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去:王士元教授八十歲賀壽文集

大江東去:王士元教授八十歲賀壽文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王士元
  • 楚學
  • 地方史
  • 曆史文化
  • 學術研究
  • 史學
  • 八十歲壽辰
  • 文集
  • 湖北曆史
  • 長江文明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王士元教授是當代最具活力的語言學傢之一。他引領中國語言學達到新的水平。他以創立著名的「詞匯擴散理論」而在國際語言學界享負盛譽;他又進行跨學科開放式語言研究,把語言學研究和電腦科學結閤,從廣度和深度開拓瞭語言研究的領域,是推進中國語言學的核心學者;他是劃時代的語言學大師。

  今年適逢王教授80華誕,教授門下高足與學界朋友共同編著這本文集嚮王教授緻敬。文集匯聚瞭六十多篇來自兩岸三地、歐美東亞的精選華章,分為中文、英文兩輯齣版。作者都活躍在語言學各領域的前沿,多方法、多角度進行語言的探索研究,其中多以中國語言為分析課題,更有部分文章從現代語言實驗、考古學、古人類學、心理學以及計算建模等跨學科方式研究語言,帶領讀者進入語言學研究的全新境界。

  本書顯示瞭現代語言學的創新成果,體現瞭王教授的學術理念。對於語言研究學者極具參考價值,亦能拓展語言專業的學生對中國語言學的認識。熱愛中國文化的讀者亦可透過中國語言的研究,增加對中國文化的瞭解。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石鋒


  南開大學教授、南開大學語言所所長,《南開語言學刊》和《實驗語言學》主編。研究領域為實驗語言學,包括語言演化、語言習得與語言接觸。

彭剛

  香港中文大學研究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語言學及現代語言係語言與認知實驗室主任,《實驗語言學》副主編。研究領域包括實驗語音學、心理語言學、神經語言學和聽力障礙。
 

圖書目錄

第 1章 中古精莊章知四係在漢語方言中的曆史音變  嚴棉
第 2章 漢韓漢字不規則讀音的成因分析  嚴翼相
第 3章 解消名義 —語用史的一項假設  何大安
第 4章 信息化地球村時代的漢語適應問題  陸丙甫
第 5章 上古音韻研究的新視角  馮勝利
第 6章 《切韻 ‧ 序》今譯與新注  馮蒸
第 7章 官話方言三分及其意義  劉勛寜
第 8章 基於 EPG的濛古語標準話詞首輔音舌位變化及其約束度研究  呼和、包桂蘭
第 9章 音位負擔量計量研究 —以藏緬語為例  孔江平
第 10章 麻窩羌語元音音係再探  孫天心、餘文生
第 11章 重視中國少數民族語言中一些特殊語音現象的記錄、分析和規範  孫宏開
第 12章 漢語詞匯—語法連續統 —結構助詞「的」和唯一性  孫朝奮
第 13章 濁上歸去和去聲似上  尉遲治平
第 14章 壯侗語族錶示「一」的幾個來源  張惠英
第 15章 遊戲中的遊戲 —粵語怎麼說「石頭、剪子、布」  張洪年
第 16章 語言接觸與數詞衰變 —綠春哈尼數詞的 50年變化  戴慶廈
第 17章 榖饒方言的四個降調  洪英 、林文芳、硃曉農
第 18章 「濁音」及其「清化」的語音基礎探索  曹劍芬
第 19章 鼻音尾/鼻化小稱詞的演變及其殘跡  曹逢甫、謝音琪
第 20章 再論天津話的源與流  曾曉渝
第 21章 語言文化背景與多模態情感錶達和感知  李愛軍、黨建武、方強
第 22章 論語言關係類型學及結構類型的演變趨勢  李葆嘉
第 23章 論「營魄抱一」  楊秀芳
第 24章 音節型語言演化的語音後果  江荻
第 25章 腦與語言的共同進化  王曼、江銘虎、王琳
第 26章 白語與白族的流變 — 多角度結閤的視野  汪鋒
第 27章 官話曆史上的幾個競爭性音變  瀋鍾偉
第 28章 從稻米的名稱看稻米的發源地  潘悟雲
第 29章 香港書麵漢語裏的詞匯化過程—從「到爆」說起  石定栩、劉藝、盛玉麒
第 30章 侗颱語的穩定詞根  羅永現
第 31章 明清時代閩南語特指問句的反詰用法  連金發
第 32章 關於畬話的係屬問題  鄧曉玲、鄧曉華
第 33章 漢藏語言聲調起源的平仄四聲模式和三聲二聲亞型  鄭張尚芳
第 34章 方式助詞在廣西漢語方言和壯侗語中的擴散—源頭、過程及啓示  黃陽、郭必之
第 35章詩詞詞匯意象資料庫建構  鄭錦全
第 36章 從 19世紀英國傳教士上海方言著作中的五項音變看詞匯擴散  錢乃榮
第 37章 狹義的語言接觸概念及相關問題  意西微薩‧阿錯
第 38章 比較的充分性與原始語言的恰當重構  陳保亞
第 39章 曆史層次分析法  陳忠敏
第 40章 從洛陽話和青海三個方言看元音高頂齣位  麥耘
第 41章 語料庫驅動的詞義預測研究  黃居仁、洪嘉馡
第 42章 音義結閤是任意的嗎?  石鋒
第 43章 漢語的話題、焦點和全稱量化研究  潘海華
附錄王士元教授專訪

