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序
第一章 白色巨塔內之紀律──論醫師之職業倫理
壹、前 言∕3
貳、醫師基本之責任與義務∕4
參、醫師對病人之責任與義務∕5
肆、醫師相互間之責任與義務∕21
伍、與醫師以外的其他人之關係∕23
陸、對社會之責任與義務∕25
柒、以人為研究對象及先端醫療之職業倫理∕28
捌、人工生殖醫療之職業倫理∕36
玖、從美國醫師會之倫理規定分析以sofe law規範
醫師職業倫理之可能性∕38
拾、結 論∕47
附錄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閤會之醫師倫理規範∕48
第二章 誰的生命不及格
──論胚胎基因篩選之倫理爭議與法律問題
壹、前 言∕55
貳、胚胎基因篩選之爭議∕56
參、生殖技術與女性之生殖權∕63
肆、遺傳基因醫療(技術)之界限∕69
伍、結 論∕91
第三章 我想要一個孩子──人工生殖醫療法律爭議之研究
壹、前 言∕95
貳、人工生殖醫療與自己決定權∕97
參、人工生殖醫療與孩子之權利∕98
肆、人工生殖醫療之親子法律問題∕103
伍、受術人資格是否應限製∕110
陸、人工生殖之刑法規範∕114
柒、各國人工生殖醫療法規範之介紹∕120
捌、我國人工生殖法之規定及其爭議∕152
玖、結 論∕157
第四章 從人體精子、卵子之法律地位論死後取精之刑法可罰性
壹、前 言∕163
貳、屍體在法律上之地位∕164
參、精子、卵子在法律上之地位∕168
肆、德日立法例禁止死後取精之立論根據∕170
伍、以刑法規範生命倫理議題之意義∕172
陸、結 論∕175
第五章 迎接老年化社會之來臨
──論尊嚴死之倫理爭議與法律問題
壹、尊嚴死之意義與問題之所在∕179
貳、尊嚴死之對象∕181
參、醫師對植物人或腦死病人之治療義務∕184
肆、尊嚴死與安樂死在法律上之區彆及生命倫理上之 評價∕187
伍、美國有關尊嚴死問題之探討∕190
陸、德國有關尊嚴死問題之探討∕200
柒、其他國傢有關尊嚴死之發展趨勢∕207
捌、安寜緩和醫療是否為「尊嚴死」∕219
玖、結論──尊嚴死適法性要件之研究∕221
第六章 論人體之利用──器官移植與法律之衝突與調和
壹、生命之尊重及幸福之追求∕227
貳、人體、與人體分離之器官、組織等及屍體在法律上之地位∕228
參、生命之終期──「死亡」之認定∕235
肆、各國有關腦死、器官移植問題之檢討∕248
伍、結 論∕254
第七章 我不想彆人知道我有病──論個人醫療資訊之保護
壹、前 言∕257
貳、醫療資訊保護之必要性∕258
參、美國醫療資訊之保護∕274
肆、日本醫療資訊之保護∕281
伍、歐洲醫療資訊之保護∕288
陸、基因資訊之保護∕296
柒、醫療資訊之安全措施∕301
捌、結 論∕304
序文
有鑑於近年來醫學研究大力著重於生育的協助、延命治療,以人為方式企圖左右本屬自然現象的生死問題,本書起初擬命名為「生死操作」,希望藉由質疑人類操作生死議題來討論其所涉及的法律問題。惟在撰寫過程中,不論是文獻的閱覽、案例的探討,甚至是個人的經曆,一再使我相信縱使研究人員投入大量的時間、精神、金錢,追求人類永生的福祉,那隻不過是一個夢幻式的理想罷瞭,真的可以操作生死嗎?還是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人終其一生生命的價值何在?在生命繼起的過程中,人往往非自我意誌的來到人世,不但無法選擇想要的生長環境,也已陷入古人早已經設限好的遊戲規則中,隨波逐流,不知生命究竟會流嚮何方。當其馬齒徒長,形銷骨毀,孤單地躺在床上,延命裝置雖然滴答滴答地說著其生命的繼續,但生命的本質早已經如塵埃落地,此時心中唯一的問題隻剩下何時是我的歸期。國人一嚮喜談生,避說死,但每個人難免一死,如何活得有尊嚴,如何享受專屬於自己的生命旅程,我想這纔是現代人應該思考的問題。
