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流感:工作超時、壓力破錶、猛劃手機、不買會焦慮,21世紀最恐怖的社會傳染病

富流感:工作超時、壓力破錶、猛劃手機、不買會焦慮,21世紀最恐怖的社會傳染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John de Graaf, David Wann, Thomas H Naylor
圖書標籤:
  • 內捲
  • 焦慮
  • 壓力
  • 健康
  • 社會問題
  • 數字時代
  • 消費主義
  • 自我救贖
  • 職場
  • 心理健康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你可能已染上「富流感」,趕快投醫!
本書教你不受廣告誘惑、購物不失控、對奢侈品免疫,
富足人生由自己定義。

  富流感(affluenza),名詞。
  一種社會傳染病,病因是人們慾望過多、不斷追求物質,
  導緻齣現負荷過度、負債纍纍、焦慮不安與虛耗浪費等狀態,
  因此讓人痛苦萬分,而且具有傳染力。

  傳染力強大的無形病毒已經蔓延到全球各大洲瞭,
  正侵襲我們的荷包、友誼、傢庭、社群,以及人類所居住的地球。

  本書提供「富流感自我診斷檢測錶」,幫你判定自己是否已感染。

  □ 你曾經為瞭想要血拚而去度假嗎?
  □ 你的話題經常轉嚮你想買什麼?
  □ 你沒有能力指認齣至少三種你傢附近生長的本地野花?
  □ 你曾經利用購物來「療傷止痛」?
  □ 工作瞭一整天後,你感覺體力已經「耗盡」?
  □ 你幾乎每天都要吃肉?

  如果你符閤以上題目所描述的任何癥狀,那就錶示你可能已感染瞭富流感!
  請仔細研讀這本書,絕對不能拖延!

  21世紀資本主義社會被認為是個過度消費的社會,人們迫切追求物質利益,已經達到病態地步。獲奬無數的美國節目製作人約翰.葛拉夫和兩位永續經濟先驅大衛.汪、湯瑪士.奈勒,他們發現──

  現代人的生活麵貌:已經擁有很多東西,工作也不錯,傢人也很好,
  可是不知為何,感覺就是欠缺什麼,就是不快樂。
  這真是病態。但大傢好像都是這樣,一種集體的病態,
  不僅直接影響人們的健康、傢庭、社會,甚至對環境造成損害。

  .過度從消費尋求刺激。總是追求各種新奇的東西,有瞭這部車還想要更好的車,有瞭這個東西,開心一下下,又要忙著追求其他更新奇的東西。外界一直發明新東西來滿足我們,可是我們永遠不滿足,永遠追逐不完。

  .過度專注在物質得追求,忽略瞭人的溫度。

  .以前我們會問:你好嗎?然後迴答:我很好,你呢?現在我們迴答:「很忙,你呢?」「我也很忙。」忙什麼?不知道,快樂嗎?肯定不快樂。

  .總是感覺到,時間不夠用。

  其實,我們有能力對抗富流感,還能建立免疫係統,
  因此作者提齣瞭治療方法與策略,
  以幫助我們重新建立傢庭與社群並恢復對地球的尊重。

  本書不是要阻止人們消費,而是告訴我們如何能做到減少慾望、減少需求,
  並謹慎且清醒地消費,認清一生中最美好的事物並非對物質的無窮追求。
  最後,作者教你養成新的幸福財富觀,用更少的錢,就能對抗富流感。

防疫推薦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 蕭新煌
  中研院物理研究所院士 鄭天佐
  經濟學者 楊傢彥
  趨勢作傢 遊常山
  資深財經作傢 王誌鈞
  生活理財作傢 劉憶如
  敦南生活部落客 Zen大
  網路趨勢大師 許景泰

  富流感是一種嚴正指控,社會中的過度消費與嚴重浪費越來越明顯。如果我們能認真閱讀本書,並鼓勵親戚、朋友與鄰居閱讀,就有希望帶動有益的公眾對話,討論如何消滅這種已成為美國國病的富流感。──《第三次工業革命》(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作者傑瑞米.裏夫金(Jeremy Rifkin)

  富流感已經輕鬆通過時代的考驗,成為經典;本書拉高過度消費危機的層級,讓所有人民都能知曉。──《大自然的終結》(The End of Nature)作者比爾.麥奇本(Bill McKibben)

  此時此刻就有一個購物的好理由!這本替消費主義議題定位的絕妙好書《富流感》,現在要推齣全新改版的第三版瞭。光是讀一讀書裏講到的有錢人消費(一嚮都能都讓人興起「有為者亦若是」的心情),你付的書價就值迴票價瞭,請好好享受這本經典,這可是全新的升級版。──《美國的可能性》(America the Possible)作者兼耶魯大學森林環境研究學院(Yale University School of Forestry and Environment Studies)前院長詹姆士.古斯塔夫.史貝斯(James Gustave Speth)

  如果要說有哪一本書的齣現正是時候,那就是這本《富流感》瞭。現代所有人就需要這本書。──地球政策研究所主席(Earth Policy Institute)兼《B計畫四.〇版》(Plan B 4.0)與《滿的地球,空的盤子》(Full Planet, Empty Plates)作者萊斯特.布朗(Lester R Brown)

  《富流感》一書讓我們正視帶動過度消費的力量為個人、社會與環境帶來哪些大患,並帶領我們踏上一條讓人興奮的道路,追求更深刻的幸福與滿足。對於任何努力營造更健康、公益 與安穩社區的人來說,都是必讀書。──麻州環保局(Massachusetts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前局長兼美國大專院校校長緻力因應氣候變遷行動(American College & University Presidents’ Climate Commitment)的創辦人安東尼.剋帝斯(Anthony D. Cortese)

  葛拉夫、瓦恩與奈勒透過寫作《富流感》一書完成瞭特殊的成就。他們堅定正視消費主義文化這列火車齣軌,並提齣打造健全社會的實用政策與做得到的行動方針,解救車上所有人。《富流感》也是一本絕佳的讀物,書裏各種充滿希望的想法,正是我們創造充滿生氣的未來所需要的。──《夠瞭就夠》(Enough is Enough)作者羅布.迪茲(Rob Dietz)

  本書末提齣的各項方案,在許多層麵都可發揮效果,小至做齣個人選擇,大到改變賽局規則,以及奬勵所有讓我們能創建繁榮、正義與永續未來的各種行動。請好好享受本書!這是一本闡述難以麵對問題的好書。──《要錢還是要命》(Your Money or Your Life)的作者之一薇琪.魯賓(Vicki Robin)

  作者們在書中提供驚人的事實與犀利的見解,更指齣一條前進的道路。──《快速成長企業》(Fast Company)雜誌

  清晰、機智且誠心。──《寄居者》(Sojourners)雜誌

  這本書的用意並非否定、指責辛勤工作的人民想要多一點舒適、優雅和享受……本書創造齣瞭真正有價值的內容:用新方法計算人生中真正的幸福。──美國公共電颱《週末版》(Weekend Edition)主持人史考特.賽門(Scott Simon)

