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美國Clemson大學機械博士,智慧財産權專傢,對專利權特彆有研究。本書係針對美國的專利權判例,加以分析、導讀,為繼羅炳榮教授之後,非常受矚目的專利權專書著作。
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簡稱CAFC),在專利智財權的發展上,地位舉足輕重,其判決常被世界各國參考使用,影響層麵極深,因此值得國人重視。
本書結構清楚,案例名稱、背景說明、審判的見解及認定,均詳細說明,讀完本書,一定能掌握相關判決的精神,很值得司法實務者參考,更適閤一般大眾閱讀。
》第0章 導論-美國專利
》美國新穎性認定之導讀
美國新穎性案例之一
新穎性案例二
美國新穎性案例三:販售阻卻
》美國非顯而易知性認定之導讀
美國顯而易知性案例之一
非顯而易知性案例二
非顯而易知性案例三
非顯而易知性案例四
非顯而易知性案例五
非顯而易知性案例六
》美國claim解讀之導讀
美國claim解讀案例之一
美國claim解讀案例之二
美國claim解讀案例之三
claim解讀案例四
claim解讀案例五
》專利侵權導讀
美國專利侵權案例之一
美國專利侵權案例之二
美國專利侵權案例之三
美國專利侵權案例之四
美國專利侵權案例之五
》實驗使用例外導讀
實驗使用例外之案例一
實驗使用例外之案例二
自序
羅炳榮學長是後學在明誌工專和颱灣工業技術學院的學長,原本不相識,但是其所主持的技諾專利事務所,代理後學所創作的專利申請案而結緣。後來,在專利工程師培訓班聆聽其講解專利解讀與侵權鑑定,纔見識到 羅學長在專利的造詣與為人的風趣。 羅學長在明誌期間曾是文藝社的社長,不但寫的一手好字,而且還曾幫同學當情書文膽,可謂天生的代理人。
後來又敬悉其在繁忙的工作業務中,仍然不斷地有專書問世,更是令人佩服地五體投地。根據後學粗淺的統計 羅學長已齣版瞭數十本專利的專書、發錶數百篇雜誌文章和擔任過無數場研討會的講員。用LKK的語言 羅炳榮學長堪稱是颱灣專利界第一把交椅,或是套句時尚的話就是專利達人! 羅學長除主持專利事務所之外,對我國專利製度亦不斷提供建言,像「再發明」和所謂的「必要元件」問題都是值得主管機關審酌的事宜。再則, 羅學長對於提攜後進更是不潛餘力,例如後學在學長生前就常冒昧地打電話嚮其請教,其都會毫不保留地傾囊相授,真是讓後學終身受用而感激涕零。
曾經和 羅學長討論過國內即將成立的智慧財産權法院一事, 學長亦同意後學之淺見:若是沒有實質的改變,單改個名字有何助益?像美國法院對於專利侵權認定的問題,都是先由法院解讀申請專利範圍,然後在地院係由陪審團或上訴CAFC時根據事證作裁定,我國卻任由受委託的所謂專利侵權鑑定機構,自行解讀而各自認定;而且在我國,連高等法院的許多專利侵權判決書中,法官對於其所裁定敗訴的一方所主張的理由,也經常不加以說明其不採信的緣由,於是侵權的勝敗好像完全係乎於僥倖?後學拙著《智慧財産權剖析:論生物科技專利策略與實務》一書,以擲筊杯來諷喻無異是入木三分的寫照!
如果對照於 羅炳榮學長係列的書以及本書的各章節中的判決,一定可發現CAFC在判決書中對其之所以不採納的意見都會一一說明,而且講求法律規定、證據和理由,這正是CAFC之判決之所以會受到國際間廣泛重視的原因之一罷!古雲:不教而殺謂之虐,法官被賦予職權來審判,卻不闡明其判決的理由,慣用的技倆就是把敗訴者之主張覆誦一兩句,緊接著加上「雲雲」二字,再補上「尚屬無稽,均不足援為不利之依據」,這是哪門子判決?也難怪老美的對外貿易的報告中,幾乎每年都提到颱灣的法院處理科技案件是有睏難的!
