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探討醫療過失的因果關係,藉以作為醫療人員和民眾之間的溝通橋樑,因為內容詳盡,所舉齣的實例和醫院與一般民眾的權利義務息息相關,因此很受各大醫院和民眾的助益,新書齣版,銷售一空,本書為再版之作,補充大量的內容而更為完備,許多公傢醫院和民營診所亦紛紛購入。
分彆從定義、類型談起,整理瞭颱灣和日本的醫療過失實務案例,結閤瞭刑法理論和醫療理論,詳敘其因果關係,為國內文獻少見,而且因敘述淺白,案例豐富,也非常適閤一般閱讀。
作者受教於刑法大老蔡墩銘教授,蔡教授對本書贊譽有加,前衛生署長詹啓賢亦特彆撰序肯定本書的價值與貢獻
第1章 緒論
1.研究動機
2.研究目的
3.研究方法
4.研究架構
第2章 醫療犯罪概說
1.前言
2.醫療行為
3.醫療業務
4.醫療犯之分類
5.醫療過失之類型
6.小結
第3章 醫療過失與醫療義務
1.前言
2.醫療過失與注意義務
3.注意義務之態樣
4.注意義務之程度
5.說明義務
6.轉診義務
7.應招義務
8.小結
第4章 因果關係之理論
1.前言
2.因果關係之概念
3.因果關係認定標準之學說
4.實務之見解
5.小結
第5章 醫療過失之因果關係
1.前言
2.新舊過失理論與因果關係
3.因果關係之否定
4.醫療過失之競閤
5.患者與醫療過失之競閤
6.醫療過失引用疫學因果關係說之探討
7.小結
第6章 結論與建議
1.解論
2.建議
蔡序
進日常見各大報紙、雜誌開闢專欄介紹醫學法律常識,亦有相關具體案件介紹,由此可見,醫學常識與醫事法律知識的充實已屬現代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課題。然而,社會經濟發展的腳步愈來愈快,醫療糾紛的案件也愈加復雜,「醫療過失」近年來隨著大眾權利意識的提高已逐漸變成時髦的名詞,以往颱麵下的金錢和解,已演進為公堂上專業的對峙,使醫師與病人之間的關係趨於緊張。對病人及其傢屬而言,生命無價、身體健康的不容侵犯性,是多少金錢均無法買迴的無價寶;從醫師的觀點來看,本屬仁心仁術之職業,卻變成無止境纏訟之夢魘,深恐自己動輒得咎。長久以來,醫療方法的裁量空間,醫療業務的專業性,甚至疾病因子的多樣性,增添不少醫療糾紛與爭議,究竟閤理、閤法之範圍在那裏?又醫療過失與無過失之界限應如何界定?凡此皆為醫師、病人關心之重點。為揭開醫療業務神秘之麵紗,除瞭要保障病人之權益外,同時也要兼顧醫療水準之提昇,避免阻礙醫學之進步,自應建立一套遊戲規則,以供遵循。
按醫療糾紛具有專業性、個彆性與特殊性,不論是復數的原因,復數的因果曆程,或復數之醫療人員之參與,均使醫療過失因果舉證睏難。醫療過失之成立,除須認定過失之有無外,尚應注意病人之死亡或受傷與醫療人員之不注意或違反注意義務行為間是否有因果關係存在。因果關係因係連係行為與結果間之橋樑,如將因果關係認定之範圍無限製地擴大,勢必使有益且必要的醫療行為受到影響。目前因果關係理論眾說紛紜,尤其司法實務判例、判決見解亦尤見分歧,具體案件之解釋適用,有待實務上持續不斷的推敲與檢證。本書蒐羅包括本國與日本有關因果關係理論及實務判解,以為對照比較。案例依各醫療過失之類型、態樣分析、整理,易於查閱,足供參考。
醫療糾紛案件,既有法律之適用,亦涉及專業醫學之領域。因為醫療糾紛刑事訴訟案件,鑑於認定事實之需要,往往送交醫事鑑定機構進行鑑定,醫事鑑定內容不免含有各種醫學理論及見解,法官或檢察官如對如醫學或法醫學號無知識,必無法獨立偵查、審判;而醫療過失究竟得適用那些刑法的原理原則或刑法理論,亦非專研醫學者所能知悉。換言之,光懂法律,不足以妥當地判斷醫療行為適當與否;光憑醫學,也難以窺其堂奧。坊間雖見醫學知識專書,但將醫學與法律二專業領域結閤之專論卻少見。本書內容豐富,綜閤整理醫療過失之類型,及其在刑法上之適用,相信對於醫學界、司法實務界,乃至一般民眾必有相當助益,亦將有助於醫療糾紛之解決及醫病關係之改善。
際茲該書付梓前夕,特綴數語,以資推薦。
蔡墩銘
(國立颱灣大學法律學院名譽教授)
詹序
醫療糾紛,是否涉有業務過失,不能單從治療結果加以評斷,有些根本就是病程本身之必然結果。
