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吧!颱灣經濟

翻轉吧!颱灣經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颱灣經濟
  • 經濟發展
  • 轉型
  • 産業升級
  • 地緣政治
  • 兩岸關係
  • 貿易
  • 全球化
  • 政策分析
  • 經濟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想知道薪資水準為何不成長嗎?
  想知道房價為何日益高漲嗎?
  想知道貧富差距為何擴大嗎?
  想知道颱灣齣口為何衰退嗎?
  想搞懂颱灣經濟問題,就跟著全方位經濟學傢梁國源一起翻轉颱灣經濟!

  你瞭解颱灣經濟嗎?
  你想,你或許瞭解。
  因為你時常在新聞報導中聽/看見,
  最近齣口又衰退瞭幾%、紅色供應鏈的威脅有多麼可怕。
 
  你瞭解颱灣經濟嗎?
  你想,你可能瞭解。
  因為你已經忍受薪水凍漲很多年瞭,
  你甚至不願迴想自己年少許下的未來,究竟被打瞭幾摺。
 
  你瞭解颱灣經濟嗎?
  你想,你不願瞭解。
  因為你曾一而再、再而三的期待,
  那些承諾能讓經濟逆轉勝的政策,最終還是讓你失望瞭。
 
  多麼希望,這不是颱灣民眾的心聲。
 
  沒關係,就讓梁國源一步步解開這睏擾你我多年的三大問題,一起昂首迎接翻轉颱灣經濟的時刻。

名人推薦
 
  蕭萬長(前中華民國副總統)、劉炯朗(中央研究院院士)
  鬍勝正(中央研究院院士)、吳榮義(新颱灣國策智庫董事長)
  黃博怡(颱灣金融研訓院院長)、林惠玲(颱灣大學經濟學係教授)
  簡錦漢(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鬍忠信(中廣新聞網《新聞大解讀》主持人
  重量級專傢極力推薦!
《暗流湧動:探尋全球經濟新秩序下的産業變革與地緣政治博弈》 內容提要 本書深入剖析瞭21世紀以來,世界經濟格局經曆的劇烈動蕩與深刻重塑。麵對技術革命的浪潮、全球供應鏈的重構、以及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傳統經濟範式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本書聚焦於幾個核心議題:數字經濟的滲透與治理、能源轉型的戰略意義、全球化退潮後的區域經濟整閤趨勢,以及關鍵技術領域(如半導體、人工智能)的“卡位戰”。 我們通過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等機構最新數據的交叉比對,輔以對跨國企業戰略調整的案例研究,力圖揭示隱藏在宏觀數據背後的微觀驅動力。本書不僅是對過去十年全球經濟脈絡的梳理,更是對未來十年潛在風險與機遇的預判。它將帶領讀者穿透經濟學教科書的刻闆敘事,直抵政策製定的核心矛盾,理解各國如何在“安全”與“效率”之間艱難權衡,以及這種權衡如何重塑全球産業的地理分布。 第一部分:數字鴻溝與技術主權時代的來臨 第一章:平颱經濟的“失序”與監管的睏境 在全球範圍內,以“平颱”為核心的數字經濟野蠻生長,極大地提高瞭市場效率,但也催生瞭前所未有的壟斷問題與數據主權爭議。本章詳述瞭大型科技公司(Big Tech)如何跨越國界、無視傳統監管框架,構建起事實上的“數字領地”。 我們將分析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與美國“科技巨頭反壟斷訴訟”的深層邏輯。監管的悖論在於,過度乾預可能扼殺創新,而放任自流則可能導緻社會資源的過度集中與不平等加劇。重點探討瞭“算法歧視”和“信息繭房”對社會資本的侵蝕,以及各國如何試圖通過立法,重新確立對本國數據流動的控製權。 第二章:半導體:新時代的“石油”與供應鏈的“棱鏡效應” 半導體産業已從單純的商業競爭,升級為國傢安全和技術霸權的核心戰場。本章詳細描繪瞭全球半導體價值鏈的地理分布——從上遊的EDA軟件、光刻機,到中遊的晶圓代工,再到下遊的封裝測試。 通過對美、中、歐、日四方在先進製程技術上的布局進行深度剖析,本書揭示瞭供應鏈的“碎片化”與“去風險化”趨勢。我們考察瞭美國《芯片與科學法案》及其在全球引發的“補貼競賽”,以及各國為確保關鍵零部件供應所采取的産業政策。特彆關注瞭成熟製程芯片在汽車、工業控製等領域的戰略價值,這部分市場正成為地緣政治博弈的新焦點。 第二部分:能源轉型與地緣政治的“綠色鐵幕” 第三章:電動車革命:從資源獲取到製造中心轉移 新能源汽車(EV)的崛起不僅僅是環保驅動的消費選擇,更是重塑全球製造業版圖的産業革命。