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俗文學

圖解俗文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俗文學
  • 文學史
  • 文化研究
  • 圖解
  • 通俗讀物
  • 曆史文化
  • 大眾文學
  • 傳統文化
  • 文學普及
  • 文化普及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超級可愛好想收藏的俗文學入門書。
  
  囊括五韆年百聽不厭的神話、傳說、英雄人物的塑造進化、民間故事的愛情方程式、有吃有玩的風俗節慶,以超過500幅文史插圖,解說100個單元的俗文學,令人驚呼原來我們也是俗文學裏的一角,進而感受古人近乎天纔的科學、文學、藝術天分,優遊於既通俗又解憂的俗文學作品中。
  
  俗文學是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的通俗文學,內容五花八門,我們從小愛聽的盤古開天、後羿射箭、白蛇傳、好玩的風俗節慶、正義化身的關公、媲美神探福爾摩斯和柯南的破案大神包公的故事等等,都屬於俗文學範疇,例如:
  
  1.充滿神祕色彩的黃帝,至尊無上的祂也有令人五體投地的進化史。
  
  2.後羿是中國最厲害的射日英雄,雖然具悲劇性,卻五韆年來無人可取代的射箭高手,有關他的傳說五花八門,多次被改拍成電視劇。
  
  3.大禹治水,流傳瞭幾韆年,當時還有個治水達人叫鯀,兩人PK治水,靠的是智慧和技巧。
  
  4.關公是正義的化身,也是受敬仰的神明,信眾遍及全球,祂的正義形象有哪些,<關公的民間形象>以插圖來解析。
  
  5.包公本名叫包拯,本來是文官,又如何被塑造成破案大神,作者以<箭垛式人物包公>搭配插圖介紹。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洪逸柔


  國立颱灣師範大學國文係博士,國立颱灣師範大學、世新大學兼任講師,以戲麯、俗文學、古典小說等為研究與授課領域。著有《廖玉蕙老師的經典文學:悲歡離閤戲麯故事》、《《六十種麯》錶記情節研究》等著作。
 

圖書目錄

第1章 總論  
1-1俗文學的特性  
1-2俗文學的分類  
1-3俗文學的價值  
1-4俗文學的蒐集整理  

第2章 神話  
2-1神話的定義與特質  
2-2神話的起源與發展  
2-3神話的分類  
2-4創世神話  
2-5族源神話  
2-6帝王神話  
2-7治水神話  
2-8英雄神話  
2-9文化神話  
2-10神話的價值  

第3章 仙話  
3-1仙話的産生  
3-2神話與仙話  
3-3仙話的發展  
3-4仙話的仙界體係  
3-5仙話的主題  
3-6仙話的類型  
3-7天仙仙話  
3-8地仙仙話  
3-9八仙仙話  
3-10花仙仙話  
3-11動物仙話  
3-12風物仙話  
3-13民俗仙話  

第4章 鬼話  
4-1鬼話的定義與特質  
4-2鬼話的型態  
4-3鬼話的類型  
4-4以官職命名的鬼  
4-5以死法命名的鬼  
4-6以外形命名的鬼  
4-7以個性命名的鬼  
4-8以行為命名的鬼  
4-9以情節分類的鬼話(一)  
4-10以情節分類的鬼話(二)  
4-11以與人關聯分類的鬼話  

第5章 傳說  
5-1傳說的定義與特徵  
5-2傳說的分類  
5-3人物傳說  
5-4史事傳說  
5-5地方傳說  
5-6風俗節慶傳說  
5-7傳說的價值  

第6章 民族故事  
6-1民族故事概說  
6-2牛郎織女故事  
6-3白蛇故事  
6-4梁祝故事  
6-5孟薑女故事  
6-6西施故事  
6-7王昭君故事  
6-8楊貴妃故事  
6-9關公故事  
6-10包公故事  

第7章 民間故事  
7-1民間故事的定義與分類  
7-2民間故事的特質  
7-3動物故事  
7-4寶物故事  
7-5精怪故事  
7-6機智人物故事  
7-7生活故事  
7-8傢庭故事  
7-9童話故事  
7-10寓言故事  
7-11笑話趣事  

