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

眼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像是安排一趟遠行,設定的目標是《左傳》,想辦法在那裡生活一整年,
  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話語,不一樣的周遭世界及其經常處境,不一樣的憂煩和希望。
  這樣一部破舊沉厚的闔上之書,仍讓我感覺蓄著風雷,有我還不知道以及永遠不可能知道的某些東西,
  好像還聽得到遠方隱隱滾動的雷聲。


  「後世罪我者其春秋乎?」
  「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若無《左傳》記錄還原春秋時期的真實景況與細節,相對於孔子《春秋》「正確」的世界(各國)版本,
  「也再沒有一本用應然更替掉實然的歷史之書了。」

  《盡頭》之後,唐諾決定寫一本小書,於是在一年內生出了這二十萬字的「讀」《左傳》「想」《左傳》,甚至是與《左傳》人物一起過日子一起思考,憂其憂、樂其樂的寫作,同樣的旁徵博引,依然是政治文學歷史哲學生物學人類學……經典過往與現實當下信手捻來,尤其精彩的是唐諾進入《左傳》人物的內心,寫出其關於家國存亡、情欲流動、權力運作、道德思辨等深邃美麗與幽微的心理機轉:在決定的那一刻,究竟發生了甚麼?以及然後,是否留下遺憾?

  就像中國這邊,思維若能用繁花綻放來說,最後的時刻是戰國,緊接著春秋這兩百年後;也就是,緊接於最後一次猶是小國家林立的這樣一種世界。戰國的繁花般思維,是這樣一種世界的結果,在這樣一種世界消逝之後的結晶、返景和餘響,是這樣活過的人的遺言。(〈為什麼會是子產?〉)

  他所講述的這個彷彿有頭有尾、單獨抽走、乾淨包裹起來的堅實世界,於是被(重新)置放在這個不穩的、移動的並不斷流逝死亡的時間基礎上,原本平靜講述的閑情故事,因此字字句句可能都緊張起來、危險起來並相干起來,兩百年前已灰飛煙滅的魯隱公動人悲劇往事,直接逼到此時此地人的眼前來,它仍是人當下的折磨,當然,如果我們勇敢一點也聰明一點的話,也可以是當下的說明和啟示。(〈來想像一個作者〉)

  又是天子又是臣的周公,他受封的魯國因此是個最獨特的國家,我自己稱此為,「大國家的靈魂和小國家的身體」,把這麼大的靈魂硬塞入這麼小的身體裡面,這怎麼可能不發生某些奇怪的事?
  過去,在寫《世間的名字》最後頭,我也曾以此來想退出聯合國安理會之前的台灣,曾經是世界五強的台灣,那是我的童年和我的成長歲月所在,多年之後,我才慢慢知道這是奇特的,奇特到近乎荒唐。(〈來想像一個作者〉)

  正因為重點是罪行、是事實的某種完整揭示,但事實總是巨大的,而且隨著小說(即詢問)的展開如變形蟲模樣的愈發巨大無匹。一個紊亂、無序、隨機還流變不居的巨大事實,和寥寥有數的文字之間,有著永遠難以解除的緊張關係,這還有一點悖論的味道,一個誠實負責想窮究到底的書寫者會說,這最終是無望徹底克服的如納布可夫所說「我們離事實永遠不夠近」。(〈船身上的刻痕〉)

  讀史,很難是單純愉悅的,愈認真讀史,總是愈讓人滿心沮喪荒敗,很難不相信人是「大自然中最可怖也最可笑的物種」,很難不把人的歷史看成「停不下來的一再重複愚行」、「一個掙扎著想醒來的噩夢」、以及「一本瘋子的自傳」云云。(〈船身上的刻痕〉)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唐諾


  一九五八年生,台灣宜蘭人,台大歷史系畢業,現從事自由寫作。不是專業球評,早期卻以NBA籃球文章廣為人知。不是專業推理小說評論者,著有「唐諾」風的推理小說導讀。不是專業文字學者,著有《文字的故事》一書,同年囊括國內三大好書獎;《盡頭》獲金鼎獎文學圖書獎。唯一「專業」的頭銜是作家、兼資深讀者,著有《盡頭》、《世間的名字》、《讀者時代》、《閱讀的故事》、《唐諾推理小說導讀選Ⅰ、Ⅱ》、《在咖啡館遇見14個作家》等。

圖書目錄

(說明)
信它為真,至少先這樣

為什麼會是子產?
來想像一個作者
兩千多年前的一個夢
《左傳》的情欲亂倫之事
一場盟會•一個國君•和一個老人
很荒唐的戰爭
音樂,或者,樂
船身上的刻痕

圖書序言

(〈來想像一個作者〉)

最後,我們來猜想這個問題──司馬遷寫《史記》,春秋這兩百四十二年,為什麼幾乎合本照抄《左傳》不疑?司馬遷絕對不是那種有就好、拿來就好的書寫者,這麼聰明認真的人,如果不是實際內容說服他這如何可能?
 
春秋,我們講了,至少稍微像樣的國家都依例設了史官,就連南方晚起的楚國都有(左史倚相,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這些古典籍,意思是史學根基深厚)。太多國家遠比魯國強大、政事上軌、資源豐沛而且持久,還穿越過更長的時間,從戰國到秦,直指司馬遷。我們當然可以把一切歸於不可測的戰火和歷史命運,但合理來說,司馬遷拿到的先代史冊應該不止這一部,《史記》的實際內容也處處支持這一猜測,像齊桓管仲的較詳盡較興致昂揚記事便顯然另有來源云云。也就是說,是司馬遷做出了選擇,他認同了小國史書的《左傳》,做為自己重述這段歷史的基本主體,其位置、其視角、其話題強調和忽略、其時間軸線及其切割方式、乃至於其語調,好像《左傳》的作者先幫他寫好了這一段。
 
《史記》和後代正史最不同的正是,這部中國最偉大的史書不是官方的、不是單一王朝的觀點,它遠遠比這複雜、豐沛、多層次而且好看,因為書寫者站在王朝外頭、站遠處,少掉了不少物理性和心理性的障礙及其盲點。我們會說這樣比較公正,但公正不是最確切的字眼,應該說有機會講出來較多的事實真相(所以我們才感覺他公正);阻擋人說出更多事實並不僅僅只是人的私心作祟(膽怯、逢迎、追求不當利得……),更多是「技術性」的困難,包括書寫者自身的種種侷限,人是否具備足夠的認識能力和鑑別判斷能力,足夠的講述和書寫能力,更重要的或說更根源的,人是否能掙脫自己一時一地的存在限制,去想去看去找出來更多東西,長時間裡,這正是上述那一堆必要能力得以獲取、鍛鍊、提昇的理由。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