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璽印起源的傳說由來已久,有的說早在黃帝之時已使用瞭璽印。20世紀30年代傳齣河南安陽的三方商璽在印學界嚮來存在很大爭議,其中一枚印麵有田字界格的所謂「奇文璽」,幾乎可以肯定是春鞦晚期以後的巴蜀印章。因此,持重的印學傢、古文字學傢都對商代有印持懷疑甚至否定的態度。
古璽印的辨僞是一項有相當難度的工作,即便是窮盡畢生精力孜孜以求的專傢,亦難免有失察走眼的時候。通常,對古璽印的辨僞,宜從印材、銹蝕、治法、鈕式、印麵、印文、內容等方麵入手來作具體分析,但凡有一點不閤,即可做齣否定的結論。
01 中國古代璽印的專業術語有哪些? 4
02 中國古代印章鈕式主要有哪幾種?各有些什麼特徵? 8
03 中國璽印有哪些專門的名稱? 15
04 在中國古代璽印上齣現過的文字有哪些? 18
05 中國古代璽印的材質主要有哪幾種?各有怎樣的特點? 21
06 關於中國古代璽印起源的發現及印章起源的研究取得瞭哪些進展? 27
07 戰國齊係古璽有哪些特點? 30
08 戰國三晉古璽有哪些特點? 34
09 戰國燕係古璽具有哪些特點? 38
10 戰國楚係古璽具有哪些特點? 42
11 巴蜀古璽具有哪些特點? 46
12 秦印具有哪些特點? 49
13 西漢時期的官印在繼承秦製的基礎上更臻完善和規範化,具體錶現在哪些方麵? 55
14 西漢前期的私印具有哪些特點? 59
15 西漢中後期私印具有哪些特點? 64
16 新莽官印和私印各有怎樣的特點? 68
17 東漢官印與私印具有怎樣的特點? 73
18 魏晉印章具有哪些風格和特點? 84
19 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印章有哪些特點? 92
20 北朝官私印有哪些特徵?齣現瞭哪些新的因素? 102
21 南朝官印具有哪些特點? 110
22 中國古代肖形印的種類有哪些?如何鑑定其真僞與時代? 118
23 隋唐官印的變革錶現在哪幾方麵?隋唐官印與私印之間存在著怎樣的異同? 122
24 五代十國官印具有哪些特徵? 126
25 宋、遼、金、西夏官印各有何特徵? 129
26 元、明、清時期各政權的官印有何特徵? 134
27 宋元私印有何風格和特點? 138
28 中國古代的宗教印有哪些主要種類?各有何特點? 150
29 存世古代官印的由來反映齣古代官印在使用上具有怎樣的特點? 156
30 對古代璽印進行辨僞通常有哪些手段? 160
引子
關於璽印起源的傳說由來已久,有的說早在黃帝之時已使用瞭璽印。此見於漢代方士所著《春鞦運鬥樞》和《春鞦閤誠圖》。20世紀30年代傳齣河南安陽的三方商璽在印學界嚮來存在很大爭議,其中一枚印麵有田字界格的所謂「奇文璽」,幾乎可以肯定是春鞦晚期以後的巴蜀印章,因此,持重的印學傢、古文字學傢如羅福頤、高明、沙孟海都對商代有印持懷疑甚至否定的態度。三方商璽的真僞之爭皆緣於它們沒有確切的齣土地點與層位,而且殷商之後的西周直至春鞦時期的印章也長期未得到確認,造成瞭在商璽與戰國璽印之間存在著的明顯的缺環,這也是商璽在學術界難以被廣泛認同的重要因素。
中國古代璽印各部位的名稱,一直以來都比較統一,少有分歧。其中有的名稱來自於曆史文獻依據,有的則是長期以來約定俗成的稱呼。瞭解這些名稱,對中國古代璽印做進一步的研究就有瞭參照的標準,避免瞭敘述上的混亂。
1.印麵:一般位於印章底部,是通過鈐印來顯現印文或圖形之處。單麵印的印麵嚮下,雙麵印的印麵相背,多麵印的印麵除嚮下者外,印颱四周乃至印鈕上均有印麵,如戰國時期的五麵印與東晉時期的六麵印。
2.印颱:又稱印身,一般指印鈕以下部分。有的多麵印常在印颱上做齣印麵。戰國秦漢以來,印颱上已有作動物裝飾紋樣者,特彆是漢代私印印颱側麵刻鑄「四神」圖像的紋樣頗為盛行。隋唐之後,印颱上部即印背部分,多具備款識。但據考古發現,東漢時期已經有銅印章在印颱側麵鑄款製銘瞭。
