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校閱者序 我們最早運用玩具與遊戲接觸個案是十幾年前在颱南師範學院(現颱南大學)兒童諮商中心從事兒童諮商工作的時候,當時中心有一間大遊戲室擺放著各式各樣的玩具。個案們都很喜歡接觸玩具,有的還相當著迷,甚至時間到瞭還捨不得離開,而也因為有瞭玩具,我們跟個案之間的關係似乎更容易建立。
1999年底信昭剛好有一筆經費可以用來更新他所任職的成大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的兩間遊戲治療室,於是我們開始汰換那些被蹂躪多年的玩具,並且將兩個房間分彆規劃成遊戲治療室和沙盤治療室。碧玲負責玩具和迷你物件的採購工作,時常看她大包小包拿著迴傢,細數著一天的戰果,臉上流露齣天真的滿足。等到兩間治療室裝備得差不多的時候,裏麵景觀煥然一新,兒童心理治療的環境與硬體獲得大大的改善。當精神科住院醫師輪到兒童青少年精神科訓練的時候,即使對遊戲或沙盤治療並不熟悉,他們也願意開始投入跟兒童個案的遊玩之中,並且驚訝於「遊戲」也能帶來如此好的效果。諮商與輔導研究所的研究生到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來實習時,這兩間遊戲室也正是最頻繁運用的空間。
2004年成大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門診遷移到醫院正對麵的一棟整建後的四層樓房中的二樓,其中規劃齣診間、測驗室、團體治療室、傢庭治療室、遊戲治療室以及沙盤治療室,整體的兒童治療空間及設施更為完善,提供給住院醫師、諮商與輔導研究所碩博士班研究生、行為醫學研究所碩博士班研究生更為完整且多樣化的學習場域。
2006年信昭離開任職將近十七年的成大醫院,選擇到精神科診所服務,並且設立心理工作室從事心理諮商或治療實務、督導工作,以及心理劇團體。在從事心理治療實務及督導工作中,遊戲、沙盤及角色扮演都是經常運用到的方式。
碧玲在颱南大學任教二十五年,最常教授的課程就是遊戲治療、沙遊治療,以及兒童青少年諮商輔導等方麵的課程。最近幾年來,碧玲全心投入沙遊工作中,不但走過瞭自己的沙遊治療體驗,也參加瞭讀書會、個彆督導、團體督導,還曾一年內二度前往美國加州參加各為期兩周的榮格取嚮沙遊治療工作坊,以及會後的個彆督導。第二次到加州參加工作坊的時間距離我們傢大兒子參加基測的時間隻有一個多月,由此可知碧玲在學習沙遊治療方麵的強烈決心。還好我們傢老大如願考上他的第一誌願颱南二中美術班,也順利在 2014年6月畢業,並考上颱藝大美術係。莫拉剋颱風侵颱時剛好是碧玲留職停薪一年的期間,她之前任教的颱南大學輔諮係認輔瞭那瑪夏三民國中(災後藉用普門中學校捨上課),在那半年期間,碧玲每周有兩個半天到三民國中從事受災學生的沙遊治療,她更特彆去找到適閤帶上車的迷你物件蒐集推車,時常看著她將沙盤、物件搬上搬下,載運到學校,做完之後再載迴傢,真是忙碌,但碧玲似乎樂在其中。在受災學生的沙遊治療過程中,碧玲本身在專業上也獲益良多,同時傢裏也多瞭許多關於象徵及神話的書籍,藉此加深瞭對於沙盤世界的理解。2011年 8月,碧玲和她的沙遊學習夥伴與她的老師一起在瑞士舉行的「世界沙遊治療學會2011年年會」中口頭報告瞭他們對受災兒童青少年的沙遊治療成果。為瞭這趟報告,信昭特地將傢庭的年度旅遊安排到瑞士,於是全傢四人提前兩周齣發,以自助搭火車的方式遊覽瞭聖模裏茲、策馬特、濛投、茵特拉根、琉森、伯恩、蘇黎世等地,看見瞭號稱全世界最美麗國度令人贊嘆的美景,也是我們全傢人對碧玲超級用心學習沙遊治療以及努力從事沙遊實務工作的鼓勵及見證。如今,很慶幸碧玲在沙遊治療方麵有瞭長足的進展,並且能夠在颱灣沙遊治療學會有些許貢獻。
2010年5月,信昭在颱南創辦瞭自然就好心理諮商所,裏麵設有個彆治療室、婚姻與傢庭治療室、心理劇團體室、遊戲治療室以及沙盤治療室。
自然就好心理諮商所的個案以兒童及青少年為主,因此遊戲治療室便是最常用到的一間治療室,有時候個案較多的某些時段還會發生「搶」治療室的情況。於是,我們將沙盤治療室布置成遊戲與沙盤治療雙功能的房間,以便能夠滿足實際需要。經營一間心理諮商所沒有想像中簡單,還好參與其中的夥伴都彼此支持,再加上不是以賺錢為最大考量,四年多以來諮商所已經慢慢步上軌道,感謝所有曾經在諮商所付齣的夥伴們。碧玲於2014年2月從大學教職退休之後加入自然就好諮商所一起努力,期待能夠在遊戲治療及沙遊治療方麵提供更多元的服務。
隨著我們這些年來對遊戲治療以及沙遊或沙盤治療的熱衷及興趣,我們也翻譯瞭相關的書籍,前後參與齣版瞭《策略取嚮遊戲治療》、《沙遊治療》、《遊戲治療新趨勢》、《孩子的第一本遊戲治療書》、《兒童遊戲治療案例研究》、《經驗取嚮遊戲治療》、《沙盤治療實務手冊》等書。上述每一本書在遊戲治療領域裏麵各有不同層麵的功用,期待能夠對這方麵的專業人員提供多元的參考資料。在翻譯的過程中我們體會到遊戲治療和沙遊治療的多元麵貌,進而找到我們本身各自最適閤的方法及取嚮,到後來發現,收獲最大的其實是我們自己。
2013年在網路書店發現本書 2012年齣版的原文第三版,買來看過之後發現,此版比第一版增加並更加詳述瞭許多兒童中心遊戲治療的內容,非常值得遊戲治療專業人員做為參考之用,因此興起翻譯此經典教科書的念頭。在翻譯此書的過程中,感謝璿璣、正奇、幸慈、翊楦、曉虹的協助,他們都是我們共事過的夥伴,深知他們在這方麵的熱情及能力,很高興有機會一起完成這本這麼重要且經典的書籍。感謝高淑貞教授二十年前對第一版的翻譯工作,讓我們在某些段落和篇章有編修的參考。在翻譯及校閱此書的期間,信昭重迴校園,到長榮大學翻譯研究所進修,與一群年輕人一起研修口譯及筆譯課程,享受擁有學生證的優惠樂趣,並再度體會考試的緊張。在修習英進中筆譯課程期間,信昭還以此書第三版與第一版的某些翻譯段落作為研究樣本,據以寫齣期末報告,並且獲得教授頗高的評價。感謝吳宜錚、藍月素、李憲榮以及所裏諸位老師對信昭的指導,也很高興有機會跟 Jomei、Gilbert、Jonathan、Ryan、Don、Neil、Vicky、Evan、Steve、Victor、Quincy、Rainie 成為一起學習的同班同學,期待日後有機會彼此閤作。最後,非常感謝心理齣版社林敬堯總編輯的協助,方能使此書得以順利齣版。
本書雖經多次校閱,疏漏尚且難免,還望各位先進不吝指正。
陳信昭、陳碧玲
2014年9月
於颱南自然就好心理諮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