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Yves Chauvin, Robert H. Grubbs & Richard R. Schrock 分子的舞動奇蹟 2006 Roger D. Kornberg 基因密碼的抄寫者 2007 Gerhard Ertl 探索物體錶麵的化學作用 2008 Osamu Shimomura, Martin Chalfie & Roger Y.Tsien 水母綠光點亮生命彩頁──繽紛奪目的螢光蛋白 2009 Ada E. Yonath,Thomas A. Steitz & Venkatraman Ramakrishnan 細胞的蛋白質工廠──轉譯生命現象的核糖體 2010 Richard F. Heck, Ei-ichi Negishi & Akira Suzuki 拓展有機金屬觸媒應用──分子建築師 2011 Dan Shechtman 結晶學的黃金傳奇──準晶的發現與研究進展 2012 Robert Lefkowitz & Brian Kobilka 現代藥物標靶──G蛋白偶閤受體之研究解析 2013 Martin Karplus, Michael Levitt & Arieh Warshel 化學傢的駭客任務──虛擬實境的化學實驗與研究創新之理論實踐 2014 Eric Betzig, Stefan Walter Hell & William Esco Moerner 光學影像解析度大突破──顯微鏡變顯「奈」鏡瞭! 2015 Tomas Lindahl, Aziz Sancar & Paul Modrich 癌癥與遺傳疾病新療法──有核酸修復,纔能生生不息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2008年諾貝爾物理桂冠
水母綠光點亮生命彩頁—繽紛奪目的螢光蛋白
吳益群 颱大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教授 蔣沆祥 颱大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博士
2008年10月,在眾人翹首引領之下,瑞典皇傢科學院宣布2008年諾貝爾化學奬由日裔美籍科學傢下村脩(Osamu Shimomura)、美籍科學傢馬丁.查爾菲(Martin Chalfie)和華裔美籍科學傢錢永健(Roger Y. Tsien)三人共同獲得,以錶揚他們研究綠色螢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卓越成果。
諾貝爾奬得主下村脩,從1960年開始跟隨約翰森(Frank H. Johnson)研究水母,初衷十分單純——想要瞭解為什麼水母會散發漂亮的光芒。為瞭收集大量水母做研究,他常去海邊撈拾水母,有時甚至動員妻小一起幫忙收集。後來他專注研究一種學名為Aequorea victoria的水母;這種水母在北美西海岸隨洋流漂移,身體呈美麗的藍色,受到刺激時,其傘緣的發光器官(photoorgan)則會發齣綠色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