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會逛「臉書」

讀書會逛「臉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讀書會
  • 社交媒體
  • 臉書
  • 社群
  • 閱讀
  • 文化
  • 網絡文化
  • 生活
  • 興趣
  • 分享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這本從虛擬社群FB走嚮真實世界的圖文書中,給瞭你問題、建議、依據,也不忘提醒你思考。本書談心、講理、引名傢之言而震耳,導讀詩畫於平易、淡雅及明朗之中的創作,讓你細閱而心領,就是這般的淡雅迷人。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讀書會逛「臉書」
2    方寸裏的春夏鞦鼕/陸潤濤
        —序《讀書會逛「臉書」》
4    文學快遞
        —所謂「婉君」時代來臨,「快遞」成為一種文化

一字帖
14 笑
16 新
18 掃
20 和
22 未
24 腳
26 聽
28 燈
30 美
32 贊
34 詩
36 易
38 樹
40 牆
42 等
44 瓶
46 紅
48 四
50 淡
52 一

二字帖
56 錶情
58 導演
60 沿途
62 好奇
64 生活
66 方寸
68 看見
70 顔色
72 傲慢
74 歡顔
76 喜悅
78 路過
80 朋友
82 慧眼
84 心眼
86 記憶
88 歡喜
90 開心
92 視角
94 透明
96 碧湖
98 沉迷
100 比鄰
102 相惜
104 請坐
106 忽略
108 石趣
110 等待
112 走春
114 齣走
116 神奇
118 叮嚀
120 言語
122 童話
124 暖暖
126 水也
128 點燈
130 單單
132 女人
134 熟女
136 滴答
138 建築
140 十感
142 餘音
144 掩映
146 魔術
148 和好
150 隻要
152 溝通
154 給予
156 故事
158 角落
160 四要
162 本事

多字帖
166 萬花筒
168 行李箱
170 伴手禮
172 星期日
174 此曾在
176 說什麼
178 想一想
180 花事帖
182 「鞋」的話
184 人生路
186 三人行
188 似水年華
190 傘上傘下
192 「四如」人生
194 生命圓成
196 阿裏山五奇
198 跳舞咖啡廳
200 十字路口
202 思念十二帖
204 等一個「藍天」
206 熊與貓的故事
208 把自己找迴來

爾雅帖—賀爾雅四十年
212 四十
214 花園
216 文學快遞
218 結
220 心
222 門
224 捨
226 精采
228 一天
230 遇見
232 意義
234 簡樸
236 味道
238 幸福
240 限製
242 書香
244 懷念
246 鬱悶
248 蒐集
250 說話
252 光陰
254 邊界
256 感動
258 滋味
260 走樣
262 必要
264 偶然
266 角度
268 寫給幸福
270 教育
272 書話
274 陽光
276 對照
278 椅子
280 背影
282 意識流

圖書序言

方寸裏的春夏鞦鼕陸潤濤
  
—序《讀書會逛「臉書」》

  
  貴真又要齣書瞭,這次的文章是輯自她在「臉書—Facebook」上所發錶的短文。—twitter—Plurk
  
  過去的二十年間,從web1.0時代進展到web2.0的景況,社群網路的興起與即時通訊軟體諸如過去的MSN、Skype直到現在的Line,這些長浪短波的推擠與湧動,至今變成瞭一種銳不可擋的趨勢,而在這樣的環境下,不論是「推特」或是「噗浪」又或臉書,所講求的就是輕薄短小而言簡意賅。
  
  於是我們有瞭全球性的互動能力與企圖,從阿拉斯加的某甲正在咀嚼海豹肉當早餐、裏約熱內盧街上比基尼小姐遊街逛市的照片、颱灣颱南赤崁樓門外的香菇赤肉羹好吃與否?蜂擁的資訊空泛而急迫的更動換新,這一秒還無暇細看,下一秒已經成瞭舊事。
  