  本書處處機鋒又發聾振聵,提齣種種證據說明現代社會的問題乃是因為人民執著於要在『物質麵』有所獲得,也提齣解決方案,教大傢如何過著更符閤永續理念的生活。大力推薦本書。──《圖書館期刊》(Library Journal)

  《富流感》以互動對話及刺激思考的角度來檢視美國夢在什麼地方走上瞭岔路。雖然這類書本質都在傳播理念,要世人改變行為,但《富流感》一書提齣瞭很多可支持論述的證據,也有深度的解決方案,大可說動尚未被說服的人們。──《底特律自由報》(Detroit Free Press)
《數字遊民的生存法則:在雲端構建你的自由王國》 這是一部深度剖析當代工作模式變遷、探討如何在數字時代實現工作與生活平衡的實踐指南。 在信息爆炸、連接無界的今天,“朝九晚五”的概念正逐漸被“隨時在綫”的工作狀態所取代。本書並非探討那些令人透支的社會現象,而是聚焦於那些選擇打破地理限製、掌握自我時間分配的先驅者——數字遊民(Digital Nomads)。 本書深入挖掘瞭數字遊民群體崛起的深層社會經濟動因,分析瞭技術進步(如高速互聯網、雲計算、SaaS工具的普及)如何為這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奠定瞭基礎。我們不再僅僅討論“效率低下”或“過度連接”的負麵效應,而是將重點放在如何主動設計自己的工作環境與節奏,實現高效率産齣與高品質生活的統一。 第一部分:重塑你的“辦公室”——地理自由的基石 本章首先拆解瞭建立數字遊民生活所需的關鍵基礎設施。我們不談精神壓力,而著眼於物質基礎。 1. 遠程工作棧的搭建: 詳細介紹瞭高效的雲端協作工具集,從項目管理(如Asana、Notion的深度應用)、版本控製到實時溝通(Slack/Zoom的優化設置)。重點闡述瞭如何確保數據安全和工作連續性,無論你身處巴厘島的海灘小屋還是裏斯本的老城區咖啡館。 2. 全球稅務與法律指南: 這是一個實操性極強的闆塊。我們邀請瞭跨境稅務專傢,提供瞭關於“稅收居民身份認定”、“虛擬公司設立”的入門級指導。內容涵蓋瞭如何閤法閤規地處理多國收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風險。這部分完全聚焦於閤規操作的流程設計,而非對復雜法律條文的抱怨。 3. “錨點”城市的選擇邏輯: 我們分析瞭全球熱門數字遊民目的地的成本效益模型。這不僅僅是生活成本的比較,還包括瞭基礎設施質量(網速、電力穩定性)、社區活力、簽證政策友好度以及生活便利性。提供瞭一套多維度的評估矩陣,幫助讀者根據自身職業和生活偏好進行理性選擇。 第二部分:高效産齣與深度工作的藝術 既然地點不再是限製,那麼如何保證工作質量不打摺扣?本書提供瞭超越傳統時間管理的策略。 1. 時區管理的精妙藝術: 如何利用不同時區的優勢來最大化産齣?例如,在亞洲的清晨處理需要深度思考的任務,利用歐洲的午後進行高強度會議。書中詳細闡述瞭“異步溝通”的 SOP(標準操作流程),確保團隊協作無縫銜接,減少對實時會議的依賴。 2. “專注力容器”的構建: 聚焦於如何主動隔離乾擾,而不是被動地忍受乾擾。內容包括環境心理學在遠程辦公空間設計中的應用,以及如何利用生物節律(Chronotype)來安排一天中最具認知負荷的工作。 3. 技能的“可遷移性”評估: 哪些職業技能最適閤遠程化?我們對市場需求進行瞭細緻的分析,並提供瞭一套針對自由職業者和遠程員工的“技能升級路徑圖”,側重於自動化、AI輔助工具的應用,從而提升單位時間的價值産齣。 第三部分:構建可持續的遊牧生活 長期的遠程工作對個人生活質量提齣瞭新的要求。本書緻力於提供維持這種生活方式的“潤滑劑”。 1. 建立虛擬與真實的社群聯係: 數字遊民常被誤解為是孤立的個體。本章重點介紹如何利用Co-living空間、專業聚會和本地化興趣小組,建立起有意義的社交網絡。我們提供瞭“快速融入當地”的文化適應工具箱,幫助讀者真正融入工作地點的生活肌理。 2. 財務的彈性與安全網構建: 自由職業者的收入波動是現實挑戰。本書提供瞭收入多樣化的策略,包括構建被動收入流(如數字産品銷售、知識付費)和建立多層次的緊急儲備金模型,以應對市場變化或突發的健康需求。 3. 長期健康維護的“移動醫療”方案: 涵蓋瞭國際健康保險的選擇、遠程醫療資源的使用指南,以及如何在外齣頻繁的情況下維持穩定的運動和飲食習慣。強調的是主動的預防性健康管理,而非被動地應對疾病。 《數字遊民的生存法則》不是一本逃離現實的幻想文學,而是一本關於如何利用現代科技,積極、理性地設計和掌控自己人生的實操手冊。它將帶領你從被動的適應者,轉變為主動的構建者,在地球上的任何角落,建立屬於你的自由王國。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約翰.葛拉夫(John de Graaf)


  一位獨立紀錄片製片人,迄今已囊括三次艾美奬在內等逾100個電影製作奬項。他現在正投身於「Happy Counts」活動(www.happycounts.org),他也是不丹王國首相的顧問。

大衛.汪(David Wann)

  是一位作傢,大部份著作皆以持續生活方式做為題材。他也是25部紀錄片的策劃人暨製片人,當中有不少部已榮獲奬項肯定。

湯瑪士.奈勒(Thomas H Naylor)

  杜剋大學經濟學的名譽教授,著有超過30本非文學書。

譯者簡介

吳書榆


  颱大經濟係、英國倫敦大學經濟所畢業,曾任職於公傢機關、軟體業擔任研究、企畫與行銷相關工作,目前為自由文字工作者,譯有《老闆!我死都不願意告訴你這些事》、《金色團隊》、《岀社會就該瞭的五角法則》、《黑道商學院》、《下班後的黃金八小時》、《怪咖時代:小眾勢力崛起,愈怪愈有商機》、《上班8小時練習隻做重要的事》、《晚退休時代》等書(以上皆由三采文化齣版)。

  譯文賜教:sywu7998@hotmail.com。

圖書目錄

各界防疫推薦
推薦序 颱灣已染上「富流感」,得趕快投醫/蕭新煌
推薦序 人類集體感染世紀病毒,宛如希臘悲劇/遊常山
推薦序 富流感肆虐,正在摧毀人類的未來/ZEN大
推薦序 這個病毒會突變,請小心應付/鄭天佐
推薦序 多買東西,真的會讓人更幸福嗎?/王誌鈞
推薦序 原來,富裕也是一種病/劉憶如
推薦序 個人、企業、政府得全麵防疫/楊傢彥
推薦序 活在過度消費的年代,你我急需療癒解方/安妮.李奧娜德

序言 無形的突變病毒,侵襲我們的社會、經濟與心靈

Part 1 病徵
第1章 狂熱物質的感染現象
第2章 塞爆瞭!你是儲物人嗎?
第3章 超時工作、過度消費,壓力大到能殺人
第4章 啃蝕傢庭關係,婚姻破裂、親子疏離
第5章 猛劃手機,人與人最遙遠的距離
第6章 用物質滿足生命,心靈就越失落
第7章 貧富差距擴大,造成社會傷痕
第8章 資源耗盡、汙染嚴重、天災變多
第9章 全世界變成化工廠的實驗室
第10章 食衣住行育樂、宗教,都成為商品

Part 2 病因
第11章 人類的貪婪,就是一種原罪
第12章 工業革命後,工時不減反而倍增
第13章 要更多時間,還是更多金錢?
第14章 企業與政府鼓勵消費,散播新興傳染病
第15章 廣告無所不在,富流感時代來瞭!
第16章 專傢是解決問題的高手,還是幫凶?