本章聚焦於鋰、鈷、鎳等關鍵礦産資源的全球分布及其開采權爭奪。 我們分析瞭中國在電池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是如何建立的,以及歐美國傢為打破這種依賴所采取的“近岸外包”(Near-shoring)和“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戰略。重點剖析瞭《美國通脹削減法案》(IRA)中對本土化生産的嚴苛要求,如何迫使跨國車企進行痛苦的供應鏈重組,並討論瞭這給發展中國傢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第四章:可再生能源的部署與電網安全 隨著各國承諾碳中和目標,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的裝機量激增。然而,間歇性發電帶來的電網穩定性問題,以及對儲能技術的需求,正成為新的技術瓶頸。本章探討瞭智能電網技術、長時儲能技術的發展現狀,以及在極端天氣頻發背景下,能源基礎設施麵臨的係統性風險。同時,我們也分析瞭“綠色能源轉型”本身可能帶來的新的依賴性,即對特定稀有金屬或特定國傢製造的太陽能闆的依賴。 第三部分:全球化退潮與區域經濟的再定位 第五章:區域貿易協定的“武器化” “超級全球化”時代似乎正在遠去,取而代之的是更具排他性的區域貿易集團。本書深入比較瞭《全麵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的深化與歐盟“綠色新政”的貿易溢齣效應。 我們探討瞭如何將貿易協定工具化,用以設定技術標準、勞工保護和環境要求,從而對非成員國施加影響。這種“標準先行”的策略,實質上是在建立新的技術和經濟壁壘。 第六章:供應鏈的“再全球化”:韌性優先於效率 企業不再將成本最低化視為唯一目標,供應鏈的“韌性”和“冗餘性”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本章通過具體案例,如疫情期間的醫療物資短缺、地緣衝突引發的航運中斷,展示瞭企業如何從“一刀切”的JIT(Just-in-Time)庫存管理,轉嚮更具防禦性的“JIC”(Just-in-Case)策略。 我們分析瞭“中國+1”策略的落地實踐,即企業如何平衡在中國巨大的市場和製造能力,與在東南亞、墨西哥等地建立備份産能的需要。這種分散化並非完全脫鈎,而是一種復雜的風險對衝藝術。 結論:不確定性中的戰略選擇 全球經濟正處於一個曆史性的十字路口。技術競爭、氣候變化和地緣政治的交織作用,使得傳統經濟學模型預測的確定性大幅降低。本書的結論部分強調,未來的經濟成功將不取決於誰能更有效率地利用舊有的全球分工體係,而在於誰能更早、更果斷地在關鍵技術、關鍵資源和治理模式上做齣適應未來結構性轉變的戰略投資與政策調整。這是一場關於耐心資本、技術先導權和國際信譽的綜閤性較量。 --- 讀者對象: 關注宏觀經濟趨勢、國際關係、産業政策製定者、企業高管以及希望深入理解當代世界經濟運行邏輯的普通讀者。 本書特點: 敘事嚴謹,數據支撐充分,避免瞭空泛的宏大敘事,專注於解析驅動世界經濟變革的“看不見的摩擦力”。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梁國源


  美國杜剋(Duke)大學經濟學博士、國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榮譽教授,現任元大寶華綜閤經濟研究院院長、國立颱灣大學經濟學係兼任教授及兩岸企業傢峰會特聘專傢。2004年進入業界前,梁教授主要從事學術研究工作,曾任國立清華大學經濟學係教授、係主任,亦曾擔任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委員;進入業界後,常受邀擔任專業機構的諮詢委員及顧問,如颱灣金融總會全球金融委員會主任委員等。
 
  梁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經濟預測、景氣循環、經濟計量方法及總體經濟。其研究成果發錶在Journal of Forecasting、Journal of Applied Statistics及其他多種國際學術期刊。梁教授對當前總體經濟及金融情勢的分析觀點亦屢為《工商時報》、《經濟日報》及Taipei Times等媒體報導,也被Bloomberg、Voice of America、Forbes等國際媒體所引用。他也經常應邀為《經濟日報》、《工商時報》執筆社論與專欄,亦以專欄型式固定為《新新聞》撰寫專業評析,供社會各界及政府參考。

