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譯序一 扭轉命運、避免悲劇的用心多年來我在政治大學颱灣史研究所兼課,所開的科目包括「二二八專題研究」、「颱灣民族主義發展史」,都要求學生細讀葛超智所寫《被齣賣的颱灣》。因為葛超智不但在1947年事變發生時擔任美國駐颱副領事,是重要目擊者,而且離開職務以後持續關注颱灣,主動遊說美國國務院或被動徵詢颱灣事務,他本來隻是根據國際法主張託管論,二二八(三月屠殺)事件則強化瞭他的颱獨主張,恰恰反映瞭戰後颱灣民族主義的起源。
葛超智在《被齣賣的颱灣》的謝詞中說,本書在1958年完稿、1965年齣版。該書很快引起一群留學美、日的颱灣青年注意,他們群策群力把它譯成中文在1973年齣版,由於校園間諜、白色恐怖當道,隻由路易斯安那的陳榮成掛名為譯者。本書在颱灣的公開齣版(盜版不算),已經是解嚴以後的事瞭。
本書吸引人之處不但在於議題重要、堅定的颱灣主體立場,而且在於生動的文學筆法。例如葛超智描述他自己戰時在華府工作的經驗,發現國務院有不少中國問題專傢罹患無可救藥的傳教士癥狀(incurably“missionary”,指他們不問是非偏袒中國),當他建議延遲或附加條件將颱灣移交給中國,就被他們罵是帝國主義,「好像我建議扣留飢餓孩子的食物似的」;又如,二二八發生後的兩個禮拜,他看到四個年輕人被繩子綁在一起,眼中流露無言的申訴,衣衫襤褸的中國兵以刺刀頂著他們前行,「當他們看到我吉普車上所掛的美國國旗時,嚮我緻瞭一個他所能做到的最漂亮的禮。最簡單的說,這就是齣賣:颱灣人嚮我們求援,我們卻以武裝和金錢資助國民黨人…。」
既然在二二八的曆史,或是颱灣地位的法律與政治論辯,本書都是重要的起點,我們這一代的知識份子一方麵感謝陳榮成等前輩對颱灣人社會的啓濛功勞,一方麵也發現一些翻譯的缺點,例如「長官公署」被譯成省政府,乃感覺有義務予以更正。就在我擔任颱灣教授協會會長(2009-2010)的第二年,知道兩位協會成員的夫人柯翠園、詹麗茹,她們過去長期在美國的颱灣人社團從事翻譯工作,於是請她們緊鑼密鼓,在2010年的鞦天就譯好瞭。不過,有些是葛超智本人的錯誤、不是翻譯的問題,就需要專研颱灣史的學者來校正、做註,例如第十四章開頭講到憲兵第四團團長張慕陶,原文Chang wu-tso,過去就被譯為張武佐。這部份校註的工作比較曠日費時,況且2010年的下半年我自己正在忙「八八水災口述史」,颱教會也正在籌備「迴顧社運二十年」的研討會,於是我隻能把初步的譯稿交給下一任會長(張炎憲教授),由他來組織團隊予以完成瞭。
葛超智在本書中曾經感慨地說:「颱灣人的悲劇乃在颱灣島離大陸不夠遠,以緻於無法永久分離,以及無法擺脫外來勢力乾涉他們拓荒式的生活。」本書的撰寫、齣版、翻譯、校註當然都有想要扭轉命運、避免悲劇的用心。如今我們創立颱灣教授協會的這一代都已經六十歲上下瞭,比起黃昭堂、陳隆誌、戴天昭、陳榮成…他們那一代海外颱獨運動前輩,常感覺做得不夠、不如他們,如今把這本經典之作《被齣賣的颱灣》重新譯校註,並予以闡揚推廣,或能彌補我們一部分的虧欠之情吧。
陳儀深
2013年12月
重譯序二 颱灣不可被齣賣的警示 葛超智(George H.Kerr)《被齣賣的颱灣》(Formosa Betrayed)不隻是描述1947年二二八大屠殺的曆史著作,更是啓發颱灣人、影響颱灣人深遠的作品。
一、葛超智與颱灣的關係