因此,本書的書名後來不能免俗地命名為「醫療、法律、倫理」,期望從醫學的研究發展、法律的規範禁止及倫理爭議衝突三方麵,省思以人性尊嚴為中心之醫療倫理。所謂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我在撰寫本書的過程中雖非說耗盡心力,嘔心泣血,但一而再,再而三的打擊,真的讓我深刻地感受到老天爺對我的「眷顧」。這一段時間「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又再一次驗證生命的曆程是無法控製的。首先,當我尚未完成「尊嚴死」一文時,不知何故電腦在發齣數聲怪響後也有尊嚴地罷工瞭,之前我隻顧著伏案疾書,竟然忽略瞭備份,辛辛苦苦寫的部分頓時被掏空,此時當然隻有不顧尊嚴地到處找救兵,希望挽迴片語隻字,最後雖然終於救迴來瞭,但那種花大筆錢將自己的文章買迴來的經驗真不是三言兩語可以形容的。接下來,本來以為應該日夜趕工追上進度,沒想到偶然間檢查身體,竟然麵臨生命的威脅。在那段期間自己與傢人的心情擺盪起伏在希望的期待與不安的絕望中,我一直在思考生命的意義及價值。
感謝老天爺讓我更認識自己,讓我體認到原來學術研究可填滿我的心靈,當我專心寫功課時心情平靜,所有的世俗雜念皆多拋開——這就是我人生的價值;同時也讓我感受到周遭的朋友、學生對我的關懷,他們的愛我會永遠記在心裏——這是生命對我的迴饋。當然,先生陪我一路走來,不必多言,對於生死一事自有默契——這是相互扶持的幸福。本書終於完成瞭,承濛學棣羅殷霞、陳傢和、連雲呈、張訓敏、王建偉、吳培菁辛苦的校對,在此緻上本人最大之謝忱,也祝福他們每個人都能心想事成。其實待研究的醫療法律課題還很多,我當然會繼續寫下去。
曾淑瑜 謹誌 二○○七年八月
說實話,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在書店看到《醫療.法律.倫理》這本書的,當時它的裝幀設計就吸引瞭我。我平時對醫學類的書籍接觸不多,但對一些社會議題和人生哲學卻頗感興趣。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第一反應是它可能涉及一些比較嚴肅和專業的內容,我擔心自己可能看不懂。但是,我又覺得,醫療、法律、倫理這三個詞語,恰恰是構成我們現代社會運轉的重要支柱,它們之間互相影響,又互相製約。我猜這本書應該不僅僅是關於醫療技術本身,更重要的是探討在運用這些技術時,我們應該遵循什麼樣的準則。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將法律的嚴謹性和倫理的思考巧妙地結閤起來,來分析醫療實踐中的各種問題。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些鮮活的案例,讓我們看到這些抽象的概念是如何在現實生活中發揮作用的? 我也期待它能幫助我理解,在麵對一些棘手的醫療難題時,為什麼會齣現不同的聲音和觀點,以及這些觀點背後可能存在的價值衝突。颱灣社會對於醫療人權和生命尊嚴的重視程度很高,這本書或許能從一個更宏觀的視角,幫助我理解這些社會共識是如何形成的。
评分我之所以對《醫療.法律.倫理》這本書産生濃厚的興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身邊有親友從事醫務工作,他們經常會跟我分享一些在臨床上遇到的睏境和挑戰,其中很多都涉及到法律和倫理的邊界。有時候,醫生們會因為擔心潛在的法律風險而不敢輕易做齣一些可能對患者有利的決定,這種“醫不敢”的心態,我覺得對整個醫療體係的發展都是一種阻礙。這本書的題目正是我一直以來關注的核心。我非常期待它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平衡醫患關係、如何界定醫療責任、以及如何在復雜的醫療環境中做齣符閤倫理的決策的指導。 我也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在法律條文的嚴謹和倫理觀點的探討之間找到一個恰當的切入點的。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並從中提煉齣具有普遍意義的原則? 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理論的探討,更能給實際從業者和普通民眾都帶來一些啓發和幫助,讓我們在麵對生死攸關的問題時,能多一份理解和理性。 颱灣的社會環境相對開放,對於這些議題的討論也更加深入,這本書的齣現,可能會為我們提供一個更係統、更專業的解讀。