圖書目錄

自序:解茫   1
 
捲一 走齣經濟數據的盲與茫   9
長期停滯的警鈴大作   10
颱灣社會罹患GDP無感癥候群   13
新颱幣意外走強的個原因   17
全球與颱灣的平庸病   21
彆拿景氣當藉口,結構瀋痾纔是問題   25
亞洲通縮現象開始蔓延   30
美、中與颱灣的愛戀與離彆   34
當紅潮崛起後…   38
「颱灣公司」為何不受投資人青睞?   43
颱股低迷阻礙新創動能萌芽   46
經濟土壤液化的危機   49
漸被孤立的颱灣狼   54
中韓FTA帶來的威脅   58
隻要是FTA,就能救颱灣?   61
新ICT生態體係的卡位戰   66
颱灣電子業迎來新戰略摺點   71
 
捲二 麵對所得與勞動市場的巨變   77
所得分配不均的根源   78
勞動市場的傾斜   81
「過剩」時代的資本與勞工   85
新型態的失業潮   89
三大策略反製M型化社會   93
彆再誤用「創新」瞭   97
颱灣最美的風景   100
世界大學排名是國力的前綫戰場   103
橫掃當代職場的秘密武器   107
刺蝟與狐狸的生存之道   111
一起來當狐狸父母吧!   114
 
捲三 重建一個值得期待的未來   119
誰來替颱灣打分數   120
颱灣脆弱嗎?   123
法遵「害人不淺」   127
經濟問題的源頭…   132
令人恐懼的「恐懼」   136
領導人、股市與經濟的循環   140
嚮拉古薩學「以小搏大」   144
頁岩革命關颱灣什麼事   147
這一款懶人包缺貨   151
將意外轉化成養分   155
翻轉棋局走嚮的這一子   159
領導人的自問與自答   163
衰敗與重生的十字路口   167
重振百年老店的第一步   171
復甦與改革,哪個優先?   175
對的態度+對的方法=成功的經濟政策   179
 
參考資料   183

圖書序言

自序
 
解茫

 
  為什麼要齣版這本書?或者,應該反問為什麼近年以颱灣經濟為主題的書籍,寥寥無幾?是颱灣經濟如斯美好,已不需要討論,還是無奈到不知道該說什麼,因而沉默?很顯然地,答案必定不是前者。於是,這本書脫下社論及專欄的外衣,進行若乾改寫後,再度站到世人眼前,要與舊雨新知談談你知道/仍不知道/自以為知道的颱灣經濟。

  仔細想想,你我有多久沒有聽到經濟的好消息瞭?似乎久到不想細數瞭。在撰寫自序的此刻,颱灣齣口麵臨連續13個月的衰退,象徵景氣低迷的藍燈也從去年6月亮到現在,一共「收集」瞭9個藍燈,追平金融海嘯的紀錄。至於,人們的生活愉快與否,雖因各人滿足點不同而略有差異,但從多年不成長的薪資水準、難以負擔的高房價、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等情形看來,颱灣經濟實在很難讓人樂觀看待。更彆說民眾實際生活情形及觀感,往往比統計數據來得差。
 
  久久不散的非常態異象

  當然,颱灣經濟之所以低迷不振,與2008年金融海嘯過後,國際景氣從未真正迴到復甦軌道上有關。猶記得2009年太平洋資産管理公司(PIMCO)提齣「新常態」(new normal)時指齣,造成金融海嘯的深層原因來自於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的嚴重失衡,導緻經濟復甦遠比過往經驗來得慢,約需時5年。

  轉眼間,5年過去瞭,全球經濟失衡的情況依然沒解決,還愈顯復雜。2014年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拉加德(C. Lagarde)以「新平庸」(new mediocre)概念,重新爬梳齣經濟成長不如預期、高失業及財富分配不均等3大病徵,希望有助各界找齣解決問題之道。

  沒想到,新平庸一詞提齣2年後,全球預測機構仍在持續下調經濟成長率;美、歐就業人口占總勞動力比迴升相當有限,顯示失業問題改善可能僅止於錶麵;而各國前10%與前1%高所得者所得占比自1980年以來的上揚趨勢未變,反映大量財富日益集中在邊際消費傾嚮較低的少數富人之手,也證明不均現象還在持續擴大。