Part 3 療法
第17章 你得瞭富流感嗎?快來檢測!
第18章 立刻停下手邊的事,讓自己休息一下
第19章 參加富流感匿名戒斷會,社群是解藥
第20章 放下手機、抬起頭,到大自然呼吸新鮮空氣
第21章 大傢各其所職,迴歸在地生活
第22章 建立免疫係統,預防勝於治療
第23章 政策處方,創建簡約生活的世界
第24章 走上康復之路,得年年定期檢查
第25章 不必多花錢,就能養成新幸福財富觀

關於作者

圖書序言

序言

無形的突變病毒,侵襲我們的社會、經濟與心靈


  富流感(affluenza),名詞。

  一種社會傳染病,病因是人們慾望過多、不斷追求物質,導緻齣現負荷過度、負債纍纍、焦慮不安與虛耗浪費等狀態,因此讓人痛苦萬分,而且具有傳染力。

  在診療室裏,有一位深富魅力、打扮奢華的女病患,醫師正嚮她說明診斷報告。

  他說:「從體檢數值看起來,妳完全沒問題。」

  病患一臉不可置信。「那為什麼我覺得很不舒服?」她問:「我覺得整個人浮浮的,完全提不起勁。雖然我已經有瞭一棟新豪宅、一輛全新名車、一整組全新的衣櫃,而且老闆也幫我大幅加薪,為什麼我還是這麼慘?醫生,你可以開點什麼藥給我?」

  醫生搖瞭搖頭。「恐怕我無能為力,」他迴:「沒有任何藥物可以治療妳的毛病。」

  她起瞭戒心問:「我有什麼問題?」

  「是富流感。」他哀傷地迴答:「這是一種新的流行病,傳染力很強。這種病可以治癒,但不容易。」

  當然,這隻是一個純屬虛構的場景,但這種流行病卻活生生存在著。這種情況好比美國社會齣現一種威力無窮的病毒,威脅著大眾的荷包、友誼、傢庭、社群和環境。我們將感染到這種病毒的癥狀稱為「富流感」。由於美國幾乎是全世界的經濟發展模範,這種病現在也在各大洲蔓延開來。

  富流感帶來的成本與造成的後果非常嚴重,但通常隱而不見。若放任不管,長期下來這種病會導緻人心嚴重不滿。就我們來看,富流感最主要的病因,就是人們全新追求經濟成長,彷彿信仰宗教一般虔誠,而這也正是美國夢的核心原則。有一件事可證明前述觀點:我們用來衡量國傢進步最重要的指標名為國內生産毛額(domestic gross production,GDP),白話說法就是各個收銀機裏結算時發齣的聲響。富流感的根源在於一個想法,那就是每一代在物質上都要比上一代更富裕,而且,某種程度上,每一個人都可以一心一意追求這個目標,無須擔心會傷害其他數不盡我們也珍視的事物。

  但事情並非如此。本書主張,如果我們不開始抗拒「先享受」的誘惑力,等到「後付款」的帳單到期,人們要付齣難以想像的代價。以最極端的情況來說,富流感可能會迫使地球上的生物滅絕。美國企業評論人傑若米.瑞夫金(Jeremy Rifkin)幾年前曾說:「我們人類生産與消費的速度,遠遠超過地球吸收汙染或重新補充資源的能力。」

  科學傢說,如果地球上每個人忽然間都採用美國的生活水準,那我們得需要好幾個地球纔夠用。

  一部紀錄片,挑起大眾的焦慮神經

  很多影片都是原著改編,但本書反其道而行,靈感源頭是一部影片。本書作者之一葛拉夫和另一位製作人薇薇雅.玻伊(Vivia Boe)一九九六年時一起製作一部紀錄片,所談的主題是美國社會的過度消費,以及由此衍生齣的眾多不太妙的後果。研究結果讓他們明白,這是一個很大的命題,從許多方麵來說,對於美國人生活造成的影響遠高於其他的社會或環境議題。但要如何讓社會大眾對這個問題有感?要如何呈現纔能讓觀眾看齣熱中消費已經引發諸多問題,而且這些問題彼此間環環相扣?

  就算紀錄片的拍攝進度已超過三分之二,葛拉夫和玻伊兩人仍在苦苦思索,想著要如何編排、呈現他們收集到的廣泛資料。當時,葛拉夫為瞭拍片從西雅圖飛往華府,航程中他讀到一篇文章裏有人用瞭「富流感」一詞。這時,他靈光乍現(如果用卡通畫麵錶現,會看到某個人的腦袋裏有燈泡突然亮起來),沒錯,就是它瞭:富流感,拿這個詞來當片名不僅可以抓住世人目光,也暗示一種過度消費的毛病。

  用病毒引起病徵來象徵過度消費所帶來的衝擊,更能讓眾人意會,而且,至少在美國,病毒的擴散程度已達到流行的門檻瞭。人們可以用檢視傳染病的角度來看待富流感的發展史,理解這種病如何傳開、為何散播、病毒的帶原體是什麼,以及高危險區在哪裏,還有這種病該如何治療。

  從那時起,他們就開始用富流感一詞,並四處詢問受訪者是否能理解這個概念。而確實,許多醫師告訴葛拉夫和玻伊,他們在很多病患身上看到富流感的病徵,這些癥狀常常轉化成生理問題。一位心理學傢提齣他的觀察,說他有很多客戶都染上瞭富流感,但很少有人知道自己得瞭這種病。

  《富流感》這部紀錄片於一九九七年九月十五日在美國公共電視(PBS)首播,播齣後大受歡迎,來自全美各地觀眾的電話與信件如潮水一般湧來。顯然,這部紀錄片深深挑動瞭人們的擔憂神經,有位高齡九十三歲的觀眾寫信錶達他們對下下一代的憂心,也有二十歲的年輕人從卡債的深淵裏發聲,說起讓人難過的故事。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的週日雜誌曾有一篇封麵報導,提到人們試著應用紀錄片中介紹的方法來過簡約生活。一位住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郊區的老師,就讓她班上的六年級學生看這部影片,並提到接下來的兩個星期學生們都很想分享觀後心得。一般來說,這些孩子大多認為自己擁有的「物品」比實際需要的多瞭三倍。有個女孩說,她的衣櫃的門已經關不起來瞭。「我的衣服太多瞭,很多我連穿都沒穿過。」她解釋:「但我又捨不得丟掉。」

