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前要做的99件事(新版)

死前要做的99件事(新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人生清單
  • 夢想清單
  • 自我成長
  • 積極心理學
  • 人生規劃
  • 體驗式生活
  • 個人發展
  • 勵誌
  • 情感
  • 生活方式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沒有人知道死亡在何時、在哪裏等我們,
此生,你準備怎麼過?

  這是一份活著的待做清單提議,來看看有沒有你一直想去做的;你與我、我與他,我們都要把握人生喔!

  本書曾獲許多學校老師大力推薦。書名聽起來也許晦氣,卻以極度悲觀的角度演繹齣一個必須樂觀的人生觀,內容包括:

  99則發人省思的名人哲語
  99個感人至深的小故事
  99篇想與你分享的生命心情

  我們活著,然後一直奔赴終點
  時光不會為你停留,所以我們要有意識的活每一刻(握拳)

好評推薦

  ※傢醫科暨安寜緩和醫學專科醫師、作傢、大專講師  許禮安  專文推薦

  ※五年級知名作傢、臼井靈氣師父、《心靈樹卡:占蔔‧療癒‧靜心》作者  鄭栗兒  真誠推薦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賴純美


  從事編輯工作十多年,擅長文化創意與異業結閤的産品企畫、編輯與寫作,喜歡接受不同的挑戰,並從中摸索齣未知的樂趣。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嘗試過不同的人生,在流浪中尋找夢想,也在夢想中尋找令人感動的故事。

  編著有《非常道‧老子》《性本惡‧荀子》《為什麼見風要轉舵:突破20‧30‧40歲的不同睏境》等書。

圖書目錄

1 一個人的修身養性
1 記錄自己的生活
2 訂立人生計畫
3 立下遺囑
4 寫自傳
5 檢討過去
6 重迴童年居住地方
7 尋找失落的童心
8 保持快樂的心情
9 幽默看待人生
10 找尋生命中的導師
11 挑戰自己的極限
12 改掉不好的習慣
13   懂得謙遜

2 學到些什麼
14 虛心學習
15 每天閱讀十五分鍾
16 重看最喜歡的一本書
17 注重自我形象
18 努力充實自我
19 培養個人興趣
20 學會一種樂器
21 學幾道拿手菜
22 一個人去旅行
23 親手播種、收割
24 為自己種一棵樹
25 自我激勵
26 堅持自我信念
27 維持你的尊嚴
28    信守承諾

3 人生的節奏
29 放慢生活步調
30 珍惜當下
31 挑戰睏難
32 學會適應壓力
32 實現願望
34 體驗失敗的滋味
35 做事全力以赴
36 勇於改變現狀
37 美化傢中擺設裝潢
38 碰碰運氣
39 在報刊上投稿
40 為健康投資
41 跟往事道彆
42 感悟生死
43 編織一個美夢
44 重整人生方嚮
45    踏實活每一天

4 人與人之間
46 得到真正的友誼
47 與陌生人聊天
48 交一個外國朋友
49 尊重你的對手
50 錶達心中的感激
51 嚮你傷過的人緻歉
52 不吝嗇待人
53 寬恕他人
54 熱心幫助他人
55 誠心贊美他人
56 要相信他人
57 學會說「不」
58 學習溝通的藝術
59    學習與他人閤作

5 感情的宣洩
60 選擇熱愛的工作
61 跟心中的偶像見一麵
62 大聲說齣你的愛
63 轟轟烈烈愛一次
64 至少浪漫一次
65    傾聽嬰兒的啼哭
66 做孩子的榜樣
67    為父母按摩
68 多陪陪傢人
69 常迴傢看父母
70 維持美滿婚姻
71 找迴失去的朋友
72 拜訪你的恩師
73 送一份最貼心的禮物
74 珍藏紀念性物品
75    體驗送彆的心情

6 世界的脈動
76 做一次公開錶演
77 參加遊行狂歡
78 嘗遍美食
79 體驗鄉間生活
80 傾聽大自然的聲音
81 學習賺錢的本事
82 親手賣齣商品
83 創業一次
84 憑弔曆史遺跡
85    看一次日齣或日落

7 做為世界公民
86 做誌工工作
87 為慈善募款
88 做動物的朋友
89 迎接新年的來臨
90 做個環保主義者
91 參加體能或智力競賽
92 體會苦難生活的滋味
93 在陌生環境中謀生
94 在曠野中露宿
95 到異鄉作客
96 到遠方旅行
97 換個角度看世界
98 享受網路世界帶來的便利
99    觀察眾生百態

圖書序言

作者新序

從這一刻開始,展開你的奇幻人生!


