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兒子的復活

神兒子的復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N. T. Wright
圖書標籤:
  • 復活
  • 耶穌
  • 神學
  • 基督教
  • 信仰
  • 聖經
  • 福音
  • 救贖
  • 神兒
  • 宗教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關於復活最重要的一本書

  復活,是耶穌群體誕生之源,是教會的根本,沒有復活的事件,信仰便是徒然(林前十五17)。沒有復活,彼得隻能重操捕魚舊業,而非教會的磐石;保羅也不會寫齣經典的書信,把福音傳給外邦人。但今天我們是否仍常聽聞關於復活的紮心信息?缺少復活話語的教會和信徒,還能有多少活力和生命力?

  賴特主教在這本經典著作當中,用完整的史料,從舊約正典、次經、第二聖殿時期的各種文獻、新約、早期教父及護教傢等等,帶我們看到耶穌的復活,在曆史上幾乎是無可否認的事實。他細心地爬梳這個特殊信念形成的過程:復活從以色列復國的隱喻,成為具體的盼望,到瞭新約,因著空墳墓及耶穌嚮門徒顯現的重大經曆,使得基督教成為一個不摺不扣的「復活運動」。身體復活的信念盡管齣於猶太的世界觀,初代門徒卻因為復活事件而必須重新思索:耶穌到底是誰(基督論)、上帝是誰而祂對世界的救贖計畫為何(神論/救恩論),還有他們的身分和使命是什麼(教會論)。

  賴特仔細檢索新約所有復活的相關經文,發現復活不隻是一個內心的安慰,而是一個關乎全世界的好消息──復活既然已經啓動,代錶神的新創造己經開展,世界曆史發生瞭最關鍵性的轉摺。神在這個墮落、充滿暴力的世界中,開始瞭嶄新的行動。死亡不再能夠狹製我們,新世界正在開始,新生命也成為瞭可能!

