,還納入心理學的「心流學習理論」,精彩之外更增加瞭深度。柯內爾重新挑選並精心設計瞭五十個感受自然的團體活動,引領孩童認識、體驗及接觸自然,感受自然所傳遞的生命力。可以預期,這本書一如他過去的書籍,將受到全球數百萬傢長與自然教育者的歡迎與採用。

  在地球上生命演化的漫長曆程裏,人類成為社會性的物種而存活下來。從此個人便離不開社會而生存。然而人類社會有賴於自然裏所有其他物種群聚共存共榮方能持續。認識我們依賴的自然地景是必需的,而從享受自然去認識自然、去和自然和諧相處卻非易事,尤其在現今人類的生活型態之下。所幸我們有《共享自然・珍愛世界》這本書作爲這方麵的指引。

  在本書中柯內爾所設計的每一個活動都是簡易、安全的,可以啓發並強化平常怠速的感覺器官(如聽、觸、聞),使之更為敏銳,更可以輕易感覺到自然裏的各種現象與過程。這些活動的設計目的,是要開啓孩童對自然的敏感度、好奇心,與驚奇感的本能,從有趣的活動過程裏,讓孩童歡歡樂樂地獲得生態學最基本的知識。因此,物理環境的特殊性、植物的生理現象、動物的行爲、生態係的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食物鏈與化學汙染、社會性動物的分工與閤作、生物多樣性保育等等知識,皆在無形中進駐到孩童的心靈裏。

  我們常説「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西方的兒童智力發育學也指齣:「五歲的孩童已能言善道,懂得人際關係,喜歡親近自然。能充分觀察、學習、思考、想像、感受身邊的各種現象,簡直可以説是小大人瞭。」好的自然教育內涵與理論能強化孩童的好奇心與驚奇感,使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於深深瞭解幼兒對自然生命的感受力的重要性,柯內爾在這本書裏所介紹的活動有泰半是爲四、五歲孩童所設計的。他要強化人能感覺外界的所有能力,尤其是摒棄視覺,重新啓動聼、聞、觸的能力。

  柯內爾強調前一本書《來自天地的感動》所採用的心流學習法,他介紹瞭四個學習心流的階段,強化人對自然的靈敏度。第一階段是喚醒熱情,全心全意參與活動;第二階段是專心一誌,觀察、留意及感覺周遭的環境;第三階段是直接體驗,強化與自然共處的記憶;第四階段是共享美意,反覆迴味自然的體驗並與玩伴共享,以提高體驗層次,對自然有深情的迴應與深度的感受,更內化親近自然的人性。

  然而,書中的活動是爲溫帶氣候環境與自然條件而設計,因此,應用在其他環境條件時,若乾活動設計應因地製宜地略加更動,不過還是要維持本書倡導自然教育本身的目的。

讓自然活動好玩的秘方
塗淑芳〈塗大芳體驗自然中心創辦人,在颱灣推廣體驗自然活動)


  自1996年起,很幸運地,我能多次親身跟隨約瑟夫‧柯內爾,學習體驗自然活動帶領。無論在美國加州、歐洲義大利、日本、颱灣,都見他能溫暖快樂地,運用看來放鬆簡單的活動,帶領不同國籍、不同組成的團體,進入深入感受自然的境地。

  在颱灣,我也有很多機會與大朋友、小朋友分享體驗自然活動。在墾丁國傢公園海岸,一群親子隨著「擴大能量圈」活動,進入樹的搖動、海的波浪、雲的飄浮再迴到自身。一位傢長說:「原來,小孩也能安定融入自然,自己則第一次這般深度覺知自然。」同樣「擴大能量圈」活動,2016年在戶外攝氏34度的盛夏,參加「大自然裏的生命教育」研習的中小學教師,在新竹體育場外遮蔭處,一同感受跳脫小小身軀的無比清涼。

  我與一群孩子在校園草地「濛眼探險」,總是有想法的小薇問:「我們是在上課嗎?為什麼我玩得這麼快樂?」是的!柯內爾所設計及推廣的體驗自然活動,是以順應著大朋友、小朋友的能量、興趣、注意力的心流學習法為前提,讓自然活動帶領者有各種好玩的、全身學習的、神秘的或帶來寜靜冥想的活動可以應用。

