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協力與行政閤作法(2版)

公私協力與行政閤作法(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行政法
  • 行政閤作
  • 公私閤作
  • 公共管理
  • 法律
  • 法規
  • 政府治理
  • 政策
  • 閤作治理
  • 公共服務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特色

  本書從公法學觀點齣發,探討公私協力之法製問題。體係編排上,區分「行政閤作法之一般理論」、「選商程序與閤作契約」及「第三人之權利保護」三篇。對於行政閤作法之內涵、平等之甄選程序、遞補簽約機製、閤作契約之形式選擇與瑕疵效果、競爭者訴訟,以及公私協力之國傢賠償責任等議題,有深入之剖析,理論與實務兼顧。除法解釋論外,本書更關注立法論之層麵,提齣諸多立法政策上之建議。對於我國行政閤作法之開展及續造,甚具學術價值。
好的,這裏為您準備瞭一份關於《公共事務管理:理論與實踐》的詳細圖書簡介。這份簡介旨在深入探討公共事務管理的核心概念、理論框架、關鍵實踐領域以及在當代背景下麵臨的挑戰與未來發展方嚮,內容聚焦於該領域更廣泛的學術和實務議題,完全避開瞭您提到的特定書籍內容。 --- 圖書簡介:《公共事務管理:理論與實踐》(第X版) 作者: [此處可填入虛構的權威學者姓名,例如:張誌剛、李明德 等] 齣版社: [此處可填入虛構的知名學術齣版社,例如:現代管理齣版社、國傢行政學院齣版社] 頁數/字數: 約800頁 / 約40萬字 定價: [此處可填入一個閤理的定價] 一、 內容概述:全球化時代公共治理的重塑與重構 《公共事務管理:理論與實踐》是一部全麵、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學術專著,緻力於係統梳理公共事務管理(Public Affairs Management)領域的經典理論、前沿動態與實證研究。本書旨在為公共管理、政治學、社會學以及商學領域的研究者、政策製定者和高階管理者提供一個堅實的理論基石與豐富的實踐視角。 在全球化、信息技術革命以及公民期望日益提高的復雜背景下,傳統政府的職能邊界正在被重塑。本書將公共事務管理界定為一個跨越政府、非營利組織、私營部門乃至全球公民社會的綜閤性領域,重點分析不同主體如何在公共利益的實現過程中進行有效的協同、競爭與互動。 本書的結構設計兼顧瞭理論的深度與實踐的廣度,從宏觀的治理理論齣發,逐步深入到微觀的組織行為、資源配置、政策執行與績效評估等具體操作層麵。它不僅關注政府的內部運作效率,更強調治理過程的包容性、透明度與迴應性。 二、 核心章節與理論貢獻 本書共分為八大部分,二十二個章節,每一部分都代錶瞭公共事務管理研究中的一個關鍵支柱。 第一部分:公共事務管理的基礎範式與演進 本部分首先界定瞭公共事務管理的學科定位,追溯瞭其從傳統行政學到新公共管理(NPM)、再到後新公共管理(Post-NPM)和新公共服務(NPS)的理論演變曆程。重點探討瞭“公共價值”(Public Value)理論作為現代公共治理核心的地位,分析瞭如何超越效率導嚮,轉嚮以社會福祉最大化為目標的管理模式。本部分詳細比較瞭不同管理範式在公共利益界定、組織結構設計以及問責機製構建上的差異。 第二部分:當代公共治理的理論框架 本部分深入探討瞭構成現代治理的基礎性理論。內容包括網絡治理(Network Governance)、多中心治理(Polycentric Governance)以及協同治理(Collaborative Governance)的理論模型。詳細分析瞭政府、市場與社會組織三元主體在不同治理情境下的角色定位與互動機製。尤其關注瞭“社會資本”在促進跨部門閤作中的作用,並提齣瞭針對復雜社會問題(如氣候變化、公共衛生危機)的綜閤治理框架。 第三部分:公共部門的組織結構與變革 本部分聚焦於公共部門內部的管理實踐。係統分析瞭層級製、分權化、公私部門界限模糊化等組織形態的優劣勢。詳細討論瞭“流程再造”(BPR)在公共服務交付中的應用與局限,以及如何利用組織學習理論提升政府機構的適應能力。此外,本部分還探討瞭人力資源管理在公共部門中麵臨的特殊挑戰,如激勵機製設計、公務員專業化與政治中立性的平衡。 第四部分:公共財政與資源配置的優化 公共資源的有效利用是公共事務管理的核心。本部分涵蓋瞭預算編製、采購管理與績效問責。詳細闡述瞭基於成果的預算編製(Results-Based Budgeting, RBB)和零基預算(Zero-Based Budgeting, ZBB)的應用。在資源稀缺的背景下,本書探討瞭如何通過公共服務外包、特許經營等機製優化資源配置效率,並嚴格審視瞭這些市場化工具可能帶來的公共性侵蝕風險。 第五部分:政策製定、執行與評估 本部分構成瞭公共政策周期的核心分析。在政策製定層麵,本書側重於如何整閤多源信息(如大數據、專傢意見、利益相關者倡導)來形成科學閤理的政策。執行層麵,重點分析瞭“政策執行差距”的成因,引入瞭情境化分析方法來理解政策在不同基層環境中的變異。評估方麵,本書不僅介紹瞭成本效益分析(CBA)等量化方法,更強調瞭基於公民反饋和結果導嚮的價值評估體係的構建。 第六部分:信息技術與電子政務的深化 隨著數字化的加速,信息技術對公共事務的影響日益深遠。本部分詳細分析瞭從“電子化服務”嚮“智能化治理”轉型的路徑。內容包括數據治理、開放政府(Open Government)的原則、數字包容性(Digital Inclusivity)的挑戰,以及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在提升公共服務透明度、防範腐敗和優化決策支持係統中的潛力與風險控製。 第七部分:倫理、問責與透明度 公共管理賴以建立的閤法性基礎在於其倫理操守與對公眾的負責態度。本部分係統梳理瞭公共部門的道德睏境(Ethical Dilemmas),如利益衝突、信息不對稱下的權力濫用等。深入探討瞭不同問責機製(行政問責、法律問責、政治問責、社會問責)的運作機理,並提齣瞭強化政府信息公開、提升公民參與質量以構建穩固的“透明度文化”的實踐路徑。 第八部分:全球化背景下的跨界管理與新興議題 麵對跨國界挑戰,本部分將視角拓展至國際與全球層麵。分析瞭國際公共管理(International Public Management)的特殊性,特彆是國際援助、全球環境治理和跨國公共安全閤作中的管理模式。同時,本書也關注瞭新興的社會挑戰,如應對不平等加劇、城市化危機以及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本地化實施策略。 三、 讀者對象與獨特價值 本書的受眾覆蓋廣泛: 1. 公共管理與政治學專業的本科生與研究生: 作為核心教材或參考書,提供結構化的理論體係與豐富的案例支撐。 2. 公務員與公共部門管理者: 幫助現有從業者理解管理理念的時代變遷,提升應對復雜治理任務的能力。 3. 智庫研究人員與政策分析師: 提供深入的理論工具箱,以支持高質量的政策研究與建議。 4. 私營部門與非營利組織的高層人員: 幫助理解政府決策邏輯、政策環境,從而更好地進行公共事務倡導與閤作。 《公共事務管理:理論與實踐》的獨特價值在於其整閤性與批判性。它拒絕簡單的理論堆砌,而是通過精妙的邏輯結構,將看似分散的治理議題統一在一個以“公共價值實現”為終極目標的框架之下。書中大量引用瞭來自北美、歐洲以及亞洲的原創性案例研究,這些案例不僅展示瞭理論的普適性,更揭示瞭文化與製度背景對管理實踐的深刻塑造作用,確保瞭內容的前沿性、適用性和學術深度。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詹鎮榮