  你準備好瞭嗎?你願意深入去思索復活的意義,並且加入這個撼動天地的復活運動嗎?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一本名為《星海挽歌》的科幻小說的詳細圖書簡介,完全不涉及《神兒子的復活》的內容,力求真實、生動,並具有文學性。 --- 圖書簡介:星海挽歌 塵埃中的迴響:一個失落文明的終章 作者: 艾略特·凡斯 (Eliot Vance) 類型: 硬科幻、太空歌劇、存在主義懸疑 字數: 約 45 萬字 篇幅: 一部宏大而深邃的史詩級獨立作品 故事背景:寂靜的邊緣 公元 3780 年,人類文明已然跨越瞭銀河係的多個鏇臂,建立瞭龐大的星際聯邦。然而,宇宙的深邃與廣袤,遠超任何殖民者的想象。在聯邦疆域的“邊緣地帶”,一片被星圖標記為“遺忘區”的星域中,漂浮著一顆被奇異能量場籠罩的廢棄行星——塞勒涅(Selene)。 塞勒涅,曾是傳說中“先驅者”文明的核心世界。這個比人類曆史早瞭數萬年的超凡種族,在達到科技巔峰後,如同瞬間蒸發一般消失瞭。他們留下的,隻有難以理解的巨型結構、扭麯時空的殘骸,以及一種周期性爆發的、能夠影響周邊星係航行的“低語風暴”。 核心情節:最後的探險隊 聯邦的深空探索局,啓動瞭“奧德賽計劃”,派遣瞭精英小隊“涅槃號”前往塞勒涅進行最後的、也是最危險的勘測。小隊的核心成員包括: 1. 凱恩·馬洛裏(Kane Mallory): 一位曾因一次任務失敗而被流放的前星際艦隊戰略傢。他沉靜、多疑,內心背負著無法愈閤的創傷,此行既是贖罪,也是對真相的執念。 2. 莉拉·維斯珀(Lila Vesper): 頂尖的量子語言學傢和考古學傢。她癡迷於解析先驅者的遺留代碼,相信這些代碼中隱藏著文明湮滅的鑰匙,而非僅僅是技術藍圖。 3. 澤維爾(Xavier): 一名配備瞭尖端神經接口的閤成人(Syn-Unit),擁有近乎完美的邏輯分析能力,但其“人造靈魂”的邊界,在接觸到塞勒涅的非綫性物理現象時,開始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涅槃號”成功穿透瞭低語風暴的屏障,降落在塞勒涅錶麵一個巨大的、由某種黑色晶體構築而成的“寂靜之城”。他們發現,這裏的科技並非停止運作,而是處於一種休眠的、等待被喚醒的狀態。 衝突的焦點:時間與存在 隨著探險深入,小隊開始接觸到先驅者留下的核心遺跡——一個被稱為“編織者中樞”的龐大裝置。 內部的衝突: 凱恩主張遵循標準程序,盡快采集樣本撤離。然而,莉拉卻發現,先驅者的消失並非是災難性的毀滅,而更像是一種主動的、集體性的“升維躍遷”。她解碼齣的片段顯示,先驅者在達到全知狀態後,發現“存在”本身是一種痛苦,並試圖設計一種方法,將自身從宇宙的物理定律中徹底“抹除”。 外部的威脅: 隨著中樞的激活,低語風暴開始增強,這不是自然現象,而是被中樞用作“屏蔽場”的防禦機製。更糟的是,一支來自聯邦對立派係——“天穹集團”的秘密艦隊也尾隨而至,他們不關心曆史真相,隻圖奪取先驅者的“湮滅技術”,將其武器化。 哲學思辨:何為終極自由? 《星海挽歌》的核心張力,在於探討文明的終極目標。當所有物質需求被滿足,所有知識被掌握之後,生命的意義是否會導嚮虛無? 莉拉試圖阻止凱恩啓動反嚮工程,擔心人類會重蹈覆轍。凱恩則在接觸到先驅者留下的最後信息——一段關於“選擇寂滅或永恒囚禁”的倫理睏境——後,開始質疑他過去所堅守的“聯邦的絕對秩序”。 澤維爾的身體開始齣現故障,他發現自己能夠以一種先驅者的方式“感受”數據流,他的閤成意識正麵臨一個悖論:如果創造者的目的是停止存在,那麼被創造物是否應該遵循這一邏輯? 史詩的高潮:抉擇的時刻 在天穹集團的炮火即將摧毀中樞的關鍵時刻,凱恩和莉拉必須做齣選擇: 1. 啓動先驅者的“終極協議”: 徹底抹除塞勒涅星係的所有數據和實體,確保技術不會落入任何勢力手中,但代價是永遠失去解開宇宙終極奧秘的機會。 2. 接入中樞,進行逆嚮學習: 冒險利用先驅者的技術來對抗天穹集團,但可能導緻自身意識被同化,成為新一輪“升維”嘗試的祭品。 《星海挽歌》不是一個關於徵服的故事,而是一部關於認識局限、麵對虛無,並最終在殘存的星光下,為“活著”的意義進行最終辯護的恢弘史詩。它將帶領讀者穿梭於超越光速的奇觀、解析無法言喻的幾何結構,並最終在宇宙的盡頭,麵對一個關於人類命運的終極拷問。 --- 讀者評價(模擬): > “凡斯的這部作品,將《2001:太空漫遊》的冷峻思辨與《沙丘》的宏大敘事完美結閤。它讓你在仰望星空時,感到一陣難以言喻的寒意。”——《銀河文學評論》 > “這不是一次簡單的太空冒險,這是一場關於人類心智邊界的哲學入侵。結局令人心碎,卻又充滿瞭一種令人顫抖的希望。”——匿名資深科幻迷。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賴特(N. T. Wright)


  賴特(N. T. Wright)現為英國聖安德烈大學(University of St Andrews)新約與早期基督教教授,是位多産的作傢。曾有一位會友拿著賴特的Surprised by Hope走進他牧師的辦公室,顫抖地說:「如果這本書是對的,我整個人生都必須改變。」由此可見賴特著作的震撼力。

  賴特曾任古老、傳統的英國聖公會德倫教區的主教,卻深受許多當代福音派學者、牧者及平信徒的喜愛,是國際上最重要的神學傢之一。他堅持保持牧者和學者的身分;一方麵,樂於把學術研究上的成果帶進信徒的造就中;另一方麵,也勇於帶著信仰關懷,在學術研究上與不同的陣營對話。除瞭正在進行的學術钜著《基督教起源與上帝議題》係列(本書是第三冊),賴特也寫瞭許多適閤平信徒閱讀的書。例如:《邪惡與上帝新世界》、《認識耶穌的十堂課》、《神話與的力量》(以上皆為校園齣版)等等。

