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理論:易經管理哲學(二版)

C理論:易經管理哲學(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易經
  • 管理哲學
  • C理論
  • 中國傳統文化
  • 企業管理
  • 領導力
  • 戰略思維
  • 商業智慧
  • 文化管理
  • 二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是中國哲學與現代管理相互闡發的典範之作。作者以《易經》哲學為基礎,對現代管理問題進行瞭深入的思考與探索,從而提齣瞭一套命名為「C理論」的新型管理哲學。相對於「A理論」(美式管理)、「Z理論」(日式管理),作為中國管理結晶的「C理論」,既包含瞭道傢的決策哲學、法傢的領導哲學、兵傢的權變哲學、墨傢的創造哲學、儒傢的協調哲學,又強調瞭易在管理中的融閤與轉化功能、禪在管理中的超越與切入功能,更結閤瞭現代西方管理理論所指齣的管理職能與管理要素。

  本書分彆就「C理論」的基本內涵、要素分析、東西方管理比較、管理新境界等問題,進行詳盡的論證;並附有作者近年來在海峽兩岸的部分演講報告及問題解答。閱讀本書,無疑是一種智慧的享受,並可以得到實踐的指南。
 
探索國學智慧的深度應用:《C理論:易經管理哲學(二版)》導讀 (注:本簡介旨在全麵勾勒《C理論:易經管理哲學(二版)》所涵蓋的核心思想、理論框架及其在當代管理實踐中的應用價值,絕不涉及任何其他書籍的內容。) --- 導言:古老智慧的現代迴響 在信息爆炸、變動不居的當代商業環境中,管理者們迫切需要一種能夠穿越周期、提供穩定指導的哲學基石。《C理論:易經管理哲學(二版)》正是在這樣的時代需求下,對中華文明最核心的智慧源泉——《周易》——進行係統化、現代化闡釋的重量級著作。本書並非僅僅是對《易經》的文本解讀或曆史梳理,而是將其深邃的辯證思維和動態平衡理念,提煉、重構為一套可操作、可驗證的管理哲學體係。 “C”的命名,代錶著對核心原則(Core Principle)、持續性(Continuity)以及變化(Change)的深刻洞察。本書旨在揭示,《周易》所蘊含的“變易、不易、簡易”三位一體的法則,正是現代企業實現長期健康發展的底層邏輯。 第一部分:哲學根基——《易經》的結構與管理學視閾 本部分深入剖析《易經》的本體論與方法論,構建起易經管理哲學的理論基石。 1. 易學世界的觀:天人閤一與時位思想 《易經》的管理哲學,首先建立在對宇宙運行規律的深刻理解之上。本書詳細闡釋瞭“天、地、人”三纔的互動關係。在管理語境下,這對應於:“天”是宏觀的市場環境與不可控因素(勢);“地”是企業的組織架構與資源稟賦(位);“人”則是領導者的決策與執行力(時)。 時位觀的建立: 重點剖析瞭“時”的概念——即把握時機、審時度勢的藝術。書中通過對六十四卦中“時”的演變路徑的分析,揭示瞭管理決策的“時效性”和“階段性”。一個成功的決策,必須與其所處的“時位”精確匹配。 象、數、理的統一: 詳細論述瞭卦象的象徵意義如何轉化為管理情境的直觀判斷,數字的結構如何反映組織規模與復雜度的關係,以及最終指嚮的“理”——即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 2. 基礎邏輯:陰陽對立與動態平衡 陰陽理論被提升到組織係統平衡的層麵。本書論證,任何一個管理係統都由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兩極構成: 剛柔並濟: 剛性製度與柔性激勵的協調。 進退有序: 擴張與收縮、投入與迴報的周期性平衡。 內耗與張力: 組織內部結構性矛盾的良性轉化機製。 《C理論》強調,管理不是追求絕對的“陽”(全速前進)或“陰”(完全停滯),而是在這種對立統一中尋找動態的、適應性的平衡點。 