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開窗撞見樹綠,小碎步走到花香
花樹正安靜盛放,你,聽見瞭嗎?
愛亞對花樹的細細念、密密語,化為文字鏗鏘綻放
散文傢愛亞 近距離凝視我鄉.深情的城市生態書寫
我們生活中,到處充滿瞭樹、花草等植物,但可曾留意過它們?颱灣是植物的天堂,我們的生命也有很大部分仰頼著它們,我們理應要更加感恩、理解環繞在我們周邊的植物,但事實上我們不自覺地在忽略、甚至破壞它們。
喜歡問人「你傢附近有什麼樹?」的愛亞留意到瞭。隨著年紀與智慧漸長,她愈對這塊哺育她的颱灣土心懷感謝,於是動筆記錄下瞭她身邊的花草樹木,同時以景喻情,也寫下每種植物與她曾有過的交會,那是青春的往事、傢人的身影,還有童年玩耍的記憶。
因此本書不是枯燥乏味的科普書籍,也沒有艱深難懂的植物知識,
它是一本充滿人文關懷的自然散文。
藉由愛亞清新親切的筆觸,告訴你一段她與小葉欖仁的浪漫情事,對翠盧莉生命短暫的感嘆,童年玩比賽草的趣事,遇見紫雲英的震撼……篇篇信手拈來,文字輕盈慧黠,如歌如弦,令人想舞,想起身齣門,跟花花草草樹們打招呼。讀者在無形間也瞭解每種植物的特性,以及讓我們恍然大悟,植物自古以來便與人類共存的事實。愛亞說:「我們齣生樹就在,我們就以為它們來得容易。其實樹和花和地球的一切都是因為愛與重視纔得存活,失去,則日漸凋萎。」
掩捲後,相信你也會細細思索人與自然的關係,留心周遭的一草一木,關愛花草、嗬護樹木、追想人情一同為颱灣留下美麗的紀錄!
名人推薦
颱灣護樹聯盟
李偉文(牙醫師.作傢.環保誌工)
淩性傑(老師.作傢.詩人)
楊佳嫻(老師.作傢.詩人)
作者簡介
愛亞
散文傢、小說傢。本名李丌,居住在綠意盎然的民生社區。曾製作主持廣播節目,策畫報紙兒童版,擔任齣版社總編輯、文學雜誌副總編輯。筆耕不輟三十餘年,著作等身,作品以散文、小說、極短篇為主。愛亞作品自然清新,信手拈來,多寫貼近你我生活之事。文字尤為精煉,因此極短篇寫得極為齣采,不僅結構完整,且描摹細膩,舉重若輕,堪稱颱灣極短篇創作大傢。《愛亞極短篇》於一九九九年獲得瞭中興文藝奬章。
著有《喜歡》、《給年輕的你》、《鞦涼齣走》、《曾經》、《愛亞極短篇》、《味蕾唱歌》等共三十餘冊。二○○九年獲吳魯芹散文奬。
近年除瞭帶領讀書會及指導寫作班,愛亞關心環保議題,與自然為伍,希望藉由新作《安靜的煙火—我的颱灣花.樹》的齣版,能有更多人能看見颱灣的美,珍惜我們的傢園。
自序/ 這樣好這樣好的自然颱灣
CH1.走過曾經
傢門之樹
花.記錄
白粉撲與紅粉撲
尤加利鄉愁
小人兒
美色桃紅
曾經之樹
黃花風鈴木
熱帶美
鳳凰於飛
CH2.花樹鏇舞
櫻
春五月.白花桐
颱灣第一樹
伯母的破布子
黃金雨
美麗茶與美麗茉莉花
颱灣欒樹遍颱灣
安靜的煙火
紅葉好去到人間
英雄美人
CH3.地湧璀璨
黃花鐵刀木
王者之樹
璀璨紫雲英
竹篙啊竹篙
細髪巨人
燦燦金光太陽麻
稻禾.濁水溪
蘋婆
溼地.地球之腎
作者序
這樣好這樣好的自然颱灣
我喜歡問人:「你傢附近有什麼樹?」
常時,得到的答案是:
「我住街上,隻有房屋,沒什麼樹。」
「遠一點公園有,傢旁邊沒有。」
連行道樹都沒有嗎?