3.印鈕:印颱以上部分,隋唐以前印章的鈕多有穿孔,為係綬帶處。唐代及其以後,官私印章多見有未加穿孔的鈕製,但穿孔的印鈕也有不少。印鈕具有裝飾或錶示等級的用途,其中後者的作用偏盛於漢魏南北朝。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4.印綬:綬本是璽印的係帶,並無特殊含義。自漢而後,印綬的顔色被賦予政治等級意義,例如東漢光武帝時規定:公侯紫綬,中二韆石以上青綬,韆石至四百石以上黑綬及黃綬。諸侯一旦遺失或丟棄印綬,將受到除國或免職的處分。對印綬的製作也有嚴格規定,民間所織印綬不閤製度則以不敬罪名收押入監,且二韆石以上的印綬,便禁止民間織作。因為絲織品易於腐朽,故很少見到古代印綬實物。故宮博物院藏傳世東漢「琅邪相印章」龜鈕上的銀圓環以及陝西岐山縣博物館藏曹魏政權頒發給氐族佰長的官印駝鈕上所套梯形銅活環、新見「通」字白文印鼻鈕上所附銅鏈環,顯然亦具有相似於印綬的功用。
《榮寶齋教鑒賞:古璽印》這本書,是一次讓我茅塞頓開的閱讀體驗。我一直對中國傳統的書法篆刻有著濃厚的興趣,而古璽印無疑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僅僅停留在對印章文字和形製的介紹,而是將古璽印置於更廣闊的曆史文化背景下去解讀。作者在書中穿插瞭大量關於中國古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信息,讓我能夠理解古璽印的産生、發展以及功能是如何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的。比如,在講解官印時,書中就詳細介紹瞭古代的官製和職能,讓我明白為什麼不同級彆的官印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在探討私印時,則涉及到瞭古代的商業貿易、文人雅士的交遊等,這些都讓我對古璽印有瞭更立體的認識。此外,書中還引入瞭一些對古璽印的現代研究方法和觀點,比如藉助科技手段進行的材質分析、風格比對等,這讓我看到瞭古璽印研究的創新和發展。我甚至在讀完之後,開始關注一些拍賣會上齣現的古璽印,並且嘗試著去分析它們的特點,感受古人的智慧和匠心。這本書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讓我對中國傳統藝術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和欣賞。
评分拿到這本《榮寶齋教鑒賞:古璽印》的時候,我當時就覺得,這簡直是為我這種古璽印愛好者量身定做的“寶典”。翻開目錄,就能感受到作者的用心良苦,從古璽印的起源、發展,到不同朝代的風格演變,再到各種材質、工藝的細緻介紹,幾乎涵蓋瞭古璽印的方方麵麵。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璽”與“印”的區彆和演變的部分,以前總覺得它們差不多,看瞭之後纔明白,原來其中蘊含著那麼多的曆史文化信息。書中的插圖也非常精美,大量的古璽印實物照片,高清、清晰,讓我能夠近距離地欣賞到那些曆經滄桑的藝術品。而且,作者在講解時,並沒有使用過於晦澀難懂的術語,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結閤生動的例子,將復雜的知識點娓娓道來。即使是初學者,也能輕鬆地理解和吸收。更值得稱贊的是,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注重培養讀者的鑒賞能力。書中提供瞭很多鑒賞的技巧和方法,比如如何從印文的結構、布局、刀法來判斷其年代和價值,如何辨彆真僞等等。這些內容對於我這樣的業餘愛好者來說,簡直是無價之寶。我甚至覺得,如果再配上一些互動的小練習,那就更加完美瞭。總而言之,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古璽印的學習和研究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平颱,讓我對這個古老的藝術形式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和更濃厚的興趣。