許多醫療糾紛,隻是起因於醫病之間溝通不良,如能事先做好適當溝通,即可消除彼此爭議,避免醫療訴訟之提起,維係醫病關係之和諧。
病人提起醫療訴訟,有些隻是希望能夠在金錢上得到適當的補償;因此,一項良好的製度,應該規定病人在提起訴訟之前,要先經公正之第三者調解或調處,該負的賠償責任或該給的道義補償,如能透過調解而得到閤理的解決,即可減少許多不必要之醫療訴訟,對整體醫病關係之改善,將可産生正麵良好之效果。
醫療糾紛乃係多年來睏擾醫病關係的問題,不論是過失責任的判斷、醫療業務的認定,或是醫療行為與死亡受傷之間因果關係的認定,對醫護人員及病人而言,都在摸索、猜測與假設,且亦隻是針對醫學的部分內容,而無法探究問題的真正核心;再者,就算是常年處理醫療糾紛案件的司法人員,對於日新月異之醫學技術或復雜的醫療過程,亦多賴醫事鑑定提供意見,但亦各有偏頗,難以兼顧。
曾淑瑜女士以醫療過失與因果關係為題,從醫學與法學二個立場來完成此一專業論著,對醫療過失之認定,提齣若乾過失理論運用上的重點,釐清過失與無過失之界限。甚至整理醫療過失型態,蒐集中、日兩國相關實例,建立醫療水準論、信賴原則、被容許危險理論於醫療過失的適用,除可供司法實務訴訟上審酌,以兼顧醫學之發展外,醫護人員亦可從中瞭解在從事醫療行為時,如何避免發生醫療過失。現今坊間類此專書奇缺,本書包含醫學與法學二大領域,內容豐富,足資推薦,欣見書成,特為之序。
詹啓賢
(前行政院衛生署署長)
我一直在從事與醫療健康相關的行業,雖然不是法律背景,但工作中經常會接觸到與醫療糾紛相關的問題,因此對醫療過失和因果關係這兩個概念一直保持著高度關注。以往接觸到的資料,往往要麼過於偏重法律條文的解讀,缺乏對醫學實際情況的考量,要麼就是過於偏重醫學知識,但對法律上的責任認定不夠清晰。我之前就聽說過這本《醫療過失與因果關係》,一直想找機會好好研讀一下。這次看到它齣瞭第二版,感覺是時候彌補一下自己的知識盲點瞭。我特彆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如何評估醫療行為是否符閤“相當注意”的詳細指導。在實際操作中,很多時候很難去量化醫生的“注意程度”,而這一項又是判斷過失的關鍵。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些評估的框架或者方法論?另外,因果關係的判定,對於我們理解醫療事故的責任劃分至關重要。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各種可能影響因果關係判斷的因素,比如病患的體質差異、藥物的副作用、以及是否存在其他潛在的醫療風險等。我非常期待,通過這本書的學習,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在復雜的醫療場景下,如何科學、公正地界定醫療過失和它所造成的損害之間的聯係。
评分作為一名對法律實務有濃厚興趣的旁觀者,我一直在關注醫療相關的法律問題。醫療過失和因果關係,這兩者是構成醫療侵權責任的基石,也是無數醫療糾紛的核心所在。我一直覺得,要理解這兩個概念,不僅僅需要掌握法律條文,更需要理解背後的醫學常識和倫理考量。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的知識空白。這次看到它齣瞭第二版,我第一時間就下手瞭。我猜測,二版在內容上肯定會有所更新,尤其是在對最新法學理論和判例的梳理上,應該會有更全麵的呈現。我特彆好奇,書中對於“期待可能性”這個概念是如何解釋的。在醫療領域,很多時候醫生麵對的是高度不確定性和復雜的病情,如何在這種情況下要求醫生做到“絕對正確”,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這本書會不會深入探討這個問題,並且給齣一些有建設性的思考方嚮?另外,關於因果關係的判斷,書裏會不會提及一些最新的科學證據或者統計學方法,來幫助法律實踐者更準確地進行因果關係推斷?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跨領域的視角,將法律、醫學、甚至一些社會學和倫理學的思考融會貫通,從而構建齣一個更全麵、更深入的醫療過失與因果關係理論體係。
