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人甲.路人乙

陸人甲.路人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都市
  • 愛情
  • 治愈
  • 成長
  • 現實
  • 情感
  • 小說
  • 陸人甲
  • 路人乙
  • 現代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這是第一本關於大陸人徒步環島的書籍
  ★以極具魅力的文字和照片紀錄51天、1155.03公裏的颱灣旅程


  《亞細亞的好孩子》作者又一吸睛力作

  作者認為:「如果我是颱灣人,在年輕時沒有環島的經曆,那我的青春是可恥的。」環島對他而言,既是對熱血青春盡情揮灑的暢想,也是對颱灣社會深度瞭解的欲望。

  於是,在29歲生日的那一天做齣決定:徒步環島颱灣!
  他要用腳步丈量這個美麗島,在福爾摩沙上揮灑熱血,做為送給自己三十歲的禮物。

  從就讀的東海大學齣發,耗時51天、腳程1155.03公裏,以極具魅力的文字和照片紀錄一路上的人事景物,以及這片土地的各種風貌。

  閱讀本書,可以明顯感受到作者這位外來客對於颱灣這片土地展現的澎湃熱血,以及他徒步環島沿途的社會觀察、人文情懷、風光記錄,當中還提到颱灣的特色與迷人之處,包括:

  (1)    公益與愛心:屏東旭海小學堂 (潘朵拉簡餐店)
  (2)    創意與夢想實踐:三閤院內的「騎蹟之傢」車友休憩站

  相信本書的齣版能提升更多兩岸三地的讀者在颱灣旅遊的興趣,也能帶給颱灣青年追夢的勇氣。

  作者是一名陸生,但他並非一個純粹的學生。因為他說:「在學校內的課堂裏讀書隻是我的輔修課,課堂以外的世界纔是我的主要課堂。」深入瞭解颱灣這個社會,對作者而言,意義顯得更為重要。

  作者自言:陸生這兩個字作為一個詞匯,在我眼裏,它的側重點是陸字,陸即為大陸,是相對於海峽兩岸而言。海峽是一堵牆,陸生是一扇窗,我始終覺得陸生的意義在於橋樑作用,而作為一個成功的橋樑,需要對兩岸都有深入的瞭解。而環島,則是深度探尋颱灣的一件利器。

名人推薦

  •yam蕃薯藤執行長 潘恆旭
  •知名主持人 李秀媛
  •《一次旅行/欣旅遊》總編輯 工頭堅
  •外景節目主持人 惟毅

媒體報導

  環島行程剛開始不久還發生瞭插麯,作者藉宿國小時行李被偷,損失不小,行程因而中斷,同時卻也感受到更多颱灣的人情味而決定重新齣發。歡迎參考以下東森新聞與旺報的採訪報導:

  •東森新聞:www.ettoday.net/news/20131021/284567.htm
  •旺報新聞:www.chinanews.com/tw/2013/10-12/5368667.shtml
  •旺報專欄:gb.chinatimes.com/gate/gb/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112000870-260306
  •兩岸公評網:www.kpwan.com/news/viewNewsPost.do?id=846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劉二囍

  建築師,業餘寫手,咖啡館店主。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學士,颱灣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陸生。專欄作者,曾齣版《亞細亞的好孩子:—個大陸學生視野下的颱灣》(九韻文化)、《十八個中國》(大旗齣版)、《青春是一場春夢》(廣東花城齣版社)等。

圖書目錄

推薦序
自序──我是二十來歲的年輕人

Day 00    前戲
Day 01    韆裏之行 始於東海
Day 02    其實很想走 其實不想留
Day 03    從海角走到山崖
Day 04    颱13綫
Day 05    你所悔憾沒有被拓長的時光
Day 06-1  「未遂」 在路上 我不是一個人
Day 06-2  從這裏跌到 從這裏齣發
Day 07    鄉野風光很風光
Day 08    多伸拇指 少竪中指
Day 09    颱北今日無雨
Day 10    忠孝東路走九遍
Day 11    每一個縣市都至少一夜情
Day 12    今晚與神同在
Day 13    水蕩東北角 青春逗陣走
Day 14    最浪漫的邂逅
Day 15    你知道黃聲遠麼
Day 16    菊花開在蘇花前
Day 17    情迷南方澳
Day 18    走齣宜蘭 蘇花已半
Day 19    太平洋的風
Day 20    花蓮是一個褒義詞
Day 21    下半場開始
Day 22    青春是一場暴走
Day 23    瑞玉沃土魚米鄉
Day 24    每個人都是陶淵明
Day 25    從綠稻走到黃榖
Day 26    是山是海 是月光也是焚風
Day 27    冷雨澆滅不瞭熱血
Day 28    翻版蘇花
Day 29    遺漏瞭阿朗壹古道
Day 30    旭日之海
Day 31    國境之南
Day 32    無樂不作
Day 33    一路嚮北
Day 34    每一個騎跡都可能是奇蹟
Day 35    高雄比颱北更能代錶颱灣
Day 36    不期而遇是一種緣
Day 37    光陰變遷 光景不變
Day 38    走就對瞭
Day 39    一個行善得不到實現的社會是可怕的
Day 40    神愛世人
Day 41    最正確的事
Day 42    這麼長 又那麼短

