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上市即暢銷80,000本!
★日本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5顆星推薦!
也許你有很棒的企畫構想,但總無法獲得採用,一切都白搭!
學會「麥肯錫零秒思考邏輯」,讓工作順暢、提案成功,不再當「魯蛇」!
◎為什麼提交的企劃案總是不會被採用? 因為,企劃案思考太錶淺,缺乏邏輯性!
◎什麼是邏輯性? 邏輯性就是「理論性思考事物,不受限於既定成見,用更適切的方法深入思考、具體實踐的技巧與態度。」
邏輯性的英文是「Logic」,原意是「準確地深入發掘,並提齣好主意」;而在日文中使用「理論性」一詞,更強調瞭閤理的意涵。
◎為什麼麥肯錫能幫助我們掌握邏輯性思考呢? 因為,一份能讓對方覺得「安心」的企劃案,即達到瞭理論性思考,所提齣的企劃案自然符閤「容易理解的提案」。所以,「理論性且深入思考事物」、「不受限於既定成見,用更適切的方法深入思考」、「具體實踐的技巧與態度」即能幫助我們掌握邏輯性思考。
◎要如何掌握邏輯性思考呢? 利用A4紙,也就是所謂的「A4筆記術」就能掌握邏輯性思考。將A4紙橫擺,左上角寫標題,右上角寫日期(如:2016-2-25),內容約寫4~6行,每行各寫20~30個字,每天寫10~20張,要在1分鍾內完成。不需挑字,更不需考慮內容,隻要把瞬間的想法寫齣來就行瞭。
◎學會邏輯筆記術的優勢在哪? .頭腦像被整理過。
.感到睏惑的事物逐漸減少。
.不再鬱悶,變得積極樂觀。
.心中的優先順位更加明確瞭。
.行動可以變得更快速。
.能夠更自然講齣自己心中的想法。
.說明變得更流暢,也更容易被人所接受。
本書特色 ★讓平時不習慣看商業書籍的讀者,透過漫畫輕鬆理解,快速掌握重點!
★對忙碌的商務人士而言,無須再花太多時間去看整本文字的書籍,就能迅速理解!
★「7大重點」搞定A4筆記術!再用「方塊矩陣」整理腦中思緒,不漏掉任何重要行動!
◎一張A4紙,訓練邏輯筆記術的「7大重點」── 重點1、在1分鍾內快速寫好!
限時1分鍾一鼓作氣快速寫下,把腦中所想的全部寫在紙上。
重點2、一件事情用1張紙寫!
維持「一件事情用1張紙寫」的原則,要寫其他主題時就另換紙張,寫個5〜10張,靈感自然湧現。
重點3、紙張要選用A4尺寸!
手寫4〜6行,每行寫20〜30個字,這尺寸剛剛好。也是世界上最普遍的尺寸,放入公事包和資料夾都很閤適。將來方便製作成企劃書。
重點4、所有標題使用疑問句!
標題使用疑問句會比較容易想齣點子。並發展齣一連串相關聯的迴應。
重點5、即使同一個標題,寫到滿意為止!
藉由反覆書寫,腦子裏的邏輯思考層次就會提升,訊息也會更加明確,並轉化到行動上。
重點6、每頁寫4~6行,每行各寫20~30個字!
因為如果寫超過6行,就容易齣現問題過多的情形,呈現齣沒整理過的狀態。因此,每個主題寫下最重要的4~6行即可,有助於腦海中同步整理。
重點7、存起來的筆記不要馬上迴頭看!
放進資料夾的A4筆記,不要馬上拿齣來。與其花時間重看筆記,不如去寫更多的新筆記,效果更棒。
◎本書4大特色,教你世界最強邏輯筆記術── 1、故事情境化教學,導引讀者加深重要觀念!
本書以社會人士「桃子」為女主角作為開端,在職場5年從未提案成功,是標準的「後菜鳥」。內容從故事導引學習,使讀者容易化身劇中女主角,加強閱讀興趣與印象。不知不覺中記住導入重要觀念,學會「麥肯錫零秒思考邏輯」的技巧。
2、透過「架構訓練」整理思緒,掌握邏輯思考!
在尚未熟悉邏輯術前,可運用A4筆記本的7大重點、「方塊矩陣」和「邏輯樹」,加強架構分析。接著,透過日常車廂廣告、文案等活用思考,反思是否有達到主客群訴求等訓練,無時無刻整理腦袋思緒,掌握邏輯思考的能力!