  這時候,誰還跟你談思考?談閱讀?談音樂?談藝術?甚至談沉思。
  
  讀書會逛「臉書」
  
  這本從虛擬社群走嚮真實世界的書中,給瞭你問題,給瞭你建議;給瞭你依據也不忘提醒你思考。
  
  於是我們看到抒情寫景的英國詩人威廉渥茲華斯雲朵般的觀想,分享瞭畫傢也是詩人的羅賽蒂對於妻子的摯愛化成永恆的藝術品,有瞭隱地先生「前院玫瑰笑/後院唐竹舞..」的幸福感受,還有貴真似有若無所輕敘的那些詠嘆、贊美及她受教於人時所得的點滴頓悟。
  
  臉書上篇篇短文來自她的日日筆耕,隻是工具的應用與媒體載颱與過往略有不同,如此歲歲年年必然有納須彌山於芥子之勢,今日的科技始於人性而必終歸於配角的位置,「我們思,故我們在」。於這本談心、講理、引名傢之言而震耳,導讀詩畫於平易、淡雅及明朗之中的創作,正如世有春花、鞦月、鼕雪、夏涼之態,那自然的讓你細閱而心領,就是這般的淡雅迷人。
  
  本文作者,雖習電子工程,但愛讀閑書,他最愛引用陶淵明的一段話:「閑靜寡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嘗著文章自娛,頗示己誌」。
  
  方寸裏的春夏鞦鼕
  
  舊物,也重讀自己的舊書,舊書裏竟然藏著許多關於電影的語言,可惜我隻寫瞭「二○○二」和「二○一二」兩年日記,要是我年年寫日記,把所有看過的電影寫成觀影筆記,無法想像自己還會增加多少種書。
  
  「金馬國際影展」和「颱北電影節」,諸多影展期間,我常餓著肚子去趕電影,隻有二○○二這一年,將看的電影寫在日記裏,留下瞭觀影心得,其他年分,看過多少好電影,可惜未留記錄,如今連電影片名都記不得瞭,內容、導演和演員的名字,也都忘瞭,現在迴想,隻有無奈和遺憾。
  
  能夠留下一本和電影有關的書,這些日子讓我的情緒一直在亢奮之中。啊,我彷彿看到走進電影院時是一個寂寞的少年,走齣電影院已成老者,在老者和少年之間,擠著一個快樂的影迷,穿進穿齣電影院期間,他在編書和編雜誌,讀書寫書之餘,也在不停地尋找咖啡屋,漫遊在颱北大街小巷,一個上班族,一個趕路者,一個曾經嚮往歐洲的人,四十歲時他還齣版瞭一本《歐遊隨筆》,五十五歲,留下一本《愛喝咖啡的人》,七十八歲,更多瞭一本和電影有關的書,至此,寂寞少年已成快樂老人。
  
  真的快樂嗎?也不盡然,還是「悲喜交集」四個字最妥切。因為種種原因,我進電影院的機會少瞭,看電影還是要有熱情和力氣,我銳利的眼力弱瞭,人會老的,老人會自動縮小生活圈子,走進電影院需要腳力,不如我還是學學布紐爾,晨起喝杯咖啡,睡前再喝杯咖啡,中間有力氣,讀兩頁書,唯有讀書的時候,我感覺仍然年輕……
  
  附註
  
  二九頁附的一張照片,原刊於《漲潮日》。是我一九五七年讀育英高中時的照片,至今已五十八年。原照片找不到瞭,就格外珍惜生命中曾經「定格」的留影。奇怪的是,在尋找中突然又跑齣一張「意外的背影」,真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時空交會的緣分(後記)
  
︱寫在爾雅四十周年前夕

  
  一校、二校、三校、四校、五校……正日夜流著汗在為我的電影筆記校對,先是接到瞭誠品書店倪玼瑜寄來七月齣版的《提案》(第二十六期),這是誠品創業二十五年來,首次大篇幅的報導爾雅,七月一日至三十一日選瞭二十種爾雅叢書,還為爾雅辦瞭一個難得的友情優惠特展,四韆冊一下子衝進誠品,我心中忐忑的是,一個月後它們可不要全都退瞭迴來(你看,齣版人多怕退書)。
  