後記──起點颱中 終點颱中

圖書序言

推薦序

yam蕃薯藤執行長 潘恆旭


  陸人,卻不是過客。

  作者親身體驗颱灣年輕人熱血環島的壯舉,融入颱灣的風土民情,以細膩的文字帶領讀者重新看見颱灣之美,一睹颱灣各角落的風采,喚起讀者重遊颱灣,領略各處之美的慾望。

推薦序

外景節目主持人 惟毅


  跟著作者的腳步和眼睛一起環島,可以感受到一些身為颱灣人平常不曾注意到的角度,不論好與壞,都是一個重新認識自己傢鄉的機會!

  隨著文字跋山涉水、淋雨流汗,1155公裏的景色彷彿就在眼前那麼真實,看著看著,竟然不自覺的默默開始拿筆計劃下一次的環島之旅瞭!

自序

我是二十來歲的年輕人


  明年的今天,我三十歲。

  這兩年,我總是習慣對彆人說,我還是二十來歲的年輕人。但是,當步入三十歲後,我知道我將不再年輕氣盛,即便我依舊擁有一顆年輕的心。雖然我不是很認同「再不瘋狂我們就老瞭」,因為我知道瘋狂的事情會在我的整個生命中持續發生,可我還是想趁著在二十多歲的年紀,多做一些瘋狂的事情,譬如徒步環島。

  環島作為颱灣人的一種集體夢想,如今也已輻射到對岸,很多陸客對環行颱灣充滿寄情,蠢蠢欲動,紛紛將此列為行程。兩岸自由行開通以後,不少人利用短短的十五天完成瞭單車環島;而一些交換生或陸生,也利用課餘檔期實現瞭環島旅行。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到環島之中,以緻環島成瞭一個媚俗的夢,然而,即便它遍及眾生,卻依舊值得追影隨蹤。環島,在乎的不僅是沿途的一片片風景,而且是一段段不期而遇的故事,更是一種在路上燃燒激情的心情。環島已經遠超越瞭簡單意義的觀光旅行,它被賦予瞭熱血、勵誌與夢想的內涵。而環島行,也成瞭青春與夢想的縮影。

  我想,如果我是一個颱灣人,在年輕時沒有環島的經曆,那我的青春是可恥的。

  而今,作為一位陸生,得幸久居於颱灣,我不僅要珍惜,更要利用。倘若問我在颱灣必須要完成的一件事,我會不假思索地迴答兩個字:環島。看不瞭日月潭,進不瞭博物院,登不瞭阿裏山,我可以做到無悔憾,但是如果缺少瞭環島,我會覺得在颱灣的這段時間是虛枉光年。隻是,曾經在單車與機車之間徘徊不定;後來,索性選擇步行。這也算一個脫俗的方式,即便有不少大陸人實現瞭環島,卻沒有人能夠以徒步的方式完成,這給瞭我成為第一個徒步環島颱灣的大陸人的機會。既然瘋狂,那不如更瘋狂些,就讓挑戰、刺激與未知,來得更猛烈些吧。

  我雖是陸生,但是我並非一個純粹的學生。在學校內的課堂裏讀書隻是我的輔修課,因為我堅信,在颱灣,課堂以外的世界纔是我的主要課堂。深入瞭解颱灣這個社會,對我而言,意義顯得更為重要。陸生這兩個字作為一個詞匯,在我眼裏,它的側重點是陸字,陸即為大陸,是相對於海峽兩岸而言。海峽是一堵牆,陸生是一扇窗,我始終覺得陸生的意義在於橋樑作用,而作為一個成功的橋樑,需要對兩岸都有深入的瞭解。而環島,則是深度探尋颱灣的一件利器。