第8章 小說  
8-1小說的定義與類型  
8-2誌怪小說  
8-3傳奇小說  
8-4話本小說  
8-5章迴小說  

第9章 民間說唱  
9-1民間說唱概述  
9-2民間說唱的淵源  
9-3唐代的說唱文學  
9-4宋金的說唱文學  
9-5元代的說唱文學  
9-6明代的說唱文學  
9-7清代的說唱文學  
9-8颱灣說唱藝術  

第10章 民間戲麯  
10-1民間戲麯的定義  
10-2民間戲麯的起源  
10-3民間戲麯的曆史發展  
10-4民間小戲的題材  
10-5民間小戲的著名劇目  
10-6民間小戲主要劇種(一)  
10-7民間小戲主要劇種(二)  
10-8颱灣民間戲麯  
10-9民間戲麯演齣習俗  
10-10民間戲麯與民俗活動  

第11章 民間歌謠  
11-1民間歌謠概述  
11-2古代民間歌謠  
11-3民間歌謠的體裁  
11-4民間歌謠的題材  
11-5颱灣歌謠的創作者  
11-6颱灣歌謠名作  

第12章 短語綴屬  
12-1俗語  
12-2諺語  
12-3歇後語  
12-4謎語  
12-5對聯 

圖書序言


  
與俗文學的親密接觸

  
  說到中國文學,我們可能會聯想到李白、韓愈或蘇軾等名傢名作,因其作品經人們傳誦韆古而不衰,堪稱中國經典文學的代錶。但相對於文人創作的「雅文學」,流傳於民間、非成於一時一人之手的「俗文學」,則更貼近一般人們的生活。「俗文學」又可稱為「民間文學」、「通俗文學」或「大眾文學」,泛指流傳於民間社會的各類口傳文學或書麵文獻;老百姓透過詩歌、說唱、戲麯、神話、傳說、各類故事等不同體裁,或抒發情緒,或發揮想像,或自娛娛人,或記錄對於曆史、文化的理解。一般未受教育的民眾,創作上不追求華麗的辭藻或麯摺的寄託,亦對朝廷較無顧忌,錶現的往往是最直接、最真率的情感與思想;其語言風格質樸熱情而淺顯易懂,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反映的是廣大群眾的真實生活與共同心聲。這些由百姓「滿心而發,肆口而成」的作品,經由人們代代相傳,形成民族共同的文化記憶。口耳相傳的過程中,作品也會滲入不同時代與地域元素,而齣現多種異文;因此由俗文學中不僅能看齣一個民族世代相承的傳統價值,更能從中感受到民間豐沛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俗文學不僅在古代社會蓬勃發展,現代生活中亦隨處可見:每個人一定都聽過後羿射日與嫦娥奔月的神話;鬼話中的七爺、八爺與城隍爺都是颱灣民間的重要信仰;〈望春風〉、〈雨夜花〉等歌謠人人朗朗上口;對聯、諺語仍流行於節慶民俗與口頭用語中;《白蛇傳》至今猶是電視、電影與戲劇改編的重要題材;西施、楊貴妃、關公、包公等人物的民間形象更較其曆史事蹟廣為人知……。生活中習以為常的觀念與信仰,其實都是人們與俗文學的親密接觸;直到今天,我們還一起參與著俗文學的嬗變過程。這些為人熟知的故事與文化背後,都有其産生背景與發展脈絡。且讓我們從生活齣發,沿著文化與曆史的軌跡,上溯俗文學流傳變遷的源頭,感受橫亙古今的民族情感與民間想像。
  
  正因俗文學係統龐雜、形式多變,學界對其名義、分類等議題仍有諸多爭議。本書試圖化繁為簡,以曾永義教授《俗文學概論》的綱目為基本架構,參酌譚達先、梅新林、徐華龍、高國藩等諸傢研究成果,將全書分為十二章,包括神話、仙話、鬼話、傳說、民族故事、民間故事、小說、民間說唱、民間戲麯、民間歌謠與短語綴屬。每章各就其文類之定義、特質、源流、發展、類型與代錶作品分節說明,各節並搭配與主題相關的圖解,將較復雜的議題,或較有趣的實例以生動明瞭的圖錶解析,使讀者一目瞭然。如在「神話與仙話」的單元中,先以文字敘述比較神話與仙話的各項差異,再以圖解對照西王母從神話到仙話的演變;「孟薑女故事」的單元中,則以文字說明不同時代下孟薑女故事從雛形到成熟的發展過程,再以樹狀圖搭配漫畫呈現孟薑女故事發展齣的種種異文。期能將復雜的學術理論化為提綱挈領的架構、簡單明瞭的文字敘述,以及清晰活潑的圖解,帶領讀者一窺俗文學精彩有趣的世界。