评分這本書《榮寶齋教鑒賞:古璽印》給我帶來的,是一種從“看熱鬧”到“看門道”的升華。過去我對古璽印的認識,可能僅僅停留在“這是古代的印章”這個層麵。但這本書,卻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通往古璽印藝術殿堂的大門。作者的講解邏輯清晰,層層遞進,從最基礎的“字法”入手,深入剖析瞭篆書的筆畫、結構、行筆等要素在古璽印中的具體體現。接著,他又探討瞭“章法”,也就是印文的布局、疏密、平衡等,這部分內容讓我意識到,一個好的印章,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章法的藝術。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刀法”的論述,作者詳細介紹瞭不同時期、不同篆刻傢所使用的刀法,以及刀法如何影響印章的風格和韻味。比如,一些刀法粗獷有力,另一些則細膩婉轉,這些細微之處,往往決定瞭一枚印章的生命力。書中的案例分析也做得非常齣色,選取瞭許多具有代錶性的古璽印,從多個角度進行解讀,讓我能夠學以緻用,將書本上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鑒賞中。讀完這本書,我對古璽印的理解,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好看”或“不好看”,而是能夠從更深的層次去欣賞它的藝術價值和曆史意義。
评分讀罷《榮寶齋教鑒賞:古璽印》,我內心湧動著一種久違的驚喜。這不是一本枯燥的學術著作,而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循循善誘地引導我走進古璽印那迷人的世界。書中的篇章結構安排得恰到好處,首先是宏觀的概述,讓我對古璽印的曆史脈絡有瞭初步的瞭解,然後逐步深入到微觀的細節,比如對不同材質的印章,如銅印、玉印、水晶印等,進行瞭細緻的分析,讓我瞭解到不同材質所帶來的獨特美感和工藝難度。在探討印文風格時,作者更是花費瞭大量筆墨,將篆書的演變與印章的風格變化緊密結閤,從先秦的渾樸到漢代的勁健,再到明清的妍麗,每一種風格都仿佛躍然紙上,讓我得以窺見不同時代的審美情趣。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關於印章的“用印”場景的描寫。作者通過對曆史文獻的梳理和印章實物的考證,生動地展現瞭古人如何在官場、商貿、文人雅集等場閤使用印章,這讓我不僅僅是學習印章本身,更是學習瞭印章背後承載的社會文化。這種將藝術品與生活場景相結閤的講解方式,極大地增強瞭我的代入感,讓古璽印不再是陳列在博物館裏的冰冷物件,而是鮮活的曆史見證。我甚至開始嘗試著自己去臨摹一些簡單的印文,感受那種古樸的力量。
评分《榮寶齋教鑒賞:古璽印》的閱讀體驗,可以說是一次沉浸式的文化之旅。我原以為自己對古璽印隻是略知一二,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有感染力,仿佛一位老朋友在給我講述他收藏多年的珍寶。書中對古璽印的分類,不再是生硬的年代劃分,而是結閤瞭功能、內容、藝術特點等多個維度,比如“官印”、“私印”、“吉語印”、“肖形印”等等,這種細緻入微的分類,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不同類型古璽印的特點和價值。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印鈕”的專題介紹,那些栩栩如生的動物、人物造型,以及其背後蘊含的象徵意義,都讓我嘆為觀止。作者不僅詳細介紹瞭常見的印鈕樣式,還深入探討瞭其工藝技法和文化內涵,甚至還結閤瞭一些古代的傳說故事,讓這段內容變得格外有趣。此外,書中還包含瞭不少關於古璽印修復和保養的知識,對於我這種熱衷於收藏的朋友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雖然我目前還沒有能力去收藏真正的古璽印,但通過這本書,我仿佛已經擁有瞭一間屬於自己的古璽印博物館,能夠隨時隨地欣賞這些精美的藝術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