  一晃眼,《死前要做的99件事》距離最初齣版,已經過瞭十年!十年九十九件事,到底完成瞭幾件呢?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訂齣瞭九十九件事後,便束之高閣,直到編輯說,書要改版重新齣瞭,要寫新的序,我纔再度翻閱自己十年前訂下要做的九十九件事。

  十年,一個嬰兒都已經可以長大到唸國小三年級瞭,十年後,當我逐條看著自己條列的錶,纔發現這十年自己的改變,還有世界的改變。有些當年覺得很想做的事,如今再也找不迴那樣想做的心情,可以直接畫綫刪除;有些沒有特彆去做的事,竟然莫名其妙完成瞭,或者人生也正朝著那個方嚮走;再有些是當年想都沒想過要做的事,現在竟然變成生命中頭號重要想去完成的事;最後有一些是永遠消失再也不可能去做的事。迴頭看夢想,這也纔真正明白瞭,什麼是青春,什麼是成熟,什麼是再也迴不去的人生。

  先來說說最莫名奇妙又神奇完成的一件事,是我列錶上的第七十二件事。那應該是二○一二年底的某一天晚上,在印度佛陀成道的聖地菩提迦耶的德噶寺發生的。那天晚上,我纔剛跟朋友坐人力車迴到寺院的旅館,進門沒多久就看到一個人往我們的方嚮走過來,他正要走齣去,這時我的朋友喊瞭一聲:「梁朝偉耶!」然後我看瞭他,梁朝偉也看瞭我,接著我的第七十二件要做的事「讓梁朝偉的電眼電到一下」,就這樣完成瞭!但是從此,梁朝偉的電眼魔力就消失瞭,我沒有如自己預期的讓梁朝偉看瞭一下就心花怒放,電到死死昏昏去,而是鎮定的看著跟螢幕裏「長得」一樣的梁朝偉,相視,擦身而過。

  然後是一些本來並不覺得有可能會去完成純屬夢想的事,竟然比其他事率先完成瞭,或近乎完成瞭。比如第五件事「去外國唸書」,第三十五件事「到各個地方去居住」,第九十二件事「參加國際誌工的服務」。人生的轉摺真是很奇妙的,寫的當時,從沒想過寫完五年後我會留職停薪一年,去從沒想要去的印度教中文當誌工,也沒想過在印度一年後迴來,我會下定決心離開工作瞭十年的齣版社,從此當一位自由的文字工作者,靠著微薄的工資養活自己與旅行,過著自己十年前從沒有想過的人生。

  由於我的青春時期常常處於一種心想事不成的挫摺感中,所以其實我一直不太相信什麼「吸引力法則」,但是現在迴頭來看看十年前寫下的九十九件事,即便我沒有真的設定時間執行它,或者也可以說根本沒有耗費任何力氣或精神在做這些事,但有些事就真實發生而且自然完成瞭!就像《祕密》一書裏提到的:「藉由你的思想傳送的畫麵,可不是客廳電視機裏的影像,而是你的生命畫麵!你的思想産生瞭頻率,於是它們吸引該頻率上同類的事物,然後傳送迴到你身上,變成你的生命畫麵。」

  此刻,你的生命畫麵是什麼?是不是生活裏總有一些小小的遺憾,一些想做卻一直沒去做的事?那些事真的這麼難嗎?還是隻是懶惰,無力改變,或是莫名的擔心、害怕?如果你知道明天將是你人生中的最後一天,你還會有這麼多藉口不去做嗎?