圖書試讀

第1章總論

1-1俗文學的特性


「俗文學」的概念是相對於「雅文學」而言,過去又有人稱之為「民間文學」、「通俗文學」或「大眾文學」,有彆於正統、官方、作傢文學。其特性有如下五點:

大眾集體創作,反映民族特性

俗文學起源於民間,多半為民眾所創作與愛好,其中包含不得誌的知識分子,更多的是目不識丁的民間百姓。作品在民間流傳、增刪,非齣自一人一時一地,且通常是口語傳播,或以模仿民間口語的文字形式流傳,錶達的是老百姓對於美好生活的集體嚮往,蘊含瞭共同的民族意識、思想與情感。其創作動機往往齣自最真實的情感,沒有任何政治或個人目的,較之作傢文學更加真摯、質樸,也更能反映民族特性。

內容包羅萬象,富含生活氣息

俗文學的作傢囊括瞭社會各階層的民眾,反映的生活樣貌也韆變萬化。其內容常常是隨任而發,隨口而成,無所限製亦無所顧忌。雖未必有高明的寫作技巧或深沉的情誌懷抱,卻更貼近生活,並充滿奔放的想像力與活躍的生命力。因此曆代正統文學趨於僵化後,文人往往由俗文學中汲取養分,發展成新一代的代錶性文學。唐詩、宋詞、元麯、明清傳奇皆然。

 

用户评价

评分

說實話,一開始拿到這本《圖解俗文學》,我其實有點猶豫,因為“俗文學”這個詞聽起來好像有點接地氣,但又帶著點“不正經”的感覺,擔心它會充斥著一些比較膚淺的東西,或者是過於八卦的內容。不過,當我翻開第一頁,那種感覺就煙消雲散瞭。這本書的作者絕對是有功底的,他/她沒有把俗文學簡單化,而是展現瞭俗文學背後蘊含的社會文化意義,以及它如何反映當時的民情風俗。讓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書中對一些傳統戲麯、小說、麯藝的講解,不再是枯燥的年錶和作品分析,而是結閤瞭大量的場景還原和人物描繪。我看到那些插畫,就好像看到瞭當年的街景、聽到瞭嘈雜的市井聲,感覺自己穿越迴瞭那個時代。書裏提到的很多故事,我小時候在傢裏的老人那裏也聽過一些片段,但從來沒有係統地瞭解過。這本書就像一個寶箱,把那些零散的記憶串聯起來,並且給齣瞭更深入的解讀。它讓我明白,俗文學不僅僅是“通俗”的文學,它同樣承載著時代的記憶和文化的傳承。我覺得這本書非常適閤那些對颱灣本土文化、民間藝術有興趣,但又不想讀太多理論性太強的東西的讀者。它提供瞭一個非常親民的學習途徑,讓人在輕鬆愉快的閱讀體驗中,獲得知識。

评分

哇,這本《圖解俗文學》真的顛覆瞭我對“俗文學”的刻闆印象。之前總覺得這是一種比較邊緣化的文學形式,可能離我們現代人的生活比較遙遠。但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俗文學的生命力,以及它在曆史長河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書中的圖文結閤做得非常齣色,不是那種為瞭圖而圖,而是每一張插畫都恰到好處地烘托瞭文字內容,甚至有時候比文字更能直接地打動人心。我最喜歡的一段是關於某個時期說書人的描寫,作者用細膩的筆觸和生動的插畫,勾勒齣那個說書人如何用聲音和肢體語言,將一個個故事講得活靈活動,颱下聽眾是如何全神貫注,時而捧腹大笑,時而潸然淚下。那種畫麵感太強瞭,我仿佛都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茶香味和油紙傘的味道。這本書沒有用那種高高在上的學術姿態,而是用一種非常平等、友好的方式,拉近瞭讀者與俗文學的距離。它讓我們看到,這些看似“俗”的文學,其實是普通民眾的生活寫照,是他們情感的寄托,也是他們智慧的結晶。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可以作為一本閱讀消遣的書,更可以作為瞭解颱灣社會發展和文化變遷的一扇窗口,非常有價值。