  與柯內爾近身接觸,發現他總是有著平和愉悅的態度與正麵能量。柯內爾說,他經常研讀一些偉大心靈的著作,如甘地、喬治‧卡弗、約翰‧繆爾,讓自己的心靈進入一種高度。同時柯內爾長年修行,以靜坐冥想維持心靈的純淨與瀋靜。我相信,這是他長期帶領體驗自然活動,總是鮮活及觸動人的重要秘方,也值得有心帶領體驗自然活動的自然教育工作者參考。
 

圖書試讀

第1章  緣起
 
1971年,我剛開始在大學主修自然覺察(nature awareness)時,第一次帶領二十二位來自加州山麓一所小學校的二年級小朋友進行自然導覽活動。而不久前我纔在內華達山脈荒野中,體驗到自然壯麗輝煌的美景――我希望孩子們也能體驗到使我深受感動的美景――這其實是個崇高的目標,因為我完全沒有教學經驗。
 
我犯的第一個錯誤是帶著孩子們走入舊的林道時,而沒有一套如何使孩子們雀躍的精力變得專注的明確計畫。這群孩子到瞭戶外就興奮不已,對自然環境視若無睹,把林道當作跑道,一路往前衝,而我隻能緊追在後。最後,我們停下來吃午餐,然後孩子們就又精力旺盛地奔迴教室。
 
我原本期望孩子們能真實地感受並欣賞存在於周遭的樹木和動物。我明白這趟戶外之行並未達到目標,同時我心中還有一股感覺,知道確實有某種能使人們與自然有深層連結的方式,我隻是還沒找到而已。
 
當時大多數戶外教學採取的模式是「行進—暫停—講解」:引導者在某個主題前停下,對團體解說,再帶他們前進到下一站。一群人隻是被動地聆聽而已。我記得在俄亥俄州參加過這種森林導覽活動,在某個片刻,我無聊到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真心想要成為自然學傢。後來我發現那一整天,我不曾靠近任何棵一樹三公尺範圍之內。
 
1970年代初期,自然體驗活動的概念正開始發展。我從中找到瞭我尋尋覓覓的――能幫助人們全心全意、歡喜地投入於大自然的活動。
 
我發現如何利用自然活動使學習變得更專注、活潑、愉快後,立即開始創造自己的活動,也很快地發現我能成功地與他人分享。看見玩這些遊戲的大人小孩變得活力充沛、神采奕奕,與大自然和自己最美好的部分産生深層共鳴時,我感到滿心歡喜。
 
我於1979年齣版瞭《與孩子分享自然》(Sharing Nature with Children)一書,為自然活動開創先鋒,也使之成為國際間的流行風潮。世界各地的父母與教育人士對這些活動相當熱衷,就如美國奧杜邦學會教育部副主席杜爾雅‧摩頓(Duryea Morton)所說:「透過這些活動,孩子們能真正體驗到身處自然世界的一部分是什麼感覺。」
 
目前擔任麻州奧杜邦學會專員的露西‧葛爾茲(Lucy Gertz),於2002年談到《與孩子分享自然》在1980年代對自然教育領域的巨大影響: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實說,我以前對“自然教育”的印象,就是去動物園、植物園,然後讀一些課本上的知識。這次看到《共享自然,珍愛世界:適用全年齡層的自然覺察活動》這個書名,覺得它可能帶給我一些不一樣的體驗。我尤其好奇“自然覺察”到底是什麼意思?它跟一般我們說的“觀察”有什麼不同?是更強調一種內心的感受,還是更注重感官的細緻運用?這本書的“全年齡層”設定,讓我覺得很棒,因為我一直覺得,很多關於環保、愛護自然的觀念,不應該隻局限於孩子,大人也需要不斷地學習和反思。我希望這本書裏,能有一些引導性的問題,讓我們在接觸自然時,能夠深入思考,比如,“這片土地經曆瞭什麼?”或者,“我在這裏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而不僅僅是停留在錶麵的認知。如果它能提供一些活動,讓我們能通過動手、動腦,去體會自然界精妙的運作,那我會覺得非常值得。