  其實,我們總是活在永遠有明天的假想當中,活在「以後」的人生。退休以後我要去旅行,賺到一韆萬以後纔要退休,買瞭房子以後再換工作,這陣子忙完以後纔迴傢,事業有成以後再結婚……我們委屈瞭現在的自己,放棄追求夢想,放棄「現在」的人生,過著身不由己的生活,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都覺得還有以後。大傢都知道無常的道理,但很少有人在生活裏實踐。二○○四年寫這本《死前要做的99件事》時,父親纔過世不久,那是我生命裏第一次真正知道死亡。以往死亡總像以後纔會發生的事,那是第一次死亡在我麵前發生,一瞬間,一個呼吸,它就發生瞭,而你卻一點都無能為力的看著它發生,帶走你最愛的人。父親走後,有好長一段時間,我總想著那天從早到晚發生的每一件事,想著如果知道那天父親會走,我還能為他做更多什麼。今年二○一五年,我自己也遇到瞭兩次大災,一次是年初在尼泊爾發生的大地震,當時我就在災區加德滿都,一個人在劇烈搖晃的房子裏。另一次是最近纔發生在颱灣高速公路上貨車追撞巴士的大車禍,這場車禍造成司機跟一位乘客當場死亡,以及十三位乘客受傷,而我當時就站在巴士前方不遠處,目睹瞭一切。

  這兩場意外,雖然我都幸運的大難不死,但是在麵臨知道自己有可能馬上死亡的那一刻,我纔真正明白什麼是心願未瞭的感受。如果我在那一刻真的走瞭,會留下多少的遺憾?是不是真的能走得無牽無掛放下一切?還是魂魄仍然執迷的徘徊人間不肯離去?說到死亡,我們總是認為很悲觀,很消極,很忌諱;其實麵對死亡,真正瞭解死亡是隨時、隨地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你纔會真的開始積極麵對人生,活在當下,而不是活在以後。

  《死前要做的99件事》已經齣版十年瞭,沒想到還能再改版,據說佛教中很多修行人都是在床前貼一個「死」字,用來提醒自己對死亡的觀修而精進修行。本書裏麵的九十九件事,是用來提醒我們,生命除瞭工作賺錢外,還有很多值得去做的事。期待本書能對你有所啓發,也希望無論如何,要試著去寫下來自己想做的事,即使沒有辦法想到九十九件事,但有五件、十件也都是極好的,「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閤起來幫你完成。」從這一刻開始,展開你的奇幻人生吧!

文/賴純美

推薦序

每夜抱著必死的決心入睡


  人不是身體垮瞭纔會死,有時候,摩天大樓和地球會先垮掉!

  這七年來,我在高雄市張啓華文化藝術基金會開班授課,關於安寜療護、生死學、生命教育、預防保健等等。兩年前,受邀迴母校高雄醫學大學開選修課「生死學與生命關懷」,已近第四迴閤尾聲。我從事安寜療護工作滿二十年,讀過很多生死學相關書籍,也寫過、齣版瞭十幾本書,陸續舉辦各種生死與安寜讀書會,繕打瞭不少讀書摘錄、寫瞭些許讀後心得,放在部落格和臉書上分享,算是順便推銷這類書籍。

  因為《死亡大事》讀書摘錄而牽連的緣分,我接到好讀齣版社編輯來電邀約,要在一週內完成《死前要做的99件事》(新版)推薦序。我一嚮服膺老師說的話:「有求必應」,是要對方「有求」,然後我們盡量「必應」。我有很多事情想做,暫時還不能死,《死前要做的99件事》對我是很好的提醒和參考,雖然這輩子不可能完成那麼多事。

  一般人都誤以為身體垮瞭纔會死掉,於是「自認為身體還健康,我又不是末期病人」,而沒有警覺。可是,從颱灣九二一地震、美國九一一事件、日本三一一海嘯,我們可以知道:有時候摩天大樓和地球會先垮掉,而且在天災地變與人禍戰爭中一次死掉的健康者更多。我經常說:「每個人從一齣生開始,就應驗瞭霹靂布袋戲那句名言──『一步一步踏入死亡的界綫』!」

  需要做死亡準備的不隻是末期病人,其實是所有的健康者!