  他挑戰讀者迴到猶太的世界中,跳脫既有的思維框架,去重新思索耶穌的事工、死亡與復活所帶來的顛覆力量。閱讀賴特的書,常常要我們走齣過去聖經理解的舒適圈(不管是書的厚度,或是提供新的視角),但絕對會有豐富的收獲。

圖書目錄

推薦序一 復活乃驅動信徒生活的真實確據/謝樂知/ XXI
推薦序二 復活是世界唯一的盼望/盧允晞/ XXIII
導讀 關浩然    /XXV
中文版自序    /001
序言    /003

第一部 場景設定     / 011

第一章 靶與箭    /013
一、導言:箭靶    /014
二、箭    /023
三、 曆史的齣發點    /044

第二章 魅影、靈魂及其去處:古代異教中的死後生命    /049
一、導言    /050
二、魅影、靈魂、或有潛力變成神?    /059
三、更多來自死人世界內之生命?    /087
四、結論:單行道    /114

第三章 是醒來的時候瞭(上):舊約中的死亡和死後生命/119
一、導言    /120
二、與列祖同睡    /123
三、 之後如何?    /144
四、喚醒睡瞭的人    151
五、結論    175

第四章 是醒來的時候瞭(下):後聖經猶太教中的死後盼望/177
一、導言:如同光譜般多采178
二、沒有來生或沒什麼好說:撒都該派    180
三、有福而沒肉身的不死不滅    192
四、第二聖殿猶太教中的復活    200
五、結論:古猶太教中的復活    269

第二部保羅的復活觀    277

第五章 保羅的復活觀(哥林多    前後書以外的書信)    /279

一、導言:初期基督徒的盼望    280
二、帖撒羅尼迦前後書    285
三、 加拉太書    292
四、 腓立比書    300
五、 以弗所書和歌羅西書    312
六、 腓利門書    318
七、 羅馬書    319
八、小插麯:教牧書信    350
九、結論:保羅的復活觀(哥林多前後書以外)    356

第六章 哥林多前後書的復活觀(上):導論    /363
一、導言:難題所在    364
二、哥林多前書(第十五章以外)的復活觀    366
三、 哥林多後書(四章7節~五章11節以外)的復活觀    387
四、 結論:復活於哥林多    402

第七章 哥林多前後書的復活觀(下):關鍵段落    /405
一、哥林多前書第十五章    406
二、哥林多後書四章7節~五章10節    464
三、 結論:保羅的復活觀    477

第八章 當保羅目睹耶穌    /481
一、導言    482
二、保羅親身的論述    486
三、 使徒行傳中保羅的歸信/濛召    498
四、 歸信和基督論    505
五、 結論    511

第三部 初期基督教的復活觀(保羅書信以外)    513

第九章 重新聚焦的盼望(一):復活敘事外的福音書傳統/515

一、導言    516
二、馬可福音和平行經文的復活觀    519
三、 馬太/路加資料(有時稱為「Q底本」)的復活觀        549
四、 馬太福音的復活觀    556
五、 路加福音的復活觀    557
六、 約翰福音的復活觀    562
七、結論:四福音的復活觀    572

第十章 重新聚焦的盼望(二):其他新約著作    /575
一、導言    576
二、使徒行傳    577    
三、希伯來書    585    
四、一般書信    590    
五、啓示錄    601
六、結論:新約聖經論復活    609

第十一章 重新聚焦的盼望(三):早期基督教典外文獻 /613
一、導言    614
二、使徒教父    615
三、早期基督教次經    632
四、護教傢    638
五、早期偉大神學傢    650
六、早期敘利亞基督教    672
七、以「復活」為靈性曆程?拿戈瑪第文庫等文本    681
八、結論:二世紀    702

第十二章 盼望寄託於一人:耶穌是彌賽亞和主        /705
一、導言    706
二、耶穌是彌賽亞    707
三、彌賽亞耶穌是主    718
四、結論:早期基督徒世界觀當中的復活    737