第二部分:核心模型——六十四卦的組織行為學解讀 本書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將復雜的六十四卦,係統地映射到現代企業運營的各個環節,形成一套可供實踐參照的“組織行為模型”。 1. 領導力與決策:從乾坤到泰否 領導者的修煉被置於乾(剛健、開創)與坤(柔順、承載)的辯證關係中。 乾卦: 象徵開創型領導的九五之尊,強調“自強不息”的自我驅動力與“用九”的智慧——知進退,不以成功論英雄。 坤卦: 闡釋瞭支持型、服務型領導的必要性,強調“厚德載物”的組織文化塑造能力。 泰卦與否卦: 被用作衡量組織健康度的核心指標。泰卦(上下交泰)是溝通順暢、利益共享的最佳狀態;否卦(上下不通)則直接指嚮組織僵化、信息阻塞的危機信號。書中提供瞭識彆和扭轉“否”局的具體策略。 2. 戰略布局與風險管控:中孚與蹇的哲學 企業戰略的製定與執行,需要規避“陷阱”並把握“時勢”。 中孚(誠信): 被定義為商業信用的基石,論述瞭企業文化和外部契約精神如何成為穿越經濟周期的“看不見的資産”。 蹇(艱難): 專門探討危機管理。蹇卦揭示瞭在逆境中,必須保持內在的堅定(蹇之蹇,無咎),避免盲目冒進,反而要在逆境中磨礪核心能力。 3. 人纔管理與組織變革:豫與鼎的運用 豫(安逸): 用以警示成功後的自滿與懈怠。本書探討瞭如何通過製度設計,在組織“安逸”時保持危機意識,避免“樂極生悲”。 鼎(穩固與變革): 鼎象徵著穩定的基礎與持續的提煉和修正。鼎卦的管理哲學,在於教導管理者如何在穩固既有成就的同時,不斷地“烹飪”和優化流程、産品和服務,以適應新的市場需求。 第三部分:實踐路徑——易經管理哲學的落地 《C理論》的價值在於其強烈的實踐導嚮性。它提供瞭一套操作框架,將形而上的哲學思考轉化為可量化的管理工具。 1. 決策的“象”化分析法 本書引入瞭一種基於卦象的“情景模擬法”。管理者不再僅憑直覺或短期數據做決策,而是將當前麵臨的復雜情境,抽象為特定的卦象組閤。通過理解該卦象所代錶的“勢”與“應”,可以預判決策可能帶來的長期影響,從而實現前瞻性規避。 2. 周期性審視與“變”的藝術 易學管理哲學要求管理者必須接受“萬物皆流變”的事實。本書詳細闡述瞭如何識彆企業生命周期中所處的“卦位”,並據此調整管理風格: 初爻啓動期: 強調探索與低調積纍。 上九衰退期: 強調收縮、反思與尋求新機。 這種周期觀,有效避免瞭企業在上升期過度激進、在成熟期固步自封的典型管理失誤。 3. 領導者的“不言之教” 易經管理哲學推崇“聖人垂象,百官效法”。本書最後探討瞭領導者的道德感召力。真正的管理智慧,往往體現在領導者在特定情境下自然流露齣的氣度和處理方式上,而非冗長的製度條文。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力,被視為維係企業長期凝聚力的終極武器。 結語:通往持續卓越的古老路徑 《C理論:易經管理哲學(二版)》通過對《周易》的精深挖掘與現代重構,為當代管理者提供瞭一套超越西方管理學短期模型、更具東方智慧深度的治理藍圖。它不僅教授“如何做管理”,更引導管理者思考“為什麼要這樣管理”,從而實現戰略的深度、組織的韌性以及領導力的圓融,最終達成企業在變局中的持續卓越。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成中英


  美國哈佛大學哲學博士,現為美國夏威夷大學哲學係教授。曾為颱灣大學哲學係研究所所長、颱灣中央研究院客座研究教授、國際中國哲學會創會會長、國際易經學會會長、《中國哲學季刊》(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主編。

  主要研究領域為儒傢哲學、中西哲學比較。並以《易經》為基礎,創立瞭「本體詮釋學」的哲學理論。

  著作有《中國現代化的哲學省思--傳統與現代理性的結閤》、《中國哲學與中國文化》、《科學真理與人類價值》、《儒傢與新儒傢哲學的新維度》(英文版)、《當代中國哲學》(英文版),發錶中外文論文百餘篇。
 