  這些非常態異象始終未緩解且程度益發嚴重,今年年初,紐約大學教授魯比尼(N. Roubini)遂於《時代》雜誌撰文,以「新非常態」(new abnormal)一詞形容當前全球經濟。除瞭談及「新常態」與「新平庸」所指涉的多個持續性經濟與金融異象之外,亦就通縮陰霾久久不散、各界對零利率、負利率或量化寬鬆政策等非傳統貨幣政策習以為常,使主要央行貨幣政策「正常化」變得相當睏難,以及金融市場與經濟基本麵的脫鈎情況加劇等,錶達極度憂心。

  然而,無論是新常態、新平庸、新非常態,抑或2014年美國前財政部長桑默斯(L. Summers)爰引1930年代漢森(A. Hansen)提齣的「長期成長停滯」(secular stagnation),企圖解釋金融海嘯後的投資不足、內需不振及低物價等問題,其關注重點或切入角度略有不同,卻都指嚮同一個現象,那就是「全球實際經濟成長率低於潛在成長,且潛在成長率減弱趨勢已然成形」。未來,失去動能的全球經濟,一旦遭遇較大的外生衝擊,很可能就陷入嚴重衰退。
 
  都是新自由主義惹的禍?

  若再進一步往上追溯當前經濟社會的運作思維,1970年之後,以解除管製、全球化及資本自由移動為主要特徵的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雖使全球經濟有更多元的增長動能,亦埋下金融海嘯的潛因,以及難以脫睏的窘境。

  以美國為首的新自由主義,倡議政府應取消對企業管製、削減公共福利開支等政策、推動金融與貿易自由化、取消外資自由移動的各種障礙等,促使1990年代全球化快速,各國之間區域貿易協定(RTAs)加快簽署,全球貿易也明顯深化。也因為企業營運不再受到國境的限製,大型企業利潤來自於海外比例的趨勢提高。再加上金融管製解除,讓各式各樣的新金融商品蓬勃發展,為市場投資人與潛在藉款人創造更多的可能,民間部門遂齣現金融資産與負債明顯提高的現象。

  問題是新自由主義盛行後,攫取大部分所得及財富的資本傢與管理階級愈發注重追求高收入,忽略實質資本纍積,從而削弱瞭潛在經濟成長率。相對的,一般大眾的生活無法隨著經濟成長而進步,多數人的實質購買力停滯不前,造成貧富差距懸殊,並帶來嚴重的階級對立。

  同時,金融深化創造齣的新金融工具充斥市場,讓民眾即便麵臨所得停滯的牽絆,還是能買進金融資産,加以消費支齣持續成長,債務便不斷膨脹,使社會因金融上癮陷入不穩定狀態。而全球化又迫使廠商把生産綫逐漸外移,導緻産業空洞化及廠商不願意進行實質投資的經濟失衡惡果。

  此時,央行貨幣政策本應發揮穩定失衡的關鍵作用,卻在資本自由移動程度提高,使金融資産價格對匯率的影響大增,以及有愈來愈多的衍生性金融工具可對外匯波動避險,皆使外匯市場的變化與經濟基本麵脫鈎,進而減弱央行貨幣政策的有效性,穩定經濟的功效自然大打摺扣,美國聯準會於2004年6月啓動的升息週期難以收效,就是顯例。當時連續8次升息,長天期利率未如曆史常規,隨短期利率調升而上揚,反而呈現下跌的怪象,就是因為國際資金經由利差交易操作流往美國,壓低瞭美國的長期利率所緻。之後,房市泡沫愈吹愈大,終於引發次貸風暴。

  就此看來,過去40多年過度奉行新自由主義的政治經濟運作,帶來全球經濟失衡、所得分配不均、金融上癮及貨幣政策有效性降低的嚴重後遺癥,身為小型開放經濟體的颱灣,自然難以倖免,經濟成長衰退似乎情有可原。

  但真是如此嗎?

  答案應有頗大的討論空間,亦是這本書付梓的源起。特彆是我每季進行颱灣經濟預測期間,不斷探究數據背後的各種成因時,感受更為復雜與深刻。所以,在過去1年數度下修GDP預測之際,也陸續提齣「失焦式成長」、「滯留式經濟」、「看守型經濟」、「懸浮式成長」觀點,分彆針對颱灣經濟所麵臨的國內外循環性及結構性問題與挑戰,進行深度剖析,希望與各界一同找齣翻轉颱灣經濟之道。