3、善用邏輯思考術,讓執行力更具體、有成效!
除瞭訓練邏輯思考架構外,透過A4筆記術,活用在各式各樣的企劃題目上,掌握自傢優勢與劣勢,最終可訂齣成功戰略。讓企劃架構更為具體好發揮。
4、實踐「零秒思考術」讓工作效率提升100倍!
當你開始實踐邏輯思考,就能清楚且正確地傳達指令給部屬,並發揮應有的實力。「零秒思考」也能自然而然從腦海中反射齣來,優秀的領導纔能,使團隊的工作效率提升。
◎日本讀者★★★★★強力推薦!
〈1〉以簡單明瞭的方式解說「A4筆記」的方法(EKB‧2016.01.19)
這本書的特色就是用漫畫和解說交互的形式構成。先有漫畫的故事內容然後再加以解說,接著又是另一段漫畫故事再繼續進行相關解說,像這樣的鋪陳非常容易閱讀也很容易瞭解。
本書的基本架構就是「零秒思考」。把1張A4紙橫放,在1分鍾內集中精神寫下主題,1張寫一個主題,主題下麵寫4~6行約20~30個字的點子。而且主題要用疑問句纔容易有點子齣來,接著企劃結構就跟著浮現瞭。
所謂邏輯思考就是「現象‧問題→根本原因→根本的解決方法→具體對策」。書中介紹的方法具體又容易實踐,比我當初預想的還要實用的一本書。
〈2〉漫畫係列作品中最突齣的一本傑作(侍心‧2016.01.19)
寫給所有在工作上得不到認同、怎麼努力都沒有結果的業務人員。
正確理解他人的要求,然後再來思考該用什麼方法來解決問題;而為瞭培養解決問題的人纔,該對他們進行怎樣的訓練?按部就班就能瞭解。
不單單隻是養成邏輯思考力,書中也介紹說服他人的方法。是一本非常棒的書,大推!
〈3〉相當高階的內容,但漫畫加上解說讓我一看就馬上記在腦海!(天使‧2015.12.12)
市麵上已經有許多跟工作術啦、思考法啦等有關的書,而這本書雖然非常容易閱讀,但書中所陳述的內容卻很高階,會讓我想要再多看看這係列的書籍。如果您還沒看過這本書,推薦您一定要看。
因為這本書已經幫我們整理好活用在工作上的邏輯思考方法,不管是第一次被委派工作的菜鳥,還是自己想要再加強邏輯思考和工作術的老鳥,都是一本容易閱讀的書。當然,正在找工作的學生也一定要看!
〈4〉簡單地就能理解什麼是邏輯思考(丹丹‧2015.11.26)
我看過很多跟「理論性思考」有關的書籍,雖然是漫畫版,但還是被麥肯錫這三個字吸引買瞭這本書。用簡單明瞭的敘述方法,透過在活動公司上班的桃子來瞭解「邏輯思考」。此外,也教大傢如何養成邏輯思考,當作入門書籍來說,是一本相當優秀的書。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套全麵、實用的邏輯思考框架,幫助人們在復雜多變的現代社會中,以更高效、更清晰的方式處理信息、分析問題並作齣決策。全書內容嚴格圍繞核心的“邏輯思考工具箱”展開,不涉及任何特定領域的案例或知識,純粹聚焦於方法論的構建與實踐。 第一部分:邏輯思維的基礎構架 本部分緻力於奠定堅實的邏輯學基礎,幫助讀者理解什麼是有效的邏輯推理,以及非邏輯思維的常見陷阱。 第一章:清晰界定問題的藝術 問題的本質與結構: 探討任何問題的核心要素——輸入、過程與期望的輸齣。介紹如何將模糊的陳述轉化為可操作、可衡量的具體問題。 “5W1H”的深度應用: 超越錶麵提問,深入挖掘問題的背景(When/Where)、驅動因素(Why)和關鍵參與者(Who/What/How),確保分析的全麵性。 避免預設偏誤: 識彆和剔除那些不經檢驗就被接受的假設,這是有效邏輯思考的第一步。通過反嚮提問技術(“如果我的假設是錯的,世界會怎樣?”)來檢驗前提的穩固性。 第二章:演繹法與歸納法的精確使用 演繹推理的確定性: 深入解析三段論的結構及其有效性判斷標準。重點在於“如果前提為真,結論必然為真”的機製,以及如何識彆形式謬誤(Formal Fallacies)。 歸納推理的概率性: 探討從觀察到一般性結論的構建過程。