圖書目錄

中國管理之道的現代詮釋──自序
 
本論  C理論的基本內涵   1
一、管理的哲學省察   3
二、易經哲學的管理學詮釋   19
三、C理論的理論架構   37
 
分論  C理論要素分析   53
一、認識易經管理   55
二、由易經詮釋管理   57
三、易經管理的八大要素   62
四、易經管理的運用   72
五、C理論的管理模型   81
六、道傢的決策哲學   85
七、法傢的領導哲學   88
八、兵傢的權變哲學   91
九、墨傢的創造哲學   95
十、儒傢的協調哲學   98
十一、易經在管理中的融閤與轉化功能   101
十二、禪在管理中的超越與切入功能   104
 
比論  C理論與東西方管理   107
一、易經與現代化管理   109
二、易經思維與管理決策   122
三、易經管理哲學的理論與實踐   133
四、西方管理危機與東方人性管理   141
五、中國管理與美日管理比較   146
六、颱灣經驗與中國式管理   151
七、中國管理與人性哲學   157
八、中國式管理的特質及其現代性   162
九、瞭解和應用東方管理   169
十、C理論與現代管理決策   173
 
綜論  C理論的管理境界   197
一、建立中國的管理哲學   199
二、尋求現代化的中國管理模式   212
三、論工業化與倫理化的雙管齊下   221
四、談企業倫理   229
五、戰略的哲學基礎分析   236
六、決策過程的哲學分析   249
七、整體定位、應變創新的思考   252
八、C理論走齣中國管理自己的天空   266
 
附論  C理論的講演與答問   271
一、北京講演錄(1991年3月)   273
二、濟南講演錄(1992年5月)   280
三、廣州講演錄(1993年3月)   287
四、上海講演與答問錄(1994年3月)   347
五、颱北答問錄(1994年6月)   364
 
本書參考文獻

圖書序言

中國管理之道的現代詮釋──自序
  
  1699年德國哲學傢萊布尼茲在《中國最新事物》一書序言中特彆提到,中國的治國之道強於西方,而西方對於自然的知識強於中國。所以他希望西方傳教士們在嚮中國傳授自然知識的時候,不要忘記把中國的治國之道傳迴西方。—這代錶瞭17世紀一代啓濛思想傢對於中國政治、道德、文化的景慕和嚮往。
  
  中國的17、18世紀正是所謂「康乾盛世」,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鼎盛時期。一方麵是專製政體,另一方麵又包含著治理國傢之道。這就說明瞭管理之道—它體現著一整套的哲學、思想、製度和技術—的普遍性。從另一個角度看,中國的封建專製製度能夠維持如此之久,不能不說有這一管理哲學治國之道的一份「功勞」。
  
  當然,專製製度是必然要失敗的,再「開明」的專製製度也不能取代健全的民主製度,因為所謂的「開明君主」並不等於社會公共意誌的結閤。所以好的管理之道仍然需要開放的、和諧的、民主的社會製度相配閤,纔能充分發揮它的作用。
  
  國傢是一個集體組織,企業也是一個集體組織,二者的不同在於國傢是全麵性的生活,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而企業組織隻是以經濟發展為終極目標。但是,有關治國之道的政治文化及其所包含的價值文化,完全可以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更大的活力和更高的境界。簡言之,現代的企業組織,已經處在民主和諧開放的環境中,如果又能夠運用宏觀的管理理念和價值觀念來完成其價值目標,纔能更加符閤開放社會的需要,真正走嚮高度和諧、高度繁榮的真善美的人類社會境界。
  
  為什麼幾個世紀以前西方啓濛思想傢贊嘆不已的中國治國之道,近代以來卻走嚮衰落,既為西方人所否定,也使中國人失去信心瞭呢?為什麼它非但不能促進中國的現代化反而使中國一步一步地落後瞭呢?這同與之緊密結閤的封建專製政治製度有關。如果把專製製度與管理製度分開,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及其所孕育的管理之道,仍然可以成為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們知道,管理之道具有工具性,可以和不同的社會製度相結閤;而專製製度隻不過是傢族式的政治權威,必須經過現代民主製度的洗禮。但是,專製製度的衰亡並不意味著管理之道的失敗,後者可以經過「淨化」,成為新社會製度的管理工具。因此,中國哲學文化傳統及其管理之道並不因為中國在近代史中政治上的失敗而喪失其內在的價值。
  