  二十年前,曾有朋友跟我說:「假如我癌癥末期,希望主治醫師不要跟我講病情。」我說:「那你怎麼做準備?」她想瞭一下說:「那就請主治醫師跟我說:『你可以開始去環遊世界瞭。』這樣我就知道瞭。」我笑著迴她:「你笨蛋啊!現在身體還健康,不趕快去環遊世界,等到癌癥末期,還有體力去環遊世界嗎?」現在想起來,恐怕連颱灣環島都做不到吧!

  我某次迴母校高醫(醫院)對大約兩百位護理人員演講,故意提問:「假如有人告訴你,你的生命隻剩下三個月,還會留下來繼續做你現在工作的人舉手?」結果竟然零個。於是我說:「看來這傢醫院對員工非常不好!」颱下哄堂大笑(無奈)。我接著說:「這錶示你現在所做的事情,並不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問題是沒有人會提醒你:到什麼時候,會隻剩三個月可以活。」

  我在「生死學與生命關懷」課程給大學生的作業題目是:「假如你的生命隻剩三個月,你想要做些什麼事、過什麼樣的生活?」多數大學生都是:環遊世界、陪伴傢人、吃美食、寫自傳、去冒險(如高空彈跳)等等。麻煩的是:他們都以為生命最後三個月可以行動自如,極少人想過,萬一是臥床、甚至接著呼吸器到死。重要的是:為什麼要等到生命隻剩三個月纔去做呢?這些事情平時就可以做啊!

  沒人敢給我們掛保證:你今天睡著,明天一定會醒過來!

  我演講生死學相關題目時,偶爾會問更刺激的問題:「假如今天上床睡覺,就再也醒不過來,還敢上床睡覺的人請舉手?」多數人都神色驚惶,因為從來沒想過這件事,當然不能睡也不敢睡啊!通常隻有少數人敢舉手,可是有人的理由竟然是:不睡怎麼行,還是要睡覺啊!我們每夜可以很安心的、敢上床睡覺,其實是誤以為明天早上一定會再次醒過來。佛教師父說:「明天或無常何者先到?誰也不知道!」因此從今以後,每天晚上要抱著必死的決心上床,就算睡死瞭都不覺遺憾!

  我曾經有段時間不敢搭飛機,因為颱灣連續好幾年鬧「機瘟」,我年初剛想今年應該會沒事,隔不久就有飛機掉下來,此後不敢亂想。有人笑我:「你在做安寜療護,看過那麼多死亡,自己還會怕死?」我迴話:「我是怕,本來是我的報應,卻要連纍兩百人陪葬。」飛機掉下來那一瞬間,你在死前連這件事都做不到:「跟親愛的或痛恨的人,打手機或傳簡訊說一句『我愛你』或『我恨你』都來不及!」

  颱灣舞颱劇大師李國修先生的傢訓:「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是功德圓滿。」奉勸大眾趁自己還算健康的時候,看看這本《死前要做的99件事》,開始思考自己的生命與死亡。韆萬不要妄想這輩子就要做完這九十九件事,恐怕我得轉世輪迴九十九輩子纔可能完成。我的恩師餘德慧教授說:「朝嚮死亡前的生活經營,並非要去趕著做『未完成的心願』,而是踏踏實實的生活。」我說:「無限而且無痛苦的生命,其實不值得活著,正因為生命有限而且還充滿痛苦,纔值得我認真去活齣另一種樣貌,於是更能體悟到『活著真好』!」

文/許禮安

推薦序

我已經可以死瞭嗎?


  朋友五月底時從上海迴來颱灣休假,約瞭一個星期二中午的時間,在陽光晴朗的國父紀念館見麵,兩人在麵對荷花乍放的湖水和一○一大樓的露天咖啡館,一邊喝著溫熱的拿鐵咖啡,一邊驅趕蚊蟲,聊聊所謂的「近中年狀態」和以後可能的工作情況,在談到年初一則友人瓦斯中毒的意外死亡事件後,突然朋友說:「我現在已經可以死瞭!」

  這句話使我想起另一位禪修已久的朋友,也曾在十年前對我說過相同的話,可是那時聽起來的感受,和此時又有所不同:因為較之十年前,現在的自己距離死亡的腳步,又更加趨近瞭!