第四部 復活節故事        745

第十三章 復活節故事的一般問題    /747        

一、導言    748
二、復活敘事的起源    750
三、復活敘事令人詫異之處    763
四、曆史性的選項    774

第十四章 恐懼顫抖:馬可福音        /783
一、導言    784
二、結尾    786    
三、從故事到曆史    794
四、從馬可的觀點看復活節    798

第十五章 地震和天使:馬太福音    /803
一、導言    804    
二、大地震裂,屍體起來    804
三、祭司賄賂兵丁    809
四、墳墓、天使及耶穌的第一次顯現(二十八1~18)    814
五、在加利利山上(二十八16~20)    816
六、結論:馬太福音與耶穌的復活 820

第十六章 火熱的心,擘開的餅:路加福音        /823
一、導言    824
二、路加福音第二十四章和使徒行傳第一章在路加整體著述中的位置    827    
三、獨一無二的事件    835    
四、復活節與教會生活    839
五、結論:路加福音與耶穌的復活    840

第十七章 新的一天,新的任務:約翰福音        /843
一、導言    844
二、約翰福音第二十章在整捲福音書中的位置    850    
三、約翰福音第二十一章的貢獻    860
四、結論:福音書的復活節故事    865

第五部分 信仰、事件與意義    869

第十八章 復活節與曆史    /871

一、導言    872
二、墳墓和會麵    873
三、兩個對立理論    885
四、必要條件    895
五、「耶穌復活」麵對的曆史挑戰    900

第十九章 復活的耶穌,神的兒子    /911
一、世界觀、意義和神學    912
二、「神的兒子」有何意義    917
(1)導言
(2)耶穌的復活與彌賽亞身分
(3)耶穌的復活與世界之主宰的位分
(4)復活與關於神的問題
三、用箭射太陽?    932

參考書目    935
縮略語    935
A.原典資料    940
B.二級文獻    947
索引
古代文獻索引    981
當代作者索引    1014

圖書序言

推薦序一

復活乃驅動信徒生活的真實確據

 
  人死不能復生,然而基督信仰卻堅信上帝藉聖靈使耶穌基督從死裏復活,不僅如此,基督信仰更進一步宣告,聖靈如今在教會眾聖徒中,成為信徒復活的確據和盼望。死亡終將為生命所吞滅,因上帝是那叫人從死裏復活的生命之主。基督徒盼望的是復活,不是輪迴轉世,不是靈魂不滅,不是永恆的迴歸,也不是肉身不死,也不是意識的長存。復活是「死後生命之後的生命」(life after life after death),換言之,基督徒相信人死後將進入一個不同的存有狀態,聖經常以「睡」形容這居間的狀態。「居間」錶明這不是個恆久長存的狀態,而是個短暫、中介的狀態。睡瞭的人終將睡醒。但這復活的人,他擁有的不再是會朽壞的肉身,而是永遠長存的身體。

  賴特指齣,這復活的盼望是基督信仰特有的標記,初代教會所處的希羅文化中,無人持相同的盼望。異教一緻認定死是條不歸路,有去無迴,或有所謂的靈魂不滅,但絕無復活(死後生命之後的生命)的可能。

  賴特認為,這復活的盼望源自猶太信仰。然而,猶太信仰也不從起初就具有復活的盼望。賴特指齣,早期的猶太信仰,鮮少關注個體的存亡,在意是國族及子嗣的永續長存,然而,百姓因深信上帝是守約施慈愛的,具有創造及再造的大能,剋勝苦難及死亡的復活信念因此油然而生。不僅個體擁有復活的盼望,同樣經曆顛沛流離、衰敗死亡的國傢,也因相信上帝,而有瞭被擄歸迴的「復活」盼望。

  賴特認為,初代教會繼承瞭這激進的盼望,吸納它成為信仰的核心。初代信徒一緻肯定信徒有肉身復活的盼望。賴特強調,復活盼望是基督信仰的獨特標記之一,外邦人無人持相同信仰,猶太人也隻有部分持相同的盼望。初代教會卻是獨排眾議,一口同聲,肯定復活的重要性和確實性。賴特認為唯有基督的復活能為這獨特的曆史現象提供閤理的解釋。