討論樣本代錶性、過度泛化的問題,以及如何通過增加觀察數據和排除乾擾因素來增強歸納結論的說服力。 溯因推理(Abduction): 作為解釋性推論,介紹如何構建“最佳解釋”的模型,尤其在信息不完全的情況下,如何選擇最簡潔且能涵蓋所有已知事實的解釋路徑。 第二章:構建邏輯論證的支柱 本章專注於如何將零散的思考碎片組織成結構嚴謹、難以攻破的論證體係。 論點、論據與推理鏈條: 明確區分這三個核心要素。論點是結論,論據是支持,推理鏈條是連接兩者的橋梁。 論據的質量標準(可信度與相關性): 評估信息來源的權威性、時效性和潛在利益衝突。確保論據不僅數量足夠,更重要的是質量過硬。 論證結構的可視化: 引入圖錶化的方法,例如使用邏輯樹或流程圖來繪製整個論證的脈絡,確保每一步的銜接都是平滑且必然的。 第二部分:識彆與拆解邏輯謬誤 無效的思考往往源於對邏輯謬誤的盲目接受。本部分係統性地介紹各種常見的邏輯陷阱。 第三章:常見語言與訴諸型謬誤 稻草人謬誤(Straw Man): 如何精準識彆並修正對他人觀點的歪麯陳述,堅持討論原始意圖。 訴諸情感、權威與人身攻擊: 嚴格區分事實與情感操縱。教授識彆何時“訴諸”行為是在替代實質性證據,而非支持證據。 滑坡謬誤(Slippery Slope): 分析“一小步必然導緻災難性後果”這一論證背後的因果鏈條是否站得住腳,而非簡單地基於恐懼。 第四章:結構性與假設性謬誤 兩難睏境謬誤(False Dilemma): 揭示看似隻有A或B兩個選項時,隱藏的C、D甚至更多可能性。強製拓寬思維空間。 循環論證(Begging the Question): 識彆結論已經被偷偷當作前提來使用的自我封閉係統,打破這種邏輯上的僵局。 後此謬誤(Post Hoc Ergo Propter Hoc): 區分“時間上的先後”與“因果上的關聯”。著重分析如何設計對照組或排除其他潛在變量來驗證因果關係。 第三部分:係統化思考與復雜問題分解 本部分將邏輯工具應用於更廣闊的分析場景,強調係統性、多角度的考察方法。 第五章:MECE原則在結構化中的應用 “相互獨立,完全窮盡”的精髓: 如何將一個龐大、混沌的問題,分解成一組沒有重疊(Mutually Exclusive)且沒有遺漏(Collectively Exhaustive)的子問題。 構建分析框架: 介紹如何使用矩陣、象限圖等工具,確保分類體係的嚴謹性,避免分析盲點。 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結閤: 學習何時先設定宏觀框架(自上而下),何時通過收集細節數據來構建框架(自下而上),並確保兩者在交叉點上保持一緻。 第六章:假設檢驗與決策模型 帕纍托法則(80/20法則)的邏輯應用: 如何通過邏輯分析,快速識彆齣對結果影響最大的20%的關鍵因素,將有限的分析資源聚焦於此。 風險識彆與概率計算: 引入貝葉斯思維的概念,強調在接收新信息時如何動態調整原有判斷的置信度。 決策樹的邏輯構建: 學習使用決策樹模型,係統性地評估每條路徑的潛在收益與風險,從而做齣最優化的選擇,而不是憑直覺行事。 第七章:跨領域思維的邏輯整閤 本章探討如何將在不同領域習得的邏輯工具進行融閤,形成個人獨有的、適應性強的思考模式。 類比推理的審慎使用: 認識到類比的強大解釋力,同時也警惕其局限性。成功的類比需要具備足夠深層的結構相似性,而非錶麵的相似。 邏輯一緻性的自我審查機製: 建立一個內部的“邏輯糾錯程序”。在形成任何新觀點後,立即嘗試用相反的視角或最嚴苛的標準去推翻它,確保觀點的魯棒性。 全書的每一部分都旨在提供可立即應用的思維工具和嚴格的審查標準,最終目標是培養讀者一種無需依賴外部模闆、能夠自主、高效地梳理和解決任何復雜問題的內在邏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