  跨越政治的界綫,左派右派都認同

  雖然過去對於消費主義的抨擊大多齣於政治傾嚮中偏左自由派這一方(譯註:在美國,自由派〔liberal〕一般偏嚮左派,支持大政府主義,傾嚮對市場設限;反之,保守派[conservative]則偏嚮右派,認為政府理當保守,不乾預市場的運作),但《富流感》紀錄片打動瞭所有美國人,不分政治理念。

  有一個全州性的右派保守傢庭組織領袖曾經寫道:「這個議題對傢庭而言非常重要。」在幾個保守的城市,例如鹽湖城和休士頓,收視率和觀眾迴響都很熱烈,一如自由風氣盛行的地方如舊金山或明尼亞波利斯市(Minneapolis)。在大專院校圈,這個節目在保守的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比在自由奔放的加州大學柏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還流行。

  北卡羅萊納州布恩市(Boone, North Carolina)的阿帕拉契州立大學(Appalachian State University),學生和教職員把這部電影播放給貧窮山區社區與上流社會教會裏的觀眾觀賞,紀錄下觀眾的意見,自製成另一部名為《逃脫入山的富流感》(Escaping Affluenza in the Mountains)的影片。

  不隻富裕國傢,全世界都關注

  我們越來越深信,這是一個睏擾全世界人們的議題。我們聽到從很多國傢傳來的意見,難以想像在那些地方居然會有人關心富流感,例如泰國、愛沙尼亞、俄羅斯和奈及利亞;但,這些地方的人民確實想要汲取美式生活的優點,並避免造成傷害的部分。
斯裏蘭卡有一份伊斯蘭教義商業雜誌,請我們撰寫短文談一談富流感。緬甸北部鄉下的運動人士將這個節目翻譯成當地的剋欽方言(Kachi)。有一名十六歲的以色列女孩希望獲得許可,在颱拉維夫市(Tel Avi)一處購物中心的外牆上放映這部影片。他們說,將過度消費視為一種疾病,有助於他們更瞭解這個問題,也更能清楚地嚮他人說明。

  一種社會傳染病,貧富不拘

  通常,寫作的人會從不同的重點麵嚮來談「富流感」。有些人主要用這個詞來指稱超級富豪之傢被寵壞的小孩。在這樣的定義之下,就拿掉瞭我們要加入的社會政治訊息,變成純粹的個人行為問題。然而,就我們來看,這種病並不限於上流階級;它在整個社會裏都有路可鑽,會染上病徵的人貧富不拘,在我們這個二層式的係統裏(富者越富,貧者越貧)對窮人施以雙重懲罰:他們受到製約,想要過著美好的人生,但有少有機會能夠實現。富流感影響每一個人,惟方式不同。

  像流感一樣,有病徵可循

  我們將本書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探討幾種富流感的病徵,每一種都拿來和真正的流感癥狀互做比較(其中有一半戲謔的意味)。迴想一下,當你染上流感病毒時覺得如何。你很可能會發燒,你會鼻塞,你會身體酸痛。你可能會畏寒,你的胃不舒服,你四肢軟弱無力。你的某些腺體可能腫脹,你甚至會起疹子。

  在富流感的時代,美國社會齣現瞭以上各種病徵,至少從比喻上來說是如此。我們會各用一章來說明每一種病徵。一開始我們會先從個人的癥狀開始說起,然後談到整個社會的狀態,最後纔提富流感造成的環境麵衝擊。

  某些章節可能會讓你幡然自省,讀起來心驚膽戰──「天啊,這說的就是我!」你可能會注意到,書中討論的情況套在你朋友身上也適用。你可能會發現有些問題比較嚴重,讓你替下一代心煩起來,無暇顧及大地之母。你可能物質上很富裕,但覺得壓力很大或很空虛,彷彿人生沒有方嚮,沒有意義。或者,你可能一貧如洗,對於自己無能給孩子們行銷人員說小朋友「一定要有」的東西,你暗自惱怒。或者,你看過一輛輛的推土機毀瞭你傢社區附近唯一的一片空地,整地準備興建一排又一排一模一樣的屋子,附帶可以停三輛車的車庫。如果你的年紀大一點,你或許注意過自己的孩子無法維持收支平衡的局麵,你更替他們的孩子擔心。

  如果你年紀尚輕,你可能為自己的未來憂心忡忡。

  無論你來自何方,我們很確定你很清楚自己身上也齣現瞭某些富流感的病徵。那麼,隨著你往下讀,你也會從這個製高點位置上看清全局,看齣這些病徵彼此之間不那麼明顯可見的關連。

  為什麼會有這種病?

  在本書的第二部分,我們要穿透錶麵的病徵,搜尋病因。富流感就像某些人所說的,單純是人性的問題嗎?這種強大的病毒源齣何處?富流感在整部人類曆史中如何變異,最早又在何時開始擴散到成為流行病的程度?人類做瞭哪些選擇(比方說,空閑時間與物質之間的取捨),纔讓一個社會如此病入膏肓?我們仔細檢視來自不同世代與文化的警示,並察看可以有哪些及早作為,透過控製與隔離連根拔除這種毛病。

  接下來我們要探究的是,人類社會如何不僅容許這種毛病不斷散播,科技文明甚至還利用強大電子傳播管道鼓動,讓富流感的病毒越來越精明刁鑽。我們認為,這是因為富流感承諾會盡力滿足我們的需求;但,要達成目的,得透過無效率且會造成毀滅的方式。我們也主張社會上有一個由各種江湖郎中組成的産業(從傳播富流感中大撈一票的既得利益者,給瞭這群人豐厚報酬),閤謀不讓大眾知道社會已經被診斷齣罹患富流感,而且病況嚴重程度。

  彆擔心,富流感有得治

  但我們的用意不是要讓大傢陷入永無休止的沮喪。富流感有得治,而且幾百萬美國老百姓都已經往這個方嚮跨齣腳步。新美國夢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Dream)是美國一傢非營利組織(網址為www.newdream.org),二〇〇四年時做瞭一項民意調查,發現有四九%的美國人宣稱他們已經削減支齣。

  同一項調查也顯示,八五%的美國人認為美國社會的優先要務是要走齣榖底;九三%的人認為美國人太注重工作和賺錢;九一%的人相信美國人購買、消費的物品遠遠超過所需;八一%的人認為美國人需要大力改變生活方式,纔能保護環境;八七%的人覺得在美國當今的消費文化之下,更難灌輸兒童正麵的價值觀。

  有幾個文化指標都顯示美國人正在培養對抗富流感的免疫力。舉例來說,打高爾夫球(這是一種很有趣的運動,但成本也很高昂)的人數已經減少,但從事傢庭園藝的人增加瞭,有些高爾夫球場也轉型為公園與其他休閑用地。小型油電混閤車的銷售量在美國三級跳,大型休旅車的銷售量則往下滑,美國開車的人數維持在二〇〇五年時的水準,並且已經開始減少。來自如西雅圖等城市的報告指齣,許多年輕的韆禧世代寜願嚮汽車共享服務公司如利波卡(Zipcar)與一起坐(Car2Go)等租車,或者靠步行、騎單車與利用大眾交通係統。他們取得駕照的時間也延後,一直等到大學或之後纔去考。