葛超智與颱灣的關係,可以分成四個階段。
二次世界大戰前,他在夏威夷大學就讀時,受到日本學者蠟山政道的影響,1935年就到日本研究傳統藝術和日本史,而完成《Traditional Arts in Contemporary Japan 》。這時接受美國朋友的請託,1937年8月到颱灣,擔任颱北高校、颱北一中、颱北高商的英語老師,至1941年3月離開颱灣。這是他首次來颱,結交瞭許多高校學生,成為他日後的颱灣友人。
第二階段與颱灣發生關係,是因日本偷襲珍珠港,引起美日大戰,他因到過日本與颱灣,是首屈一指的「颱灣專傢」,被美國國防部聘為「X島計畫」的顧問。1943年被任命為海軍中尉,在海軍軍政大學負責「颱灣研究小組」的工作。當時海軍打算跳過菲律賓,攻佔颱灣,截斷日軍對南方的補給綫。因此他的工作,主要是在收集情報,培訓佔領颱灣之後所需的行政官員、翻譯官等人纔。在「颱灣研究小組」的努力下,海軍部齣版《Office of the Chief of Naval Operations》九捲,以及《Civil Affairs Handbook-Taiwan(Formosa)》,並編輯日本語和颱灣語的字典。後因麥剋阿瑟的堅持,美軍採取攻佔菲律賓再攻占沖繩,而放棄攻佔颱灣的計畫。
第三階段則是二次世界大戰之後,1945年10月24日,他隨美軍福爾摩沙聯絡小組(Formosa Liaison Group)再次來颱,1946年6月又齣任美國駐颱北副領事,至1947年二二八發生之後,3月17日離颱。這段期間,他親曆中華民國接收颱灣之後,特權橫行、政治腐敗、經濟崩潰和社會動盪的局麵,也目睹二二八爆發後,颱灣菁英與民眾遭受中國國民黨軍隊屠殺的慘狀。在事件中他因援助颱灣人、同情颱灣人,被中國國民黨政府列為不歡迎人物,而被迫離開颱灣。
第四階段是他迴到美國之後,對颱灣的關心與對颱灣人追求獨立的支持從不間斷,並著書立說,替颱灣伸張正義。他前後在華盛頓大學、加州大學柏剋萊分校、史丹福大學任教,並屢次嚮美國政府提齣應該重視颱灣人權益的主張,但不被採納。後因麥卡錫主義的逼迫而移居夏威夷,專心著述。他一生未娶,晚年住進養老院,1992年8月逝世於夏威夷。
二、原著與屢被查禁的譯本
葛超智自1947年屢次嚮美國政府報告颱灣現狀以及颱灣人的遭遇,希望美國政府能幫助颱灣人。但當時處於東西冷戰對峙中,美國為瞭對抗中國共産黨,採取支持中國國民黨政府的政策,而忽視颱灣人民的權益。葛超智的言論乃成為逆耳之言,而不被採納。因此他下定決心利用其豐富的典藏,如颱灣人書信、報紙刊物、官方檔案和聯閤國救濟總署等資料,將其近30年參與颱灣事務的經驗,在1965年撰寫齣版《Formosa Betrayed》,翌年又有英國版的齣版。齣版後獲得很大的迴響與討論,據說中國國民黨亦曾設法阻撓齣版與發行。
颱灣人在1960年代之後,到美國留學的人數日漸增多,颱灣人的社團也紛紛成立。至1966年全美九個地區的代錶在費城成立全美颱灣獨立聯盟(UFAI),追求颱灣的獨立。為瞭要讓更多颱灣人瞭解二二八曆史,陳榮成乃邀請一群青年學生投入翻譯《Formosa Betrayed》的工作,曆經數年,終於在1974年完稿齣版。這是海外颱灣人運動的一件大事,因為閱讀瞭這本華文翻譯而覺醒者不計其數。但此書一直被中國國民黨列為禁書,不準在國內銷售。
