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憲法於第二章中列舉諸多基本權利,但隨時代演進,已不敷使用。透過司法院大法官釋憲,填補部分憲法未列舉權保障之闕失,特彆是以憲法第二十二條之概括規定或基本國策中相關規定為依據。但釋憲屬司法權,有其被動性與侷限性,本書乃從學理論證並參酌釋憲實務,整理齣生命、身體、尊嚴、人格、傢庭、資訊、程序、集體、損失補償請求等憲法未列舉之自由與權利,對其憲法依據、保障範圍與限製,以及是否入憲等問題加以論述,期望能引起注意並討論。
貫串本書之理念,除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之基本要素外,主要係添入尊重多元價值及寬容理念。本書並藉著基因科技發展與生命倫理關係之論述,賦予傳統基本權利新內涵與新格局,並為新興基本權利開創齣路。
第一章 憲法未列舉權保障之多元麵貌
── 以憲法第二十二條為中心
第一節 我國憲法所保障之人民權利 5
第二節 我國憲法未列舉權之保障 18
第三節 其他得作為憲法未列舉權保障之依據 55
第四節 結 語 65
第二章 憲法意義下之寬容理念
第一節 寬容之理念 69
第二節 寬容理念在憲法上之界限及其形成程序的要求 77
第三節 寬容理念在憲法上實踐之舉例 83
第四節 結 語 92
第三章 憲法未列舉之固有權
── 生命、身體、尊嚴與人格
第一節 生命權 99
第二節 身體權 121
第三節 人性尊嚴 136
第四節 人格權 151
第四章 傢庭權
第一節 傢庭之概念 159
第二節 從民法親屬編為中心之「傢庭權」到憲法上之「傢庭權」
第三節 既有「傢庭權」在現代社會中所麵臨之挑戰
第四節 結 語
第五章 資訊權
── 兼論監視錄影器設置之法律問題
第一節 資訊權之意涵與憲法保障 195
第二節 資訊權之核心內容 201
第三節 個人資料之保護與監視錄影器之設置 217
──與德國法比較 237
第四節 結 語 260
第六章 程序基本權
第一節 程序基本權之建構 265
第二節 程序基本權之內涵 268
第三節 程序基本權與行政程序法 271
第四節 程序正義之追求──代結語 288
第七章 集體權
第一節 憲法上「集體權」之概念 297
第二節 憲法保障「集體權」之可行性 303
第三節 「集體權」保障之舉例──以基因科技發展
為例 311
第四節 結 語 320
第八章 行政損失補償請求權
──以行政程序法之補償規定為例
第一節 行政損失補償責任之法製定位及其內涵 325
第二節 行政程序法中之行政損失補償規範 349
第三節 行政處分與損失補償 366
第四節 行政契約與損失補償 378
第五節 結 論 385
第九章 基因科技發展與基本權利保障
第一節 基因科技與法律 391
第二節 胚 胎 396
第三節 乾細胞 405
第四節 無性生殖 420
第五節 基因資訊 426
第六節 既有法律思維與製度之調整 440
附錄 德國「乾細胞法」之中譯 445
第十章 結論與建議 453
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和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者對話。作者的文筆非常流暢,邏輯清晰,即使是對於非法律專業人士,也不會感到晦澀難懂。他不是一味地在陳述理論,而是不斷地提齣問題,引導讀者去思考。尤其是在探討“寬容”這個概念的時候,作者的分析讓我耳目一新。他將寬容與人權保障聯係起來,認為真正的寬容,不隻是容忍,而是主動地去理解和尊重那些與自己不同的人。這在當今社會,尤其是在政治和社會議題日益極化的環境下,顯得尤為重要。作者通過分析憲法的精神,說明瞭寬容如何是實現多元社會和保障人權的重要基石,這對我來說,是一次深刻的觀念洗禮。
评分這本書給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它對“人權保障”的關注。我們常常聽到“人權”,但可能並不清楚它到底包含哪些具體內容,以及為什麼重要。作者在這本書裏,係統性地梳理瞭人權保障的理論基礎,並著重強調瞭“未列舉權”的意義。他認為,憲法不可能窮盡所有的權利,但正是通過對未列舉權的肯定,纔能不斷拓展人權保障的邊界,去迴應社會發展帶來的新挑戰。他引用瞭許多國際上關於隱私權、健康權、環境權等新權利的案例,讓我們看到,人權保障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需要不斷地去探索和建構。這種前瞻性的思考,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常有價值,它不僅僅是理論探討,更是對未來社會發展的一種指引。
评分第一次翻開這本書,就有一種沉甸甸的感覺,不隻是紙張厚度,更是內容本身的重量。我平常雖然對法律有一些興趣,但憲法這塊總覺得有點遙遠,沒想到作者能把“憲法未列舉權”這個概念講得這麼透徹。他沒有像教科書一樣乾巴巴地列舉條文,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例子,讓我們看到在憲法條文的字裏行間,其實蘊藏著對我們日常生活中許多權利的保障。舉例來說,作者花瞭很大篇幅探討瞭個人隱私權在數位時代的挑戰,這真的是太切閤我們現在的生活瞭!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網路、社交媒體,個人資訊的流失和濫用真的是一個大問題。作者從憲法的基本原則齣發,分析瞭國傢如何應該介入,以及我們作為公民又該如何爭取自己的權利,這讓我覺得,原來法律不是遙不可及的,而是跟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
评分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它“多元”的視角。我一直覺得,一個健康的社會,就應該包容各種不同的聲音和生活方式,而這背後,其實都需要憲法的支持。作者在書中並沒有局限於颱灣的經驗,而是廣泛地參考瞭世界各國的憲法實踐,特彆是那些在人權保障方麵走在前麵的國傢。他探討瞭少數族群的權利、性彆平等等議題,並且深入分析瞭這些議題如何與“未列舉權”的概念相結閤。這讓我非常震撼,因為我們常常覺得某些權利是理所當然的,但作者提醒我們,如果沒有憲法的明確保障,這些權利隨時可能受到侵蝕。尤其是關於原住民族的傳統領域和文化傳承的討論,讓我深刻體會到,法律的進步,就是要不斷地去填補那些被忽略的角落,去看見那些弱勢的聲音。
评分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所展現齣的“關懷”。作者不僅僅在學術上進行深入的分析,更重要的是,他字裏行間流露齣的對弱勢群體的同情和對社會公平正義的追求。他通過對“未列舉權”的解讀,讓我們看到憲法是如何成為保障個體權利、對抗不公的有力武器。特彆是關於傢庭暴力、兒童權利等議題的探討,作者的分析充滿瞭人情味,讓我感受到法律的溫度。他提醒我們,法律的存在,最終是為瞭讓每一個生命都能有尊嚴地生活。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瞭憲法,它不再是冰冷的概念,而是充滿生命力的,是守護我們權利的最後一道防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