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有光:全球華文文學星雲奬人間佛教散文得奬作品集(五)

琉璃有光:全球華文文學星雲奬人間佛教散文得奬作品集(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琉璃有光
  • 星雲奬
  • 人間佛教
  • 散文
  • 華文文學
  • 得奬作品集
  • 佛教文學
  • 心靈成長
  • 當代散文
  • 文化傳承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第五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奬」人間佛教散文類得奬作品集。
共收錄首奬、貳奬、叁奬及佳作5篇,
每篇都是評審精心挑選齣來的作品,
字字珠璣,值得品味。
每篇另附評審者的話,以及作者的得奬感言。

  全球華文文學星雲奬設有人間佛教散文類,要在三到五韆字之間說一個愛的故事,傳達一種引領人們嚮善嚮上的人生義理,而同時要顧及散文藝術性的要求。

  本屆得奬作品首次排序,首奬〈老菩薩〉告訴我們,「佛性」(或任何人際情分的美善)原來隱藏在最本然的付齣裏;孤女瞬間的領悟,展現瞭巨大的動人力量。

  二奬〈一個都不能少〉寫師生關係,在似不經意、無何痕跡的敘寫中,透過各種對比,造成文章極大的張力;又在無聲無息中消除對比,融成一片和諧美好。

  三奬〈琉璃光〉從個人經驗齣發,擴及有情眾生的關懷,既有自我的掙紮、滌淨過程,更有深刻的感知和融會,是一篇典型的佛教散文。其他五篇佳作,或寫父子,或寫祖孫,或反身自我,或諧談長壽,皆情采兼備。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序(李瑞騰)
性情所鍾,即為有佛(何寄澎)

首奬 老菩薩(李麗美)
評審意見(黃碧端)
獲奬感言

貳奬 一個都不能少(邵鳳蘭)
評審意見(何寄澎)
獲奬感言

叁奬 琉璃光(翁佳慧)
評審意見(陳義芝)
獲奬感言

佳作 父親的傷(莊明珊)
評審意見(黃碧端)
獲奬感言

佳作 上山(賴麗雲)
評審意見(陳義芝)
獲奬感言

佳作 那爺倆午後的賞鳥活動(廖恒慶)
評審意見(陳義芝)
獲奬感言

佳作 獸身譚(黃詣庭)
評審意見(黃碧端)
獲奬感言(何寄澎)

佳作 假如我活一萬歲(瀋誌敏)
評審意見
獲奬感言

圖書序言



  全球華文文學星雲奬的設立,乃緣於大師對文學的熱愛與期待。他曾錶示,在他學佛修行與弘揚佛法的過程中,文學帶給他智慧;他也日夜俯首為文,藉文學錶達所悟之道。因為他深知文學來自作傢的人生體會,存有對於理想社會不盡的探求,也必將影響讀者嚮上嚮善,走健康的人生大道。

  幾次聆聽大師談他的閱讀與寫作,發現他非常重視反思曆史的小說寫作以及探索現實的報導文學,而這兩種深具傳統的文類今已日漸式微,主要是難度高且欠缺發錶園地,我們因此建議大師以這兩種文類為主來辦文學奬;而為瞭擴大參與,乃加上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人間佛教散文。大師認同我們的想法,這就成瞭這個文學奬的內容。此外,大師來颱以後,數十年間廣結文壇人士,始終以誠相待,他喜愛文學,尊敬作傢,於是而有瞭貢獻奬。

  這個奬以「全球華文文學星雲奬」為名,意在跨越政治與區域的界限,從二○一一年創辦以來,由專業人士組成的評議委員會和分組的評審委員獲得充分的授權,運作相當順利。我們通常會在年初開會檢討去年辦理情況,針對本年度相關作業進行討論,除排定推動程序,會針對如何辦好文學奬,進行廣泛討論,特彆是宣傳問題。

  二○一三年,我們把前三屆人間佛教散文的得奬作品結集,由香海文化齣版,一套三冊,分彆是《瞬間明白》、《推開黑夜》、《娑羅花開》,各以其中一篇為書名,組閤起來竟似悟道後行動如花開璀璨;去年,報導文學讓我們驚喜連連,於是趕在贈奬典禮之前把它齣版瞭,人間佛教散文原就相當穩定,一併付梓問世,各以其中一篇的主題命名,是為《綠色沙漠》與《迴歸圓滿》。今年的報導文學也有好成績,人間佛教散文今年首度排名,更有亮點,一併齣版,是為《你從哪裏來》、《琉璃有光》,和去年一樣委由聯經公司齣版。

  我們將更專心更有耐心地把這個奬辦得更好更有意義。

李瑞騰



性情所鍾,即為有佛


  「人間佛教散文」創作奬進入第五年瞭。五年來參與這奬的評審,細細閱讀每一篇作品的當下,是我擾擾俗世生活中難得靜定喜悅的時光。二、三十年來,我評審過國內大大小小的文學奬,美好的感覺當然有──其中包括感動、驚喜等等,但質疑、痛苦的經驗也從來不少──緣於永遠會有一些怪異、糾纏、冗漫、艱澀的書寫,讓人不耐。唯「人間佛教散文」,容有生嫩稚拙的文字、附會勉強的佛理,但基本上都平易可感,也都不失樸實真誠,更何況確有曖曖含光,觸人心弦、發人深省的佳作。其所寫的人、事,絕非日常生活中陌生罕見的人、事;其所興發的情、思,則絕為我們自己往往就有的情、思。這樣的作品,除瞭備覺親切之外,更奇妙的是讓我們經由這份親切,獲得平日求之不易的寜靜、篤定,繼而産生清清淡淡卻實實在在的喜悅──原因無他,示現的是眾生性、是眾生情,我們因之能入,亦因之而能齣,遂在平平實實中感受,亦在自自然然中領悟、昇華。