中國國民黨雖然能以公權力查禁一時,卻無法永遠查禁下去。當1980年代黨外運動走齣美麗島事件挫敗陰影而再起後,黨外雜誌紛紛齣刊,不隻揭穿中國國民黨統治的本質,打破瞭中國國民黨的媒體壟斷和政治禁忌,更進而探討颱灣曆史文化的獨特性。因此在追求曆史真相的驅動下,《被齣賣的颱灣》被黨外運動者多次齣版節譯本,並在黨外演講場上擺攤叫賣,造成一股鏇風而被搶購一空,成為盜版的暢銷書,更影響日後二二八平反運動的興起。不過也被中國國民黨列為禁書,不可正式齣售。至1991年李登輝總統啓動憲政改革,邁嚮民主化的腳步加快之後,前衛齣版社取得陳榮成的同意,纔正式在颱灣齣版全譯本,也成為暢銷書,引起讀者廣泛的共鳴。
為瞭讓英文原著能夠繼續在海外發行,1992年林衡哲的颱灣齣版社依據英國版復刻齣版原著。2006年,蕭成美將《Formosa Betrayed》譯成日文《裏切られた颱灣 FORMOSABETRAYED》在日本齣版。蕭成美於1944年4月進入颱北高等學校就讀時,就知道葛超智這個人。赴美留學之後,與葛超智通信往來,後購得其所藏颱灣關係資料。1997年颱北二二八紀念館開館時,蕭成美又將葛超智所藏颱灣關係資料轉給該館典藏。葛超智一生辛苦收藏的資料,終於迴到他心之所係的颱灣。這是最好的歸宿,也是他留給颱灣人最好的禮物。
三、重譯校註的緣由
葛超智《被齣賣的颱灣》華文譯本在颱灣齣版之後,引起颱灣人很大的迴響,但因原書成書於1965年,其中部分資料是根據華文譯為英文。陳榮成等人在1973年據英文本譯為華文時,二二八官方史料尚未公開,二二八研究也尚未起步,因此有些專有名詞、人物與事蹟,在華文資料譯為英文,再由英文譯為華文之間難免發生錯誤。
颱灣教授協會有鑑於此,於2009年陳儀深擔任會長時,邀請柯翠園與詹麗茹兩位重新翻譯,譯槁完成之後,再經下任會長張炎憲邀請何義麟、陳翠蓮、陳儀深、蘇瑤崇與張炎憲等五位分彆閱讀校訂,並加註釋,指齣內容齣入之處,以及作者在文本論述中所依據的史料原件,力求與現今二二八研究成果結閤,使讀者閱讀時能從校註中獲得更多史實,瞭解當年實況。
四、葛超智對颱灣的關心與觀點
葛超智在《FormosaBetrayed》扉頁上寫著「獻給颱灣的朋友們——以紀念1947年3月事件……」。他親身目睹颱灣人在三月被屠殺的慘狀,心中係念著颱灣人朋友的安危,所以撰寫此書,要送給苦難中的颱灣友人,以紀念這場浩劫。他在書前開宗明義的這句話,已清楚錶明作者對二二八大屠殺的痛心及對颱灣人的疼惜與同情。
全書共分成導言及四部分,計22章。第一部分敘述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美國因對颱灣認識不足,使得處置颱灣歸屬問題時,無法考慮周全而忽視颱灣人的意嚮。第二部分描述中華民國接收颱灣後的種種不當做法,以及作者所觀察到的颱灣人心由期待轉為失望、絕望的過程。第三部分說明二二八的爆發與颱灣人被屠殺的情景。第四部分則敘述中華民國政府流亡颱灣之後,實施高壓統治,控製言論思想,逮捕《自由中國》等反對人士的反民主行徑,並論及海外颱灣人追求獨立的主張與作為。全書敘述的年代起自1941年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至1965年齣書前夕。其中,以中華民國接收颱灣至二二八爆發前後為全書重點,也是作者留給颱灣最珍貴的紀錄。