「行道樹?要想想……」
或是:
「有一些樹,不知道名字。」
「茄鼕吧?榕樹吧?不就是這些樹?」
「樹很多,開花,花的顔色?不記得瞭。」
呃,就是,人們根本沒有注意到樹,那些自幼生、長在你住處、你辦公室旁、你上班上學行經的路上,伊們日日看望著你,以枝條嚮你招呼,用葉為你遮陽,開花讓你快樂,結果給你品嘗。
可是,人們經常、習慣性地不以為然,樹?喔,樹。
你能夠數說齣十種樹的名字嗎?
你竟然不認識樹,你竟然不知道這個與你每天相見的「物」的名字,真不好意思。
我麼?鄉下長大的小孩先天性與植物、動物是友朋,是兄弟。而且,對花草樹木,蟲魚鳥獸有比較大的興趣和學習意願,自然瞭解得快也多。
初老之後,心中常想錶達感謝,感謝這個哺育我幾十年的地方,這個世界上我最愛的地方,這個以後我將樹葬的地方——颱灣。
我先寫瞭《湖口相片簿》,之後寫這一本颱灣植物生態的文字《植物天堂——我的颱灣花‧樹》。
但我畢竟不是學植物的,雖然隻是以散文方式寫作,可是寫到比較牽涉到學術層麵、專業層麵,我便心虛瞭。慌失失地四處尋道理,找答案。參考、翻看許多書籍,滑鼠也一遍一遍造訪各個網站。很奇特的發現是:書上有錯,網上有錯,呀喂,這意思是說:我寫的也可能有錯呀。
更焦心瞭。
所以隻好膽顫著說:各位先進,諸位前輩,請多多指教,請不吝賜正。
我原先的計畫是想把每一縣市的特殊樹木標榜齣來,等到實際去寫,發現颱灣實在太小瞭,沒有什麼絕對特定的地區生齣絕對特殊的樹,苦楝可以是全島性的,榕樹可以是全島性的,茄鼕、木麻黃、颱灣欒樹都是各縣各市滿布,路樹、庭園、學校、甚至山坡窪地,沒有辦法區隔哪處有哪處無。是颱灣的泥土,是颱灣的泥土適閤種養許多樹,許多樹都長得好,生得美,宜人眼,宜人心。
行道樹及種植於公共場所的樹要能阻隔噪音、阻隔空氣塵埃、庇蔭,緩和駕車人情緒,消除駕車人眼睛疲倦,且絕不能造成交通妨礙。
以前還沒有植樹正確觀念,種植前或也沒有做功課,隻是種瞭美麗的樹或期待那樹能開齣迷人的花,完全沒有料及樹的為害處,以緻種齣不適宜做行道樹的植物,會傷害人畜及環境,如黑闆樹的臭味及飛絮、木棉結果成實的飛絮、掌葉蘋婆開花時的臭味、第倫桃落下的大果、大王椰子樹落下的重量級大葉、榕樹樹根掘地性的傷屋基……
這些都是美麗的樹,它們即便有缺點,它們也有權存活在這個世界,這纔是真正的生命教育。或許以後不做行道樹,隻種植在安全的大庭園內,不能挪移的就以方法阻隔以策安全。
有一件事或許不大容易被人們注意:人類吃肉吃得太多瞭,肉來自牲畜,牲畜吃掉太多可以擋風沙、幫助水土保持的植物,因此全世界如今都處於地錶水分少、塵土飛揚、天然與人工的水土保持都不足的狀況下,這個問題值得深思啊。再不把這事掛在心上放在手上,若乾年後地球會變成失水的沙漠……
我在山中,我就是山的一部分,我就是草木的兄弟。
我在哪裏站立,我就應注意那裏,愛惜那裏。
你在哪裏吃喝,你就應注意那裏,愛惜那裏。
我們齣生樹就在,我們就以為它們來得容易。其實樹和花和地球的一切都是因為受到愛與重視纔得存活,失去,則日漸凋萎。
我想寫的樹與花其實很多,颱灣這個植物天堂有看不盡寫不完的好樹好花,豈隻是一本書一支筆就可以記錄完全。我會繼續不斷地寫,也希望你加入,我們一起為美麗颱灣做許許多多美麗的,美麗的紀錄。
編輯推薦
認得幾棵樹?──讀《安靜的煙火》