  多年來,農場的數目第一次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代錶有許多小農(通常都從事有機耕作)參與農業,年輕人也再度對於完整、未經過加工的食物深感興趣。本書的第三部分會報導這類趨勢,以及許多用來對抗富流感的自然麵、科技麵以及社會麵的療法。麵對病癥,我們努力尋找療法,先以個人為起點,然後推到社會層麵與政治層麵。我們提齣的療法也大量使用醫療術語做比喻。

  我們鼓勵人們重新找迴對新鮮空氣的喜愛與對大自然的熱情,因為大自然蘊藏著驚人的療癒力量。我們認同未來學傢兼《韆禧年狂潮》(Trends 2000)的作者吉拉得.剋來濛特(Gerald Celente)的說法。「有一則廣告是這樣的,」他說,「影片裏有位中年男子一邊走過樹林一邊練手臂,忽然之間轉到下一幕,他已經迴到自傢後廊,樹林變成模糊的背景,現在這位仁兄正在想必貴得嚇人的跑步機上快走。後麵這種行為完全沒道理;林間散步多美好,而且不花一毛錢。」

  我們提齣瞭一些策略,可用於重建傢庭與社區,並尊重、迴歸大地與生物法則。我們提齣瞭「政策處方」,相信經過深思熟慮的立法有助於創造友善的社會環境,抑製富流感的滋生,也讓每一個人能更輕鬆就過得好,而且一直過得好。

  我們也提齣瞭預防措施,包括各種用以強化個人與社會免疫係統的疫苗和維生素。我們認為每年都應該做一次生命徵象查核。我們的方法從三階段切入:

  一、 你可以稍做檢測,看看你個人是否維持在良好狀態(見第十七章)。

  二、 我們找到一個很有用的替代指標,用來取代國內生産毛額(GDP)這個早已不閤時宜的國傢發展狀態指標。我們推薦的指數名為真實發展指標(Genuine Progress Indicator ,GPI),目前美國有好幾個州都在微調後加以運用。真實發展指數是包含多個不同麵嚮指標的綜閤指數,藉此衡量整個社會的錶現,勾畫齣完全不同的社會成就。美國的國內生産毛額在國傢發展過程中持續穩定成長,但真實進步指標卻從一九七三年以來不斷滑落;全球的真實發展指標也自一九七八年以來開始下跌,主要理由是這個指數裏有「壞因素」倒扣項(例如汙染),而不是隻有加項。

  三、 最後,利用源自喜馬拉雅小國不丹的「國民幸福毛額」概念,我們可以開始細數自己對於人生到底有多滿足,以及我們可以做點什麼,用更少的物質獲得更大的滿足。

  抱持開放的態度,纔能完全掌握

  自我們寫齣第一版以來,便收到很多讀者的迴饋意見,成韆上百的人寫瞭書評,也有齣色的相關報導評鑑。很多迴饋意見彼此互相抵觸,因此我們必須從中擷取對我們而言最有意義的部分。書評主要有兩條主要路綫。我們可親、有時候不太認真的寫作風格大受好評,甚至被拿到大學英文課裏當成寫作教材,但有些讀者會認為本書有點流於錶麵:「讓人覺得這是一個電視節目」是某些人對本書的感想。

  我們試著維持本書的輕鬆特質,同時也迴應瞭前述的批評,篩掉一些最愚昧的內容,並用更深入的分析取代部分的純說故事。我們認為,這樣一來能讓新版本更嚴肅,更希望讀者也能用同樣的觀點來看待,當然我們知道這些改變無法讓每一個人都滿意。

  本書前兩版遭受的第二項批評,是我們的「政治意味太濃厚」。很多讀者說他們同意我們批判費主義與過度花費,但認為這些都是個人問題,我們應該嚴守分際,為人們提供簡約過生活的祕訣,不要涉入可怕的政治。本書在剖析曆史時納入瞭一些卡爾.馬剋斯(Karl Marx)的想法(也包含瞭幾位偉大保守派經濟學傢的概念),這等於是挑動某些讀者敏感神經的警示標誌。但我們並不認為廣泛檢視多種思維有何不妥。最近有一個俄羅斯的笑話正好可以切中要旨。這個笑話說:「馬剋斯對於共産主義的一切說法都不成立。但不幸的是,他對於資本主義的講法全部都是對的。」如果我們要掌握富流感,就得對所有的想法抱持開放的態度,不能隻專注於「美式」概念。

  此外,我們相信,第一版以及為本書提供靈感的紀錄片都低估瞭政策的重要性,太過聚焦在個人的行為上。許多引發富流感的因素都是結構性的,就像運動人士麥可.賈柯布森(Michael Jacobson)所言,美國經濟體對簡約很不友善,而且「結構上就反對簡單過生活」。我們可以從金融危機當中看齣這一點,風暴的部分起因是個人的花費超齣能力範圍,鼓勵貪婪與投資的公共政策又讓問題更為嚴重。因此,我們無法撇過頭去不管政治;確實,在新版書中,我們更大力呼籲要更關注社會對於好政策的需求。

  我們希望從一開始就把話說清楚,美國人愛花錢多半並非因為美國人特彆貪婪,而是齣於閤理的恐懼以及想要追求基本財務穩定的渴望。我們之後會討論,引發富流感病毒的,是美式生活核心中的不安穩與不平等,這股力量比單純想要消費的渴望更強烈。

  生命中美好的事物都和物質無關

  本書少有真正全新的訊息,但在這個「資訊時代」,有沒有更多資訊也並不重要。重點是要如何通盤理解我們已經知道的事物,以及如何善用資訊價值以重獲健全人生,不要隻光會收集資訊。我們提供瞭一套我們認為閤情閤理的方法,讓讀者去理解看來彼此無關的個人麵、社會麵與環境問題;這些都是危險的富流感流行病病徵,這種病會威脅到我們以及後代子孫的未來。我們打算鼓動全國性的對話,談一談美國的消費夢,導引每一個人都能在更明確理解可能後果的前提下做決定,無論是什麼樣的消費選擇(以及整個社會透過政策變革所做齣的選擇)。

  本書要傳達的基本訊息,並非不要購物;而是要謹慎購物,並特意用全心去體察消費購物的真實成本與效益,並且永遠謹記,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都和物質無關。

  祝各位閱讀愉快!

推薦序

颱灣已染上「富流感」,得趕快投醫


  本書將追求富裕背後的過多物質慾望、後果的負荷過度、負債纍纍,以及過程中的焦慮不安和虛耗浪費,比喻成另一種真正的流感,而且用十章來診斷每一種病徵,真是傳神又驚人。每讀一病癥,就不難在今天的颱灣社會找到實證,換言之,颱灣已經染上「富流感」。

  麵對這種社會經濟甚至文化的傳染病,當然要投醫,但要投對醫纔行。本書又開瞭數帖藥方,每一藥方其實都不神奇,有的是靠個人力量就可以自我治療,如自己訂個不花錢日、從生活找到幸福、不要隻為賺錢而工作、可以不花錢地欣賞大自然,開始過簡約生活。有的就要靠公共政策,如彈性降低工時、引進纍進奢侈消費稅、綠稅、消耗稅等。最後作者也提倡「平等、永續、幸福指標」和推動「社會文明新典範」的轉移,做為「好社會」的測量,以及「好政府」的自我要求。

  颱灣的人民和政府要治這種富裕文明病,這數帖藥方都不妨試試。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 蕭新煌

推薦序

人類集體感染世紀病毒,宛如希臘悲劇


  一直以來,我們所受到的教育,讓我們相信:科技不斷革命,人類不斷進步!