他認為美國辜負瞭颱灣人的善意,並指齣在1945年10月美軍抵達颱灣時,颱灣人就對美國人抱著好感;曆經中國接收後的社會亂象,颱灣人希望美國能夠勸阻陳儀等違法亂紀的做為;在二二八遭受中國軍隊屠殺時,颱灣人期待美國能夠幫助脫離苦海、自主自決。但美國政府或美國人卻以同情的態度看待中國,以傳教士傳布福音期待蔣介石,並在反共的前提下支持蔣介石,而忽視颱灣人獨立自主的要求,和颱灣人在中國國民黨統治下的苦難。
他以親身經曆,記載二二八時陳儀與中國國民黨軍隊屠殺颱灣民眾的實況,並指齣陳儀的施政不照顧颱灣人,大失民心而引起颱灣人的憤怒和反抗。並根據當時颱灣人寫給葛超智的書信,說明颱灣人想要美國幫助,在聯閤國託管下舉行公民投票自決。這種主張在當時雖然沒有得到迴響,卻影響瞭日後颱灣民主獨立運動的發展。葛超智的記載與官方檔案齣入極大,在相關史料缺乏與中國國民黨論述觀點充斥的情況下,是探究二二八史實的重要參考資料。
閱讀《FormosaBetrayed》之後,如延伸閱讀《The Taiwan Confrontation Crisis》(麵對危機的颱灣),就更能瞭解葛超智的颱灣史觀。他認為颱灣是個海洋國傢,位於西太平洋的西緣與歐亞大陸的東緣,自古以來即為南北、東西交會之處。因此民族多元,有南島語係的原住民和漢人,也因位居要衝,自十七世紀以來颱灣即為列強爭奪之地。由於屢次受到外來統治者的支配,颱灣文化呈現多元性,已與中國文化不同,而形構齣颱灣文化的特色。同時,颱灣人也屢次反抗,形成分離主義的傳統,期望能建立屬於颱灣人的國傢。葛超智認為颱灣的曆史發展與美國類似,美國處於歐洲的邊境(Frontier),也是個移民國傢。移民遷入美國之後,逐漸形構有彆於歐洲的美國文化,以及美國人不是歐洲人的認同。他認為颱灣亦具有邊境(Frontier)的特色,颱灣人在混血與適應環境中,開創齣有彆於中國文化的颱灣文化,而具備海洋國傢的特質。他更認為從海洋史觀看颱灣,纔能避免從中國看颱灣的狹隘,也纔能瞭解颱灣邁嚮現代文明的努力與成果。
五、影響颱灣深遠的重要著作
在戒嚴統治的年代,颱灣人多是離開颱灣到歐美日等先進國傢留學,受到自由民主思想的洗禮之後,開始反思颱灣,發覺颱灣處於中國國民黨的獨裁統治,並非民主自由的國傢,而逐漸覺醒,亟思改變颱灣。
在覺醒過程中,最令颱灣人痛恨的是「被中國國民黨騙瞭」。一旦中國國民黨歪麯曆史、掩蓋曆史真相,不願讓颱灣人知道自己的曆史文化的事實被揭穿後,颱灣人開始步入追尋「我到底是誰」之路。
葛超智《被齣賣的颱灣》能夠引起颱灣人共鳴,深受颱灣人喜愛,是因他揭穿瞭二二八的史實,使颱灣人得以知道中國國民黨血腥鎮壓屠殺颱灣人的實況,以及颱灣人無知、任人宰製的命運。
這本書是站在颱灣人的立場,替颱灣人打抱不平,說齣颱灣人的願望、控訴統治者的殘暴不仁以及贊嘆颱灣人不屈不撓、追求獨立自主的事蹟。因此,1965年這本書齣版之後,在海外颱灣人之間廣為流傳,不隻令讀者感同身受,悲嘆颱灣人的身世,更激發起颱灣人意識,紛紛投入追求颱灣民主獨立的行列。
當我們在贊嘆這本書能為颱灣人說話時,更該贊佩作者葛超智。他是一位具有正義感的知識分子,秉持良知、敢為弱勢者講話,指責美國重視現實利益,違背人權正義,犧牲瞭颱灣人的權益,更批判蔣介石與中國國民黨的獨裁統治,造成颱灣人的苦難。因為他不嚮現實妥協的作風,使得他處處不討好,被美國的反共派和親中派排擠,被中國國民黨列為第二號仇敵,也被中國共産黨詆毀。但他不改初衷,一生關心颱灣人,支持颱灣獨立自主,認為違背颱灣人當傢作主意願與颱灣獨立自主之路的就是齣賣颱灣。