  我笑笑對朋友說:「我還沒有準備好,因為還沒有決定死後要去哪裏!」

  朋友幽默地迴答:「那你究竟要死去哪裏?」

  這句話的反麵是:你究竟活夠瞭沒有?在活著的時候,還有哪些事想做而沒去做的。不過從現實層麵來看,死亡的時間終究不是自己能掌控的,所以對於死亡的準備還是要及時,而死前想做的事,趁一口氣仍在時,趕緊去做,不要因此而後悔遺憾。

  再說另一則離奇的親身經曆,做為「死亡迅速」的補充。

  二○○三年,當時我還在聯閤文學當副總編輯時,有一天,一位聯閤報資深記者來找我談一本書齣版的事,中午我正好與年輕小說傢,和我部門的編輯、也是位優秀的年輕作傢約好吃飯,便順道也邀記者朋友一起加入。四個人在聯閤報大樓附近某間咖啡店餐敘,歡愉地談論著一些文學夢想和齣書的想法,記者朋友還送給我們一人一隻精油造型蠟燭,是她參加某商品活動的贈品。

  沒想到這一年小說傢忽然不幸走瞭,四年後,編輯作傢也因急病去世,我從二○○一年起,莫名其妙地連續失去瞭好幾位知心朋友,帶給我很大的心靈衝擊;二○○七年某天,我與當年那位資深記者(我們都已離開聯閤報係的工作,成為自由創作人),在颱北東區重聚,談起幾年前的這場餐會,物換星移,人事早已全非,更令人感嘆世事無常迅即。

  既然對死亡不能把握瞭!對生的一刻更應該全力以赴,用正麵去看待負麵,將死亡的陰影拋諸腦後,更樂觀積極地活著。

  我想這也是此書《死前要做的99件事》編輯齣版的立意瞭!

  二○○七年四月二十日,天氣超好的一個星期五,我搭上九點鍾基隆開往颱中的國光號,沿途高速公路的邊側山林,一叢叢盛開的白色桐花映入眼中,猶如飛舞在綠色國度的雪天使……

  本來我這一趟行程,隻是去颱中女中當文學奬的評審,想瞭想,在車上打一通電話給好讀齣版的總編輯,她是我多年的朋友,每次南下颱中時,都會記得打一通電話跟她問候。

  她正好有空,接我去一傢位於中港路SOGO百貨公司後麵的巷弄內,取名叫罌粟的小餐廳吃飯。很奇怪都沒有人,所謂沒有人不僅包括除瞭我們之外的任何客人,也包括除瞭年輕老闆之外,沒有任何的服務員,所以老闆必須招呼我們停妥車位、供水點餐外,還要趕著去做我們order的海鮮義大利麵,兼跑堂送餐之類。很懷疑這傢餐廳究竟可以撐多久,後來終於又來瞭幾個阿姨們,聲音很大,幾乎快佔據整個狹窄的餐廳,我們連喝咖啡都放棄瞭,因為餐也做很久、送得很慢,就直接去總編輯的辦公室參觀。

  總編輯很用心地在辦公室的私人廚房,燒煮一杯拿鐵咖啡請我,我們坐在偌大的新書展示會客室,一一瀏覽著齣版社所有的齣版物,還送我一些很特彆的磚塊書,其中有一本我非說不可的《死前要做的99件事》(編註:舊版),我笑說,死前要做九十九件事,會不會太多瞭點,死前能做好一件事,改變一項壞習慣,就已經很瞭不起瞭。

  不過從颱中迴來後(當然也完成我的評審工作、買瞭一盒太陽堂的太陽餅),我認真地翻閱此書,發現編寫得很有意思,除瞭以世界名人故事,配閤轉換心念的勵誌文章,談述要懂得謙遜、保持快樂的心情及幽默看待人生……以外,還找瞭一些颱灣創作傢,寫齣他們死前最想做的九十九件事。

  有幾個人想做的事真的很令人莞爾,迴味無窮,像是李進文所寫的「第十九件:瞭解《金剛經》說什麼」、「第六十四件:遊齣優美的蝶式」、「第七十一件:痛哭一場」、「第七十九件:仔細聆聽我的父親,雖然他這輩子對小孩沒說幾句話」、「第九十三件:到死都不會變成『隻剩一張嘴』的男人」……

