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O一一年,《叛逆柏林》一書齣版。這兩年來,陳思宏數次在柏林巧遇讀者,因為他的文字讓他們決定來體驗叛逆。
這些讀者有在機場巴士遇見的女孩、地鐵月颱的幾位背包客、歌劇院門口一位女士的緻意。最奇特的地方是餐廳男廁,他們用手機自拍閤照,背後有人正在小解。
書寫者以文字召集,讀者以不同的方式迴應,各自反骨。閱讀與勇氣摩擦生熱,不同的讀者毅然決定離開被指派的人生,來柏林,尋找自由。
當陳思宏正在猶豫要不要繼續書寫柏林時,他再度在柏林的日本餐廳裏巧遇一年前在嘉年華會初遇的讀者。一年前,他軀體緊綳,笑容微弱。此刻,他留瞭一臉鬍子,肩膀鬆弛,眼神自信。他說,馬上要迴颱灣瞭,想不到又相遇。陳思宏當下感受到他的故事能量,迴傢的路,勇氣導航。那晚,他決定,叛逆未完,書寫繼續。文學不是好萊塢,續集不是為瞭吸金,而是持續探索,注視劇變。
這次的書寫,將以訪談者的身分,挖掘各領域的故事。「叛逆」依然是書寫關鍵,不寫光鮮亮麗、淺白政宣、貴婦士紳、觀光指南,驅動文字的,是小人物的生存掙紮。寫真實的平凡柏林人故事,不浮誇不吹捧。希望能把城市各角落的人文地景,與人物的故事緊密結閤,以來自颱灣的書寫者角度齣發,剖開錶麵,勇敢地探看社會底層,檢視他城,思考島嶼。
不管你在哪裏,不一定要來柏林,但請接受陳思宏的文字邀約,啓程,一起叛逆吧。
本書特色
★一本城市文學誌,讓拜訪柏林的旅者,能透過本書找到一般觀光指南所無法帶領的私房場域。
★以充滿人文關懷的散文體裁,帶領讀者體驗這座城市的叛逆精神。
作者簡介
陳思宏
彰化永靖鄉齣生,農傢的第九個小孩。農傢老麼從小就想往外跑,愛遠途,東跑西顛,跑跑跑到瞭柏林。錶麵上在柏林寫作、演戲、採訪、翻譯,其實根本在密謀並且實行叛逆。
曾獲全國大專學生文學奬小說奬、彰化縣磺溪文學奬散文奬、南投縣文學奬小說與散文奬、國軍文藝小說金像奬、颱灣文學奬小說奬、文建會文學人纔培土計畫小說創作補助、九歌年度小說奬、林榮三文學奬小說奬、國藝會常態補助等。
齣版品:《指甲長花的世代》、《營火鬼道》、《態度》、《叛逆柏林》。
電影作品:《曖昧》、《宮保雞丁》、Global Player。
網站:www.kevinchen.de
攝影者簡介
Achim Plum
生物、遺傳科學傢,專業領域為生技研發。幾年前在尋找能稀釋繁忙公務的嗜好時,在攝影裏掘到瞭熱情。此嗜好很快失控,現在他不僅是個自然學傢,同時也是個攝影記者,以影像記錄柏林的人與事。
作品網站:www.framechaser.de
第一輯:麵對曆史的幽魂
1.魔山
2.那些低下卻美麗的靈魂
3.紀念碑
4.動物公園街四號
5.帶著柏林去巴黎
6.監獄公園
7.納粹碉堡的前世今生
8.水晶
第二輯:不用歸還的自由
1.不急
2.關鍵字:獨立,愛
3.勇氣孩子
4.芭比女孩
5.人魚或鮪魚
6. 色盲、休假、圖像、公私
7.水果攤國際觀
8.自由圖書館
第三輯:繼續叛逆的故事
1.自由工作者
2.吃
3.攤販
4.12F
5.城市農夫
6.口譯真相
7.在柏林遇見梅莉‧史翠普
8.夜鬼
9.說母親
10.請,讓我走
自序
叛逆不孤單
為何繼續?
2011年12月,《叛逆柏林》齣版之後,我在柏林多次巧遇颱灣來的讀者。
第一次遇見讀者,是柏林文化嘉年華,一個大男孩跑來問我:「請問你是陳思宏嗎?」他讀瞭我的書,就來瞭。我們在嘉年華裏閤照,男孩說他剛剛到柏林,想不到,就遇見我瞭。
機場巴士,一位女孩從背包拿齣《叛逆柏林》,公車搖晃,我在書頁上簽下潦草。
地鐵月颱,幾位背包客拍拍我的肩膀,從背包底層挖齣翻爛的《叛逆柏林》。他們拿著我的書去找廢墟,正準備齣發去拜訪集中營。
歌劇院門口,一位上年紀的女士對我微笑,中場休息,她前來緻意:「怕打擾你,但還是想跟你說,讀你的書很愉快」。
最奇怪的地方是餐廳男廁,靦腆的男孩問:「請問,我可以跟你閤照嗎?我喜歡你的書。」我們用手機自拍閤照,背後有人正在小解。
有許多讀者寫信來,一位讀者讓我印象特彆深刻:「謝謝你的書寫。我嫁來柏林一年瞭,一直不太敢齣門。讀完你的書,我決定也齣門找我的叛逆。」
書寫者以文字召集,讀者以不同的方式迴應,各自反骨。雖然這樣的叛逆不是暢銷壯大臉書五萬人按贊,但對我來說,這一點都不冷清。
原來,我不孤單。
兩年過去瞭,柏林還依然叛逆嗎?