從1974年陳榮成等首次翻譯齣版,到2013年颱灣教授協會齣刊重譯校註本,相隔40年,二二八平反運動已獲得相當成果,二二八已可公開研究,蔣介石也被認為是鎮壓屠殺颱灣人的元凶。這些成果雖然令人欣慰,但想到颱灣仍然處於被中國侵吞的危機中,就更懷念起葛超智寫這本書的用意,颱灣不可被齣賣,颱灣人要堅持理想與信念,建立自己的國傢。
《FormosaBetrayed》重譯校註本能夠齣版,應感謝陳榮成等前輩的譯本,因為有這個基礎,我們纔有機會重譯校註。感謝蕭成美先生提供George H. Ker r的個人照,以及颱北二二八紀念館提供1966年英國版和葛超智名片,更要感謝柯翠園和詹麗茹的重譯,以及何義麟、陳翠蓮、陳儀深、蘇瑤崇的參與校註,尤其是蘇瑤崇提供George H. Kerr的史料原件與相關資訊。最後,感謝颱灣教授協會會長呂忠津及執委會的支持,纔得以順利齣版。
張炎憲
●
重譯校註本導讀 一、重譯校註緣起
《Formosa Betrayed》是第一本詳細紀錄颱灣戰後史與二二八事件前因後果的書籍。這不隻是外國人對戰後颱灣發展的觀察,更是當事者戲劇性人生的紀錄。加上直接描述當時國民黨政府的腐敗與暴行,往往帶給讀者二二八事件鮮明事實的震撼。
由於葛超智的春鞦筆法,對一般讀者的影響,本書遠遠超越其他有關二二八事件之論作。親國民黨者,因他揭露難堪的曆史事實與親颱灣獨立的立場,而恨之入骨。但許多颱灣年輕一輩,正是受到其書的啓濛,纔認識到國民黨政府不仁不義的暴行而覺醒,轉而思考颱灣前途與支持颱灣獨立。
本書問世於1965年,正值美國中國政策從保蔣轉嚮親中去蔣的發展中,提供政策辯論之第三種聲音,受到當時美國社會的注目。然而不隻本書為英文,當時颱灣正值戒嚴時期高峰,颱灣讀者根本無緣得知。至1974年纔由陳榮成先生等譯成中文在東京與紐約齣版,但在颱灣仍是禁書。1980年代颱灣隻有黨外節譯本非公開的流通。直到1991年,纔由前衛齣版社發行完全的翻譯版。但當時實有其不得已的時空背景與限製,以至於書雖齣版,仍有許多誤譯不及更正。
颱灣邁嚮民主化之後,颱灣史倍受重視,本書譯本的影響也從一般讀者擴及於學術界。鑒於本書流傳與影響之廣,同時對該時代曆史更廣泛的理解,是以有重譯校註之議。而為協助讀者對本書背景與葛超智更深入認識,是以為此說明。
二、葛超智生平簡介
美國前駐颱副領事葛超智先生(G e o r g e H . K e r r ,1 9 1 1 - 1 9 9 2),1 9 1 1 年1 1月7日生於美國賓州派剋斯堡(Pa rkesbu rg)小鎮長老教會的牧師館,大學讀哲學係,畢業後,拿到燕京大學奬學金,原計劃留學北京,但中途到檀香山後,決定先修完碩士後再留學。1935年拿到夏威夷大學藝術碩士後,前往日本留學。
之後,代友人履行颱北英文教師的閤約,1937年8月他來到颱灣教書,先後任教颱北高商、颱北高等學校,直到1941年3月底,離颱迴美。不久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變,改變瞭他一生的命運。
當時他認為颱灣將捲入戰場,因曾長期待過颱灣,考量自身經驗或許對美軍有益,遂於1942年1月毛遂自薦。獲陸軍邀聘,在五角大廈軍事情報部日滿支局(The Japan-ManchuriaBranch of Division of the Military Intelligence)任陸軍文職「颱
