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二次大戰之後的經濟發展後進國傢,日本、韓國和颱灣巧妙地利用金融體製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製度基礎,但也間接也成為1990年代爆發金融危機的原因。本書以政治學中的曆史製度論與經濟學中的新製度經濟學為基礎,由政權性質、政官關係、國傢與金融、國傢與企業、金融與企業等五個層麵,比較日本、韓國和颱灣金融體製的形成、發展與轉變的政治因素。當2008年以美國為震央的金融海嘯席捲全球時,英美式的金融體製和資本主義倍受非議,而早在10年之前曆經金融危機而改革的日韓颱東亞金融體製,則讓我們思考下一步的可能方嚮為何。
作者簡介
林文斌
  【現職】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係助理教授
  國立颱灣大學政治學博士
【經曆】日本大阪大學大學院法學及政治研究科外國人招聘研究員
  【學曆】
  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
  國立颱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班
  國立颱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 
  【講授科目】比較政治經濟學、國際政治經濟學、東北亞區域研究 
蕭序
自序
第一篇 導論
 第1章 東亞政經發展
  壹、由奇蹟到危機
  貳、理論爭辯
  參、金融政治
 第2章 比較金融體製變遷
  壹、金融體製類型
  貳、金融體製特徵
  參、金融體製的變遷
  肆、論點與研究架構
第二篇 戰後金融體製的形成(1950s-1960s)
 第3章 戰後日本金融體製
  壹、自民黨政權
  貳、官僚權威
  參、護送船團金融
  肆、産業金融政策
  伍、主要銀行製
  陸、小結
 第4章 戰後韓國金融體製
  壹、軍事威權
  貳、經濟官僚有限自主
  參、國傢金融統製
  肆、指導式資本主義
  伍、金企分離
  陸、小結
 第5章 戰後颱灣金融體製
  壹、黨國體製
  貳、財金官僚優先
  參、國傢金融統製
  肆、公民營企業二元化
  伍、官商金融資本
  陸、小結
 第6章 戰後金融體製原型比較
  壹、政權性質
  貳、政官關係
  參、國傢與金融
  肆、國傢與企業
  伍、企業與金融
  陸、小結
第三篇 金融體製自由化(1970s-1980s)
  第7章 日本金融體製自由化
  壹、國民不在的民主
  貳、政官融閤
  參、管控金融自由化
  肆、産業政策受挫
  伍、金融中介變化
  陸、小結
 第8章 韓國金融體製自由化
  壹、走嚮民主化
  貳、訴諸總統的經濟官僚鬥爭
  參、有限金融自由化
  肆、財閥政策時進時退
  伍、財閥涉入金融業
  陸、小結
 第9章 颱灣金融體製自由化
  壹、黨國民主化
  貳、強人下的經濟官僚對抗
  參、保守的金融自由化
  肆、策略性産業政策
  伍、企業涉入金融受挫
  陸、小結
 第10章 金融體製自由化比較
  壹、政權性質
  貳、政官關係
  參、國傢與金融
  肆、國傢與企業
  伍、企業與金融
  陸、小結
第四篇 金融體製危機後的改革(1990s-2000s)
 第11章 日本金融危機與改革
  壹、五五年體製終結
  貳、監控官僚
  參、金融大改革
  肆、企業法製改革
  伍、主要銀行製消解
  陸、小結 
 第12章 韓國金融危機與改革
  壹、政權輪替與改革
  貳、官僚體係改造
  參、金融自由化、危機與改革
  肆、財閥構造改革
  伍、企業與金融防火牆
  陸、小結
 第13章 颱灣金融危機與改革 
  壹、政黨輪替與分立政府
  貳、經濟官僚的政治馴化
  參、自由化、危機與監理
  肆、國傢、財團與中小企業
  伍、監管企金分離
  陸、小結
 第14章 金融體製改革比較
  壹、政權性質
  貳、政官關係
  參、國傢與金融
  肆、國傢與企業
  伍、企業與金融
  陸、小結
第五篇 結論
 第15章 比較金融體製變遷
  壹、戰後原型的形成
  貳、金融體製自由化
  參、自由化後金融體製的不搭
  肆、危機後的金融體製改革
  伍、鑑往、知來
參考文獻
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深刻的視角,去理解我們一直以來身處其中的金融體係是如何被構建和演變的。作者將日、韓、颱三個經濟體進行對比研究,這本身就極具價值,因為我們常常習慣於將自己與其中一個或兩個國傢進行比較,但從未如此係統地進行三方聯動分析。在閱讀日韓部分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對於金融監管的演變路徑的梳理。日韓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如何通過調整監管框架來服務於國傢經濟戰略,以及這些調整所帶來的長期影響,都提供瞭非常寶貴的洞察。對於颱灣而言,書中對我們金融體製形成過程的分析,讓我開始重新審視過去的一些決策和發展模式。我特彆注意到作者提到颱灣金融體係在麵對外部衝擊時,其韌性的一些討論。這引發瞭我對於如何構建更具彈性的金融體係,以應對未來可能齣現的各種挑戰的思考。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金融,更是關於國傢戰略、政治選擇以及如何利用金融工具來實現國傢發展目標。它讓我認識到,金融的背後,是深刻的政治意誌和長期的戰略布局。
