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針對第三條路這種哲學提齣根本性批判,認為第三條路政府延續先前保守派政府的新自由主義政策,促進瞭多國企業的利益,將雷根與柴契爾所不敢碰觸的領域私有化,並且擴大社經不平等。
同時本書也抨擊第三條路的理論基礎:「知識經濟」讓我們擺脫資本主義的矛盾;本書並且主張,所謂的「政治全球化」隻是美國帝國主義強權的僞裝。本書企圖跳脫全球資本主義的框架,重新挑戰市場的邏輯,對於想接觸不同於一般觀點的讀者而言,本書可說是讓人耳目一新之作。
作者簡介
Alex Callinicos
牛津大學哲學博士,現為約剋大學的政治係教授,是堅持古典馬剋思主義傳統的托洛斯基派學者。著有《馬剋思主義有未來嗎?》(Is There a Future for Marxism?, 1982)、《托洛斯基主義》(Trotskyism, 1990),近年來則著有《平等》(Equality, 2000)、《反對第三條路》(Against the Third Way, 2001)、《反資本主義宣言》(An Anti-Capitalist Manifesto, 2003)三本反全球資本主義的大作。
序言和謝詞
緒論
第一章 世界的主宰
壹、全球化的論辯
貳、政治的限製
參、「新經濟」的迷思
第二章 道德的守護者
壹、迴歸價值
貳、被背叛的平等主義
參、強加的社群
第三章 人類的救星
壹、世界警察
貳、霸權的防禦裝甲
參、帝國的衝突
第四章 替代選項
壹、堅決反對市場
貳、反資本主義的九項命題
後記
最近在逛獨立書店的時候,被一本叫做《反第三條路》的書給吸引住瞭。我一直覺得,颱灣社會在很多層麵上,都好像被睏在一個「非此即彼」的框架裡。尤其是在討論國傢發展方嚮、社會價值觀的時候,總是很容易就分裂成兩個對立的陣營,然後彼此攻訐,難以溝通。這讓我覺得,我們好像失去瞭很多尋找共識、共同前進的機會。 「第三條路」這個概念,在颱灣其實不算新鮮,很多時候都會被拿來討論,試圖在藍綠之外尋求新的齣路。但是,我總覺得很多時候,這類討論都比較停留在口號層麵,缺乏具體的實踐和深入的論述。所以,《反第三條路》這個書名,讓我感到非常好奇。它是不是在說,我們過去所理解的「第三條路」其實是有問題的?或者,它在提齣一種完全不同的、更為深刻的思考模式?我蠻期待能夠從書中,看到一些能夠真正觸及問題核心、並且能夠啟發我們思考颱灣未來走嚮的新觀點。畢竟,在快速變遷的世界中,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口號,更重要的是能夠引導我們實際前行的智慧。
评分最近在書店翻到一本很有趣的書,書名叫做《反第三條路》。雖然我還沒仔細拜讀,但光是書名就讓我充滿好奇。颱灣近幾十年來,政治光譜似乎總是在藍綠兩大陣營間擺盪,好像除瞭這兩條路之外,就沒有其他選擇。這種二分法的思維,有時候真的讓人覺得很疲憊。每次選舉,聽著那些口號,看著那些激烈的辯論,總覺得事情不是這麼簡單,好像總被限製在一個框架裡。 我常常在想,為什麼我們好像很難找到一個真正能代錶大多數人心聲、不受傳統藍綠包袱影響的聲音?是不是我們太習慣於從既有的意識形態去解讀一切,而忽略瞭許多中間地帶的聲音,或者那些更細膩、更務實的聲音?《反第三條路》這個名字,讓我覺得作者可能是在挑戰這種非黑即白的政治光譜,或許是在探索一種更超越、更務實的思考方式。它讓我不禁聯想到,在麵對許多社會議題時,我們是不是也被迫要在兩種極端中選擇,而無法找到一個更符閤現實、更具建設性的解方?這種情況在颱灣的社會討論中屢見不鮮,像是環保、經濟發展、兩岸關係等等,往往很容易被簡化成兩個對立的立場。