灣專傢」(Formosa Specialist)工作,從事各種颱灣軍事情報的分析、戰略與軍事計畫策定。19 43年底,尼米茲將軍計劃進攻颱灣,調他自陸軍文職轉任海軍軍職,官拜預備役上尉(Lieutenant,USNR,1944-1945),到海軍軍政學校(The U.S.Naval School of Military Government and Administration)工作,在傑賽普先生(Dr. Philip Jessup,1897-1986)協助下,成立颱灣研究小組(Formosa Resea rch Unit),訓練占領颱灣時的軍政治理人員,及編寫相關颱灣民政手冊。
戰後,他以海軍武官助理(Assist a nt Nava l At t a ché)派駐重慶大使館;同年10月2 4日代錶海軍隨美軍駐颱代錶團(Formosa Liaison Group)到颱灣,見證中國政府的接收。1946年初美國欲在颱灣設領事館取代美軍代錶團,徵調他任副領事兼經濟分析員。二二八事件國民黨開始殘酷鎮壓,因他人身安全遭到颱灣當局威脅,被大使館召迴,於3月17日離開颱灣。
這時期的見證與經曆,構成本書《Formosa Betrayed》的基礎。離颱後,他沒有機會再踏上颱灣一步,然而與颱灣之機緣與感情卻從未間斷。從1947至1956這段期間,他在華盛頓大學、柏剋萊大學及史丹佛大學等大學任教,教日本史、颱灣史與琉球史。1956年因麥卡錫主義的迫害,他離開史丹佛大學。
之後投入著書,先後完成琉球史與颱灣史的書稿。最早齣版書籍是1958年的《Okinawa: The History of an Island People》。
他的颱灣曆史書稿分為兩部,一為「Formosa: an Island Frontier」,這是以海洋史觀與美國「邊境(F r o n t i e r)理論」,探討颱灣開發至日本統治時代的曆史。第二部即本書《Formosa Betrayed》之內容。
他很早就想齣版颱灣曆史書稿,但1950年代因麥卡錫主義氣氛下遭到婉拒。直到1964年在哈佛大學費正清教授(John King Fairbank, 1907-1991)影響下,美國的中國政策走嚮「棄蔣」,朝承認共産中國方嚮發展時,情況纔改變。1964年8月他寄書稿給費正清教授,同年10月獲其推薦給Houghton-Miff lin社齣版。
本書成為美國社會中國政策辯論,在親蔣、親共之外,支持颱灣獨立之第三種聲音,且最具影響力的一書。
其他的原稿,因未得到推薦,隻好另覓他途。他將第一部分再拆成兩部尋求齣版,一是《Frontier Island: Formosan History and the Separatist Tradition》(邊境之島:颱灣曆史與分離主義者的傳統),另外是《Formosa: Licensed Revolution and the HomeRule Movement, 1895-1945》(颱灣:認可的革命與自治運動)。
直到1974年,《Formosa: Licensed Revolution and the Home Rule Movement, 1895-1945》因獲得基金會貸款協助,纔由夏威夷大學齣版。但《邊境之島》一書,最終卻未能如願齣版,稿本目前收藏在颱北二二八紀念館與沖繩縣公文書館中。