  剛在心底感謝著誠品的周鈺庭、李鞦慧、王木櫻、賴柔蒨、廖舒寜和簡浩淳等年輕朋友,接著又收到七月號《文訊》(三五七期),封麵上印著「爾雅不惑文學無限」,就開始心跳,打開八十一頁,一篇篇讀下去,我整個人越來越心虛,等到齊老師的名字齣現,又讀完歐陽子〈爾雅與我〉,我已全部虛空,這是多麼矛盾,受人溢美,我應感踏實,但太多善意一起蜂擁而至,我卻落寞多於歡喜,四十年前的初心,四十年後的窘境,彷彿一覽無遺,我反而不像是一個實心的人。
  
  這是生命的揭曉,也是翻人生的底牌,更是四十年後的時空交會︱時空交會永遠是一樁神祕的事情。我在辦爾雅的一九七五年,絕不會想到四十年後會齣現這溫馨的一幕,但太多的「陽光」也讓我不自然瞭。
  
  我不過隻做瞭一件事︱因愛書而愛上瞭文學,從此在文學園地流連不去,鼎公要我把姿勢站好,有時感覺纍瞭,還好,老天給我一張床,隻要睡醒起來,我又是一個「清晨的人」,我喜歡清晨。清晨的朝陽,總帶給人希望,是的,隻要一天開始,總有一本書等待完成。四十年,八百種書,幾乎每一天我都覺得新的日子永遠都有意義。
  
  賣書睏難,可做書是有趣的。一本書的完成,有許多過程,想到書完成之日作傢的欣喜,以及擺到書店,如能受到愛書人的青睞,我彷彿看到年輕時候逛重慶南路書店街的快樂少年又復活瞭。
  
  「為什麼從事齣版?」允晨的廖誌峰在他的新書《書,記憶著時光》中說:「齣版是一種抵抗,抵抗遺忘,抵抗庸俗。」
  
  想到四十年的時空交會,可能是前輩子很不容易修來的塵緣,除瞭感恩我還能說些什麼?
  
  記
  
  直到寫後記的此刻,我還在問這本書真的齣得來?真的跟讀者謀得瞭麵?
  
  拜智慧手機的齣現,連不是攝影專業的我,隻隨手拍拍,竟敢齣版這樣一本「照片簿子」—與以往我的其他小書截然不同。
  
  平時,玩玩FB便罷,如今要印成紙本書,尤其大量使用照片……
  
  如果這本書能麵世,首先感謝,我戲稱這本書的守護神—爾雅齣版社編輯碧君—要不是她費心一張張照片的把關,將模糊的換掉,來源有問題的拿掉,不是很滿意的更換……幾度我都有點想放棄,可是碧君就有這份耐性,我服瞭她。
  
  當然,我也感謝一些好朋友,有的答應藉我分享,有的因交情夠我連問都免瞭,有的名字我記得,有的我真的忘瞭,在齣書的此刻我就不逐一列齣,以免有遺珠,無論如何我真的從心底感謝……
  
  最後,我仍然想強調,這本書絕不是以照片取勝,隻想用「照片」演齣,屬於我的心情筆記。
  
  所以如我自己一直說的:
  
  這是一本思考的書,這是一本尋找自我的書,
  
  這更可以是一本「讀書會」用來邀約「對話」的書……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對「讀書會」這個概念感到好奇,但礙於時間和地點的限製,總覺得很難參與。然而,《讀書會逛「臉書」》這本書,卻為我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解讀。作者巧妙地將「臉書」這個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社交平颱,與「讀書會」的概念結閤,創造齣一個既貼近生活、又充滿趣味的閱讀模式。我特別喜歡作者在書中分享的那些真實的經驗,例如,她如何從朋友分享的一張書封照片,進而引發她對這本書的好奇;或是因為看到臉書上關於某本書的熱烈討論,而決定購入。這些細節都讓我感到非常親切,也讓我意識到,原來閱讀的啟發,可以如此自然而然地發生。書中關於如何利用臉書搜尋功能,找到感興趣的書和相關的討論串,對我來說更是非常實用的技巧。我之前總是覺得臉書上的資訊太過零散,難以有效利用,但透過作者的分享,我開始學習如何更有目的地去「逛」臉書,將它變成一個屬於我個人的「閱讀雷達」。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瞭臉書的價值,也讓我對未來的閱讀生活充滿瞭期待。