  一邊是對熱血青春盡情揮灑的暢想,一邊是對颱灣社會深度瞭解的欲望,於是環島對我而言,成為瞭一件必須要完成的事情。我慶幸,我雖不芳華正茂,卻依舊有著充裕的時間;我慶幸,我雖不身強體壯,卻依舊有著足夠的活力;我慶幸,我不朝氣蓬勃,卻依舊有著一顆年輕的心。

  在二十九歲生日的這一天,我做齣一個決定,徒步環島颱灣,我將用腳步丈量這個美麗島,在這座福爾摩沙上揮灑熱血,綻放第二春。這是我二十九歲的生日願望,也是我送給自己三十歲的禮物。從十月份起,我會集中用一個半月左右的時間在海岸綫上漂晃。我不需要詳盡的路綫與細微的規劃,我想,隻要有一顆堅定的心,以及一雙健全的腿,這一圈一定可以成功。

  我深信,隻要我踏過這段路,生命中就會上演一部精彩的電影,而我就是影片中的主角。我需要這部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電影,它是我生活的必需品。

  作為一個寫手,在這期間,我會用圖片與文字記錄整個行程,最終會以一本書的形式呈現。你以為我在玩,其實我在工作;你以為我在工作,其實我在玩。把玩玩齣意義,把工作做成樂趣,這一直是我孜孜不倦的追求。

寫於2013年8月20日

後記

起點颱中 終點颱中


  這段時間我歸隱在校園,比起環島路上奔波與疲憊,現在完全是切換瞭節奏,像是生活在瞭另一個世界,每天,看看書寫寫字散散步聊聊天,偶爾上上課,過著風輕雲淡的生活。雖然環島結束隻有兩周,並不是太久遠,卻像是自己的前世一樣。那五十天,就像是一場夢境,而夢裏夢外是兩個時空,僅一步之遙,卻又萬裏之遠。

  歸來後,我會頻頻麵臨一個問題,就是徒步環島的意義。我藉用一句話可以迴答這個問題:「人類最沒有意思的事情就是追求意義;人類最有意義的事就是把各自的人生變得有意思。」很多時候,我不過是想著帶著年輕的朝氣與義無反顧的勇氣把自己的人生變得有意思些而已。

  環島遠不止是一場旅行,它更像是一場修行。這期間,要不斷地麵對與孤獨的抗爭,與疲憊的博弈。而一個人在途中,會有充足的時間讓腦袋去天馬行空,有對未來的預想,有對過去的反思,自己與自己在內心深處會情不自禁地對話。某一瞬間會大笑不已,因為覺得發現瞭一個新的自己。而很可能第二天,就否定瞭昨天的那個自己,然後嘲笑他真是傻逼。起初會抱怨渾身酸痛與嫌棄背包太重,後來轉換瞭思維,把傷痛與負重當作自己身體的一部分,結果自己把自己洗腦成功,當麻木以後,負麵情緒也便煙消雲散。就像這樣,很多時候一係列的現實會把自己變成一個哲人,看淡很多問題,悟齣很多道理。

  倘若要為徒步環島選取一個關鍵詞的話,我覺得應該是堅持,因為堅持到最後成功就會水到渠成。我慶幸我用腳堅持到瞭最後,同時我也慶幸用手堅持到瞭最後。白天,疲於奔波,到瞭晚上,人睏馬乏,卻要強迫自己寫下當天日誌。一些時候,文思枯竭,難以下筆,這會催生一種很強抗拒感,想要擱置它,然而每一次經過痛苦掙紮後,最終還是硬生生逼自己完成任務,隻是完稿後時間已經到瞭半夜三更;一些時候,過於睏倦,寫著寫著便進入瞭睡眠狀態,於是,第二天一早要迫使自己提前起床去續寫未完成的部分。不誇張地講,某些瞬間,我都被自己感動到瞭。倘若徒步環島成功稱得上是一種榮耀,那我可以自以為是地說我獲得瞭雙重榮耀。在環島的同時,可以做到每天更新一篇日誌,在走到終點的時候,便幾乎促成瞭一本書,這對我而言同樣是一種榮耀。第二個堅持所為我帶來的隱痛,不亞於第一個,這點我心知肚明,這也可能隻有我纔能貼切體會到。

  環島是有缺憾的,即便我選擇瞭最慢節奏最接地氣的方式,可是依舊無法深入到這個社會,它並不像我當初的預想一樣。雖說,我沿著颱灣走瞭一圈,足跡踏過瞭很多城鄉,但是我並沒能深入其間,很多時候陷入到此一遊的窘況。白天在趕路,晚上疲憊不堪,雖然在很多地方夜宿過,但並沒有富餘的時間和體力穿街走巷,以及結識更多的在地民眾,路過以後對一些地方仍然知之甚少。當然,這一圈下來,我確實有深入瞭解瞭颱灣,但是這隻是相對的,這種深入得益於我的淺薄,因為在此之前我作為一個外人對颱灣很多地方的瞭解度趨近於零。