他最後齣版的書是198 6年《The Taiwan Confrontation Crisis》(《麵對危機的颱灣》)。本書可說是他前述颱灣曆史書稿的摘要本,述說颱灣形成獨立的主體與文化之發展過程,及冷戰時代颱灣的現狀和麵臨一波一波的國際危機,主張颱灣應脫離中國的控製,成為獨立的國傢。本書隨即成為海外颱裔美國人及其第二代認識颱灣的基本教材。1988年最初譯本由高雄「新颱政論」齣版,但鏇被查禁,後來吳昱輝先生等再譯,2007年前衛重新齣版。
葛超智終身未婚,七十歲後患心髒病,1987年加裝機器以助心跳,後移住夏威夷的老人療養院。據說就算晚年記憶逐漸退化之際,隻要有人嚮他提起蔣介石或陳儀,他依舊會激動地痛斥他們的罪行。1991年夏天,在病床上接受行政院研究二二八事件工作小組訪問,這是他生前與颱灣最後的接觸。
1992年8月病逝檀香山。1999年2月28日,颱北二二八紀念館首度公開展示他有關颱灣的資料,國人得以重新認識他。
三、中國政策辯論之第三種聲音
葛超智最主要影響並非在政治上,而是著作所産生的思想啓濛。因他待過颱灣,對颱灣有極深的感情。經二二八事件後,這種感情使他將時代的衝擊與生命的挫摺化為著作,想導正美國扭麯的中國政策與畸形思維,留下曆史的是非,為颱灣人發聲。本書齣版過程,正反映齣美國此一政治問題。
二次大戰以來,在赫爾利事件與中國遊說團影響下,美國國內美中關係之議論,即被扭麯成以支持蔣介石與否,作為衡量是否支持對抗「赤禍」之標準。在曆經1948年對蔣經援大辯論、1949年中國赤化的挫摺後,到瞭1950年代中國問題更發展成麥卡錫主義迫害風潮,葛超智也是受害者之一。但到瞭1960年代以後,承認赤色中國一派逐漸占上風。在此背景下,開始齣現第三種聲音,即美國不應該支持獨裁政權,無論是共産黨或國民黨,應該支持颱灣人建立國傢,這纔是符閤美國國傢利益與立國精神最正確的抉擇。
第三種聲音透過小說與曆史影響開來。小說有1953年VernSneider的《A Pail of Oyster》,曆史著作則是本書。它們的共同點都是描述在國民黨專製獨裁下颱灣人遭受的壓迫與睏境。它們都凸顯與強調「異質性(alien)」的問題,也就是具民主自由精神的美國人與好壓迫獨裁主義的國民黨「中國人」,在本質上與道德價值上有根本的不同,不僅如此,統治者國民黨「中國人」與被統治的「颱灣人」也是相互異質性的存在,而「颱灣人」纔是與美國人擁有共同的價值,藉以喚起美國人不應支持殘暴獨裁的國民黨,以導正扭麯的中國政策思維。
這種「異質性(alien)」,可說是本書論述的特徵。就結論而言,葛超智認為二二八事件是颱灣被敗德無能的國民黨統治必然的結果,同時也是國民黨失去中國最主要原因,他透過此書揭露蔣介石政府的不仁不義,認為國民黨與颱灣人是分屬不同文化與道德價值的族群,美國不應該支持敗德的國民黨,應該對嚮往民主與人權颱灣人負起道義的責任,支持颱灣人建立的國傢。
本書指齣國民黨政府道德腐敗之例實不勝枚舉,舉其顯著者如第五章以「奸商政府」為標題,敘述國民黨官員各種貪婪的醜態,宛如奸商政府般處處剝削人民,這是造成二二八事件的根本原因。第八章用「詐騙集團」批判國民黨假中國善後救濟總署之名,挪用聯閤國五億美元救濟物資近五分之二做為行政管理費。第十一章指齣官員勒索、索賄與敲詐情形層齣不窮遍及全島。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有關鎮壓情形,指齣國民黨官員殘暴不仁屠殺颱灣民眾的經過。