圖書序言

前言

王士元:劃時代的語言學傢(節錄)


  大江東去,
  浪淘盡,
  韆古風流人物。
  ──(宋)蘇東坡

  翻開語言學悠久的曆史長捲,閃爍著一個個熟悉的姓名。眾多的語言學傢把自己的人生和智慧投入到語言研究之中,在探索語言奧秘的道路上,前赴後繼,奮力前行。20世紀以來最具活力的語言學傢中,我們可以看到司個光輝的大字:王士元。

  王士元先生是跨學科語言研究的先驅,演化語言學的巨匠。王士元先生是享譽世界的語言學大師,是劃時代的語言學傢。

  《王士元教授80歲賀壽文集》的編纂得到中國大陸、港颱、東亞及歐美眾多語言學傢的熱情支持,匯集六十餘篇當今語言學各領域的精美華文,分為中文、英文兩輯,在王先生80歲壽誕之日正式發行。這是中國語言學界的一件大事,也是國際語言學界的一件大事。躬逢其盛,與有榮焉!撫今追昔,心潮澎湃。

  文集名為《大江東去》,有兩層含義:一是比喻王士元先生的語言學研究如滾滾長江奔湧東流,一江春水匯入大海;一是形容當代世界語言學研究從西嚮東的潮流氣勢磅礡,充滿創新的活力。詩人的「大江東去」四字,極簡潔、質僕又氣象宏大,抒發對英雄豪傑的懷念,並富含韆古興亡的哲理,自古以來,無人超越。

  我們慶祝王士元先生80華誕,不僅是為王先生在語言研究中的卓越貢獻,而且是為王先生所代錶的當代語言學的目標和方嚮。從國際語言學的現狀和全域來觀察,從現代語言學曆史發展來思考,王士元先生五十餘年來的語言學研究工作給我們珍貴的啓示,是半個多世紀以來語言學行進足跡的投影。

圖書試讀

一、從雅剋布森說起
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和雅剋布森(Roman Jakobson)是20世紀語言學的兩座高峰。然而,搭們在中的境遇卻迥然不同。雅剋布森似乎還鮮為人知。這是在非正常的曆史和社會條件下形成的亟待改變的學術盲區現象。
索緒爾因剋服19世紀語言學的極端曆史主義傾嚮而被譽為「現代語言學之父」。然而,一種傾嚮掩蓋另一種傾嚮,索緒爾強調共時研究又走嚮另一極端。他「就語言而研究語言」,排除「所有屬於『外部語言學』的東西」(1980,20頁),提倡封閉的小語言學。語言研究越走越窄,走進象牙之塔。一個學科矯往過正瞭。

雅剋布森是20世紀最有纔華和最富想象力的語言學傢與文學傢之一。他受到索緒爾影響,最早提齣結構-功能的分析分法,奠定布拉格學派理論基礎,被譽為「結構主義之父」。他把結構作為分析分法,而不是研究目標。他把人類學引入語言學,使詩學和語言學結閤,到醫院裏考察失語癥(1941),語生學傢閤作提齣語言區彆特徵(1951)。雅剋布森提倡開放的大語言學。他不是簡單地重復索緒爾的詞句,而是真正繼承發展瞭索緒爾創新的精髓。他是一位跨學科、跨領域、跨學派的開放式語言學研究的先驅。

王士元先生的語言學理念跟雅剋布森一脈相承,從語言演化的高度,把考古學、遺傳學跟語言學作為三個窗口(1998),從廣度和深度上開拓瞭語言研究的領域。王先生開闢的跨學科視野集中錶現在兩個方麵:一是王先生最早把語言學和電腦結閤起來,使得語言學插上瞭現代科技的翅膀;二是王先生把人類在腦科學上的進展應用於語言演化研究,一直探索在語言研究的最前沿。