我是來自鄉下的野孩子。小時候玩耍,大人不太理會我們,也不給買玩具,於是隻好跟大自然玩。在大樹身上爬上爬下;摘樹葉當口哨;扯牛筋草玩霸王;湊進某花朵硬吸花汁……可惜,這些鎮日與我們為伍的花草樹木,我認不得幾棵,不知不覺也忘瞭那段愉快的迴憶,而且還沾沾自喜現在是有文化的都市人瞭。閱讀愛亞的《安靜的煙火》,讓我想起那段時光往事:兒時玩伴、傢附近的稻田、還有伴隨我童年成長,無名的,花草樹木們。
愛亞喜歡逢人就問「你傢附近有什麼樹?」這應該是很簡單的問題,我在此際卻想破頭哪……隨著年紀與智慧漸長,愛亞對這塊哺育她的颱灣土心懷感謝,於是動筆記錄下瞭她身邊的花草樹木,同時以景喻情,也寫下每種植物與她曾有過的互動:一段她與小葉欖仁的浪漫情事;對翠盧莉生命短暫的感嘆;童年玩比賽草的趣事;遇見紫雲英的震撼……那是青春的往事、傢人的身影,還有童年玩耍的記憶。
讀《安靜的煙火》,除瞭重溫童年,也讓我們驚艷小說傢在運筆用字方麵,行雲流水、輕盈慧黠,就像盛開在樹頭葉間的點點美花,像小女孩的輕盈跳步。忍不住拿起筆在字裏行間頻頻劃綫,捧書誦讀。
颱灣是植物的天堂,讀完《安靜的煙火》,你將會認識大多數齣現在我們身邊的植物,以及自古以來與人類共存的事實。記住它們的名字,你會開始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留心周遭的一草一木。記住它們的身影,因為草木皆是我兄弟。
你問我現在知道傢附近有什麼樹?知道知道,讀完當然知道。門前一棵轉紅的青楓,馬路兩旁是顔色變化多端的颱灣欒樹,附近公園則更多瞭,樟木小葉欖仁大王椰子雨豆樹鳳凰木……太多瞭,颱灣真的是植物天堂!
(文/群星文化編輯 戴偉傑)
白粉撲與紅粉撲
有人這樣問:「魚要煎還是煮?」
有人這樣迴答:「假裝我們很有錢哪——」
「好,假裝我們很有錢。」
意思是說既然有錢魚就用煎的,有錢傢裏纔會有油,沒有錢,大傢釣到魚或抓到魚都隻能用一點鹽加水煮。
於是這一傢的媽媽婆婆和女兒就一起在廚房準備菜餚,有時媽媽會指揮女兒去菜園採一點什麼菜,有時婆婆一邊撫腰說疼一邊罵媳婦,有時…….
有人問:「誰做新娘?」立刻有人反對,男生隻有蕭傢復正,每次聽到玩娶新娘,他立刻就會站起身說「我不玩瞭!」因為他是新郎唯一人選呀!其實誰要嫁他?我們都二年級三年級,他纔小一!
我們住在新竹縣寶山鄉雙溪村,我們都讀雙溪國小。
辦傢傢酒是每一個時代的小女孩都玩不膩的遊戲。傢傢酒麼,主要的事是「燒飯」,沒有飯吃什麼都做不成啦,沒力氣呀。而且大地之上菜餚材料多,我們用鳳凰木的小葉當魚,因為小葉片一邊扯一邊「嗯、嗯」說好吃,剩下的小小葉枝很像連著細刺的魚骨頭,像真的在吃飯。啊魚是溪哥啦,鯉魚鰱魚太大,要跑到派齣所旁邊纔拔得到月桃葉的盤子,太遠,學校這邊的美人蕉葉子沒有人敢偷摘哪。有一種白色花的葉子完全是韭菜的樣子,我們叫它韭菜花,炒韭萊好吃呀。我甚至教小朋友們包過餃子,當然得先和麵,啊,先和泥巴啦。不過長大以後纔知道我們當作韭菜的開白花的花是蔥蘭,真正叫韭蘭的花是粉紅色的。
二、三人是一傢人做主人,另三、五人是被請的客人,主人燒飯、打掃、理屋,客人當然要在傢化妝打扮,我們甚至還給其中一人電燙頭發,在當時沒有自來水也沒有電的鄉居年代,大傢在小朋友頭上亂來一氣,反正誰也沒見過燙頭發。
去人傢傢「被請」要洗澡穿漂亮衣服,小孩洗完澡要擦痱子粉錶示傢裏有錢,媽媽姊姊就要在臉上擦粉,我就知道又要叫我迴傢偷麵粉瞭,隻有我們傢是外省人,隻有外省人傢裏纔吃麵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