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戀之歌:聆賞姚讚福

悲戀之歌:聆賞姚讚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一九三○年代以一曲〈心酸酸〉創下臺語流行歌有史以來最佳的銷售量的音樂家姚讚福,傳記報導故事首次出版!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出版「典藏臺中」系列,紀錄音樂人姚讚福的一生,包括他的音樂創作、人生軌跡,以及時代背景。
  
  ◎作者林良哲繼《臺灣流行歌日治時代誌》後,將焦點聚集在臺中音樂人姚讚福身上,藉由唱片收藏、子女親友訪談紀錄,以及成長軌跡的田野調查,融合當時流行歌背景與社會現象,圖文並茂,娓娓道出姚讚福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
  
  ◎隨書附贈姚讚福音樂故事CD。
  
  台中市新文化協會策劃、臺灣流行歌研究學者暨臺語流行歌詞曲創作者林良哲年度力作!
  
  向那個時代,寫出臺灣心聲的流行歌創作者姚讚福致敬!
  附贈姚讚福音樂故事CD
  
  一九三○年代,姚讚福以一曲〈心酸酸〉,創下臺語流行歌有史以來最佳的銷售量,成為當時歌壇上炙手可熱的流行音樂作曲家。
  
  但他從一九三三年入行到一九六七年過世的三十四年間,只發行過四十多首的曲目,從戰前的〈心酸酸〉、〈悲戀的酒杯〉、〈我的青春〉、〈送君曲〉,到戰後的〈日落西山〉、〈青春嘆〉、〈苦酒滿杯〉等歌曲,無一不是臺灣人民所不斷傳唱與思憶的臺語流行歌經典。
  
  然而,被傳誦的還有姚讚福所屬的苦悶、悲愁年代,他窮困潦倒的人生,就像是唱片上又窄又細的溝槽,唱針只能循著溝槽旋轉前進,直到片尾曲終……
  
  就讓我們循著這個音樂行軌,慢慢沉浸在音樂人姚讚福的人生樂音中吧!
  
  姚讚福(1908-1967)
  
  出生於臺中牛罵頭(清水區),幼年時居住於墩仔腳(后里區),後隨父親移居宜蘭以及臺北松山等地,因家中信奉基督教,進入臺北神學校就讀,並於1931年奉派前往臺東「新開園」(池上鄉)傳道。但他因疾病纏身,離開傳道工作回到臺北,投身於臺語流行歌的創作,進入古倫美亞唱片公司,後又到奧姬、勝利、日東等公司,創作出〈心酸酸〉、〈悲戀的酒杯〉等歌曲,成為當時知名的作曲家。
  
  戰爭期間,他遠赴香港謀職,並在此娶妻生子。戰後全家返回臺灣,卻因時運不濟而謀職不順,多年顛簸且痼疾難治,加上生養眾多,致使家境貧寒。他獨自前往臺北奮鬥,冀望靠著作曲的功力再度於臺語流行歌壇揚名,然因時代變遷、市場轉換,雖有〈日落西山〉、〈青春嘆〉等優秀作品,卻不敵市場走向的轉變,最後因積勞成疾而病逝。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良哲


  1968年出生於臺中市,1991年開始創作臺語流行歌曲,陸續發表〈無花果〉、〈玫瑰〉、〈鵝媽媽要出嫁〉等曲,之後又與陳明章、朱約信等人合作,迄今仍從事臺語流行歌曲創作,已創作歌詞、歌曲超過百首。

  1995年進入《自由時報》擔任記者工作,並開始搜集及研究臺中市的地方歷史,先後出版《臺中酒廠專輯》、《臺中公園百年風華》、《手術刀與照相機的故事》、《臺中電影傳奇》、《何春木回憶錄》、《臺灣流行歌日治時代誌》等書籍,多數和臺中市歷史相關,2004年考入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2008年以《日治時期臺語流行歌詞之研究》為碩士論文題目,並取得學位,目前為自由時報彰化新聞小組特派員。