  或許對颱灣而言,當前國際間對新自由主義思維的討伐,仍過於遙遠;亦不認為以歐洲為主、逐漸崛起的左傾勢力,有改變全球經濟現況的本事,但這並不代錶颱灣可以「隨波逐流」。相對的,位居於經濟社會領導角色的政府及知識菁英,應發揮頂層設計的特色,讓經濟處在較穩定的架構中,既避免資本傢過度纍積財富,也要防止社會太過濫情地傾嚮一般大眾,導緻企業經營環境急轉直下。畢竟,颱灣已沒有太多空間可以試誤或虛耗。

  有彆於文學作傢發錶著作,常從自身經驗取材或進行轉化。我於元大寶華綜閤經濟研究院成立近12載後,纔首度齣版評議颱灣經濟的專書,多少有些「近鄉情怯」的緣故,卻也因而讓研究能量得以更成熟。在此,要特彆感謝元大金控長年無私的支持,讓我與研究團隊能持續專注於國內外經濟、金融領域的短、中、長期研究。亦要感謝《經濟日報》、《工商時報》及《新新聞》提供絕佳的平颱,讓我在此書問世之前,能藉由社論、專欄的撰寫,點滴纍積對這塊土地的關懷。

  本書得以順利齣版,我要感謝颱灣金融研訓院傳播齣版中心的邀請、元大寶華綜閤經濟研究院顔承暉博士、責任編輯遊子瑩小姐協助編輯與校對。最後,我要對內人真真緻上最深的謝意,因為有她數十年如一日的支持與付齣,我的研究之路纔得以如此順遂。

  接下來,就請你泡杯茶或咖啡,與我展開一場颱灣經濟解茫與重生之旅。
 
2016年4月6日  寫於燈下

圖書試讀

「颱灣公司」為何不受投資人青睞?
 
捫心自問,假設颱灣是傢上市公司,你會想買它的股票嗎?
 
相信大多數投資人會搖頭,畢竟颱灣近年的經濟數據及社會現況,著實看不到讓人雀躍期待的地方。但如果覺得這種看法太過直覺,不夠理性與科學,那麼就以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托賓(J. Tobin)於1969年提齣的托賓Q比率來看看颱灣吧!
 
所謂的托賓Q比率,就是指公司市值對其資産重置成本的比率。若用金融市場慣用的語言解釋,它的分子就是公司值多少錢,分母則是指要用多少錢纔能買下公司所有的資産,亦即復製一傢公司時所需的花費。而當托賓Q比率大於1時,投資會增加;小於1時,投資便會減少。
 
當 然,評估一傢公司是否有前景,除瞭看它當下的獲利多少之外,還會看其資本支齣計畫如何。假若一傢公司有不錯的獲利,亦有相對積極的資本支齣計畫,巿場往往 會給予較高的評價。因為投資計畫讓外界看到企業的願景及未來性,股價就會應聲上漲。反之,如果一傢企業空有不錯的獲利,資本支齣計畫卻過於保守,則代錶企 業缺乏未來性,股價自然就漲不動。
 
根據IMF預測,2015年颱灣投資占GDP比僅21.4%,遠低於韓國、新加坡與香港的28.6%、 26.6%及23.2%,延續2009年以來總是位居四小龍之末的窘境。若以較高頻率的資料分析,颱灣投資的能見度也不足。2013年工廠校正暨營運調查 亦指齣,僅有8.6%。的受調查廠商認為現有廠房不足,且其中也僅有56%願意擴充産能,顯見投資動能不強。同時,2015年4月經濟部調查顯 示,2015年重大投資案件預計完工金額僅7,895億新颱幣,比起2014年同期調查的全年預計完工金額的8,716億新颱幣,硬生生地少瞭10%。
 
再 從經濟學理來看,經濟成長的三大動力,分彆是技術進步、資本纍積與勞動力成長。但颱灣已逐漸脫離人口紅利期,使勞工要素投入不再對刺激經濟有所助益,又因 産業發展政策缺乏明確方嚮及海外磁吸效應,造成投資不斷外流,不僅使新創的就業機會大為減少,企業長期低投資及控製成本求生存的結果,更讓低薪成為普遍的 現象,壓迫與掙紮便成為多數民眾的共同經驗。
 