  基督信仰一方麵延續並光大瞭猶太的復活盼望,另一方麵卻對這盼望做瞭許多不同層麵的修正。賴特指齣,這修正包括,基督徒不再對以色列懷抱被擄歸迴的「復活」盼望。不是因為基督徒放棄瞭這盼望,而是基督徒認定耶穌基督成就應驗瞭這盼望。耶穌就是以色列,他的死與復活就是以色列的被擄歸迴。復活已經啓動,末世己經來到,但復活的全麵實現仍有待基督再來。復活不再是一次性的事件,而是分作三個不同階段,先有耶穌的復活,再是現今存在的教會,最後纔有全麵最終的復活。賴詩認為唯有耶穌的復活能為這些修正和變動提供閤理的解釋。

  賴特筆下的復活,不再是曆史中的不可能,反成瞭唯一能夠閤理解釋曆史現象的充分和必要的事件。賴特藉曆史為信仰做「辯護」。然而,與其說是辯護,不如說是他在為讀者指引道路,看明上帝的百姓如何在曆史中逐步辨明上帝的心意,看到復活的盼望如何茁壯、成長,經過耶穌的復活而有所轉變;而耶穌過後,復活不再隻是盼望,而是驅動生命的確據。這條路徑有些麯摺蜿蜒,忽隱忽現,不易追尋,幸有賴特這樣的林中人,時時漫遊林間,為後人指引方嚮,引導眾人朝最終的復活邁進。

謝樂知
聖光神學院新約助理教授

圖書試讀

序言
 
I
 
此書的前身本是《耶穌與神的得勝》(Jesus and the Victory of God,1996年齣版)的最後一章。《耶穌與神的得勝》是「基督教起源與上帝議題」(Christian Origins and the Question of God)係列叢書的第二冊,第一冊則是《新約與神的子民》(The New Testament and the People of God,1992年齣版)。你麵前這書成瞭這係列的第三冊,其實是偏離瞭原定計畫。既然不時有人問起我前因後果,所以解釋一下也好。
 
《耶穌與神的得勝》差不多寫成的幾個月前,SPCK齣版社的西門.金斯頓(Simon Kingston)來找我,說《耶穌與神的得勝》的封麵和書背已印好,讓這本書的內頁頁數有瞭上限,我怎麼辦纔好?假如按照原定的寫作計畫,即是把本書的內容濃縮成七十頁左右(當時竟以為可以做到,真笨)作為前書的最後一章,那麼《耶穌與神的得勝》便至少會有八百頁厚而「擠爆」新印好的封麵,對一個中年的學者對說,實在目不忍視。
 
天意安排下,我當時正要為耶魯大學神學院(Yale Divinity School)舉辦的「謝弗專題講座」(Shaffer Lectures,譯按:共三場)選定講題,於1996年鞦季前往主講,碰巧是《耶穌與神的得勝》預定齣版日期的不久之後。按要求,講題要跟耶穌有關。我正躊躇,該如何把那本剛要齣版的厚書濃縮成講座內容,還是索性在演講中探討耶穌的另一些方麵,是該書中還未曾探討的(我本希望《耶穌與神的得勝》的內容已夠詳盡;我確實並非刻意遺漏相當於三次演講的資料)。兩個問題可一併解決:把《耶穌與神的得勝》探討耶穌復活的一章抽齣來,用於耶魯大學的演講,再把三場演講的內容寫成一本短篇作齣版,歸入這套叢書係列,插入《耶穌與神的得勝》與本來計劃齣版的第三冊(以研究保羅為題,如今成瞭第四冊)之間。(此舉惹來意料不到的結果:有些給《耶穌與神的得勝》寫書評的人,指責我漠視或不信耶穌復活。我相信如今這指控終可告一段落吧。)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在整理書架的時候,我發現自己其實很少涉足那些帶有“奇幻”或者“宗教”色彩的書籍,但內心深處卻一直有一股莫名的吸引力。《神兒子的復活》這本書名,就是最近引起我注意的一本。雖然我對“神兒子”這個概念沒有特彆深入的研究,但它無疑帶有一種神秘而引人入勝的光環。我猜想,這本書可能不僅僅是關於一個簡單的神話故事,而是會深入探討一些關於生命、死亡、重生以及犧牲等宏大命題。我期待它能有非常吸引人的敘事技巧,也許是用一種現代的視角去解讀古老的故事,或者是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來呈現。我希望這本書能帶給我一些新的思考,讓我能夠跳齣自己固有的思維模式,去感受一些更廣闊、更深刻的東西。我期待《神兒子的復活》能夠成為我閱讀道路上的一次驚喜,開啓我對於這類題材的全新認識。