陳彥斌/總策劃

  南投中寮人,長居臺中逾三十年。曾任自立晚報記者暨特派員,望春風電臺臺長、臺灣日報採訪中心主任、國家文化總會中部辦公室執行長、行政院《文化視窗》月刊主編、台中市新文化協會理事長,及立委林佳龍服務團隊執行長、顧問。著有《填補地球裂縫的人》,發行《臺中風華》,主編《走讀雲林》、《講予全世界聽》、《臺中媽祖蔭臺灣》、《因為黑暗,所以我們穿越》等。現任:台中市新文化協會執行長(2016)。
 

圖書目錄

市長序、聆賞臺灣樂音,撫觸時代紋路
局長序、探尋原創故事,追索臺灣流行歌文化
作者序、人生飲苦酒,運命嘆心酸
 
引言、偶然的巧遇
壹、那個時代、那段歲月
貳、基督教家庭
參、求學過程
肆、短暫的傳道生涯
伍、血液中的自我
陸、作曲的困境
柒、一曲〈心酸酸〉
捌、縱橫流行樂壇
玖、遠走香港謀生
拾、人生轉機
拾壹、深陷困局
拾貳、生命的熱情
拾參、苦酒?美酒?還是甜酒?
拾肆、曲終人不散
結語、人生藏寶圖
市長序、聆賞臺灣樂音,撫觸時代紋路
局長序、探尋原創故事,追索臺灣流行歌文化
作者序、人生飲苦酒,運命嘆心酸
 
姚讚福創作目錄
姚讚福年表
 

圖書序言

壹、那個時代、那段歲月
 
1971年時,知名的臺語流行歌作曲家許石(1919-1980)在接受電腦音樂家林二的採訪,談及他與姚讚福的一些往事。許石在訪問中,除了稱讚姚讚福的音樂天賦之外,並提及曾以「接濟」的方式買下〈悲戀的酒杯〉之版權,還拿給他一個四百元的紅包作為酬勞。
 
身為知名臺灣流行歌作曲家的許石,其作品有〈安平追想曲〉、〈港都夜雨〉、〈孤戀花〉、〈夜半路燈〉等歌曲。1952年時,他成立了中國唱片公司(其後更名為女王、大王、太王唱片公司),全力推廣臺灣鄉土民謠和歌謠,對於臺灣的流行音樂的發展,他可說相當熟悉。這段許石與姚讚福故事與往事,林二隨後在報章上發表〈臺灣民俗歌謠作家列傳(八)窮困潦倒姚讚福〉一文,並收錄在1979年出版的《臺灣民俗歌謠》一書中。至於許石向姚讚福買下〈悲戀的酒杯〉之版權之後,也由「大王唱片」發行一張78轉唱片,依其唱片年代推算,應該是在1958年前後。
 
騎行腳踏車的窮途背影
 
許石除了說到曾經買下姚讚福的歌曲版權之外,在此一訪問中,他也提及姚讚福曾經在電臺彈奏鋼琴餬口,其後又因「帶病騎腳踏車而過世」。許石的此一回憶,應該是指1958年左右。姚讚福原本在臺中市的「中聲電臺」服務,但其後電臺因轉手他人經營而裁員,致使姚讚福失去了固定的收入。為了養家活口,他離開臺中的妻兒獨自北上,並在臺北市松山一帶租了一個小房間,平時教幾位學生彈奏鋼琴或演唱,卻不足以餬口。為此,姚讚福還得不時拿著自己的作品到各唱片公司「推銷」,以賺取一些「外快」,貼補家用。
 
就在此時,姚讚福將自己創作的歌曲拿來給許石,希望能獲得採用。許石所謂「曾以接濟的方式買下其〈悲戀的酒杯〉版權」一事,應是許石了解姚讚福的家庭狀況,最後將其日治時期的作品〈悲戀的酒杯〉版權買下,包了一個四百元的紅包給他。在當時,臺灣的著作權相關法律並不完備,對於以前已發行或是出版的音樂作品,沒有強制規定要給付使用費用給詞曲作者。甚至唱片公司還以「買斷」的方式,即可將創作者的著作權買下來。之後不管多次錄音使用,甚至是改編再製,都不用給付給原創作者任何費用。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