  對於目前這個深度,我是不滿意的,所以我要彌補這個缺失,為此我有瞭個新的想法,想要寫一本新書,這是在環島路上忽然閃現的靈感。人永遠是社會的核心,也是深度瞭解的便捷窗口,我需要更多地與人的接觸。颱灣有十七個縣市,五個直轄市,我希望可以在這二十二個地方尋找到二十二個不同背景的人,他們願意當作我的約訪對象。鎖定人選後,我將會集中一段時間,再一次走遍颱灣,踏訪每一個地方,走近他們的生活,他們的傢庭,瞭解他們的生平與世界,以及他們眼中的颱灣與大陸,後麵會用文字將每一個他呈現,匯集成一本書。他們每一個人都將成為颱灣社會的標本,通過不一樣的他們,一定可以對這個社會有著更深度與更真實的認知。這會有些理想主義的色彩,落實起來難度應該不小,但是我還是願意去嘗試。這是我想要做的,也應該是很多熱愛這塊土地的人想要做的,所以我想這本預先勾勒的書有它存在的意義。

  這樣我也將變相實現再一次環島,但這應該不會是最後一次,我希望多年以後,在年過半百的時候,可以再來一次環島,成為一個徒步版的不老騎士。

  直到前幾天,我纔閤算齣這一圈究竟走瞭多少路,從起點到終點,從颱中到颱中,耗時51天,腳程1155.03公裏,這兩個數據從此在我生命中不再隻是枯燥的數字,而具備瞭非凡的意義。

寫於2013年12月04日

圖書試讀

Day  01  韆裏之行 始於東海
 
天氣:晴天
裏程:24.48 km
路綫:東海大學——高美濕地
夜宿:高美濕地戶外涼亭
 
選擇在十月一號齣發,並非我的愛國情懷,這與六十四年前那天的節慶無關,作為陸生,在此岸不宜涉及政治,這是我心知肚明的。眼下,挑在這一天齣發,無非是討個十月份的首映禮。
 
東海大學算是這次行程的起點,在學校門口駐足瞭一會,見到兩個門衛,我試圖請他們幫我拍張照,算是齣發前的留念,站立的那位示意自己在站崗而不便,讓身邊的另一位幫忙,正在忙活著擺弄手機遊戲的他望瞭我一眼,說上班期間不能幫人拍照,我憤憤地瞅瞭他一眼,心想這上班期間不能拍照卻能玩遊戲,要不是我剛齣門圖個吉利不惹是生非,非上前質問不可。
 
齣瞭學校大門,走上的便是颱中港路,這條路作為整個城市的脊椎,它用一條以火車站為起點的主乾道貫穿整個城市,路兩側的建築群幾乎肩負瞭整個城市的職能,現在已經易名為颱灣大道,平白無故改瞭名,這種往高端大氣走的手法,似乎有貪圖虛名之嫌。
 
有這麼一個說法,在颱灣的城市,駕駛一輛私傢車,往開闊的方嚮開去,一個小時內,即可見到一望無垠的大海,如果想要登高望遠,反方嚮開去,一個小時內,蒼山翠綠必然會齣現在眼前。我不清楚,在其他的城市這條法則適不適用,但至少在颱中,可以應驗。沿颱中港路,一路嚮西,盡端梧棲,便是颱中港腹地。
 
走瞭將近十五公裏,抵達時,已近正午,躲入附近便利店歇息,剛剛走在路上的感覺還好,可是卸下背包,一陣腰酸背痛襲來,隨後,人睏馬乏,趕緊用盆涼水澆醒自己,然後再上路,心想著不能被這種消極的感覺負麵乾擾,以免灰心喪氣。
 
剛再次動身,收到沉寂已久的前女友信息,非常提神。她祝我環島順利,一路平安,並追加瞭一段,說我在她通訊錄備註裏的名稱依舊沒變,感謝我讓她成長太多,她現在是彆人口中很棒的女朋友,還順祝我幸福。我恍然覺悟,慈善可以是不知不覺中做的事,而我儼然不經意間轉型成瞭一個慈善傢。曾經被我求婚成功的前女友,是彆人口中很棒的現女友,這必然可以成為我狂奔暴走一段的理由。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