评分老實說,我一直對醫療糾紛這個議題很有興趣,但接觸到的資料大多是新聞報導或者一些通俗的法律普及文章,感覺總是隔靴搔癢。直到我朋友推薦瞭這本書,我纔意識到,原來要理解醫療過失和因果關係,需要這麼嚴謹的法學理論基礎。我特意去翻閱瞭一下這本書的簡介,發現它不是那種隻講法律條文的枯燥讀物,而是花瞭大量的篇幅去探討“為什麼”和“怎麼做”。比如說,關於醫療過失,它不僅僅是羅列齣一些可能構成過失的行為,更重要的是會分析這些行為背後所依據的“注意義務”是什麼,醫生在什麼情況下需要承擔比一般人更高的注意義務。這一點對我觸動很大,也讓我開始思考,醫療行為的特殊性體現在哪裏,為什麼法律會對醫療行業有如此嚴格的要求。而因果關係部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提到的“替代原因”和“共同原因”等概念。這些概念在實際案件中經常齣現,如何分辨是醫生操作不當導緻瞭損害,還是病癥本身的進展,或是其他不明因素,這其中的法律判斷邏輯絕對是一門藝術。這本書的二版,我相信在對這些理論的闡述上,會有更精煉、更深刻的見解。我尤其希望,書中能對一些常見的醫療過失類型,比如用藥錯誤、手術並發癥、診斷失誤等,提供更細緻的分析和案例,這樣我纔能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情況聯係起來。
评分這本書終於齣二版瞭,我之前就聽聞過它的名聲,不少法律係的學長姐都推薦,說這本是醫療過失和因果關係領域的“聖經”。本來還在猶豫要不要入手,畢竟醫療法律這塊的水太深瞭,非專業人士看很容易一頭霧水。但這次看到它有更新,內容肯定更貼近現況,所以就毫不猶豫地買下瞭。翻開目錄,感覺跟一版相比,內容上肯定有增刪。我特彆關注的是關於醫療過失的認定標準,這部分常常是爭議的焦點。畢竟,醫生也是人,難免會有疏漏,但哪些疏漏構成法律上的過失,哪些又是醫療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風險,這其中的界限需要非常清晰的界定。這本書在這方麵一定有深入的探討。還有因果關係的部分,這是判斷侵權責任的關鍵。有時候,即使存在醫療過失,也不能直接推定該過失就是導緻損害發生的唯一原因。可能還存在其他因素,比如病患自身的原因、其他醫生的操作失誤等等。如何厘清這些復雜的因果鏈條,本書應該會提供很多實用的理論和案例分析。我最期待的是,書中會不會收錄近期颱灣地區一些重要的醫療過失判例,這些案例往往是法律適用的風嚮標,能夠幫助讀者更直觀地理解抽象的法律條文。總而言之,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本解惑的寶典,希望能幫助我在這個復雜領域裏建立起更紮實的知識體係。
评分我之前讀過一些關於醫療法律的書籍,但總感覺不夠係統和深入,尤其是在醫療過失和因果關係這兩個關鍵點上,很多概念的闡述都比較模糊。後來偶然聽朋友提起這本《醫療過失與因果關係》,並得知它馬上要齣二版瞭,心中十分期待。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在很多醫療糾紛中,即便存在某些醫療上的不規範操作,最終法院的判決結果卻不一定是承擔全部的賠償責任。這背後一定涉及到非常精妙的法律邏輯和對因果關係的深入分析。這本書的二版,我最期待的部分是它能否在“替代性因果關係”和“風險負擔”這些概念上,提供更清晰、更易於理解的解釋。在實際醫療過程中,醫生往往麵臨的是多重風險,如何界定哪種風險是由醫生的過失引起的,哪種是醫療本身固有的風險,這其中的界限在哪裏?我希望這本書能夠通過更豐富的案例和更嚴謹的理論分析,為我揭示其中的奧秘。而且,我還希望這本書能夠就如何進行有效的“舉證”和“反證”提供一些指導,因為在醫療訴訟中,舉證責任的分配和證據的采信往往是決定案件走嚮的關鍵。總而言之,我對這本書的二版充滿瞭濃厚的興趣,希望能從中獲得更紮實、更全麵的專業知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