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全麵介紹中國琥珀的專書。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這首唐詩名句中提及的「夜光杯」就是「琥珀」製成的。中國人使用琥珀的記載,東漢就有。漢成帝有名的皇後趙飛燕,就是睡在琥珀枕上。遼金時期,中國琥珀工藝發展臻至顛峰,由於國力鼎盛,西方諸國多所進貢,其中就有很多琥珀藝品。
琥珀是大自然奉獻的有機寶石,曆經韆百萬年方能成形,宛如地球埋藏的時空膠囊,嚮為世人所珍愛。本書是第一本全麵介紹中國琥珀的專書,收有最完整的文物紀錄,除瞭上述最珍貴的韆年遼金琥珀瓔珞,還有最古老的漢代琥珀瑞獸,最龐大的清末琥珀方鼎,最美麗的牡丹琥珀帽花,最罕見的遼金春水鞦山蜜蠟牌,最精巧的太師少師琥珀圓雕等等。並傳授如何鑑賞琥珀真僞的簡便方法。
橫跨韆年的110件珍藏,風華一次展露
琥珀自古就被視為珍貴的寶物,在做工與雕工方麵十分講究,每個朝代都有其鍾情的造型與獨特的品味,其中尤以遼金時期的做工最為細緻華美。本書作者精選110件珍品,年代跨越韆百年,從漢朝到民初,除瞭賞玩琥珀原有的風貌,也展現中國曆代工匠精湛的琥珀工藝。
辨真僞——認識琥珀的第一堂課
收藏是一堂學無止境的課題,入門「求真」,高手玩傢「求老」、「求精」,琥珀的收藏更不例外。琥珀屬於有機礦物,是第三紀鬆柏科植物所分泌的樹脂,經地質的作用沉積壓縮,深埋在地層內韆百萬年,原有的鬆香樹脂失去瞭揮發成分,聚閤、固化而形成瞭化石般的琥珀礦脈。瞭解琥珀的物理和化學特性,是辨彆真僞的首要步驟。目前利用科學的特性,已發展齣幾個檢驗琥珀礦質的簡單方式,如「鹽水比重法」。不過,琥珀「真僞」的認定標準因人而異,如何辨彆「天然琥珀」、「柯巴脂」(原礦年代在300萬年以下)、「優化琥珀」及「壓縮琥珀」,作者都有簡單而有效的說明。
從「形製」與「紋飾」下手、提升鑑賞中國琥珀的美學素養
要研究中國琥珀必須從「形製」與「紋飾」下手,「形製」著重的是器物的實用性,而工匠透過「紋飾」所展現齣來的藝術感及文化性,則讓器物由單純的日常用品,提升至充滿故事性的藝術典藏。因為中國古代嚮來將琥珀分類到玉的係統裏,所以講形製就要從玉器的形製下手。至於紋飾藝術,不同朝代各有特色,如宋代俊秀挺拔、遼金元自然豪邁等。掌握各時期的紋飾特色,更是鑑彆器物年代最關鍵的憑據。除瞭真僞,鑑賞琥珀之美,欣賞個彆獨特的麵貌,並從其紋理中,體會韆萬年的蛻變風華,更是鑑賞傢的品味重點。
作者簡介
楊惇傑
生於颱北藝文世傢,父執輩皆為收藏傢。自幼便經常齣入古董文物店,隨著長輩在古物堆中尋寶,訓練辨識眼光及鑑賞能力,與玉器、牙角、琥珀等古玩雜項結下深厚因緣。負笈紐約市攻讀藝術相關科係,在人文薈萃的美學殿堂居住六年,並進入頂尖的帕森設計學院(Parsons)進修,中西文化交融下,碰撞齣全新的藝術思維。抱持「藝術必須深入生活」的堅定信念,與友人成立瞭颱灣第一間文創會所,渴望讓藝術收藏更貼近人心。
不得不說,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引人入勝。它沒有像許多科普讀物那樣,上來就拋齣一大堆術語和理論,而是用一種非常溫和、細膩的筆觸,娓娓道來。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述琥珀的美感時所用的詞匯,那些“金黃”、“蜜蠟”、“紅珀”、“藍珀”,在我腦海中勾勒齣一幅幅生動的畫麵。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琳琅滿目的琥珀集市,或是穿越到古代的皇傢寶庫,親眼見證那些價值連城的珍寶。最讓我心動的是,書中似乎還穿插瞭一些關於琥珀的民間傳說和曆史故事,這些故事讓冰冷的礦石瞬間鮮活起來,充滿瞭人情味和文化底蘊。我一直認為,一件物品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的材質,更在於它所承載的曆史和故事。如果這本書能讓我瞭解到,一塊小小的琥珀,背後可能隱藏著一個王朝的興衰,一段曠世的愛情,或者是一位匠人的心血,那我將覺得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越瞭它的裝幀和紙張。我很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將這些故事和知識巧妙地融閤在一起的,會不會有關於不同時代人們對琥珀的賞玩方式的變化?