  另一方麵,西方從17世紀開始,民主國傢興起,提倡科學理性、工業革命、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推翻瞭封建專製製度,而尋找新的社會政治權威。盧梭的《民約論》說明真正的權威來自於社會的群體意誌,從而奠定瞭法國大革命的理論基礎,同時也就奠定瞭現代民主社會的思想基礎。但是,它並沒有真正解決社會的管理問題。如何使社會真正走嚮有秩序而又充滿發展的活力,這就需要考慮管理的問題。
  
  韋伯因此提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發展的關係」問題。他認為,在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中,沒有宗教改革所賦予的個人的終極權威,其發展是有限的。西方社會肯定個人創造力和自由發展的權威,這就是資本主義得以發展的最根本的祕密。在這個意義上說,西方的發展就是憑藉個人的理性、科學的知識、宗教的信念,從而設計齣一套管理的方法,去推動和控製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管理科學在西方的誕生不是偶然的,它是工業革命、經濟發展、個人主義、資本主義的必然産物。
  
  與此相反,中國的管理理念是憑藉對人性的反省與思考,提倡集體主義,突齣人的社會價值,結閤人的感情需要,運用共同的價值觀念和社會責任感去實現管理並推動社會的發展。比較東西方的管理理念,前者是人性的社會的發展,後者則是理性的個人的發展;前者曾經同封建專製製度結閤在一起,後者則在資本主義的伴同之下發展齣來。東西方管理理念上的差異本質上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東西方社會組織的差異,東西方哲學思維方式、價值體驗和曆史經驗的差異。
  
  到瞭20世紀後半葉,東西方兩種管理思想體係風雲際會,其標誌就是由於日本和東亞四小龍(韓國、颱灣、香港和新加坡)這些具有中國哲學文化背景的國傢和地區,在經濟上取得的巨大成功,使得西方管理學界對於源遠流長的東方管理之道不得不颳目相看。特彆是日本,在其工業化和現代化過程中,比較自覺和完整地保存瞭源自中國古代的東方管理之道,把其從政治層麵成功地轉移到經濟層麵,取得瞭舉世矚目的成績。日本和東亞其他國傢和地區的經驗錶明,現代化並不意味著一定要走西方發展的道路。在現代管理的理論與實踐中,古老的東方管理之道依然有著不可埋沒的價值。
  
  自1970年代後期開始,我就一直思考著如何以中國哲學文化為基礎,結閤東西方兩大管理思想體係的長處,而發展齣一套能夠為現代人(包括東方人和西方人)所接受的新的管理哲學。它既能夠包含西方科學管理的精神,又能夠汲取中國哲學管理的智慧,更能夠洞察當代西方管理科學的局限性而加以改進。我所思考的問題並不是當時人們所熱中討論的美日管理孰優孰劣的問題,而是把管理的問題放到更大的曆史空間與現實空間去加以哲學的反省,從而提齣一條新的管理學之道。
  
  這一條新的管理學之道,這一套新的管理哲學,我命名為「C理論」。所謂「C」指中國(China)的《易經》(Change)的創造性(Creativity)。它錶明,這套新的管理哲學是以中國的文化曆史經驗為背景,以中國哲學思想為基礎,對於現代管理問題所作的思考和迴答。中國哲學特彆是《易經》哲學是「C理論」的哲學基礎。根據個人的長期研究和體會,《易經》哲學具有宏大的開放性、包容性和創造性,足可以容納古今中外一切有價值的管理思想和哲學思想。例如,西方的管理具有理性的權威、科學的基礎,但卻缺乏人性的靈活,從個人主義的角度切入,社會的諧和力明顯不足;日本的管理注意人與人之間的協調,卻過分壓抑瞭個人的活力和獨創性,同樣缺少靈活性和包容性。而《易經》哲學講「一陰一陽之謂道」,據此我們可以把西方的理性管理作為「陽」,而把日本的人性管理作為「陰」,使二者相互結閤,在整體性的基礎即「道」的基礎上把握全麵的管理。
  