评分

這本書《讀書會逛「臉書」》完全顛覆瞭我對「讀書會」的刻闆印象。我一直以為讀書會就是一群人圍著一本書,進行深入的學術討論,需要嚴謹的準備和投入。但作者卻用一種非常輕鬆、自然的方式,告訴我們,其實「讀書會」可以存在於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臉書」平颱上。她分享的許多經歷,都讓我感到非常真實且充滿共鳴。例如,她如何從朋友無意間分享的一張書封照片,進而引發她對這本書的興趣;如何因為看到臉書上關於某本書的熱烈討論,而決定去購買閱讀。這些細節都讓我驚喜,也讓我意識到,原來閱讀的啟發,可以如此隨機且充滿樂趣。書中關於如何利用臉書的搜尋功能,找到感興趣的書和相關的討論串,對我來說更是非常實用的技巧。我之前總是覺得臉書上的資訊太過零散,難以有效利用,但透過作者的分享,我開始學習如何更有目的地去「逛」臉書,將它變成一個屬於我個人的「閱讀雷達」。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瞭臉書的價值,也讓我對未來的閱讀生活充滿瞭期待。

评分

在颱灣,大傢對於「讀書會」這個詞,可能還會聯想到一些比較傳統的模式,像是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圍繞著一本指定的書進行深入的討論。而《讀書會逛「臉書」》這本書,卻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它打破瞭傳統的框架,將「讀書會」的概念,延伸到瞭虛擬的網路世界,而且還是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臉書」平颱上。這本書讓我最深刻的感受是,閱讀這件事,其實可以非常生活化,非常彈性。作者並沒有強迫讀者一定要遵循什麼特定的模式,而是引導我們,如何在日常的臉書瀏覽中,自然而然地與閱讀產生連結。例如,她可能會分享一些她在臉書上看到,由其他使用者推薦的書籍,或是因為某個書評引起共鳴,進而引發她對這本書的興趣。這種「被動」但又充滿「巧閤」的閱讀啟發,我覺得非常貼近我們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我也常常在臉書上看到很多書的分享,但往往隻是隨手滑過,並沒有認真去思考。讀瞭這本書之後,我開始嘗試著更有意識地去關注這些書的訊息,甚至會主動去搜尋相關的書評和討論。書中關於如何利用臉書的搜尋功能,找到感興趣的主題和書本的分享,也讓我受益匪淺。我發現,原來臉書不隻是社交的工具,它也可以是一個個人化的閱讀推薦引擎。

评分

翻開《讀書會逛「臉書」》,我彷彿走進瞭一個充滿溫馨與啟發的空間。作者並沒有用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像一位親切的朋友,分享著她在「臉書」這個奇妙世界裡的閱讀歷程。我尤其喜歡她那種對閱讀的熱情,以及她將生活經驗與書籍連結的巧思。她如何從朋友的動態中,發現一本能觸動心靈的好書;如何因為臉書上關於某本書的熱烈討論,而激發瞭她的好奇心。這些點點滴滴,都讓我感到非常親切,也讓我開始反思自己平時使用臉書的習慣。我常常覺得,臉書上的資訊太多太雜,有時候會被各種無關緊要的內容給分散注意力,但作者卻能從中提煉齣關於閱讀的樂趣,並且引導我們如何更有意識地去「逛」這個平颱。她分享的那些利用臉書搜尋功能,尋找感興趣的書和相關討論的方法,對我來說更是受益匪淺。這本書讓我感覺,閱讀不再是孤獨的行為,它可以是社交的,可以是隨時隨地的,甚至可以透過我們每天使用的社交平颱,拓展齣無限的可能性。

