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刑事訴訟製度簡介 1
第一編 憲法增修條文第四條
第一章 證據排除法則 25
第二章 相當理由 69
第三章 令狀原則 93
第四章 重新定義高科技時代下的搜索 105
第五章 搜索扣押之客體129
第六章 夜間搜索145
第七章 經同意之搜索147
第八章 附帶搜索 169
第九章 汽車之搜索 193
第十章 緊急搜索 225
第十一章 一目瞭然法則 245
第十二章 通訊保障255
第十三章 搜索與逮捕之界限259
第十四章 盤 查267
第十五章 路檢及國界檢查307
第十六章 行政搜索329
第二編 憲法增修條文第五條
第一章 不自證己罪345
第二章 自 白355
第三章 自白與毒樹果實原則365
第四章 緘默之證據能力387
第五章 證人不自證己罪413
第三編 憲法增修條文第六條
第一章 受律師協助的權利423
第二章 律師權之實質內容429
第三章 受有效律師協助的權利455
第四章 迅速審判的權利479
第五章 傳聞法則507
第六章 對質詰問權527
第七章 強製取證權555
第八章 共犯或共同被告之陳述565
第四編 正當程序
第一章 指證及辨識591
第二章 刑事被告之取證權609
第五編 起訴、審判及上訴程序
第一章 起訴審查627
第二章 當事人進行主義與職權主義641
第三章 陪審團657
第四章 審判中被告之地位661
第五章 被告及證人之訊問與詰問675
第六章 逕為無罪判決685
第七章 共同被告之閤併及分離審判687
第八章 舉證責任701
第九章 重要證人之拘捕及留置715
第十章 律師與當事人之秘匿特權729
第十一章 新聞記者之秘匿特權743
第十二章 測謊與科學證據759
第十三章 認罪協商763
第十四章 上訴審理775
第十五章 對抗犯罪組織之利器--RICO803
索 引813
作者主要論著831
二版序
《美國刑事訴訟法》問世後,得到相當不錯的迴應,也是我諸多專書中,唯一獲準在中國大陸齣版者。沒想到兩岸對這個議題,同有高度的興趣。
本書2004年初版後,我又陸續發錶許多論文與專書,探索過去不曾處理或無力處理的嶄新議題,有增入本書以饗讀者的必要。舊的議題,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也有許多新的判決,有嚮讀者更正及報告的義務。隨著年齡增長,覺得自己之前的某些見解,或有闕漏,或是鋪陳未臻完美,應予補述及重新整理,始無負讀者的厚愛。
也因此,這一版增加瞭好幾個章節,補充瞭許多新的判決,更新瞭一些理論見解,許多編排也重新整理。與初版相比較,我覺得這一版內容更為豐富,體係更為完整,見解也更為成熟。
然而,學也無涯,疏漏之處,在所難免,仍請讀者續予指正。
王兆鵬 2007年8月
序
一九九二年我在芝加哥大學綳緊神經準備期末考時,卻發現幾位日本同學手捧日文書翻讀。日本人以勤奮著名,為何考試將屆,竟然還有心情讀日文書?找瞭一個比較熟識的日本同學,將此問題求教。他拿齣他的日文書,說這是日文版的「美國專利法」,讀這個比較清楚。天呀!隻知道日本人齣國旅遊或海外經商,必定會先蒐集所有情報,竟然連讀書也是如此,美國重要判決皆已翻譯成日文瞭!當時對日本人隻要看日文書就能準備美國法學院考試,真是羨慕到極點,隻能感嘆為何沒有中文版的美國判決?為何沒有刑事訴訟的中文譯本?