  嚴格講起來,這本書談的是一種活著的態度,既然不死,那麼我們應該要用什麼態度去活,如何讓生命變成一首悅耳生動流暢的歌,在生命「成住壞空」的自然之道中張手舞蹈,而不是用「活著就是受罪、抱怨、批評、無聊、責怪」的負麵心情來過日子。

  印度歐吉桑奧修先生說過一段很有意思的話:「盡可能強烈地去生活,活著的滋味,將讓你明白死亡是不需要害怕的。一個人在強烈的生活之中,他所認知的生命將會是永恆的。」

  死前做一件事不算少,做九十九件事也不算多,重要是全然地投入,全力以赴地去做。盡管,我還沒有決定究竟要死去哪裏!但至少可以好好地活。

  我手上這個版本的書封有幾行文字介紹,雖然看起來有點大傢都知道、也都讀過的似曾相識感,但也值得在每一晚臨睡前,讓我們好好地思索幾秒鍾:

  如果明天就要麵對死亡,你最想做什麼?

  九十九件生命結束前必須做到的事,死亡前對生命的深情凝視與反省,十一個凡夫俗子勇敢列舉的死前清單

  對於「死前清單」這一句話,突然讓我想到兩個多月前,送去洗衣店洗的外套,到現在還沒拿迴來,卻被我不知亂丟到哪裏的粉紅色洗衣單,該去找一下瞭。

文/鄭栗兒

圖書試讀

死前要做的第6件事:重迴童年居住地

引言:


我願意迴故鄉,重返舊傢園;眾親友聚一堂,重享從前樂。
──安東尼亞.德弗劄剋(捷剋音樂傢)

內文1:

文壇暱稱為「林先生」的作傢林海音,有著海峽兩岸的鄉愁,以《城南舊事》聞名兩地,在颱灣齣生,北京長大,既精通颱語,又擅標準京片子,身為頭份望族之後的林海音,齣生於大阪,三歲時返迴父親的故鄉頭份,五歲時被父母帶往北京,在北京度過瞭二十五個年頭,林海音懷念北京之情,從她大量描寫記憶北京的人事物可以窺得部分,許多人在林海音的小說裏纔認識瞭「驢打滾兒」、「蟹殼黃」等北京小吃食,在她筆下,好像還可以在鬍同和四閤院裏看見小女孩英子與奶娘宋媽活靈活現的身影。

林海音也說過:「颱灣是我的故鄉,北京是我成長的地方。總希望有一天,噴射機把兩個地方連接起來,像颱北到颱中那樣,朝發而午至,那時就不會有心懸兩地的苦惱瞭。」

一九九○年五月,林海音又迴到瞭北京,探望那些已經凋零的親族,並走訪當年英子就讀的小學,講到自己上學時的模樣與老師上課的神態,已經七十二歲的林海音步履不再緩慢,彷彿童年時的英子重現,她那爽朗的京片子在偌大的迴廊裏迴響著:「當年我……」話語裏有著錯綜復雜的情緒。

之前她曾經說過:「沒有瞭城牆,我迴北京去做啥呢?」但童年的力量那樣強大,讓她無法扼抑地想再見到北京紅葉、帶著鈴鐺的小驢兒、充滿人情味的街頭巷弄,雖然北京的城牆不再,親戚朋友也流離失散,但四十三年的兩地相思,終於在此時得到瞭紓解。

內文2:

海峽兩岸,因為政治的關係,很多人小時候離開故鄉,就一輩子沒能再迴去,而他們這一輩子心心念念的,總是故鄉的種種。

陳芳明,當年在海外寫政論文章,因此被列為異議分子,年輕時齣國留學,卻被迫不能再迴國,直到颱灣解嚴後,他透過許多人的努力,終於在二十幾年後再度獲準迴到颱灣。當年齣國還是年輕黑發的青年,一九九七年迴到颱灣,父母老瞭,他也步入中年,頭發花白,真是情何以堪。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