评分《東亞金融政治》這本書,對於我這樣一位並非金融科班齣身,但又對颱灣經濟社會發展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來說,簡直是一本“撥雲見日”的佳作。作者以一種清晰而引人入勝的方式,將日韓颱三國金融體製的“前世今生”娓娓道來。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他並沒有停留在陳述事實,而是深入剖析瞭金融體製背後復雜的政治邏輯和權力運作。例如,在講述日本金融體係如何支持其工業發展時,書中對政府與金融機構之間“信貸分配”的描述,讓我對“政商關係”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對於颱灣部分,作者的分析更是切中要害,他指齣瞭颱灣金融發展過程中一些獨特的挑戰和機遇,這些都與我們日常的觀察和感受高度契閤。這本書讓我明白瞭,所謂的“金融體製”,並非一成不變的僵化結構,而是在政治、經濟、社會多重力量的拉扯和博弈中不斷演化和重塑的有機體。讀完這本書,我對自己所處經濟環境的理解,又提升瞭一個層次,也讓我對颱灣未來在東亞金融格局中的定位,有瞭更深層次的思考。
评分這本書對我來說,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來審視颱灣的金融發展曆程。過往我們閱讀的關於颱灣金融的書籍,大多側重於微觀層麵的市場運作、産品創新或是監管政策的細節。但《東亞金融政治》卻將目光投嚮瞭更宏觀的層麵,將金融體製的形成與國傢政治、地緣政治緊密地聯係在一起。作者對於日韓兩國金融體製的深度剖析,讓我對它們所謂的“經濟奇跡”有瞭更立體、更深刻的理解。我尤其贊賞作者在描述韓國金融體係時,如何將其與冷戰時期的地緣政治格局、以及後來亞洲金融風暴的衝擊相結閤。這種宏觀敘事,為我們理解颱灣金融在不同曆史階段所麵臨的機遇與挑戰,提供瞭一個非常有力的參照係。過去,我總覺得颱灣的金融發展有時顯得有些“被動”,缺乏獨立的戰略規劃。讀完這本書,我開始反思,或許是我們的政治力量在金融領域的設計和引導上,與日韓有著本質的區彆。書中的內容,讓我對“金融民主化”和“金融主權”等概念有瞭更深入的體會,也促使我去思考,颱灣在未來的金融發展道路上,應該如何更好地發揮自身的政治與經濟優勢。
评分坦白說,我一開始對這本書的書名《東亞金融政治:日韓颱金融體製的形成、發展與轉變》並沒有抱有太高的期待,總覺得這類主題可能會比較枯燥。然而,讀完之後,我完全顛覆瞭之前的看法。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生動,並且善於通過具體的案例來闡釋復雜的理論。例如,在討論日本金融體係的演變時,他花瞭大量篇幅去描繪戰後日本政府如何通過政策引導,將金融資源導嚮製造業的發展,以及這種模式在後期麵臨的睏境。同樣,對於韓國,作者深入淺齣地解析瞭財閥與金融機構之間錯綜復雜的關係,以及這種關係是如何塑造韓國經濟格局的。這些細節的呈現,讓我仿佛親身經曆瞭一段曆史。作為一名對颱灣經濟一直保持關注的讀者,我特彆留意書中關於颱灣金融體製的部分。作者在對比日韓的同時,也為我們勾勒齣瞭颱灣金融發展的一些獨特之處,例如其相對更小的金融機構規模,以及與中小企業之間更為緊密的聯係。這本書讓我明白瞭,金融體製的形成不僅僅是技術層麵的問題,更是一種政治博弈的結果,而這種博弈,深深地影響著一個國傢在全球經濟版圖中的位置。
评分**書名:東亞金融政治:日韓颱金融體製的形成、發展與轉變** 這本書的齣版,對於我們這些長期關注颱灣經濟和金融發展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場及時的甘霖。在當前的全球經濟浪潮下,理解我們自身的金融體係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顯得尤為重要。作者的視角非常獨特,他沒有停留在單純的經濟數據分析,而是深入挖掘瞭金融體製背後盤根錯節的政治力量。日韓兩國在戰後經濟奇跡的背後,其金融體係扮演瞭何等關鍵的角色,又是如何受到政治決策的影響,這一點在書中得到瞭極為細緻的闡述。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對於日本“金融監督廳”的演變,以及韓國在經曆多次金融危機後,其金融監管框架如何調整的分析,都提供瞭許多過去我們鮮少觸及的細節。對於颱灣而言,能夠藉鑒日韓在金融體製建設上的經驗與教訓,無疑是寶貴的財富。書中的一些觀點,例如金融自由化與國傢乾預的邊界問題,以及如何構建更具韌性的金融體係以應對外部衝擊,都引發瞭我深刻的思考。我迫切希望這本書能夠引導我們更清晰地認識到,金融政治不僅僅是宏觀經濟學的一部分,更是深刻影響國傢命運的戰略性議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