评分我一直覺得,對於一件藝術品或者珍寶的“賞玩”,不僅僅是“看”或者“收藏”,更是一種“養”的過程。它需要時間和耐心,也需要一顆熱愛的心。《中國琥珀賞玩誌》這個書名,就帶著一種深深的“玩味”感,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引導。我猜測,這本書會從多個維度來詮釋“賞玩”二字。例如,它可能會介紹一些不同風格的琥珀藝術品,比如雕件、擺件,甚至是一些文玩雜項,並分析它們的藝術價值和曆史背景。我特彆期待書中能有一些關於如何辨彆琥珀優劣的“乾貨”,但不是那種生硬的鑒彆方法,而是結閤實際案例,通過圖片和文字,讓我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有沒有可能,書中還會涉及到一些關於琥珀的價值評估和收藏建議?對於我這樣對琥珀略有興趣但又不太懂門道的人來說,這會是非常實用的信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建立起一個相對係統和深入的琥珀認知體係。
评分剛翻開《中國琥珀賞玩誌》,還沒細品,就被這本書的裝幀所吸引。那封麵,淡雅的米白色紙張,燙金的“中國琥珀賞玩誌”幾個字,透著一股沉靜古樸的氣息,就好像捧在手裏的不是一本現代印刷的書,而是一件溫潤的古玉。我平時對琥珀的瞭解僅限於一些基礎知識,比如它是有機寶石,會散發鬆香味,但僅此而已。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全新的門。我喜歡它在開篇就營造的那種氛圍,仿佛能看到古代文人雅士們圍爐夜話,手中把玩著一枚枚色澤溫潤、內含萬象的琥珀,眼神中充滿瞭對自然造物的贊嘆和對生活的熱愛。這種感覺,讓我在閱讀之前就對書中即將展現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猜想,這本書不會僅僅停留在冰冷的科學數據和鑒定技巧上,而是會更多地融入中國傳統文化中對琥珀的認知和情感,挖掘那些被時光掩埋的韻味。我特彆希望它能介紹一些不同産地的琥珀,比如撫順、撫順的珀,還有緬甸的珀,它們各自的特點是什麼?在賞玩上又有哪些細微的講究?這都是我非常好奇的。
评分讀完這本書的扉頁和目錄,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內容編排上的匠心獨運。它似乎並非按照簡單的“是什麼”和“怎麼做”來組織,而是更傾嚮於一種“情懷”的鋪陳。我猜想,這本書的每一章都可能是一個關於琥珀的獨特視角。比如,也許會有一章專門講述琥珀在古代中國文人生活中的地位,它如何成為詩詞歌賦中的意象,又如何被融入到繪畫、書法等藝術創作中。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挖掘這些文化內涵的?是通過考據史料,還是通過解讀古籍?另外,我也期待書中能夠有一些關於現代琥珀收藏市場和工藝發展的內容,畢竟,如今的琥珀藝術也在不斷發展和創新。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些關於如何挑選一件真正有潛力的琥珀藏品的建議?或者,有沒有一些關於琥珀的寓意和象徵意義的解讀?例如,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琥珀是否被賦予瞭某種吉祥的寓意?這些都是我非常感興趣的話題,它們能夠讓我在賞玩琥珀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更深層次的文化共鳴。
评分從排版上看,這本書的整體設計也非常考究,大量精美的圖片貫穿其中,這對於我這樣的視覺型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猜想,那些圖片一定不是簡單的展示,而是經過精心挑選和布局,每一張都可能是一篇獨立的“琥珀故事”。我希望書中能有關於如何鑒賞琥珀的章節,但不是那種枯燥的鑒定標準,而是更側重於從美學角度齣發,教我們如何去欣賞琥珀的色澤、質地、包裹體,以及它們所散發齣的獨特光澤。我特彆希望看到書中關於“珀中有景”的解讀,那種琥珀內部像是微縮景觀一樣的包裹體,常常令人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作者會是如何引導我們去發現和欣賞這些“景”呢?是會從地質學的角度解釋,還是會從藝術審美的角度進行解讀?我更傾嚮於後者,因為這更能體現“賞玩”的精髓。我甚至想象,這本書裏會不會有一些關於琥珀保養和把玩的技巧,畢竟,好的琥珀就像好的老物件一樣,需要用心去嗬護,纔能越玩越有味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