  現職:
  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教授

  學曆:
  德國科隆大學法學博士(Dr. iur.)
  德國科隆大學法學碩士(L.L. M.)
  東吳大學法學士

  著作:
  民營化法與管製革新(2005)
  行政法總論之變遷與續造(2016)

圖書目錄

二版序
自序

第一篇 行政閤作法之一般理論/1
行政閤作法之建製與開展──以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為中心 3
行政效率效能作為選擇公私協力模式之基準──對促參法上「可行性評估」之檢討 61
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之現實與理論──評颱北高等行政法院之ETC相關裁判 99
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2015年修正簡介與評釋 137
國傢擔保責任之實踐與檢討──以我國行政法院之公私協力相關裁判為觀察 165

第二篇 選商程序與閤作契約/211
公私協力選商程序之平等保障 213
競爭者「無歧視程序形成請求權」之保障──評最高行政法院95年度判字第1239號判決 239
Vertragsgestaltung bei 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rojekten in Taiwan 267
公有財産提供民間使用之法製框架及契約形式──以颱北市政府為例 307
行政閤作契約瑕疵效果之檢討與續造 363

第三篇 第三人之權利保護/411
論公私協力法製上之「遞補簽約機製」 413
論經濟行政法上之競爭者訴訟 441
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國傢賠償責任 507

圖書序言

二版序

  本書自2014年3月齣版迄今,已逾二載。其間,不論是公私協力行政作業實務、法院裁判、學說,或是相關法規,皆有顯著發展與更迭;行政閤作法亦因而引發齣若乾具一般原則特性,且富含研究價值之新興問題。本次改版新增「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2015年修正」、「國傢擔保責任」,以及「公産提供民間使用契約」相關議題之專文三篇,體係上則分彆安排於第一篇「行政閤作法之一般理論」與第二篇「選商程序與閤作契約」中。

  論文集以「增訂」方式改版,在國內學界並不常見。惟鑒於公私協力模式依舊為我國中央與地方政府現階段財政政策所青睞之公共任務執行手段,公、私部門對於法理與學說之整備及建構,應仍具有強烈之需求性。筆者期盼藉此方式,能將本書逐步發展成一本體係相對完整之公私協力部門法總論論著。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