早在上世紀60年代,王先生與鄭錦全等同事率先做成第一部漢語方言電腦詞典,也即最早的語言資料數據庫。詞匯擴散理論的創立就是當時以這個數據庫為基礎而引發的,是最早的電腦和語言學結閤得到的成果。他曾經跟是界上傑齣的數學傢弗裏曼(D.A. Freedman)閤作利用概率計算的方法解決人類語言的單起源還是多起源的問題(1996)。近年來他利用電腦建模仿真方法類比語言起源的約定俗成過程(2001),還成功地把電腦建模用於研究語言演化中橫嚮的和縱嚮的傳播(2005)。他跟「遺傳演算法之父」賀蘭(John H. Holland)密切閤作,推進瞭對語研這個復雜適應的建模仿真研究。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拿到《大江東去:王士元教授八十壽辰賀壽文集》,我心頭湧起一股對知識和人生的高度敬意。雖然我尚未深入細讀,但從這書名本身,便足以感受到一種厚重的曆史感和知識的傳承。王士元教授,一個名字本身就承載著學術界的智慧與積澱,而八十歲,更是人生一個輝煌的裏程碑。這本書,正如其名“大江東去”,寓意著時間的流逝,也象徵著王教授畢生在學術海洋中留下的深遠印記。這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祝壽文集,更是一部凝聚瞭無數同行、後輩對一位德高望重學者的敬仰與祝福的集大成之作。我期待著,通過翻閱這些賀壽文章,去窺探王教授在不同領域所展現齣的學術風采,去感受他如何如滔滔江水般,將學術的精華源源不斷地傳遞下去,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學子。我想,這其中一定蘊含著許多寶貴的治學經驗、人生哲理,甚至是那些不為人知的學術故事,都將在這“大江”的奔湧中,嚮我們緩緩展開。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光是“大江東去”這幾個字,就足以勾起我無限的遐想。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書名,更像是一種意境的鋪陳,一種對人生、對歲月、對學術傳承的深沉錶達。我還沒來得及細讀《大江東去:王士元教授八十歲賀壽文集》的內容,但僅僅從書名,我便能感受到一種飽滿的生命力和學術的厚重感。王士元教授,一個在學術界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名字,八十歲,這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年紀,更是學術生涯中一個重要的裏程碑。這本賀壽文集,在我看來,絕非簡單的生日祝福,而是一份對王教授一生學術追求的肯定,是對他所作貢獻的緻敬,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激勵。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這“大江”的奔騰中,究竟匯聚瞭多少智慧的浪花,又將激蕩起怎樣的人生哲思。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大江東去”幾個字,便自帶一股磅礴大氣,仿佛能聽見曆史的迴響。我雖然還未打開內頁,但僅僅是這個名字,就足以激起我無限的好奇。王士元教授,八十壽辰,賀壽文集。這其中蘊含的,絕不僅僅是簡單的祝福,更是一種對學術生涯的迴顧與緻敬。我設想,在這部文集中,定會有許多不同背景、不同領域的學者,用各自的語言,去描繪王教授在他們生命中留下的痕跡。或許有的是對其某個開創性研究的深入剖析,有的則是對其為人師錶的感人迴憶,甚至可能是一些因為共同研究而結下的深厚情誼的記述。我仿佛已經看到瞭,那些曾經在課堂上、在學術會議上、在論文評審中,與王教授有過交集的人們,是如何在這一刻,將他們的心聲匯聚,共同為這位學術巨匠奏響一麯生命的贊歌。這“大江東去”,既是對光陰的感慨,也是對王教授學術生命力永不枯竭的象徵。

评分

“大江東去”,這四個字自帶一種滄桑與壯闊,讓我對這本《大江東去:王士元教授八十歲賀壽文集》充滿瞭期待。我尚未閱讀,但僅憑書名,我便能感受到一股濃厚的學術氛圍和對一位學者的深切敬意。王士元教授,一位名字響亮的老先生,八十歲,這本身就是一個值得隆重慶賀的人生節點。而“賀壽文集”,更預示著這是一部匯集瞭眾多精英學者對王教授的祝福與肯定。我試著去想象,在這本書裏,會是怎樣一篇篇洋溢著真摯情感的文字,講述著王教授在學術道路上的探索與成就,他在桃李芬芳中散發齣的光輝,以及他對後輩學子的深遠影響。這“大江東去”,也許象徵著歲月流轉,但更象徵著王教授的學術思想如大江般奔流不息,滋養著知識的土壤。我渴望在這本書中,能感受到那種超越時空的學術傳承,以及那份屬於知識分子的精神力量。

评分

初見《大江東去:王士元教授八十歲賀壽文集》的書名,我便被其蘊含的深意所吸引。它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祝壽讀物,更仿佛是一幅宏大的曆史畫捲,展現著一位學者的生命軌跡與學術成就。“大江東去”,不僅僅是對時光流逝的感慨,更是對王士元教授八十年人生旅程中,所沉澱下來的智慧與學識的贊譽。這書名本身就充滿瞭詩意和力量,預示著書中定然匯聚瞭許多精彩的文章,它們如同江水般,奔騰不息,承載著無數同行、弟子對王教授的敬意與祝福。我深信,在這部文集中,會有許多關於王教授學術思想的深度探討,關於他治學精神的感人敘述,以及他對中國學術界發展所作齣的傑齣貢獻的詳盡記載。這“大江”的比喻,恰如其分地描繪瞭王教授在學術領域留下的不可磨滅的印記,以及他那源源不斷的學術生命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