  然而《富流感》竟然逆寫這樣的論述!這樣甘冒大不韙的一本趨勢新書,其震懾我的程度,引起我內心最深刻的「哀憐與恐懼」情緒,竟不遜於一部古典希臘悲劇!讀完本書你會被說服:人類此刻真的感染到集體的「不治之癥」!這個絕癥叫做:過度富裕。

  是的,「富流感」迫在眉睫,而且會讓地球毀滅、人類滅絕,你相信嗎?這是一本二十一世紀美國篇的「盛事危言」,其提齣的警告為人類未來勾勒齣一幅驚心動魄的「末日圖」,一路讀來竟覺得不遜於一個布局精彩的偵探小說,隻是末日來臨的「根本因」:非核戰,也非世紀天災,而是肇始於人謀不臧的「撐死病」,正如美國社會現在進行式、不斷流行傳染的「富流感」。

  乍讀本書,我內心的預設是想探究:美國經驗真的是普世經驗嗎?因為我自己是身為土生土長、傢族移民來颱九代的颱灣人,隻覺得三位作者誇誇其談的北美洲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國文明病」,未必能跨過太平洋、感染到亞洲,所以「富流感」不見得就是能反映颱灣現狀的時代病;然而繼續讀下去,發現他們旁徵博引,描寫深刻,的確這個扭麯的消費主義掛帥的世界已經變成他們說的那樣子瞭,於是我開始正襟危坐,繼而驚嘆,終於冒冷汗:原來颱灣也同步和美國一樣感染瞭這個「世紀病毒」,這個蔓延全球進步國傢的「富流感」也逐漸腐蝕颱灣人,讓我們的社會集體精神麻痺、癡肥。

  「富流感」的病兆是什麼?工作超時、壓力破錶、猛劃手機、不購物就會焦慮,……影響所及,整個人無法身心安頓,活在不快樂中,而事實上物質上又不欠缺什麼,反而到處都是豐盈滿溢齣來的東西,太多瞭,塞爆瞭傢,霸占你所有的「注意力眼球數目」(網路上流量的計算方式),讓你纍趴,身心俱疲,心靈空虛。

  而這正是二十一世紀最恐怖的社會傳染病。颱灣也步上美國的後塵,開始被經濟閤作暨發展組織(OECD)這些已開發富國傢的國民「交互傳染」。

  或許行傢會說,過度拜物不過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常態,有那麼嚴重嗎?我認為有,因為常見的集體社會流行病,看似隻是個人層次的問題,不至於動搖國本,但是纍計起來,卻是意外強大破壞力:輕則斷送自己的生活樂趣,成為物質的奴隸,既不快樂也不健康;重則集體歇斯迭裏,不消費不爽,社會變態失衡,人們開始懷疑生命的意義!

  這是一本驚心動魄的趨勢書,其警世作用不遜於可怕的「舊約聖經」,讀後在在提醒我:若不截斷這個「富流感」,讓全球化慢下來,則地球能源匱乏,就像本書揭櫫的:要過美國式的富裕生活,要五個地球纔夠,而我們隻有一個地球而已!

  我非常同意三位作者的結論:「一個人不需要傢財萬貫,也能吃得好、睡得穩或覺得自己的人生有目標。」

  作者最後揭櫫的著述要旨是:這個世界當務之急就是設計齣一個「負擔得起的經濟」。

  若世界真的能走嚮這樣的「新經濟」,我願意為這樣有深刻人生智慧的趨勢書籍背書:這實在是一本值得細讀、討論,放到讀書會讓更多人知道的當代「醒世恆言」。

  用我們優美的華文來說,二十個字:「傢財萬貫,日食不過三餐;廣廈韆間,夜眠不過六尺。」

  在這個地球人口已經突破七十億的年代,當現代人類已經走到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是不是我們該猛然覺醒,走一條不同的發展道路,纔是我們真正的「永續發展」之路?

趨勢作傢 遊常山

推薦序

富流感肆虐,正在摧毀人類的未來


  或許你會疑惑,「富流感」跟颱灣或自己有什麼關係?

  十多年來,颱灣薪資停滯,低所得者日多,不得溫飽者日眾,富裕又怎麼可能會是一種於人有害的流行病?如果富裕是種流行病,應該快快在颱灣傳染開!

  富流感,並非財富能像流行感冒一樣普及,而是一種社會傳染病,讓人渴望擁有的遠多於必須的,想要的遠多於需要的,永遠想要更多,無法停止追逐財富和物質享樂。被傳染的人,落入過度消費,超額勞動的惡性循環,感覺空虛、壓力纏身。

  貧富兩極化,正是富流感造成的惡果。

  富人以擁有能夠揮霍的巨額財富為傲,為此不惜四處剝削與掠奪。窮人羨慕擁有巨額財富的富豪,不擇手段地想成為富豪,以能夠纍積更多的財富,滿足內心的慾望為榮。

  富流感,讓人變得更加自私、善妒、好比較,不惜一切代價,隻要能比其他人更富有。人與人之間變得更加疏離,傢庭與社群崩解,我們所生活的環境,則因為過度消費而耗盡資源、生態失衡。這一切,隻為瞭滿足人們的存款多幾個根本用不到零,能闊氣的買入根本不需要的衣服或鞋子,嚮他人誇耀。

  作者在書中以大量的現象描述,闡述富流感的病徵與成因,供世人自我診察,確認病因之餘,還提齣瞭一套解方,倡議一種更愛護自然環境與尊重人性尊嚴的社會製度,預防富流感再度蔓延。人類若不能及時治癒富流感,恐將在不久的將來於地球資源耗盡後,親手斷送自己的未來。

幸福療傷係專欄作傢、敦南生活部落客 ZEN大

推薦序

這個病毒會突變,請小心應付


  追求富裕舒適的生活是人類本能,每個人無不希望天天能吃山珍海味,穿名牌衣裳,住寬敞豪宅,開法拉利跑車。隻是支持人類沒有節製的慾望所需自然資源的消費,小則直接破壞你我生活周遭的環境與生態,大則製造地球錶麵暖化,對人類的永續發展構成嚴重威脅。

  無節製的追求物質生活,也滋生貪婪的商人和官商的勾結,不但造成社會的不公與不義,以及世界的金融危機,颱灣的食品安全恐慌也由此而生。食用有毒食品使颱灣成為世界的洗腎和消化器官癌癥的王國,更加可怕的是有毒食品可能産生人體的DNA突變,禍害及於後代子孫。

  人的無限貪婪有如流感病毒很容易傳染,且因病毒會突變而需要時時小心應付,這正是「富流感」一書作者所要強調的主題。在書中作者精闢分析,過度追求富裕生活産生的個人與社會疾病,並指齣如何以放輕鬆的心靈生活來抒解病情。本書的論調所根據數值更加周延完整,分析也更加嚴謹可靠,是所有關心人類永續發展的人和年輕學子必讀的一本好書,本人在此強烈推薦。

中研院物理研究所院士 鄭天佐

推薦序

多買東西,真的會讓人更幸福嗎?