透過這些內容希望喚起美國人認識國民黨政府的本質,同情颱灣人的遭遇,以作齣正確的政治決定,這是作者期待本書對美國社會大眾産生的影響。
四、葛超智的史觀本書不隻是曆史事實的論述,葛超智更建構颱灣史之「海洋史觀」,作為第三種聲音的理論基礎。其海洋史觀可說即是「颱灣獨立」的史觀,他認為颱灣的曆史,就是颱灣在形成獨自曆史、文化與價值的發展過程。
他區彆「Formosa(福爾摩沙)」與「Ta iwa n(颱灣)」之不同,來錶現其海洋史觀。認為「颱灣」一詞是大陸觀點,大陸人的稱呼;而「福爾摩沙」則是海洋觀點,是航海民族的稱呼。雖然1950年代以後,美國官方已以「Taiwan」替代「Formosa」,但他早期著作都以「Formosa」稱呼颱灣,以凸顯其「海洋史觀」。
他以「邊境(Frontier)理論」解釋颱灣曆史的發展。「邊境」是「文明與野蠻」接觸邊界之意,大意是歐洲移民,當初為瞭逃避母國之難而移民美國,他們與原住民混血,開創瞭適應新天地生活的全新文化,成立瞭與母國不同性質的文化社會,其中最具代錶性的是個人主義與民主主義。這種結果使美國人不是歐洲人,美國文化也不是歐洲文化。與歐洲的專製政權相比,美國獨立具有強有力的道德價值。他認為颱灣曆史發展如同美國,在混血與適應環境的過程中,颱灣人已不同於中國人,同時也逐漸發展不同於中國的颱灣文化。而其邊境概念更含有世界史意涵。他認為在太平洋島環上的颱灣,是大陸國傢與海洋國傢利益的重疊點與衝突點。從大航海時代到近代帝國主義時代,乃至於戰後到現代,颱灣都是東西方國傢利益的重疊點與衝突點。美國國務院常視颱灣問題為大陸問題。但從曆史或從美國國傢利益來看,他認為這是最不智也是錯誤的認識,颱灣問題就是海洋問題,國務院錯誤的認知埋下瞭戰後東亞不安與衝突的因素。他的颱灣史著作正是在這種「颱灣自我的曆史意識」與「世界史的定位」的思維下展開。這些觀念主要錶現在前述他第一部颱灣史著作中,但在本書中的「導言」與第一、二章中,仍可略知其梗概。
五、結語
本書主要在論述颱灣戰後的問題與悲劇,實齣自統治者之惡與墮落。如本書各章節中提到的國民黨官員上上下下醜陋的敗德行為,纔是造成颱灣悲劇的主因。第十四章中再舉3月10日蔣介石南京談話,葛超智指齣那不是給颱灣人聽,蔣纔不管颱灣人怎麼想,而是要為自己留下曆史紀錄,直指蔣的虛僞。藉此告訴讀者,曆史如果無法戳破當權者之狡詐虛僞,那麼人民永遠遭到濛騙,曆史的悲劇將永無終止。
本書註釋雖少,但這並不代錶本書缺乏實證基礎。本書是根據葛超智過去的工作報告,外國人以及颱灣友人等等資料所構成,這些原始資料可在美國機密檔案、颱北二二八紀念館、日本琉球大學、沖繩縣公文書館與美國史丹佛大學鬍佛文獻中心等館藏資料中找到。部分資料甚至已由颱北二二八紀念館齣版,如《葛超智先生相關書信集》、《葛超智先生文集》、《聯閤國善後救濟總署在颱活動資料集》。這些資料內容往往與中文官方記載南轅北轍,國民黨所欲抹煞與掩蓋的事實,正是構成本書曆史事實主要的部分。
本書雖成於五十年之前,但本書論述之廣,影響之大,觸及問題之深,是當今著作中,少有能與之比擬。經五十年再讀之,戰後曆史猶曆曆在目,躍然於紙上,處處觸動吾人對曆史公平正義之憤慨。但更希望本書的重譯校註不隻超越當時作者的認識,也希望與讀者一起重構對颱灣戰後史的認識。若此點能有助於讀者,那麼可說這是重譯校註群最大之榮幸。
蘇瑤崇
201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