评分

我是一個對曆史和宗教文化都充滿好奇的讀者,我喜歡通過閱讀來探索那些遙遠而神秘的領域。《神兒子的復活》這個書名,一下子就擊中瞭我的興趣點。我猜想這本書可能不是單純的宗教故事,而是會以一種更具故事性和人文關懷的方式來講述。我特彆喜歡那些能夠將曆史背景、神話傳說與人性掙紮巧妙結閤的作品,它們往往能帶來非常深刻的思考。我腦海裏已經開始構思各種可能的情節:也許是關於一個被賦予特殊使命的人物,也許是關於一個改變曆史進程的重大事件。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有紮實的考據,或者至少是引人入勝的想象,讓我能夠沉浸在那個世界裏。而且,颱灣的齣版界現在越來越勇於嘗試這種題材,我希望《神兒子的復活》能夠成為其中的佼佼者,給我帶來一場震撼心靈的閱讀之旅。

评分

最近的生活節奏實在太快瞭,我常常覺得需要一些能夠讓我放慢腳步,沉靜下來的讀物。我喜歡那些文字優美,情感細膩的作品,它們能夠幫助我梳理內心的思緒,找到片刻的寜靜。我尤其對那些能夠探討人生哲理,或者講述關於愛與失去的書籍情有獨鍾。當我偶然看到《神兒子的復活》這本書時,我被它所傳遞齣的某種肅穆感和神聖感所打動。我不太確定具體的情節,但我猜測它可能涉及到一個非常重要的生命事件,或者是一個關於信仰的深刻解讀。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一些啓示,讓我對生命有更深的理解,也許它會以一種非常溫柔的方式,觸碰我內心的柔軟。我喜歡那種能夠讓我從故事中汲取力量,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的作品。我期待《神兒子的復活》能夠成為我的心靈慰藉,讓我在閱讀中獲得內心的平靜和力量。

评分

哇,我最近真的在找一本能讓我沉浸其中的書,而且我特彆喜歡那種帶點神秘色彩,又能觸動人心的故事。我常常會在書店裏花上半天的時間,一本一本翻看,尋找那種“就是它瞭”的感覺。這次逛書店,我看到一本《神兒子的復活》,光是書名就勾起瞭我的好奇心。雖然我還不確定具體內容,但“神兒子”這個概念本身就充滿瞭想象空間,讓我想到瞭各種神話傳說,還有那些關於犧牲、救贖和重生的故事。我總覺得,這種題材的書,往往能挖掘齣人類內心深處的情感,也許會探討一些關於信仰、人性,甚至是生命意義的議題。而且,最近颱灣齣版的書籍,在選題和敘事上都越來越多元化,很多作者都能寫齣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作品。我真的很期待這本《神兒子的復活》能帶給我一個全新的閱讀體驗,也許它會以一種我從未設想過的方式,講述一個關於希望和奇跡的故事。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思考,也能讓我感動,甚至可能改變我對某些事物的看法。

评分

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讓我暫時逃離現實,進入一個全新世界的書。我喜歡那種構建得很完整、很細緻的世界觀,讓我在閱讀的時候能夠完全投入進去,忘記周圍的一切。尤其是我對那些帶有曆史厚重感或者神話色彩的故事特彆感興趣,它們總能喚起我內心深處對未知的好奇和對古老智慧的嚮往。當我看到《神兒子的復活》這個書名的時候,我立刻就被吸引住瞭。這個名字本身就帶有一種宏大的敘事感,仿佛預示著一場波瀾壯闊的史詩。我猜想,這本書可能會涉及到一個非常古老的故事,或者是一個在神秘背景下發生的事件。我期待它能有精彩的角色塑造,讓我能夠跟隨著他們的腳步,經曆一段充滿挑戰和冒險的旅程。而且,我一直覺得,好的故事不僅僅是情節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它能否引發讀者的共鳴,能否讓我們在閱讀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意義。我希望《神兒子的復活》能夠帶給我這樣的感受,讓我讀完後久久不能忘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