在美國讀書,最令我頭痛與興奮的課程莫過於刑事訴訟法。美國刑法與我國刑法並沒有很大的差異,甚至與世界主要國傢的刑法都不會有很大的差彆。犯罪必須有明確的構成要件、正當防衛不為罪、心神喪失之人不罰,幾乎全世界皆然,可說是大同而小異。因為我在國內已經讀過刑法,與沒有讀過法律的美國同學一起上課,實在輕鬆裕如,有時還有一絲絲的優越感。反之,讀美國刑事訴訟法,我卻有如從未接觸過法律之新手,在颱灣讀過的刑事訴訟法、執業三年的律師經驗,竟然對美國刑事訴訟法的課程毫無幫助。簡而言之,我們上課所教的內容,他們根本不教;我們實務常爭議的問題,也不是美國老師上課關注的重心。反之,許多對他們來說是毋庸詮釋的用語,對我卻有深奧難解的意義。對他們是想當然爾的道理,對我卻是不可思議的理論。
美國刑事訴訟法難讀是有原因的。美國為聯邦國傢,聯邦與州各自為政,各有不同之刑事訴訟法,互相獨立而無統屬關係。唯一貫串聯邦與各州者為聯邦憲法,惟早期聯邦憲法規定之被告權利隻適用於聯邦,各州完全不須遵從。到一九六○年代以後,聯邦最高法院透過一連串的判決,陸續將憲法有關被告權利部分的規定適用於各州,要求各州必須遵守聯邦憲法相關規定。至此,美國刑事訴訟法始逐漸齣現大一統的局勢。也因為這個原因,真正代錶美國刑事訴訟法的是判決,而不是法律條文。學校授課的內容也是判決,各彆獨立但又互為關聯的判決。受大陸法訓練的我以及歐洲同學,剛開始都覺得這些判決又臭又長,也嚮老師質疑為何不將數十頁的判決,直接歸納成幾行的法律條文?為何不將分散於不同年代的幾百個判決,以有係統、有組織的方式編列成章節?美國老師說這是法學院的傳統與訓練,但我們這群習於大陸法的學生卻苦不堪言。
早期之刑事訴訟領域,美國五十州有如五十個不同的國傢,僅遵循各州立法機關所製訂之刑事訴訟法,聯邦憲法有如外國法,純屬參考而無拘束力。惟此百年傳統,聯邦最高法院竟在一九六○年代以後透過判決予以推翻,宣示許多憲法化的刑事訴訟原則,要求各州一體適用。推翻百年傳統之依據何在?如何服人?又如何建立放諸四海皆準的共同規範?為正當化其判決,聯邦最高法院展現磅礡恢宏之憲法人權理論,高瞻遠矚之刑事訴訟政策,辯論說理嚴謹細密。浸淫於聯邦最高法院判決,對刑事訴訟法理的體認,遠非昔日所能比擬。以前在國內所讀之刑事訴訟法多為技術規則,見樹而不見林,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渾是匠氣。
自一九九六年迴國後,一直想將美國刑事訴訟理論譯成中文,一方麵希望能完成在美求學時的夢想,嘉惠將來學子。另一方麵也想藉他山之石攻錯,讓國人瞭解不同的刑事訴訟風貌與思維。惟力有未逮,至今未能完成。這幾年持續撰寫論文,纍積之美國刑事訴訟論述,也頗為可觀。為此,先將這幾年之所得集成一冊,乃成此書。
王兆鵬
說實話,當我翻開這本《美國刑事訴訟法(二版)》時,內心是有些忐忑的。畢竟,美國的法律體係和我們颱灣的實在差異很大,而且刑事訴訟本身就充滿瞭專業術語和繁瑣的程序。但是,這本書卻給瞭我一個驚喜。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獨特,不像我以前看過的那些教科書一樣枯燥乏味,反而帶有一種敘事感,仿佛在講一個關於正義與程序的故事。他通過大量的圖錶和案例,將抽象的法律概念變得生動形象,讓我這個法律領域的“小白”也能輕鬆理解。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證據規則的講解,條理清晰,而且舉的例子都非常貼近生活,很容易就能聯想到電影裏看到的場景,然後恍然大悟。而且,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很舒服,閱讀起來不會感到疲勞。對於想要瞭解美國刑事訴訟法,又怕被大量專業術語嚇退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你的最佳選擇。它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師,循循善誘,讓你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瞭知識。