评分

這本書光是書名就讓人眼睛一亮,《共享自然,珍愛世界:適用全年齡層的自然覺察活動》。我尤其喜歡“自然覺察”這個詞,感覺不像那些教你“認識植物、動物”的枯燥讀物,更像是引導我們重新去感受、去體會,在繁忙的生活中,我們可能已經漸漸忽略的周遭美好。我本身就很喜歡帶小孩去戶外走走,但老實說,有時就是走馬看花,並不知道該如何引導孩子真正去“看見”大自然。這本書的副標題“適用全年齡層”更是讓我覺得很貼心,這意味著不隻是孩子,連我這個當媽的,也可以跟著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我很好奇,裏麵會不會介紹一些簡單的觀察技巧,例如怎麼引導孩子留意一片葉子的脈絡,或者聽一聽不同鳥類的叫聲?或者,它會不會分享一些有趣的遊戲,讓我們在山林間、海邊,甚至自傢陽颱,都能發現自然的奧秘?我常常在想,如果能從小培養孩子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好奇心,那絕對是一輩子的寶藏。所以,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提供實用的方法,讓我們一傢人都能更深入地去“共享”自然,進而“珍愛”這個我們賴以生存的世界。

评分

我最近迷上瞭用手機拍些生活中的小細節,尤其是那些在水泥叢林裏偶遇的綠色。每次拍完,都會覺得好像又重新發現瞭什麼。這本書的名字,《共享自然,珍愛世界:適用全年齡層的自然覺察活動》,聽起來就像是為我這樣的“都市隱士”量身打造的。我很好奇,它會不會提供一些方法,讓我們這些不太常接觸自然的人,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覺察自然的切入點?比如,在傢裏的窗颱上種些小盆栽,怎麼從觀察它們的生長去體會生命力?或者,走在上班的路上,有哪些看似平凡的景物,其實藏著值得我們停下來欣賞的細節?我希望這本書不是那種要我們翻山越嶺纔能進行的“自然活動”,而是能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如果它能分享一些有趣的觀察日誌範例,或者鼓勵我們記錄下自己的發現,那該有多棒!我期待這本書能成為一本生活指南,讓我們在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中,找到喘息的空間,重新連接被遺忘的自然感。

评分

一直以來,我都是個喜歡往大自然跑的人,尤其喜歡在假日帶傢人去郊外露營、健步。不過,說實話,有時我總覺得自己的帶領方式有點“流於形式”,孩子可能也隻是覺得在玩,並沒有真正“覺察”到身邊的美好。所以,《共享自然,珍愛世界:適用全年齡層的自然覺察活動》這本書名,立刻吸引瞭我的目光。我迫切想知道,這本書裏有沒有一些創新的、或者說是更有深度的自然活動,能夠真正激發孩子(甚至是我自己)的觀察力,去留意那些平常容易被忽略的細節?比如,怎麼引導他們去觀察一棵老樹的年輪,去聽懂不同昆蟲的鳴叫,或者去理解一片落葉的生命周期?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實際的操作方法,讓我們在戶外活動時,不再隻是“走過”,而是能“停留”並“感受”。如果這本書能成為一本我們的“戶外活動秘籍”,那真是太棒瞭。

评分

我一直覺得,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比我們想象的要精彩得多,隻是我們常常因為太忙,而忽略瞭身邊隱藏的許多驚喜。《共享自然,珍愛世界:適用全年齡層的自然覺察活動》這個名字,正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我很好奇,它會不會教我們一些方法,讓我們即使身處城市,也能發現“小確幸”般的自然之美?比如,觀察公寓樓下的那棵行道樹,如何在四季變換中展現齣不同的姿態?或者,如何在公園裏,通過仔細觀察,發現不同種類的昆蟲和植物?我特彆喜歡“共享自然”這個說法,它暗示著一種連接,一種你我之間的互動,以及一種對自然的尊重和責任。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小巧思,讓我們每個人都能從自身齣發,去“覺察”自然,並進而“珍愛”我們共同的地球。如果它能鼓勵我們分享彼此的發現,那這個“共享”的意義就更深遠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