更令人擔心的是,由於觸及債務上限及民眾對執政者不信任的氛圍驟增,使政府缺乏基礎建設的施政空間,導緻與生活相關的基礎建設數十年如一日,愈發陳舊、愈顯失能。

用户评价

评分

《翻轉吧!颱灣經濟》這本書,拿到手之後,我最先留意到的就是它的標題,感覺很有氣勢,也抓住瞭很多颱灣人目前的心聲。我們都關心颱灣的經濟未來會走嚮哪裏,是不是還能維持過去的輝煌,或者有沒有新的希望。書名裏的“翻轉”,讓我聯想到很多可能性,比如經濟結構上的調整,或者是一些政策上的創新。我對於書中會不會深入分析颱灣經濟的深層結構性問題,以及提齣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解決方案感到好奇。我想,一本能夠真正“翻轉”經濟的書,一定是要能夠觸及痛點,並且提齣可行的方法。我比較關注的是,書中對於如何提升颱灣的國際競爭力,如何在後疫情時代找到新的發展機遇,以及如何讓經濟的成長更具包容性,惠及到更廣泛的民眾。希望這本書能給我們帶來一些振奮人心的洞見。

评分

這本書我還沒來得及細讀,隻大緻翻瞭一下目錄和一些開篇的段落,不過光是書名《翻轉吧!颱灣經濟》就足以讓我産生強烈的共鳴。我們這一代颱灣人,從小就看著颱灣經濟起起伏伏,從亞洲四小龍之一的榮光,到如今麵臨各種挑戰,心裏總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受。這本書的名字,就好像替我們喊齣瞭心底的聲音,一種想要改變現狀、重拾活力的渴望。我尤其對其中可能探討的,關於如何讓颱灣經濟走齣“代工”模式,發展齣更具創新性和附加值産業的部分感到好奇。畢竟,我們不希望颱灣的未來隻是被動地依賴他人的技術和市場,而是能夠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創造齣屬於自己的獨特優勢。書名中的“翻轉”,意味著一種突破和革新,這正是我對颱灣經濟未來最殷切的期盼。我希望這本書不僅能分析我們麵臨的睏境,更能提供切實可行的思路和方法,指引我們走嚮一個更美好的經濟前景。

评分

《翻轉吧!颱灣經濟》這本書,我還在慢慢啃讀中。感覺作者寫得很紮實,不是那種空泛的理論,而是有很多實際的案例和數據支撐。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産業升級的部分,它並沒有迴避颱灣經濟在麵臨全球化競爭時所遇到的挑戰,比如代工模式的瓶頸,以及如何擺脫對單一市場的過度依賴。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如何培育新興産業,以及如何利用颱灣現有的優勢(例如科技人纔、靈活的産業鏈組織能力)來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齣瞭不少很有啓發性的觀點。我猜想,這本書可能不僅僅是給經濟學者看的,它更希望能夠引起我們所有颱灣人的思考,因為經濟的發展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書名中的“翻轉”,對我來說,是一種積極的行動呼籲,希望我們能夠找到突破現有睏境的方法,讓颱灣經濟再次煥發生機。

评分

我纔剛拿到《翻轉吧!颱灣經濟》這本書,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隻是隨手翻瞭翻,但這本書的切入點就讓我覺得很有意思。它似乎不隻是在講一些宏觀的數字或者政策,而是更貼近我們一般民眾的生活感受,像是探討為什麼薪資好像停滯不前,或者為什麼年輕人覺得創業越來越難。這些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問題,所以這本書一旦觸及這些,我就會特彆有興趣。我猜作者可能想要從一個比較務實的角度齣發,看看颱灣經濟到底卡在哪裡,然後該怎麼“翻轉”。“翻轉”這個詞聽起來很有力量,也很有希望,好像我們真的有可能改變現狀,而不是隻能被動地接受。我對裏麵會不會有一些關於如何鼓勵中小企業創新,或者如何吸引更多高附加值的投資的討論特彆期待。畢竟,我們颱灣的經濟不能一直隻是靠著老本在打轉,需要新的動能來注入活力,纔能真正地“翻轉”起來。

评分

這本書《翻轉吧!颱灣經濟》的標題,真的太吸引人瞭!它精準地捕捉到瞭許多颱灣民眾對於經濟現狀的憂慮和期盼。我個人一直覺得,颱灣經濟的“下一個十年的走嚮”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而這本書的名字就像是提供瞭一個探索答案的起點。我特彆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理解“翻轉”這個概念的,是經濟結構的重大調整,還是技術創新的突破,亦或是政策方嚮的戰略性轉移?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剖析颱灣經濟在麵臨全球新格局下的機遇與挑戰,例如如何在全球供應鏈重組中找到新的定位,如何應對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衝擊,以及如何吸引和留住人纔。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們提供一個清晰的藍圖,告訴我們如何纔能真正地“翻轉”颱灣經濟,讓它更具韌性、更具創新力,也更可持續地發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