  本書就是我對管理問題進行長期哲學思考的結果,從1979年我在颱灣正式提齣「中國管理科學化,管理科學中國化」的主張迄今已經十五年。在這期間,我來往於美國、日本、新加坡、颱灣、香港和中國大陸等地,為建立中國化的管理哲學,為推進中國式的管理教育,而奔走呼籲。1983年,我應(高雄)中山大學李煥校長的邀請,到該校作「中國現代化管理模式的發展問題」的學術演講。1985年,我在美國創辦瞭「遠東高級研究學院」,在颱灣建立瞭「國際中國管理文教基金會」及研究所(後發展成為「國際中國管理研究學院」)。1989年,我作為颱灣大學哲學係的客座教授,應颱大商學院的邀請,為他們的研究生和大學部的學生開設「中國管理哲學」課程,進行「C理論」的係統教育和實用研究;講課內容並在颱灣《經濟日報》和《實業傢》雜誌連續發錶。1989年,我應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的邀請,在該公司的「名人週」作有關東西方管理哲學比較的演講。1992年,我分彆應新加坡華文報業集團和《易經》學會的邀請,先後兩次赴新加坡作「《易經》與中國管理哲學」的講座。從1990年開始,遠東高級研究學院同在北京的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閤作,舉辦每屆兩年的高級管理人纔研究班,此後,廣州的中山大學、瀋陽的遼寜大學以及上海的華東師範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等院校也陸續加入這一管理人纔培育計劃。在這些教學和研究的過程中,作為中國式管理哲學的「C理論」得到瞭不斷的充實和發展。
  
  1993年初,我的學生(廣州)中山大學哲學係副教授黎紅雷博士,為教學需要,將我有關中國管理哲學的部分論文整理成《C理論:易經管理係統》一書,打印作為內部教材,在上述廣州、深圳、瀋陽、上海等地的高級管理人纔研究班中使用,受到瞭歡迎。1994年6月,黎君應邀來美國夏威夷大學作訪問學者,期間更進一步抽齣時間幫助我充實整理本書。
  
  這次整理,我們主要進行瞭兩個方麵的工作。第一,由我口述,黎君根據錄音編寫成文,最後再由我審定,形成本書的〈本論C理論的基本內涵〉部分,作為全書的主乾與靈魂。第二,把我曆年來發錶的有關論文和講演稿,目前能夠收集到的,進行加工整理,分彆編入書中的〈分論C理論要素分析〉、〈比論C理論與東西方管理〉、〈綜論C理論的管理境界〉和〈附論C理論講演與答問〉部分;有兩篇用英文發錶的論文,也由黎君翻譯成中文並編為〈比論〉最後兩章。
  
  黎紅雷君學術思路開闊,思維敏捷,尤其熱心於中國管理哲學的研究事業,近兩年來,他已在中國大陸、香港、颱灣等地齣版瞭四部有關專著。在本書的整理和編輯過程中,黎君付齣瞭大量的心血和辛勤的勞動,特彆是在全書的內容架構、篇章標題、論點闡發、論據充實、文字錶述等方麵,融進瞭他本人的許多獨到見解和智慧,對於本書得以完整的形式問世,貢獻良多。
  
  最後,希望讀者不僅把本書作為一部管理學著作,而且作為一部哲學著作。實際上,哲學研究是我的本行。在三十多年的學術生涯中,我覺得我做瞭兩個重要的理論建樹工作:一個是我提齣的「本體詮釋學」;另一個就是本書所闡發的「C理論」。前者重於哲學思辯,後者重於管理理論,實際上二者是互相聯係互為體用的。哲學為管理之體,它是管理的理論基礎和最高錶現形式;而管理又為哲學之用,它可以作為哲學思想靈魂的運作之所。我曆來主張,用哲學來闡發管理而又用管理來闡發哲學,用理論來啓發實用而又用實用來啓發理論,最後達到二者並進共榮的化境。是為序。
  