评分

講實話,我買這本書純粹是齣於好奇,因為書名《圖解俗文學》聽起來就很有趣。我一嚮對跟“圖解”沾邊的書情有獨鍾,覺得這樣能把復雜的東西變得簡單易懂。收到書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然後就被裏麵的內容深深吸引瞭。作者在處理俗文學題材上,非常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他/她並沒有選擇那些耳熟能詳的“大IP”,而是挖掘瞭很多相對冷門但卻同樣精彩的俗文學作品,並且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來呈現。比如,對於一些早期的童謠、戲文,作者不僅會解釋其字麵意思,還會深入剖析其背後的社會背景和文化意涵,並且通過精美的插圖,將那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一些民間故事的解讀,它不是簡單地講故事,而是會去探討這些故事為什麼會流傳下來,它們又反映瞭當時人們怎樣的心理需求和價值觀念。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跟一位博學的長輩聊天,他/她會從生活的細微之處講起,讓你不知不覺地認識到一個不一樣的世界。而且,書中的語言風格也非常有趣,一點都不枯燥,讀起來輕鬆愉快,讓我感覺自己不僅是在“讀”一本書,更像是在“體驗”一段文化。

评分

這本書我大概是幾個月前在獨立書店看到的,當時光是封麵設計就吸引瞭我。那個手繪風格的人物和場景,加上有點復古的色彩搭配,一眼看過去就知道不是那種一本正經的學術論文,而是想跟讀者做朋友、好好講故事的。拿在手裏沉甸甸的,感覺用料很實在,不像有些書紙質很薄,一翻就怕壞。書店裏沒有試讀,但封麵上的“圖解”兩個字就讓我很好奇,我一直覺得圖文並茂的書讀起來會更輕鬆有趣,尤其是我這種對文字有時候會有點“視覺疲勞”的人。拿到傢之後,我纔開始慢慢翻。裏麵很多插畫都很有特色,不是那種程式化的插畫,而是帶著一種“人味”,有的甚至有點幽默感,一看就知道畫的人花瞭心思。而且,它沒有大段大段的理論堆砌,而是把復雜的概念或者故事,用比較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齣來,就像請瞭一位很懂行的朋友,在你耳邊娓娓道來,讓你邊聽邊看,不知不覺就明白瞭。我尤其喜歡它對一些早期俗文學作品的解讀,很多都是我以前可能聽過名字,但從來沒深究過的。通過這些圖畫和簡潔的文字,我好像一下子打通瞭任督二脈,看到瞭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思想,還有他們的快樂和煩惱。

评分

這本《圖解俗文學》帶給我的驚喜,遠不止於“圖解”二字本身。我原本以為它會像市麵上很多圖文書一樣,隻是在文字旁邊配上一些圖片,增加一點閱讀的趣味性。但這本書完全超越瞭我的想象。作者在內容的選取和呈現上,都展現瞭非常高的專業素養和藝術品味。他/她並沒有把俗文學看作是“老掉牙”的東西,而是從中提煉齣最精華、最能代錶時代精神的部分,並用一種非常現代化、國際化的視角去解讀。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對某些地方戲麯的描寫,不僅僅是介紹唱腔和錶演,而是深入到其音樂的鏇律構成、舞颱布景的設計理念,甚至是演員的錶演技巧背後的身體美學。而且,那些插畫,簡直就是藝術品!不是那種簡單勾勒的綫稿,而是充滿細節、色彩豐富、構圖精巧的作品,每一幅都值得細細品味。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就像是在逛一個關於颱灣俗文學的特展,每一頁都充滿瞭新意和發現。它讓我意識到,俗文學並非“低俗”的代名詞,而是承載著豐富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的寶貴遺産。這本書非常適閤那些對藝術、文化,以及曆史有著深度探索欲望的讀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