這兩年來,柏林麵臨瞭許多變化。柏林的勁道不是金融或工業,而是繽紛頑強的文化實力,主流沒有全麵勝利,非主流總能找到土壤生長,枝葉茂盛。但是這兩年來,都更海嘯造訪,紳士化擴張,房價房租飛漲,城市錶皮開始改變,新建的高級公寓迅速售罄。皺皮可以拉提,刺青可以雷射,但外錶下的皮肉骨骼血液精神靈魂呢?柏林圍牆是否成瞭遙遠模糊的過往煙塵?戰爭的傷痕是否隻停留在教科書裏?納粹的幽魂已經消逝瞭嗎?作傢藝術傢還有力氣造反嗎?偏見呢?歧視呢?平民百姓如何麵對曆史創傷?是否,叛逆已成前塵,此刻修文偃武,昇平無妖虐,塗鴉被洗去,多元族裔皆安撫,歌舞資本,抗爭休止?
還好,還好,叛逆依然繼續,叛逆未完。
這本書承接《叛逆柏林》,我不寫光鮮亮麗、淺白政宣、貴婦士紳、觀光指南、美食購物,驅動文字的,是小人物的生存掙紮與曆史地景。我寫曆史、生死、教育、族裔、性彆、藝術,持續關注城市曆史汙垢與邊緣地帶,邀請人道入文字。觀光書裏從來不缺光潔亮麗的柏林圖片,但真正激發我興趣的,是所謂底層的、骯髒的、低下的、邊緣的。貼著地生活的人,奮力匍匐,雙臂與地麵摩擦齣強大的故事火花。最平凡的,其實,往往最多情。
是的,底層很多情,無需華麗修飾,於是少瞭官腔虛僞,話語裏多瞭粗礫真摯。我聆聽,寫下這些感動我的故事。這本書裏的每個叛逆故事,都渴求、珍惜自由,並且,充滿瞭愛。
這本書,寫給叛逆的讀者。特彆是在文化嘉年華裏跟我打招呼的男孩,當我正在猶豫要不要繼續以書的規模書寫柏林時,我再度在柏林的日本餐廳裏巧遇他。當時,我和三位颱灣朋友聚餐,服務生忽然送上四瓶我們根本沒點的啤酒,說是隔壁桌送的。
我們從沒被陌生人請喝酒,完全不知如何反應,沒起身去緻意感謝,不敢迴頭看隔壁桌,竟然就隻是尷尬地喝免費啤酒。隔壁桌起身過來緻意,原來,是嘉年華裏的那個男孩,臉上多瞭大鬍子。我用視綫撥開鬍子,認齣那和善的眼神。
一年多前,我在那雙眼睛裏看到瞭些許恐懼與遲疑,再度相遇,他多瞭自信與從容。我沒多問,但我猜想,他在柏林實踐瞭叛逆。
在三百萬人口的柏林市,我們巧遇瞭兩次。
啤酒喝光光,我當時在心裏下瞭決定。繼續吧。
因為叛逆可延續,書寫有迴音,我真的不孤單。
我們在柏林,跟城市一起,繼續叛逆。
不管你在哪裏,不一定要來柏林,但請接受我的文字邀約,啓程,一起叛逆吧。
魔山
迷路時,我走進魔山。
那簡直是設定好的巧遇場景:炎熱的柏林夏天,我在寜靜的社區裏尋找舞者朋友S的公寓。社區裏商店稀疏,人車皆靜,手上的電子羅盤似乎被曬壞瞭,地圖定位失敗,我一路迷途,眼見皆陌生。蟲在行道樹上慵懶鳴叫,肥胖的鬍蜂狂吻花圃裏的牡丹,一位老婦人拖著買菜籃慢慢走過。我揮汗抬頭,看到瞭寫著「魔山」(Der Zauberberg)的藍色小招牌。
我站在街邊觀看「魔山」的櫥窗,全都是文學書籍,還有精美的童話繪本。反正迷路,就進去逛逛吧。我走進這間街角書店,老闆微笑問好,我偷偷深呼吸,視綫快速移動,幾秒鍾,我就確定,我找到瞭我在柏林最愛的書店瞭。
「魔山」,真的是我心目中,理想的書店。
這裏,不賣咖啡糕餅,單純賣書。我愛咖啡,但咖啡是蜜糖,招惹人聲嗡嗡,有咖啡就一定有咖啡桌,桌上有指尖與鍵盤擊掌、口語生是非、咖啡拍打口腔海岸,對我這種極易分心的人,書店、咖啡館的復閤式經營,隻會讓我忘瞭書籍的存在。「魔山」純粹賣書,打開藍色的店門,嗅覺會立即在腦內召喚閱讀,這裏有紙張的、油墨的厚重味道,沒有任何咖啡乾擾。
這裏,有最簡單的裝潢,藍色窗框,白灰牆壁,黑色書架,讓讀者登高取書的木梯子,幾盞溫暖的燈。書架上方,貼滿瞭作傢群像:吳爾芙、卡夫卡、貝剋特、托馬斯‧伯恩哈德(Thomas Bernhard)、尤迪特‧賀爾曼(Judith Hermann),與讀者對望。靠街邊的角落,有綠色沙發、小圓桌、幾張椅子。我總是在店裏選本書,把自己埋入綠色沙發裏,安靜地閱讀,考慮著是否要把手上的書帶迴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