成中英
1995年5月15日於美國夏威夷大學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讀完《C理論:易經管理哲學(二版)》,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瞭一種完全不同的思考模式。以往我理解的管理,更多的是基於西方的理論,注重效率、流程和數據。而這本書則將我帶入瞭一個更加宏大和辯證的視角。它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管理的成功與否,並非僅僅取決於外部的工具和方法,更在於內心對事物發展規律的洞察。書中關於“變”與“不變”的討論,以及如何順應自然之道來指導決策,都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我開始反思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很多睏境,是不是因為我過於執著於某個固定的模式,而忽略瞭事物的動態發展。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是簡單地把《易經》的符號和卦象套用到管理場景,而是提煉齣其背後關於辯證思維、係統認知和時機把握的精髓,並將其與現代企業運營的實際需求相結閤。這種跨文化的、跨時代的智慧融閤,是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

评分

這本書我看瞭很久,終於下定決心寫點什麼。首先,我得說,《C理論:易經管理哲學(二版)》這本書的名字就挺有意思的,它把看起來非常古老和神秘的《易經》和現代的管理學聯係起來,這本身就勾起瞭我的好奇心。我一直覺得,很多古老的智慧其實蘊含在現代生活和工作中,隻是我們可能沒有發現或者沒有找到閤適的解讀方式。《易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其背後蘊含的深刻哲理,如果能與現代管理相結閤,那無疑會是一種全新的視角。這本書的“二版”字樣也讓我覺得它經過瞭市場的檢驗和作者的打磨,可能內容更加成熟和精煉。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套係統性的理論框架,幫助我理解和應用《易經》的思想來解決實際的管理問題,比如如何看待變化、如何做齣決策、如何把握時機等等。我尤其希望它能給齣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讓我看到這些古老的哲學是如何在現實的企業管理中發揮作用的,而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層麵。畢竟,作為讀者,我更看重的是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评分

坦白講,初次拿到《C理論:易經管理哲學(二版)》這本書時,我有些許的猶豫。原因在於,我對《易經》的瞭解僅限於皮毛,對其深奧的哲學思想知之甚少,而管理學更是我工作中經常接觸卻又感覺難以深入的領域。將這兩者結閤,在我看來,是一個相當大膽的嘗試。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潔而富有質感,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瞭我對內容復雜度的擔憂。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以一種相對平易近人的方式來解讀《易經》中的管理智慧,避免使用過多晦澀難懂的術語。我更傾嚮於那種能夠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從基礎概念開始,逐步深入到復雜的理論分析,並且在每一個階段都能提供清晰的解釋和生動的例證。我想瞭解的不僅僅是“是什麼”,更是“為什麼”和“怎麼做”。這本書能否讓我這個對《易經》和管理學都算得上是“小白”的讀者,能夠真正理解並受益,這是我最為關注的。

评分

《C理論:易經管理哲學(二版)》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本管理學書籍,更像是一本關於人生智慧的哲學書。作者將《易經》中那些看似抽象的概念,比如陰陽、五行、八卦等,巧妙地轉化為可供管理者藉鑒的實踐原則。我尤其欣賞書中對“變化”的解讀,它不是簡單地強調適應變化,而是深入分析瞭變化的內在規律和驅動因素,以及如何在變化中找到恒定的原則。這讓我對“危機”和“機遇”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很多時候,我們麵臨的挑戰,可能正是他人眼中的機會。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宏觀的、動態的視角來審視管理問題,幫助我跳齣局部的、靜態的思維模式。它讓我明白,優秀的管理者不僅僅是資源的調配者,更是事物發展規律的洞察者和引領者。這種深度的哲學思考,對於提升個人修養和管理境界,都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评分

說實話,《C理論:易經管理哲學(二版)》這本書的內容,讓我眼前一亮,也引發瞭我很多思考。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易經》,總覺得它蘊含著一種深邃的智慧,能夠解釋很多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現象。但是,如何將這種古老的智慧與現代的管理學相結閤,卻是一個我從未深入探索過的領域。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填補瞭我的這個空白。我期待它能夠提供一套全新的管理工具箱,幫助我從不同的角度審視問題,做齣更明智的決策。尤其是在當下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如何保持敏銳的洞察力,如何把握機遇,如何規避風險,這些都是每一個管理者都需要麵對的挑戰。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運用《易經》的哲學思想,來解決這些實際問題的具體方法和思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