评分

每次翻開《讀書會逛「臉書」》,我總會有一種溫暖而親切的感覺,彷彿在跟一位認識很久的朋友聊天。作者的文筆非常細膩,她不僅分享瞭她自己在臉書上與閱讀相關的點點滴滴,更將這些體驗昇華成瞭一種對生活、對人際互動的獨特觀察。我最欣賞的是,作者並沒有試圖去定義什麼纔是「標準」的讀書會,而是鼓勵我們從自己的生活齣發,找到最適閤自己的閱讀方式。書中提到的那些在臉書上偶然發現的書,或是因為朋友的推薦而開始閱讀的經歷,都讓我覺得非常真實。我自己的臉書上,其實也有不少朋友會在上麵分享書訊,有時候看到不錯的,也會偷偷記下來,但往往因為各種原因,後來就忘瞭。看瞭這本書,我纔意識到,原來這些零散的書訊,是可以被有意識地收集和整理的。作者也分享瞭一些實用的方法,例如如何利用臉書的「儲存」功能,或是如何搜尋相關的書評和討論串,這些都讓我受益匪淺。我開始嘗試著,將臉書上的閱讀連結,變成一個更有係統、更有計畫的過程。這本書就像是一張地圖,指引我在複雜的臉書世界裡,找到屬於我的閱讀綠洲。

评分

閱讀《讀書會逛「臉書」》的過程,對我而言,是一場充滿驚喜的發現之旅。我一直以為「讀書會」必須要有個嚴謹的組織和固定的成員,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用她獨特的視角,將「臉書」這個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社交平颱,變成瞭一個龐大且充滿無限可能的「虛擬讀書會」。我喜歡作者在書中分享的那些看似隨機,實則充滿巧思的閱讀經驗。她如何從朋友的動態中,發掘自己感興趣的書;如何透過書評的互動,拓展自己的閱讀視野;甚至是如何利用臉書的社團功能,找到誌同道閤的書友。這些情節都讓我產生瞭強烈的共鳴。我迴想起自己平時瀏覽臉書的習慣,總是滑滑手機、看看新聞,很少有意識地去關注書本相關的資訊。讀瞭這本書之後,我開始重新審視我在臉書上的「瀏覽行為」,試圖從中發掘更多關於閱讀的線索。我會更積極地去搜尋書評、參與相關的討論,甚至會主動分享我正在閱讀的書籍。這本書讓我感覺,原來閱讀的種子,早已散播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隻是需要一點點引導,就能生根發芽。

评分

《讀書會逛「臉書」》這本書,像是一個溫柔的提醒,告訴我原來閱讀可以如此充滿樂趣,而且就在我們觸手可及的地方。我一直覺得,參與讀書會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作者卻用一種非常輕盈、自然的方式,將「讀書會」的概念,融入瞭我們日常的「臉書」生活。我非常欣賞作者在書中所分享的那些細膩的觀察和獨到的見解。她如何從朋友的按讚、留言、分享中,發現有趣的書;如何透過臉書上的討論串,與來自不同背景的人交流閱讀心得。這些都讓我感覺,原來「讀書會」並非遙不可及,它就藏在我們每天滑動的螢幕之中。書中關於如何利用臉書的搜尋功能,找到特定主題的書籍,或是追蹤相關的作者和齣版社,都讓我受益匪淺。我之前總覺得臉書上的資訊太多,難以聚焦,但作者的引導,讓我學會如何更有目的地去「逛」,去發掘那些真正能觸動我心靈的書籍。這本書不僅讓我對閱讀有瞭新的認識,也讓我對臉書這個平颱,有瞭更深層的理解。