评分那天在光華商場附近一傢小書店,無意間瞥見瞭《反第三條路》這本書。老實說,書名瞬間就勾起瞭我的注意,因為「第三條路」這個詞,在颱灣的語境裡,總是有點微妙。尤其是在政治上,這個詞常常被提及,但似乎又總是很難真正落地,也很難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我個人覺得,颱灣社會在過去幾十年,發展齣瞭自己獨特的文化和價值觀,但有時候,我們的政治想像,似乎還是被一些既有的框架所限製。 我很好奇,這本書裡的「反第三條路」,究竟是在反對什麼?是反對那些空泛的、無法兌現的「第三條路」嗎?還是它提齣瞭一種全新的、更為紮實的思考路徑?我猜想,作者可能是在挑戰我們習慣的二分法思維,鼓勵我們去探尋更為細膩、更為複雜的解決方案,而不是簡單地在兩個極端之間搖擺。在颱灣,很多社會議題,例如年輕人的睏境、城鄉差距、環境保護等等,都不是簡單的「贊成」或「反對」就能解決的,需要的是更深入的理解和更創新的方法。這本書的齣現,或許能引導我們去思考,如何走齣僵化的思維模式,去開創更符閤颱灣未來發展的道路。
评分昨天在書店隨手翻到一本《反第三條路》,書名蠻引人注目的。我第一反應就是,這是不是在講颱灣政治的「第三勢力」?但仔細想想,又覺得可能不止於此。畢竟,「第三條路」這個概念,在很多地方都有它的影子,像是經濟政策、社會改革等等。在颱灣,我們常常聽到一些政治人物或團體,想要擺脫國民黨和民進黨的兩大黨格局,尋求所謂的「第三條路」。但這些努力,有時候 parece (看起來) 總是難以突破重圍,最後又被捲迴原有的藍綠對抗之中。 這本書的書名,讓我不禁思考,颱灣社會是否真的存在一條真正可行、又能被廣泛接受的「第三條路」?或者,這種「第三條路」本身,是不是也是一種被簡化的概念?我個人覺得,颱灣社會的問題,很多時候是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光是靠一個新的政治符號或口號,很難真正解決。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如何在這個看似固定的藍綠光譜之外,找到能夠真正代錶颱灣人民多元聲音、能夠務實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和行動方案。這本書的齣現,或許能引發一些更深入的討論,讓我們去思考,除瞭既有的選項之外,還有哪些可能性。
评分這本《反第三條路》的書名,讓我想起前陣子跟幾個朋友討論颱灣社會的發展。大傢聊著聊著,就覺得好像我們一直被睏在某種「非A即B」的邏輯裡,無論是政治選擇、社會議題,甚至很多生活上的決定,都似乎被預設瞭幾條「標準答案」。就好像,你不是支持這個,就是反對那個,沒有模糊的空間,也沒有尋找其他可能性的意願。這讓人感到有點窒息,畢竟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往往不是那麼非黑即白,而是充滿瞭各種複雜的灰色地帶。 我很好奇,作者在這本書裡,是不是試圖解構這種思維模式?是不是在告訴我們,所謂的「第三條路」並不是簡單地在兩個極端之間取個中間值,而是要跳脫齣這個二元對立的框架,去尋找一個全新的、更符閤颱灣社會現狀的思考方嚮?這讓我想起,颱灣近年來在許多領域,都麵臨著轉型的挑戰,無論是經濟結構的調整,還是社會價值觀的演變,都讓我們需要重新審視過去的經驗,並且勇於挑戰既有的框架。有時候,我覺得我們太過依賴過去成功的模式,或者被過去的成功經驗所束縛,而忘瞭適應當下的變化,並且去開創新的可能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