评分我從事法律行業多年,雖然主要專注於颱灣的法律實踐,但近年來因工作需要,也開始接觸一些涉美案件。對於美國刑事訴訟法的理解,一直以來都覺得有些隔閡,總覺得隔著一層紗,不夠透徹。偶然的機會,朋友推薦瞭這本《美國刑事訴訟法(二版)》,一開始我隻是抱著參考的態度,但讀進去之後,發現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超乎我的預期。作者不僅詳細闡述瞭美國憲法對刑事訴訟的影響,更深入剖析瞭重要的判例,並對一些關鍵的程序性問題進行瞭細緻的解讀。我特彆欣賞它在分析“正當程序”和“正當理由”時所展現齣的嚴謹邏輯,這對於理解美國刑事司法的核心理念至關重要。書中的一些案例分析,也讓我看到瞭美國司法實踐的復雜性以及其背後所蘊含的價值判斷。對於有一定法律基礎的讀者來說,這本書可以幫助你建立起對美國刑事訴訟法一個更係統、更深入的認識,甚至能夠從中汲取一些對於颱灣法律實踐的啓示。
评分這本書簡直是我的救星!在美國念書,最頭疼的就是那些復雜的法律條文和程序,尤其是刑事訴訟法,簡直像個迷宮。一開始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買瞭這本《美國刑事訴訟法(二版)》,沒想到讀完之後,豁然開朗。作者用非常清晰易懂的語言,把那些晦澀難懂的概念一一拆解,像是把一團亂麻理得井井有條。舉例非常貼切,常常能聯想到自己在課堂上遇到的那些案例,瞬間就能理解其中的邏輯。而且,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非常閤理,從最基礎的搜查扣押,到庭審程序,再到上訴,循序漸進,不會讓人覺得一下子湧入太多信息而消化不良。對我這種剛接觸美國法律的颱灣學生來說,這本書就像是一張詳細的地圖,讓我能夠自信地 navigating 美國的刑事司法體係。我尤其喜歡它在解釋不同州法律差異的部分,這對於我們這些可能要在不同州實習或者未來發展的人來說,簡直太有用瞭。真心推薦給所有在美國學習法律的同學,它絕對是必備的參考書!
评分我是一名在美國攻讀法律碩士的學生,主修方嚮就是刑事法。在接觸瞭美國刑事訴訟法之後,我發現它的復雜性和精妙之處遠超我的想象。《美國刑事訴訟法(二版)》這本書,可以說是我的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夥伴。它的內容非常全麵,覆蓋瞭刑事訴訟的各個方麵,而且在解釋每一個法律概念時,都非常細緻,並且提供瞭大量的判例支持。我特彆喜歡它在分析“搜查令”和“逮捕”等重要程序時,詳細闡述瞭相關的法律依據和審查標準,這對於我理解律師在庭審中的辯護策略非常有幫助。此外,這本書也為我提供瞭一個理解美國司法體係的核心價值觀的窗口,例如對被告人權利的保護,以及對公平審判的追求。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個深入的指南,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美國刑事訴訟法的知識,為我的學習和未來的職業生涯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评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國際刑事司法動態的法律研究者,我對不同國傢和地區的刑事訴訟製度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這本《美國刑事訴訟法(二版)》進入我的視野,可以說是恰逢其時。我尤其看重它對美國刑事訴訟法發展脈絡的梳理,以及對重要改革和發展趨勢的關注。作者在書中不僅展現瞭對現行法律製度的深刻理解,更對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嚮進行瞭一定的展望。這一點對於我們這些需要進行跨國比較研究的學者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書中的一些分析,例如關於“認罪協商”的利弊,以及“陪審團製度”在不同案件中的適用性,都引發瞭我深入的思考。我嘗試將其與我們颱灣的刑事訴訟製度進行對比,從中可以發現不少值得藉鑒和反思之處。這本書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並存,對於希望深入瞭解美國刑事司法運作機製的專業人士,無疑是一本值得深入研讀的著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