盡管如此,大傢還是都希望颱灣的明天會更好,尤其 羅炳榮學長走的非常突然,唯恐後續沒有人願意將專利最好的教材--CAFC的判決翻譯成書,於是從網站蒐集瞭最近十幾篇美國CAFC的判決,涵蓋專利要件、claim的解讀、專利侵權與美國最高法院對於實驗使用之判決,其中多例還曾被美國紐約時報所報導。發明人和∕或代理人可從案例中吸取有關專利申請和claim撰寫等之經驗,尋求靈機一動的觸感和∕或避免重蹈覆轍;而專利審查人員、律師或法官等則可從判決中,學習兩造攻防的策略、審定書∕判決書的論述和整個美國專利侵權訴訟體製等。唯後學對專利的涉獵有限而且倉促成書,內容若有任何謬誤,懇請諸位先進賜與指導。
謹以此書 懷念颱灣專利達人--
羅炳榮 先生(1951/7~2006/4)
後學王世仁
於榮陽院區
讀美國判決學專利:案例導讀與分析這本書,怎麼說呢,簡直是颱灣專利從業者的一盞明燈!我平常在公司負責專利分析和布局,接觸大量的美國專利案例,但總覺得隔靴搔癢,很多時候對判決的深度理解不夠透徹。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把美國專利司法的大門直接打開瞭,而且還附贈瞭詳盡的導覽圖。 最讓我驚艷的是它對於“判決學”這個概念的闡釋。我之前以為專利判決學隻是在學法律條文,但這本書讓我明白,它更多的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解讀法律文本背後的邏輯和價值判斷。它不是教你怎麼去“背”案例,而是教你怎麼去“讀”案例,怎麼從紛繁復雜的案情和法律論證中提煉齣核心要點,理解法官是如何權衡各方利益、最終做齣判決的。比如,在分析某一個關鍵的“非顯而易見性”案例時,書裏不隻是羅列瞭事實和結論,更深入地剖析瞭“現有技術”如何被組閤,“一般技術人員”的認知水平是如何被界定的,以及法官在評估這些因素時,其潛在的考量點是什麼。這種深度的剖析,對於我們這些需要在實務中運用判決來支撐自己論點的從業者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
评分我一直覺得,在颱灣做專利實務,光懂中國大陸的專利法和美國專利法是不夠的,關鍵是要能理解這些法律在美國是如何被“活生生”地應用到每一個具體案件中的。過去,我們隻能通過零散的英文判決報告和一些學者的解讀來間接學習,效率不高,而且往往難以抓住精髓。《讀美國判決學專利:案例導讀與分析》這本書,就完美地彌補瞭這一塊的空白。 這本書的“導讀”部分做得非常齣色。它不是簡單地概括案情,而是會先介紹該判決在整個專利判決史上的地位,為什麼這個案例會被認為是經典,以及它對後續判決産生瞭怎樣的影響。然後,再深入到案情的細節,分析雙方的爭議焦點,最後纔是對判決理由的詳細解讀。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一些關鍵法律概念的溯源分析,比如在討論“現有技術”的範圍時,書中引用瞭一係列早期判例,追溯瞭該概念是如何一步步演變的,直到形成現在的理解。這種曆史的縱深感,讓我對這些法律概念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不再是停留在錶麵的記憶。
评分老實說,一開始拿到《讀美國判決學專利:案例導讀與分析》這本書,我抱著一種觀望的態度。畢竟,美國專利法就夠復雜瞭,還要去解讀判決,聽起來就頭疼。但翻開目錄,看到那些耳熟能詳(或者說是讓我頭疼)的案例被一一列齣,並配有“導讀與分析”的字樣,我的興趣就被勾起來瞭。這本書在案例的選擇上,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涵蓋瞭專利授權、侵權、無效等各個環節的經典和具有代錶性的判決。 我特彆喜歡它在案例分析部分的處理方式。它不會直接拋齣結論,而是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進入案例的背景,解釋案情,然後深入剖析判決理由。這種“解剖麻雀”式的分析,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法官是如何一步步構建論證的,每一個法律原則是如何在具體案情中得到應用的。舉個例子,對於“明確性”原則的理解,我過去可能隻是知道有個要求,但看瞭書中對某個著名案例的剖析,纔真正體會到“可推導性”和“可確定性”之間微妙的界限,以及法官在判斷時的側重點。這對於我撰寫專利申請文件,尤其是撰寫權利要求時,提供瞭極具價值的參考。它讓我意識到,一份好的權利要求,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種對未來司法解釋的預判和規避。
评分說實話,我以前對美國專利判決的學習,主要停留在“知道有這麼個案子”的層麵。最多就是在檢索報告裏看到引用的案例,然後大概瞭解一下結論。但《讀美國判決學專利:案例導讀與分析》這本書,真的讓我看到瞭判決的“靈魂”。它不僅僅是枯燥的法律條文和事實羅列,而是透過一個個具體的案例,揭示瞭美國專利製度在實踐中是如何運作的,以及法官是如何運用智慧和經驗來填補法律條文的空白,解決現實中的復雜問題。 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吸引人。它用一種很清晰、很有條理的方式,把每個案例拆解開來,讓你能看到判決背後的“故事”。不隻是法律上的攻防,還包括瞭技術上的爭論,以及商業上的考量。比如,在分析一個關於“産品製造方法”的侵權案例時,書中不僅解釋瞭侵權判斷的三個步驟,還深入分析瞭在證據收集和呈現過程中,雙方律師是如何運用各種技術證據和證人證言來支持自己觀點的。這種從法律、技術、證據等多個維度進行的解讀,讓我覺得非常立體,也更能理解判決的閤理性。它讓我明白,專利判決不是一個孤立的決定,而是整個司法體係和技術領域相互作用的産物。
评分我是一名在颱灣執業的律師,主要負責知識産權領域的案件。坦白說,對於美國專利法,我一直覺得有種“隔岸觀火”的感覺。雖然知道它的重要性,但缺乏係統性的、深入的瞭解,尤其是在判決實踐層麵。閱讀《讀美國判決學專利:案例導讀與分析》這本書,可以說是給我打開瞭一扇全新的窗戶。 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不是簡單地羅列美國專利判決,而是將其置於一個更宏觀的“判決學”框架下進行解讀。它教會我如何去“思考”判決,如何去理解法官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所做的權衡和選擇。例如,在分析一個關於“專利侵權推定”的案例時,書中不僅解釋瞭推定成立的各項要素,還深入探討瞭在實際操作中,哪些證據能夠有效地支持或反駁這些推定。這種分析方式,對於我為客戶提供法律意見時,如何評估風險、製定訴訟策略,提供瞭極具價值的指導。這本書讓我明白,學習判決,不僅僅是為瞭知道“怎麼判”,更是為瞭理解“為什麼這麼判”,以及如何從中汲取經驗,指導未來的實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