  有一年鼕天,我到南颱灣某國立大學經濟係演講,講題跟職場競爭力有關。但在等待上場時間,恰好看到前一位講者在說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三支箭改革政策。

  輪我上颱時,我說:「印鈔票引發通貨膨脹,再迫使民眾提早消費以刺激經濟成長率,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年輕學生們麵麵相看,不知哪來冒齣一位批評者。但我接著說:「年輕人如果沒有養成獨立思考能力,將來如何改變社會?首先,請迴到問題源頭來思考,日本是個高齡化社會,如果你存瞭一輩子錢,該享受也享受過瞭,晚年隻想安安靜靜過簡單生活,乾嘛還要上街去買東西?」

  我接著再提齣的兩個問題是:「對個人消費者來說,物價變貴瞭有啥好處?」

  「多買東西,又真的會讓人更幸福嗎?」

  如果這三個問題都是否定的,請問,政府刺激經濟與鼓勵民眾消費,真的會讓民眾生活更幸福美滿嗎?

  如果你認同我的疑問,再來看看這本書,就會明白,全世界的政府機器幾乎都成瞭傳播富流感病毒的最大幫凶!在民主國傢,這部機器都是選民選齣來的,所以,這社會生病的人還真多哪!

資深財經作傢 王誌鈞
 
推薦序

原來,富裕也是一種病


  記得一次請朋友吃飯,席間他眉頭緊鎖,好菜依然入口,但卻愁容滿麵,原來,他仍記掛職場上的人事競爭。

  朋友一嚮工作順利,在颱北東區坐擁豪宅,房貸不到十年全數繳清,還有三間套房收租,在北京也有一棟房子,太太工作穩定,銀行的卓越理財帳戶內金額穩定持續上升。

  但是,朋友全傢三餐全部外食,假日經常性加班應酬,除瞭幾次過年齣國旅遊之外,他幾乎從不曾帶小孩到觀光工廠或鄉野間踏青,孩子最常齣入的地方,就是安親班,補習班及大型商場,但該有的3C,絕不會讓小孩有任何遺漏。

  他的言談間,除瞭工作上的專業知識外,一嚮找不到其他的話題,他常跟我說:「隻要錢能解決的事,就不是個問題。」

  但最近,他告訴我,他得瞭糖尿病,有些事情開始力不從心,我認真的跟他說:「錢不能解決的事,纔真是個問題。」

  社會的一些既定的價值觀,左右瞭很多人的物質生活,炫富式的消費生活讓人隨心所欲地為一些東西一擲韆金,不論是食品、飲料、迷幻藥、房屋、服務、飾品、衣服都是如此,就算透支「未來」,「親情」,與「自然環境」都無以為憾。

  三采文化的「富流感」這本書點齣瞭二十一世紀最恐怖的社會傳染病,如果您想遠離這令人焦慮的傳染病,我相信,這本書將會提供您絕佳良方。

生活理財作傢 劉憶如

推薦序

個人、企業、政府得全麵防疫


  《富流感》一書最早於二○○一年問世,核心精神在強調消費增長不是提升人們生活幸福的唯一途徑;反之,過度追求物質消費的滿足將衍生許多社會弊端。因此,作者呼籲個人應追求更多元平衡的生活價值,企業則應重視永續社會責任,而政府應從勞動規範、環保法規、兒童福祉、租稅設計等方麵協助消弭富流感之病。

  十三年後的今天,經濟、社會與環境已有顯著變化,本書亦增修內容發行第三版。此時再讀此書會發現,一方麵我們社會的舊病徵尚未完全消除,但新病態已然齣現。有趣的是,當初本書所提供的抗病對策仍是重要的解方成分。

  個人相信,要促使個人追求更均衡的生活與價值,除瞭從價值觀念的型塑著手之外,更要提升教育、醫療、資訊等資源的「機會平權」,纔能增進社會階級流動性和均衡價值。

  再者,企業社會責任的認同,如今已進一步發展齣追求多方價值均衡的社會企業思潮,亦被先進國傢視為「社會資本纍積」的創新模式。最後,政府亦須在數位網路時代的快速變遷之下,有效調整過時法令,以確保創新、綠色、機會均等的社會發展。

經濟學者 楊傢彥

推薦序

活在過度消費的年代,你我急需療癒解方


  《富流感》最初於二〇〇一年問世,書中對消費文化弊病的針砭與提齣的療癒方法,和美國普遍的樂觀主義行成強烈對比。當時的美國經濟處在二次大戰後的高峰期,之前的十年股市漲瞭三倍,達到過去連想都不敢想的一萬點。高漲的房價讓擁有房子的老百姓富瞭起來(至少帳麵上如此)。第一次的網路熱潮,創造齣高科技企業傢階級的新興年輕百萬富翁,甚至億萬富翁。

  接下來的紐約世貿大樓遭攻擊事件讓美股慘跌,引發衰退並暴露齣瞭美國係統中的空洞,而領導者告訴我們,要對抗恐怖主義,最愛國的行動就是去消費。之後幾年,網路熱潮破滅,行為不檢的金融機構幾乎倒閉,使得幾百萬屋主不是債颱高築,就是房子被迫法拍。如今,即便經濟學傢告訴我們這股大衰退(Great Recession)已經過去,但實質失業率(包括沒有工作、需要更多工作以及不再找工作的人)仍高到離譜。占領行動讓世人更清楚體會到美國經濟固有的不平等,在這裏,最富有的人越來越富有,其他的人則工時更長,工作更沒有保障,醫療保險與退休福利也更少,隻勉強夠我們度日。

  但與其因此說《富流感》超前瞭時代,不如說現在更是這本書的時代。

  從讀書會、各種集會到課堂教室,《富流感》都是曆久不衰的經典,不僅因為本書能透視持續消費導嚮經濟體係當中的空洞和無法持續,更因為它大膽指齣瞭一條齣路。書中最終充滿希望的訊息(即,我們可以創造齣一個不一樣的社會,不追求更多但要求更好,不強調自私但注重分享,不凸顯競爭但講究社區社群),啓發瞭韆百萬人重新省思自己的生活並質疑現況。

  本書的書名變成瞭人們的常用詞,也是用來描述社會弊病不可或缺的工具;藉用個人財務規劃大師戴夫.倫西(Dave Ramsey)的話來說,在這個社會裏,我們賣命工作去買自己不需要的東西,努力賺錢好讓我們根本不認識的人颳目相看。本書我拍攝《東西的故事》係列影片時扮演重要角色,為我提供瞭許多資訊;本書的三位作者很慷慨地在第二十二章中介紹瞭這些影片。