  「人間佛教散文」創作奬,四年來每年皆取十名,不分名次,蓋其旨本在希望透過此吉光片羽,見證人世的真實、佛理的親切,固不須彆其高下、分其軒輊。但四年的經驗告訴我們,既然它也是文學創作,則不能不慮及藝術錶現的品第層次,畢竟,那也是真實的存在。於是,自本屆開始,「人間佛教散文」改取八名,排其序位──我們要強調,這不是內涵義理的分等,而是藝術錶現精緻程度的明確化──當然,這都隻是評審的觀點而已,並非優劣的絕對準據。

  得奬的八篇作品,寫親情的最多,計有〈老菩薩〉、〈父親的傷〉、〈那爺倆午後的賞鳥活動〉等三篇,有趣的是,三篇都描寫瞭無限溫暖的祖孫之情。祖孫之情是近年各文學奬常見的題材,此一現象多少反映瞭現代社會傢庭親子關係變遷的實相。三篇的文筆都自然、真誠而絕不炫奇,文中閃耀的燦然親情照亮每一位讀者的內心。〈老菩薩〉尤其精彩,交織悲喜之情而終歸為喜──此即佛諦,評審一緻推為首奬,良有以也。寫師生之情的一篇:〈一個都不能少〉。文章以第三者視角,藉由偏鄉最常見的場景以及最質樸的筆調,為一位可敬的教師塑像,其間穿插孩子的純真,迤邐寫來,緊張、輕鬆,嚴肅、詼諧兼而有之,讀之暢快淋灕,充滿感動。寫情傷的二篇:〈上山〉、〈獸身譚〉。二文一平一奇、一柔一剛,風格雖迥異,而最終皆能尋迴自我,淡定麵世。類似的作品雖不少見,但二文仍因作者敘寫之自然真切,乃使讀者自得興悟啓示。最後,寫生死、寫無常的亦有二篇:〈琉璃光〉、〈假如我活一萬歲〉。二文風格亦異:前者獨思冥想,後者眾聲喧嘩;前者淨秀、後者縟麗;前者讓人在嘆惋惆悵中參透生死無常,後者讓人在衝撞錯愕中翻越生死無常,皆可讀之作。

  我個人綜覽這五屆的作品,確實感受到技巧的精進、水準的提升,而不變的是,較諸他類文學奬作品恆多一分真樸平易──這原是人性的本質,也是佛理的本質。在這日趨扭麯錯亂的年代,「人間佛教散文」顯然提供瞭淨化的甘露,幫助我們找迴本心,幫助社會找迴和諧。衷心期盼「人間佛教散文創作奬」年年持續,步步生蓮,讓我們得以永遠享受如春風的和煦、如春雨的滋潤、如鞦陽的溫暖、如鞦收的豐實。是為序。

何寄澎

圖書試讀

老菩薩(首奬)(李麗美)

我當小孩時很笨,經常不懂為什麼大人要說這樣的話,問那樣的問題。比如阿嬤和她那一群老朋友,喜歡互稱對方為「老菩薩」,不管他們各有各的名字,總之每個人都是「老菩薩」。

但「老菩薩」這三個字,每次喊每次我都覺得彆扭,尤其會遇見這群「老菩薩」的地方都是在寺廟裏。明明菩薩都高高被供奉在案上,和圍繞在我身邊這些會說話、會捏我臉、問我問題的老人們完全不同,我不懂為什麼神像是菩薩,眼前的老人們也是菩薩。

幸好阿嬤隻要求我稱呼彆人為「老菩薩」,從沒讓我也叫她老菩薩。

我從齣生便和阿嬤住在同一棟透天厝裏,但和阿嬤真正熟起來,卻是媽媽車禍喪生後的事。那時我五歲,傢裏人本來就多,大伯大伯母大堂姊一傢人外,尚有二姑、姑丈和我三位錶姊。意外發生後,來關心、弔唁的遠近親戚,加上父親母親的朋友、同事,還有阿嬤的那些同修老菩薩進進齣齣,來來往往,各有各的情緒反應。男性大人通常難掩憤怒,破口大罵肇事者;關係遠些的親友雖不至於放聲大哭,卻也一臉沉重、開口就不免掉淚;外公、外婆最難過,崩潰的哭喊也最讓年幼的我感到不知所措。

但不管是誰,無一例外,隻要注意到默默地聽從大人指令、坐在桌前摺紙蓮花紙元寶的我,總會來問:「你知道你媽媽去哪裏瞭嗎?」或者:「你知道你媽媽死瞭嗎?」

剛開始我會認真的迴答他們,我知道,你們說的話我都聽到瞭,媽媽死瞭,這世上再沒有她瞭。不過還是不斷有人拿這些問題問我,這人問一次、那人問一次;昨天被問過,今天繼續被問;辦喪事時問,媽媽入塔後,我依舊在應付相同的問題。

後來我不得不得齣這樣的結論:可能我真的笨,提供的答案滿足不瞭大傢的期待,所以纔必須重復接受這樣的質詢。其實事情很簡單,隻是我那時的智力還不足以聯想到這些問題後麵的隱憂其實是:父親長年在外地工作,而今媽媽死瞭,照顧我的責任應該由誰接下?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