评分

說實話,我拿到《讀書會逛「臉書」》這本書的時候,其實是抱著一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期待是因為書名實在太吸引人瞭,臉書是我每天都會用的社交平颱,而讀書會這個概念,也一直是我想嘗試卻又不知從何入門的。但同時,我也擔心書中的內容會不會過於學術化,或是流於錶麵,講一些大傢都知道的道理,那樣的話,讀起來就會有些無趣瞭。不過,當我翻開第一頁,看到作者那流暢的文字,以及那種溫暖而帶點幽默的語氣時,我的顧慮就煙消雲散瞭。我能感受到作者是真心熱愛閱讀,並且樂於分享。她並沒有刻意去製造什麼「讀書會」的儀式感,而是把每一次的閱讀體驗,都融入到日常的「臉書」生活中。這讓我覺得,原來閱讀並不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它就藏在我們每天的生活點滴之中。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文中提到的一些生活化的觀察,例如,她如何透過臉書上的各種動態,來推測朋友最近在讀什麼書,或是看到某個書的討論串,就引發瞭她對其他相關書籍的興趣。這種將閱讀融入社交、將社交變成閱讀的過程,真的非常有趣,也讓我開始反思自己平時的使用臉書習慣。我常常覺得,臉書上的資訊太過零散,有時候也會被一些無關緊要的內容給分散注意力,但作者卻能從中提煉齣關於閱讀的養分,這份功力實在令人佩服。這本書讓我感覺,臉書不隻是用來滑手機、看朋友動態的工具,它也可以是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知識寶庫。

评分

每次去書店,我總喜歡到書架間悠閒地晃蕩,尋找那本能讓眼睛一亮的書。這次,《讀書會逛「臉書」》這個書名,就如同一個充滿神秘感的邀請,默默地吸引瞭我。雖然我平常並沒有經常參與實體的讀書會,但「臉書」這個詞,又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都會花不少時間在這上麵滑滑動動。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名時,心裡就立刻燃起瞭一股好奇:這個「逛」字,究竟意味著什麼?是帶著讀者們在書海中漫遊,還是透過臉書這個平颱,連結不同的閱讀社群?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將這兩者巧妙地融閤在一起的。書封的設計也很別緻,簡約的配色中透露著一股文青氣息,讓我對書中的內容更加期待。我不禁想像,或許作者會分享一些在臉書上發現的、不為人知的冷門好書,或是分享一些有趣的讀書心得,甚至是如何在社群中建立一個有意義的閱讀討論空間。颱灣的閱讀風氣越來越盛,臉書上的讀書社團也如雨後春筍般齣現,這本書的齣現,彷彿正是一位引路人,告訴我們如何在資訊爆炸的網絡世界裡,找到屬於自己的閱讀樂趣,並且與誌同道閤的人分享。我特別喜歡書名中「逛」這個字,它帶有一種隨性、自由、無目的的探索感,而不是那種義務性的、被動的學習。這也正是我所嚮往的閱讀狀態:享受過程,而不是僅僅追求結果。我想,這本書一定能為我打開一扇新的閱讀視窗。

评分

拿到《讀書會逛「臉書」》這本書,我第一個反應就是:哇,這本書的書名也太有意思瞭吧!「逛」這個字,給人一種隨意、自由、探索的感覺,而「臉書」,又是我們每天都在用的社交媒體。這讓我充滿好奇,作者究竟是如何將這兩者連結起來的?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在跟一位老朋友聊天,作者的文字溫暖而生動,充滿瞭生活化的細節。她沒有講太多大道理,而是分享瞭許多她在臉書上「逛」書的真實經歷。例如,她如何從朋友分享的書訊中,挖掘到意想不到的好書;如何因為一個書評的觸動,而開啟一段新的閱讀旅程。這些都讓我非常有共鳴,也讓我開始反思自己平時使用臉書的習慣。我常常覺得,臉書上的資訊太多太雜,有時候會被各種無關緊要的內容給分散注意力,但作者卻能從中提煉齣關於閱讀的樂趣。她教我們如何更有意識地去「逛」臉書,將它變成一個有價值的資訊來源,而不是一個單純的消遣工具。這本書讓我感覺,閱讀並非隻能在圖書館或書桌前進行,它也可以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甚至可以透過我們每天使用的社交平颱,拓展齣無限的可能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