  第三版的《富流感》從多方麵來看都是一本全新的書。第一版的齣發點是美國公共電視一部同名的紀錄片,第三版的修訂版更深入分析,針對議題提齣更嚴肅的討論。本文與註解中的數據與參考資料大量更新,以反映過去十三年撼動全球的諸多巨變。三位作者希望這本書有助於豐富且激勵人心的討論遍地開花,鼓勵世人多多探索社群、公民以及自求簡約等議題。如果我們把本書提供的教訓謹記在心,也許,未來的新版寫的將會是人們找到方法治癒富流感的曆史。

《東西的故事》(The Story of Stuff)係列影片製作人 安妮.李奧娜德(Annie Leonard)

圖書試讀

第1章 狂熱物質的感染現象

已故的大衛.布羅爾(David Brower)是一位美國的偉大環保人士,他把加州的小型健行社團山巒俱樂部(Sierra Club)轉型成為美國最強大的保育組織,當他發錶演說時,常常提到所謂的「大自然的啓示」。他把地球的年齡(科學傢預估約為四十六億年)壓縮成七天;如果你想要的話,也可以想成聖經裏的七天創世紀。這麼一來,每一天就代錶瞭約六億五韆年,一小時則是二韆七百萬年,一分鍾約為四十五萬年,一秒鍾則為七韆五百年。

星期天淩晨,宇宙塵埃氣體凝結成宇宙。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裏,大型陸地闆塊與海洋逐漸成形,到瞭星期二下午之前,第一批的小型「原細胞」生物就齣現瞭;牠們很可能來自於滾燙的海底原始噴發口。在接下來幾天,生物的形態越來越大型、復雜,也越來越讓人驚奇。在最後一天(星期六)即將日齣之前,數以百萬計的三葉蟲和其他奇形怪狀生物,便在寒武紀的海洋裏優遊。如以實際的時間計算,五億年之後,這些生物的化石將分布在全球各處,讓人們驚嘆不已。

本週的最後一天約過瞭一半之時,大型生物、大型爬蟲類大搖大擺在地上到處爬,或者飛滿瞭天空。恐龍長期獨霸瞭這個地球舞颱,時間超過四個小時以上,一直到一顆龐大隕石墜落在墨西哥灣,讓氣候變得十分酷寒,終結瞭恐龍的統治時代。在週六下午、傍晚之前,有毛發、溫體且能抵擋寒鼕的哺乳類,開始生生不息,並繼續演化,一直到這個星期最後一晚午夜前的最後幾分鍾,人類齣現瞭,用兩條腿站立,挺身體走路,學習說話,會用火,還創造瞭越來越復雜的組織形式。

以實際時間來算,僅在約一萬年前(在我們的比喻當中,則是最後一晚午夜之前不到兩秒之時)人類纔發展齣農業,並開始建造城市。在午夜前的三分之一秒時,佛陀誕生;在四分之一秒時,基督誕生。在午夜前的三十分之一秒時,人類啓動瞭工業革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算起來是在我們創世紀週午夜前的百分之一秒時(同樣的,這裏說的也是最後一夜),消費時代展開瞭,這就是物質的時代,富流感的時代。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真的快被生活壓垮瞭,每天從早忙到晚,工作上的KPI、突發狀況、同事間的溝通,迴到傢還得處理傢庭瑣事,根本沒自己的時間。最可怕的是,好像就算再怎麼努力,也感覺不到真正的成就感,反而壓力越來越大,晚上也睡不好。然後就是瘋狂打開手機,希望從虛擬世界裏找到一點慰藉,結果卻越陷越深,越看越覺得自己不行,更焦慮。感覺自己就像一個被設定好程序的機器人,日復一日地重復著,卻失去瞭生活原本該有的溫度和樂趣。這本書名《富流感》真的讓我眼前一亮,它準確地捕捉到瞭現代人普遍麵臨的睏境,那種無聲無息但又極具破壞力的“流行病”。我很好奇它會提供怎樣的視角和解方。

评分

買東西的焦慮感,最近也越來越明顯。以前可能隻是看到喜歡的東西會想買,現在則是覺得,好像不買點什麼,自己就會落後於時代,或者彆人都在用的東西,自己沒有,就好像少瞭什麼一樣。尤其是看到網路上那些琳瑯滿目的商品,加上各種限時優惠、買一送一的廣告,真的很容易衝動消費。買迴來之後,可能當下開心一下,但很快又會麵臨收納空間不足、或者東西用不上等問題,反而增添瞭新的煩惱。這種「不買會焦慮」的心態,感覺已經被社會悄悄植入瞭。這本書的標題《富流感》很有意思,我很好奇它會對這種消費主義的狂熱,以及背後隱藏的心理機製,做齣怎樣的分析和探討。

评分

這陣子真的超有感!每天下班迴傢,明明纍到不行,但手機就是停不下來,滑來滑去,看看IG、FB、PTT,有時候連自己在看什麼都不知道,就隻是機械性的動作。然後突然發現時間已經跑掉一大半,明天還有一堆事情等著,更焦慮瞭。而且,好像身邊的每個人都在忙,都在加班,好像不這麼做就會被淘汰一樣。感覺自己就像被捲入一個巨大的漩渦,停不下來,也看不到盡頭。這種「富流感」聽起來真的太貼切瞭,不是身體上的病毒,而是心靈上的枷鎖,悄悄地侵蝕著我們的生活,讓我們喘不過氣。書名就很有力量,直接點齣問題核心,讓我很想知道作者到底是怎麼看透這股暗流的。

评分

工作壓力大到真的讓人快要爆炸,常常加班到半夜,迴傢纍得像條狗,但腦子裏還是想著公司的事情,根本沒辦法好好休息。而且,好像大傢都在比誰加班更晚,誰更拼命,好像不這樣就對不起公司、對不起自己一樣。這種緊綳的氛圍,真的讓人喘不過氣。然後,下班後的時間,又忍不住用手機來麻痺自己,看看影片、刷刷社群,想要逃避現實的壓力。但結果卻是,反而讓自己更焦慮,因為總覺得自己沒有進步,沒有成就感,也沒有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這本書的標題《富流感》聽起來就很有共鳴,它似乎點齣瞭一個我們都身處其中的、但又難以擺脫的睏境。我非常期待它能為我們揭示這種“流感”的根源,以及如何纔能擺脫它的侵擾。

评分

老實說,看到「猛劃手機」這幾個字,我真的忍不住笑瞭一下,但同時又覺得心酸。因為這簡直就是我現在的寫照!明明知道這樣不好,浪費時間,還會讓自己越來越浮躁,但就是控製不住。每天睡前、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抓起手機,通勤時、午休時、甚至吃飯時,隻要有一點點空隙,手機就立刻齣場。感覺自己好像被手機綁架瞭,離開瞭它就會渾身不自在。然後,身邊又流行各種「比你還努力」的故事,看到彆人又升職又加薪,或者買房買車,真的會忍不住想,我是不是該更拼一點?這種無形的壓力,加上手機帶來的信息轟炸,讓人真的喘不過氣。這本書名真的很到位,把這種社會現象形容成一種“流感”,很生動也很貼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