评分說實話,當我第一眼看到《醫療.法律.倫理》這個書名的時候,我有點猶豫,因為“法律”和“倫理”這兩個詞在我看來,都自帶一種嚴謹甚至有些冷冰冰的感覺,總覺得讀起來會很枯燥,像是翻閱厚重的法律條文或者哲學專著。但是,我又忍不住好奇,究竟是什麼樣的內容,能夠將這三個看似獨立卻又緊密相連的領域融閤在一起?我猜這本書不會僅僅是羅列一些案例或者法律條文,它應該是在探討一種更深層次的思考,關於在醫療過程中,我們應該如何平衡患者的權益、醫生的責任以及社會整體的利益。我尤其關心這本書會不會觸及一些當下颱灣社會正在熱議的話題,比如醫療糾紛的處理機製,又或者是關於醫療資源分配的公平性問題。我一直覺得,這些問題如果不從更宏觀的層麵去理解,很容易陷入情緒化的爭論。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理性的框架和深刻的洞見,幫助我們這些普通讀者也能更好地理解這些復雜的議題,甚至在麵對類似情況時,能做齣更明智的判斷。它或許能揭示一些隱藏在醫療事件背後的邏輯,讓我從一個更廣闊的視角去審視這個問題。
评分哇,這本書《醫療.法律.倫理》的封麵設計就很有質感,用色沉穩,字體也很有力量感。看到這個書名,我腦子裏立刻就閃過好多畫麵,像是醫院裏白衣天使和患者之間的拉扯,又或者是那些讓人心痛的醫療事故新聞。我一直覺得,做醫生這份職業真的太不簡單瞭,不僅要有精湛的醫術,還得麵對生老病死這些人生中最無奈的時刻。這本書的題目直接點齣瞭醫療領域的核心睏境,它應該能幫我更深入地理解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會看到一些充滿爭議的醫療判決,或者是關於生命權、安樂死這些永恒的哲學命題。我一直對這些領域抱有濃厚的興趣,總覺得如果能從更專業的角度去剖析,或許能對一些社會現象有更清晰的認知。尤其是“倫理”這個詞,它就像一個無形的標尺,衡量著我們在追求技術進步的同時,是否也守護住瞭人性的溫暖和尊重。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案例分析,讓我能更具體地看到這些抽象的概念是如何在現實生活中運作,又會對普通人的生活産生怎樣的影響。颱灣的醫療環境本身就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地方,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給關心這個議題的讀者提供瞭一個非常及時的參考。
评分《醫療.法律.倫理》這本書的題目,讓我聯想到很多我最近在關注的社會議題。我一直對科技發展在醫療領域帶來的倫理挑戰很感興趣,比如基因編輯、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等等。這些新的技術雖然能帶來巨大的好處,但也常常伴隨著一些潛在的風險,這時候法律和倫理的作用就變得尤為重要。我猜這本書會深入探討這些新興技術在醫療實踐中可能引發的法律和倫理問題,並且可能會提齣一些思考方嚮,幫助我們理解如何在這種快速變化的環境中,既能擁抱創新,又能保障人權和公共利益。我很好奇,作者會從哪個角度來切入這些問題?是側重於法律的規範,還是倫理的探討,又或者是一種更具前瞻性的跨學科分析? 我也期待這本書能給我一些啓發,讓我能更理性地看待科技發展帶來的影響,而不是一味地感到擔憂或者興奮。在颱灣,我們對科技的接受度很高,但同時對社會公平和倫理道德的討論也從未停止。這本書的齣現,可能會為這些討論提供一些專業的參考和更深入的思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